人教版高中必修3生物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必修3生物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11 11:4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构建概念,经过思想认同强化自我保健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
(1)“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的实验操作
(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人头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持内环境稳态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四、教学难点
“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的实验操作
五、教学过程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醒学生做好学习准备播放视频“有关尿毒症”资料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同学们想想尿毒症患者的内环境和健康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评价并进入新课:尿毒症患者就是因为代谢废物及毒素的堆积,而使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危机生命。可见,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板书: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提出问题:那么,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下面,我们通过问题探讨和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板书:稳态概念
认知人体时刻都在进行着生命活动,外界的环境也是进行着起伏波动,那我们的内环境会因此而剧烈变化吗?PPT演示:问题探讨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多媒体显示问题:1、?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哪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简单评价,形成共识: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2、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探讨2:内环境的PH的变化特点提问学生: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肌肉酸痛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不会引起内环境PH的大幅度下降呢?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取甲乙两个洁净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教师展示实验结果,提问:甲、乙两支试管在加入酸或碱后的pH变化有何不同?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问题探讨3:体温的变化特点上次课结束前布置作业: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日的变化规律”的调查。请同学分组展示体温调查的结果,提出问题,分组讨论: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评价和总结: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问题探讨4:内环境渗透压的变化特点提问学生:如果生病时输液,需要用生理盐水,大家能说出生理盐水的浓度吗?PPT演示:红细胞形态图提问学生:输液时,Nacl溶液的浓度过低(低渗溶液)或过高(高渗溶液)会对红细胞的形态和结构造成什么影响?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后做出总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也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师生共同总结稳态的概念:教师强调:(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2)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那么,正常的机体为什么要维持稳态呢?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板书:二、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物质基础和调节机制PPT演示:带着学生简要了解PH稳态的调节过程。依据教科书图1-4,帮助学生简要熟悉人体内有关的器官和系统。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并联系自身寻求答案根据血浆PH调节过程,有那些器官直接参与?又有那些系统的直接参与?通过血浆PH的调节说明这些器官、系统是随意调节还是协调活动?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启迪学生自主阅读P8课本最后二段人类对自身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机制是怎样逐步完善的呢?师生共同明确(PPT演示)从贝尔纳的推测(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到坎农的解释(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然后到现代观点: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再次熟悉稳态的概念(整合课本中概念要点):人体的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作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提出继续思考问题:人体的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节的,那是否意味着内环境稳态一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启迪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经历,探讨问题:如,军训时,高温达39度,有的学生中暑。。。。。。又如,糖尿病患者因自身胰岛B细胞受损,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而导致内环境成分中血糖浓度过高。总结: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内环境稳态失调,进而影响身体的健康,从而说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板书: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师生互议,带着学生联系实际:现象1、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从酶促反应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身体乏力、食欲不振的现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现象2、大量出汗或者腹泻时,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渗透压会出现变化吗?会带来怎么样的后果?现象3、人到了高原后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现象,为什么?这说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什么关系?师生共同总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精讲点拨】?
例1、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
A.氧浓度较低????B.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C.缺少食用的动、植物D.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解析:海水的浓度高,海产鱼类长期适应环境,细胞内无机盐浓度与海水浓度是相当的,如在淡水中生活,细胞就会吸水,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答案:B?
例2、(2003年上海)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A.提供能量   ??????B.供给营养?
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解析: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人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患肠胃炎的病人,典型的症状是腹泻,此时消化道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导致人体内缺水,因此要给病人输液补充水分,输液时要给病人输生理盐水,以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维持相对稳定。?【巩固练习?】?
1、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A.血浆???B.淋巴???C.消化液???D.组织液?
2、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大于7.35~7.45??????????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
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是,可导致疾病发生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3.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小结:刚上课的时候,我们观看了尿毒症的视频,患者依赖血液透析液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可我们更希望他们都远离内环境失调的困扰。课后作业:收集与内环境失调的有关疾病和预防措施,制作一期以小组为单位的小报“内环境稳态与健康”。
观看并思考思考与回答: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增加。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开始进入思考阅读表中各项数据小组内进行数据的逐项比对分析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学生观察,回答问题: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水的pH变化明显。可见血浆pH处于动态平衡中。自主活动,取出并展示调查的结果回答:0.9%Nacl溶液浓度过低(低渗溶液)导致吸水涨破,过高(高渗溶液)失水皱缩联系自身熟悉器官、系统的名称答: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作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课本完成稳态概念的整合自主阅读,了解有关史料联系生活,各自发表意见,小组合作交流。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小组交流,形成共识: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关注健康问题,强化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励学生提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训练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加强实验操作动手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说明人体内环境的pH处于动态平衡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的能力。了解自身,并学会关爱自身培养学生在整合中理解知识再次学习内化知识及时反馈,提高知识目标达成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