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4 17:4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景物描写
【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写作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积累和良好的观察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领悟的能力。”
新课标中对初中生(7~9年级)语文方面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以写描写景物为主,重点是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基础上,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写作。同时,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体会情景交融的感染力,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的融入情感,使景物鲜花起来。
【考纲及考题分析】
1.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搜集、选择合适的写作材料。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4.依据中心,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5.依据中心,恰当地选择常用表达方式。
6.根据需要,运用常用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
7.根据需要,可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8.写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做到内容具体、详略得当
9.语言通顺、得体。??
10.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11.不写错别字。?
12.书写格式正确。?
13.书写规范、整洁。
中考试题:
别样山茶红
⑴虽然被称为“春城”,但昆明的冬天也并非总是云柔风软、艳阳高照。只要寒
流悄然来袭,便会乌云笼罩、气温骤降,使得街巷庭院披戴的明丽和心头身外缭绕的暖意顿时荡然无存。举目四望,山寒水瘦、翠敛红萎,一派晦暗阴沉。
⑵但即使在这样的寒凉和萧瑟里,也能看到一丛丛蔓延开去的高傲和矜持。它们不在乎高原十天半月就打一次的冷噤,肆无忌惮地葱绿着,浓墨重彩地妍丽着。
⑶那是山茶。在昆明东北郊呜凤山金殿风景名胜区的山茶园里,即使天寒地冻,它们仍枝繁叶茂,千株万株喷红吐白,一如既往波光潋滟。
⑷是的,在百花之中,山茶是最持久的灿烂。从5月中旬开始,一种叶像杜鹃叶、花像杜鹃花的山茶就率先在金殿山茶园绽放了。看着漫山遍野的浓绿被撕开一个口子,殷红汩汩涌流,又漫漶开去,黏黏地湿了一片天地,在万绿丛中添一抹血红,生发的该是一种什么祥的伤感?而一年中最早的山茶花汛,是由这种一度濒临灭绝、极其珍稀的杜鹃红山茶肇始,又不免激动人心。这一波红潮一直延展到9月。
⑸接下来在金殿山茶园看到的悦目色彩是茶梅。它也是山茶的一种,花多为白色或粉红色,瑰丽而淡雅。茶梅10月开放,花期持续到12月。凋谢时,片片花瓣随风飘飞,漫起一袭彩色雨雾,铺下一块斑斓花毯。
⑹有趣的是,它的香消玉殒,宣告的却是各色常规山茶的怒放。一时间,恨天高、童子面、朱砂紫袍、雪姣、十八学士、六角大红、赤丹、状元红……如盅如碗、如钵如盆,姹紫嫣红、浅淡深浓,争奇斗艳、各不相让。茶梅用它满地的落红真正实现了“化作春泥更护花”。而那被铺地锦绣托起的云霞,一直燃烧到次年4月底。到了5月,杜鹃红山茶就又轮回着开始了新一拨的激情涌动。
⑺可以说,这里一年四季茶花开不断,正应了清代李笠翁(李渔)的评价:“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
⑻在云南,山荼还是扎根于深远时光中的璀璨。公元898年绘制的《南诏图传》中,它就出现在南诏王细奴罗家里。现存最古老的云南山茶,也许应数生长在楚雄紫溪山功德林的“紫溪茶”,树龄六百五十多年。而丽江玉龙雪山东麓的玉峰寺院内一年能开上万朵花、荫地面积全国最大的“茶花王”,树龄大约五百年。大理巍宝山灵官殿的桂叶银红,高18.88米,是世界最高的茶花,树龄也近四百年。
⑼让我对山荼之美有所顿悟的,却是这样一件事。
⑽那天,我去郊区农村看望一位妻、儿早逝的独身老人。他的家,院墙多处泥块脱落,屋顶瓦
沟枯草抖索。从厢房到堂屋,说话有回音却看不清周围堆放了些什么。但我们还是不期而遇或者说狭路相连了,与山茶。它们一盆挨一盆摆放在地面坑坑洼洼的院子一角,绿叶像海水漾波,红花像火焰腾跳,拥挤着,喧嚷着,摇头摆脸,超越了这里的破败、空旷、凌乱、昏暗,那么醒目、夺目、灼目,迸溅出满腔欢喜,流溢出盈盈暖意,使得原本可能死气沉沉的一隅平添活泼生机。
⑾老人告诉我,他从小爱花。这些山茶是他在心情好时种下的,每天都要来仔细地照看。山茶活了,
长高了,枝繁叶茂了,好心情也就随之常驻常在了:山茶打苞了,骨朵饱满了、绽裂了,笑容也就随之在梦里开花。“今年,我还把它们一盆盆送到金殿去参加茶花展览了哩。”想不到老人对美的追求如此炽烈。是对山茶的爱,戳破了缠裹他的孤独,烧掉了包围他的凄凉。就是这生命中最原初的牵挂,鼓舞着他重构自己的人生。
⑿云南的山茶之所以特别多,特别绚烂,大多源于人工的精心种植,栽培养护。尽管栽护它的人境遇会有不同,但他们栽下的都是对于美的不竭的追寻,养护的都是对于美的永恒的渴求。
⒀别样山茶别样红,一枝一叶总
关情。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有删改)
【注】漫漶:形容文字、图画等因磨损或浸水受潮而模糊不清。
(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别样山茶红”的理解。
(2)
第⑴段描写寒流来时昆明冬天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3)
第⑷段写到“在百花之中,山茶是最持久的灿烂”,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4)
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⑽段中的画下划线句子。
它们一盆挨一盆摆放在地面坑坑洼洼的院子一角,绿叶像海水漾波,红花像火焰腾跳,拥挤着,喧嚷着,摇头摆脸,超越了这里的破败、空矿、凌乱、昏暗,那么醒目、夺目、灼目,迸溅出满腔欢喜,流溢出盈盈暖意,使得原本可能死气沉沉的一隅平添活泼生机。
(5)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1】
既是指杜鹃红山茶、茶梅等山茶花的绽放激动人心;也是指妻儿早逝的独身老人对山茶的爱,对美的追求,鼓舞他重构自己的人生。
【小题2】
用寒凉和萧瑟的气候,侧面烘托了山茶高傲、不畏严寒、持久灿烂的特点,为下文作铺垫。
【小题3】
①品种多花期长:品种繁多,一年四季花开不断;②花色多:姹紫嫣红、争奇斗艳;③历史久远:山茶是扎根于深远时光中的璀璨。
【小题4】
本句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茶的绿叶比作海水,红花比作火焰,“拥挤着”“喧嚷着”“摇头摆脸”等词的使用,赋予山茶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茶的勃勃生机,抒发了作者愉悦欢畅的心情。
【小题5】
托物言志(或象征、借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山茶的喜爱,对美的不竭追寻和永恒渴求。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写作。
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3、体会情景交融的感染力,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的融入情感,使景物鲜花起来。
(二)教学重点:1、2、(教学目标)
(三)教学难点:3(教学目标)
(四)课时安排:1课时
【学情分析】
经过七个学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储备,对于写景类的文章也学过不少,基本上很是熟悉了,同时也具有了一定自主写景能力,有了这样好的基础铺垫,对本次作文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通过回顾朱自清的《春》的“春花图”,导入本课教学。
合作探究
获得新知
请同学欣赏下面的例文,看看是什么文体,有什么特点。
[例
文]
故乡的春
 
我的家乡位于鞍山市,台安县饿黄沙沱镇。它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小镇。小镇的春风,和煦。温柔;春天的雨,静密,轻盈;春天的河水,清澈,明丽;春天的万物,生机盎然。
春姑娘送走了东爷爷,大地,万物复苏,春色盎然,春天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软软的,一大片一大片的满是。你可以在上面躺着,像躺在绿色的地毯上一样舒适,在上面跑步。摔跤。打滚儿。想怎么样就怎么玩。尽兴就可以。
小河也变得清澈。明丽了。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飞驰,像疾风一样。有的鱼儿在河底悠闲地散步;鱼儿一群一群的,从河的东岸游到西岸,有从西岸,游了回来那个场面很壮观的,有机会来这儿亲眼看看吧!
春雨来时,小镇两旁鳞次栉比的楼房在细雨中静默着。细雨滴在河中。叮咚。叮咚的作响。田野里仍有在工作的农民。他们穿着雨衣,戴着草帽,手拿铁镐,有节奏地刨土。刨土的声音,在田野边上都能听得见。春雨的雨丝织成一个素色的帐子,笼罩这他们的房屋。
春天是雨比较的多的季节,但他不像东天的风,那么凛冽。相比之下,显得和煦。温柔。起风了。暖暖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特别亲切。温暖。
故乡的春天,虽没有江南春光那么妩媚,但我还是喜欢故乡的春天。亲爱的朋友们,来亲眼目睹这幅妙不可言的工笔画吧!
春天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特别亲切。温暖。故乡的春天,虽没有江南春光那么妩媚,但我还是喜欢故乡的春天。亲爱的朋友们,来亲眼目睹这幅妙不可言的工笔画吧!
看看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是记叙文。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写。
2、什么是景物描写?它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明确: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如: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3)展示人物性格。(4)推动情节的发展。(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了一幅恬淡朦胧的荷塘月色图,实际上寄托了朱先生的情感。朱自清是一名新文学运动的战士,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给他心灵上投下了落寞的阴影,他既对黑暗的现实不满,又不愿投身革命,所以幻想超脱现实。他借荷塘月色抒发的正是这种幻想超脱现实的情感。
3、景物描写对一篇文章这么重要,我们如何写好它呢?
明确:(1)、从多种感官写。
 如:
秋天的风,吹走了春季的“湿”,吹走了夏季的“闷”,带来了一阵清凉。人们都说,秋风是干燥的。我却不以为然,我喜欢秋风拌面的感觉,它可以让人头脑清醒;可以让身上的尘埃飞向远方;可以带我们的灵魂走进秋色。秋风一闪,万树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和优美的舞姿,那个场面隆重盛大,不亚于盛大晚会的热闹场面,满天飞舞着蝶一般的落叶。叶子之间碰撞出的响声似乎在向大地母亲报喜,离家的孩子要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激动的心情是无以用言语表达的,也不需要表达,因为秋风已经悄悄地告知大地。【触觉,视觉,听觉】
  (请同学列举你所熟知的同类方法描写景物的句子)
(2)、虚实相结合写。
景物描写中,我们在此时此地所见之景是实的,由眼前所见实景生发联想、想象而得的彼时彼地之景是虚景。虚写是叫常见的一种手法,与之相对应的是实写。虚实结合是其运用最多的地方。虚即是空。通过浮想联翩将画面描写得美妙绝伦。
  如:秋姑娘来到了森林里,一片片黄叶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只有松树和柏树的叶子是绿的,他们挺直了身体,威武地站在山坡上。
秋姑娘又来到了果园里。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紫里透红的大葡萄,它们相互掩映着自己的身体,太阳出来了,照射在葡萄上就像一颗颗透明的紫色宝石。桔树上,一个个金黄色的桔子,让人看了忍不住想咬一口。假如你剥开桔皮,你就可以看见一瓣瓣桔子就像一弯弯亏月时的月亮,晶莹剔透。
(请同学列举你所熟知的同类方法描写景物的句子)
 (3)、多角度的进行描写。
 比如上看、下看、近看、远看,要变换各种观察角度。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儿把镜头遥远,一会儿拉近呈放大特写,一会儿俯拍,一会儿仰拍,这样文章才有动感。
如: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请同学列举你所熟知的同类方法描写景物的句子)
(4)、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游览顺序。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使得内容生动形象起来。
展示成果
分享快乐
面对五中优美的校园环境,请同学选择一处景致进行描写。200子左右。
要求:重点放在景物的选择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不能面面俱到,写成流水账。
2、请两至三位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老师最后总评。
四、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佳作赏析:
再回顾朱自清的《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抒写了盼春的热切心情,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旋律和诗的氛围。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整体入手,抓住春天的特征来点染,给这幅轮廓画抹上了一种迷离的色彩,创造了一个动人的意境,引起读者对春的热烈向往:春天,该是怎样的美妙啊!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开始具体分述,先写草,突出草的“嫩绿”,描写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次写花,突出花的“争相斗妍”,画出春天百花盛开的繁荣景象。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动静结合,大胆想象,运用修辞,生动形象。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第三幅画写春风,着力刻画春风的“温馨”“鸣唱”,描绘出春风送暖的胜境。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第四幅画面写春雨,渲染春雨“轻柔”“湿润”,画出夜雨和郊外的美丽画面。
五、巩固新知
有效练习
1、我们颍上的秋天有哪些富有特征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那金灿灿的田地?是落日的壮丽,还是初升的朝阳?或许一片落叶,一丝清凉都会让你抒发情思》请以“秋天的赞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写作前一定要想好写作对象,多角度去观察。
板书设计
1.从多种感官写
2.虚实相结合写
景物描写
3.多角度的进行描写
4.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5.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