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同步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同步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11 08:5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A.?细胞????????????????????????????????B.?细胞体????????????????????????????????C.?神经元????????????????????????????????D.?神经纤维
2.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
C.?神经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到兴奋地功能?????D.?以上三项均正确
3.下列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听到发令枪声起跑??????????????????????????????????????????????B.?看到美味佳肴分泌唾液
C.?强光刺激瞳孔收缩??????????????????????????????????????????????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4.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
A.?冲动????????????????????????????????????B.?反射????????????????????????????????????C.?应激性????????????????????????????????????D.?传导
5.某人腰椎部位受外伤导致右侧下肢运动障碍, 受伤的腰椎部位与右侧下肢的反射弧如图所示,其中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若受伤部位是②,刺激右侧下肢无感觉???????????????B.?若受伤部位是③,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
C.?若受伤部位是④,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D.?若受伤部位是⑤,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弧中的各种细胞均为可兴奋的细胞???????????????B.?膝跳反射中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
C.?感受器和效应器可以位于机体的同一部位???????????D.?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7.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将会发生的是(??? )
A.?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
B.?K+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
C.?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
D.?K+外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钾离子浓度低于膜外侧
8.以狗为实验对象,研究心脏的神经支配及作用。实验过程中,先测定正常情况下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仅阻断神经甲和神经乙后的心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
正常情况 90
仅阻断神经甲 180
仅阻断神经乙 70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甲的作用是使心率减慢????????????????????????????????B.?神经乙的作用是使心率加快
C.?心脏受神经甲和神经乙共同支配?????????????????????????D.?神经乙对心率的影响比神经甲强
9.如图表示离体神经纤维上的生物电现象,关于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丙两处表示未兴奋区域,乙处表示兴奋区域
B.?膜外电流的方向为甲→乙,丙→乙
C.?乙处产生的兴奋,能刺激甲、丙两处产生兴奋
D.?甲处膜外只存在阳离子,乙处膜外只存在阴离子
10.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神经纤维没有接受刺激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
B.?图2中从A到C是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是由Na+内流形成的
C.?如果神经纤维膜外的Na+含量较低,则图2中C的电位将下降
D.?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可测量到静息电位的大小
11.下列能正确表示静息电位测量图的是(???? )
A.??????B.??????C.??????D.?
12.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外为正电位??????????????????B.?未受刺激时,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C.?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为负电荷??????????????????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13.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如下图所示。a点、b点神经纤维两侧的膜电位表现为(?? )
A.?内负外正、无电位差???????????????????????????????????????????B.?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C.?内正外负、无电位差???????????????????????????????????????????D.?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14.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
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 Na十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b处不能兴奋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导致肌肉抽搐(持续收缩)的症状
15.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①利用药物Ⅰ阻断Na+通道;②利用药物Ⅱ阻断K+通道;③利用药物Ⅲ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④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上述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 )
? ?? ?
A.?甲—①,乙—②,丙—③,丁—④?????????????????????B.?甲—④,乙—①,丙—②,丁—③
C.?甲—③,乙—①,丙—④,丁—②?????????????????????D.?甲—④,乙—②,丙—③,丁—①
二、综合题
16.如图为脊髓反射的模式图,请回答
(1)对反射弧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 ①代表传出神经??????????
B 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 M代表效应器?????????????
D S代表感受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________
A 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
B 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 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
D 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3)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 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________,刺激Ⅲ处,肌肉________。
17.科学研究表明:细胞外液中K+浓度会影响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而细胞外液中Na+浓度几乎不影响;但细胞外液中Na+浓度会影响受刺激神经膜电位的变化幅度和速率.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证明.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预测结果.
材料和用具:测量电位变化的测量仪器、刺激器、生理状态一致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若千、正常海水、低K+海水、髙K+海水、低Na+海水、高Na+海水等(注:不同海水的渗透压相等但K+或Na+浓度不同)
(1)实验步骤: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
①在不同K+浓度的海水中,按静息电位绝对值由大到小排序,顺序是________
②在不同Na+浓度的海水中,按动作电位绝对值由大到小排序,顺序是________
③在答题纸的坐标中画出不同Na+浓度海水中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假设在正常海水中:静息电位是﹣70mV,变化的最大幅度是105mV,从开始去极化到复极化完成大约需1.5ms时间).
(3)分析预测结果:
①在不同K+浓度的海水中,造成静息电位不同的原因是:在不同K+浓度的海水中,________不同.
②在不同Na+浓度海水中,造成电位变化的幅度和速率不同的原因是:在不同Na+浓度的海水中________不同.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解答】神经元是神经系统节后和功能的基本组成单位。
故答案为:C
【分析】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D
【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解: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正确;
B、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正确;
C、神经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到兴奋地功能,正确;
D、以上三项均正确.
故选:D.
【分析】神经元,又称神经原或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神经元有接受、整合和传递信息的功能.一般就长轴突神经元而言,树突和胞体接受从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并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递给另一些神经元或效应器.神经元按其功能可分为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三种.如果按照对后继神经元的影响来分类,则可分为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
C
【考点】反射的过程
解:(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强光刺激瞳孔收缩是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听到发令枪声起跑、看到美味佳肴分泌唾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谈虎色变,都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
故选:C.
【分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B
【考点】反射的过程
解: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故选:B.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指的是生物体感受外界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和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反射的过程
【解答】A.若受伤部位是②传入神经,刺激右侧下肢无感觉,A不符合题意;
B.若受伤部位是③神经中枢背侧部,刺激右侧下肢无感觉,B符合题意;
C.若受伤部位是④神经中枢的腹部侧,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C不符合题意;
D.若受伤部位是⑤传出神经,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据图分析,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代表神经中枢的背部侧,④代表神经中枢的腹部侧,⑤为传出神经,⑥为效应器。
2、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传导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脊髓中分灰质和白质,白质在外,连接传入神经和大脑;灰质在内,连接传出神经。
?
B
【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解答】A.反射弧中的各种细胞均为可兴奋的细胞,A不符合题意;
B.膝跳反射中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传入神经中部,B符合题意;
C.感受器和效应器可以位于机体的同一部位,C不符合题意;
D.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传导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
C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A、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内流,但兴奋部位膜内侧钠离子浓度不会高于膜外侧,A错误;
B、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细胞对K+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B错误;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由于K+在细胞内含量较多,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C正确;
D、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细胞对K+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但是神经细胞膜内侧钾离子浓度仍高于膜外侧,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静息电位产生原因:钾离子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兴奋产生原因:钠离子外流,使兴奋部位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
D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解答】阻断神经甲后心跳加快,因此神经甲的作用是使心率减慢,A正确;阻断神经乙后心跳加快,因此神经乙的作用是使心率加快,B正确;正常心率为90次/分,阻断甲神经后,心率显著加快,说明甲神经能抑制心脏跳动;阻断乙神经后,心率减慢,说明乙神经能促进心脏跳动,即心脏受神经甲和神经乙共同支配,C正确;神经甲对心率的影响比神经乙强,D错误。
【分析】依据题意与表中的实验处理和心率变化数据可以得出:心脏既受交感神经又受副交感神经的支配即受双重神经支配,这两种作用相反的神经共同支配心脏,才使心率维持在正常水平.同时也可以分析出,当交感神经作用加强时,心率成倍提高.而副交感神经作用加强时,心率下降不显著.那么,只有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占优势,才能相对抑制交感神经对心跳的加强作用,说明正常情况下对心脏作用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据此答题。
D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神经纤维兴奋时形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特征是外负内正,所以甲、丙为未兴奋部位,乙为兴奋部位,A正确;
电流从甲丙流向乙,B正确;
乙处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到甲丙两处,C正确;
甲乙丙的膜内和膜外都存在阳离子,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据图分析可知,甲丙处神经纤维为未兴奋部位,乙为兴奋部位。据此答题。
D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答】图1中神经纤维没有接受刺激前的电位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导致的,A正确;图2中从A到C是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形成的,B正确;如果神经纤维膜外的钠离子含量较低,则进入细胞内的钠离子减少,导致图2中C的电位将下降,C正确;图1中的电位计两极都连在神经纤维膜的外侧,不能测定静息电位,D错误。
【分析】理清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形成的,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形成的,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A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解答】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测量时应将电流表接在内外两侧,电流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
故答案为:A。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C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A.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钠离子内流,导致膜外正电位转变为负电位,A错误;
B.未受刺激时,膜电位称为静息电位,B错误;
C.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钾离子外流,导致膜内电位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C正确;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A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使外正内负的电位差逐渐减小,随着Na+不断的内流,最终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分析图示可知,a点、b点神经纤维两侧的膜电位分别表现为内负外正、无电位差,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外正内负);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2、题图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其中a线段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之前的膜电位,为静息电位,b点为动作电位,Na+内流,膜两侧的电位差为0mV。
A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钠离子顺浓度内流,方式是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ATP,A正确;
处于③与④之间为复极化过程,恢复为静息电位,此时K+通道大量开放,导致K+外流,B错误;
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使乙酰胆碱不能分解。b处会持续兴奋,C错误;
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不能产生兴奋,肌肉不会收缩,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a点——由于K+外流,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b点——受到刺激,Na+通道开放,Na+内流
bc段(不包括c点)——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cd段(不包括c点)——K+外流→静息电位恢复过程
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 , 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始静息水平
B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①利用药物I阻断Na+通道,膜外钠离子不能内流,导致不能形成动作电位对应乙;
②利用药物Ⅱ阻断K+通道,膜内钾离子不能外流,兴奋过后的动作电位不能恢复为静息电位,对应图丙;
③利用药物Ⅲ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加固了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不能形成动作电位,对应丁图;
④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则受刺激后膜外钠离子内流极少,形成的动作电位幅度极低,对应图甲。
故答案为:B
【分析】1、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
(3)兴奋部位与为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2、图甲虚线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说明处理后Na+内流量减少;图乙虚线没有波动,说明处理后Na+内流受阻;图丙虚线表示形成动作电位后无法恢复为静息电位,说明处理后K+外流受阻;图丁虚线表示膜两侧的电位差变大,分析处理后Cl-内流。据此答题。
二、综合题
16. (1)A
(2)C
(3)收缩;不收缩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解:(1)从图可以看出:①上有神经节,因而是传入神经;则S是感受器;③位于脊髓灰质中,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M是效应器,因此错误的是A项。(2)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由反射弧中的突触结构决定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选C。(3)图中a是传出神经,切断a处,刺激Ⅱ处,兴奋能够传递至肌肉M引起收缩,刺激Ⅲ处,兴奋不能传递至M,肌肉不收缩。
【分析】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题图:图示为脊髓反射模式图,根据③突触可以判断S是感受器,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①为传入神经,能传导兴奋;②为传出神经,也能传导兴奋;M是效应器,能作出一定反应.
(1)将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分成5组,分别放到正常海水、低K+海水、高K+海水、低Na+海水、高Na+海水中;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记录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分别给予这5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相同的适宜刺激,再测量、记录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
(2)低K+海水>正常海水>高K+海水;高Na+海水>正常海水>低Na+海水
(3)K+外流的量;Na+内流的量和速率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解:(1)实验步骤:①将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分成5组,分别放到正常海水、低K+海水、高K+海水、低Na+海水、高Na+海水中;②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记录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③分别给予这5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相同的适宜刺激,再测量、记录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2)预测实验结果:①在低K+海水中的静息电位大于正常海水中静息电位,在高K+海水中的静息电位小于正常海水中静息电位,所以在不同K+浓度的海水中,按静息电位绝对值由大到小排序,顺序是低K+海水>正常海水>高K+海水.②由于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从而形成动作电位,所以细胞外液中Na+浓度越高,电位变化的幅度越大.所以在不同Na+浓度的海水中,按动作电位绝对值由大到小排序,顺序是高Na+海水>正常海水>低Na+海水.③不同Na+浓度海水中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曲线:
( 3)分析预测结果:①神经纤维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所以在不同K+浓度的海水中,K+外流的量不同,产生的静息电位不同.②由于神经纤维在不同Na+浓度的海水中Na+内流的量和速度不同,造成电位变化的幅度和速率不同.
故答案为:(1)①将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分成5组,分别放到正常海水、低K+海水、高K+海水、低Na+海水、高Na+海水中②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记录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③分别给予这5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相同的适宜刺激,再测量、记录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2)①低K+海水>正常海水>高K+海水②高Na+海水>正常海水>低Na+海水③
( 3):①K+外流的量;②Na+内流的量和速率
【分析】神经纤维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