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课时练
语基达标训练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高耸(song)
绯(fei)红
驿站(shi)
B.烂熳(man)
模(mU)胡
顿挫(cu0)
C.芦荟(hui)
匿(ni)名
深恶(
wU)痛疾
D.诘(jie)责
教诲(hui)
畸(jD)形
2.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喝彩
发髻
驿栈
拆开
B.抑扬
慌话
叹息
叮嘱
C.疑惑
偷懒
拖辞
掌故
D.介意
泄漏
为难
操心
3.选出对下面句子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选项。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2)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
A.夸张
B.拟人
C.比喻
(3)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A.比喻
B.夸张
C.反语
4.解释下列词语,加点的字另作解释。
(1)深恶痛疾:
(2)油光可鉴:
(3)竭力:
(4)凄然:
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反语,如:“实在标致极了”“问问精通时事的人”“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以上几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反语,请你说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标致:
精通时事:
正人君子:
二、课内精彩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6.这段的第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句在文中的作用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在“清国留学生”上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文段中画出三个比喻句,并依次说明各是比喻中的哪一种?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一段除了比喻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举出例句说明,并谈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类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特质
尤今
①第一次光顾他的牛肉面摊,便领略了他可爱的幽默感。
②我对他说:“老板,请你给我三碗牛肉面。”
③他伸手敲了敲摊子上那块木板,说:“你说得对,这块板,的确老。”
④这个牛肉面摊,坐落于锦茂区,经营它的,是一对年轻的夫妇。瘦削的丈夫煮面,丰满的妻子捧面,两人合作,融洽无比。最近,添了个小宝宝,也带到摊子上,夫妻两人忙碌地煮面擀面时,小宝宝便踢脚吮手,自求多福,一家三口乐陶陶。
⑤很欣赏那瘦子煮面的方式。不管有多少顾客在等,他绝不“粗制滥造”,总是一碗一碗“细雕慢琢”地煮。他先把面和豆芽搁进碗里,然后,把切成细片的牛肉(
)在煮面漏斗里烫。初熟,便一片一片地(
)在牛肉面上,(
)
上自制的浓酱,再(
)一撮切碎的咸菜,(
)上金
黄的油葱和翠绿的青葱,五色纷呈,令人一看便食欲大振。
⑥瘦子脾气极好,有时,食客盈座,他双手如轮,不停地转,做得汗流浃背,可是,在这种叫人目眩的忙碌中,他依然脸带笑容、不温不火。看到小孩子,他还会忙里偷闲,以俏皮的话儿逗弄几句,惹得大人小孩全都乐不可支,胃口大开。更难得的是:他记性极好,谁的牛肉面不要放青葱、不要下豆芽,谁的要多一点咸菜、多一点油葱,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只要光顾过一两次,再去时,他便会朝你咧着嘴,笑嘻嘻地说:
⑦“你的,不要豆芽,对吗?”
⑧他是日常生活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可是,在他身上,我却看到了许多闪烁生辉的特质,而其中最触动我的一项“特质”,是他十年如一日那种“敬业乐业”的精神。
(文章有删改)
10.作者用第②③段的对话来表现面摊老板很有幽默感,你能试着分析一下这句话为什么幽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将下边的动词恰当地填充到第⑤段的括号里。
放
摆
撒
淋
抓
12..第⑤段加引号的“粗制滥造”和“细雕慢琢"在文中的特殊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除了“敬业乐业”的精神之外,作者还从这个面摊老板的身上发现了“许多闪烁生辉的特质”,请试举一例说说他身上还有什么“特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表达训练
14.阅读下面材料,仿照示例,为他拟一则颁奖辞。(50字左右)(3分)
江新波,男,84岁。2009年他的小儿子罹患癌症去世。当初为了给小儿子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20多万元外债。老伴长年卧病不起,小儿媳没有工作,追悼会上,江新波抚摸着小儿子的遗像老泪纵横:“儿子,向亲戚们借的救命钱,我们不能赖。你放心,欠下的债,我一定会还清!再苦再累,也不能丢掉诚信!”
10年来,他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靠着种菜、养牛,偿还了20多万元债务。
[颁奖辞示例]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你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2019年度“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马旭的颁奖辞)
答案:
1.[答案]
C
2.[答案]
D
3.[答案]
(1)B
(2)A、C
(3)C
4.[答案]
(1)厌恶
、痛恨到了极点。疾,痛恨。
(2)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3)尽力。竭,用尽。
(4)形容悲伤。凄,悲伤。
5.[答案]标致:形容十分
丑陋。
精通时事:指精通一些无聊的事情。
正人君子:指反动文人。
6.[答案]表达了作者失望的思想感情。为后文写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习作了铺垫。
7[答案]引号可以表示否定。这里加上引号,表示这些所谓的“清国留学生”,居然是这种精神状态,体现了鲁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8.[答案]
(1)明喻: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
,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本体:上野烂熳的樱花;喻体:绯红的轻云。
(2)暗喻: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本体:头顶上盘着的大辫子和上面的制帽;喻体:富士山。
(3)明喻: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本体:解散辫子、盘得平平的头发;喻体:小姑娘的发髻。
9[.答案]夸张,如:“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反语,如:“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冷嘲热讽的笔触描写出“清国留学生”思想腐朽,只知玩乐、不学无术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极端厌恶、鄙视的思想感情。
[答案]“我”说的“老板”是指面馆的主人,
而他说的是年代久的“木板”,这样偷换概念、回答错位而使人发笑,体现出幽默感。
11.[答案]依次为:放、摆、淋、抓、撒。[
12.[答案]“粗制滥造”指面馆老板因客多而做面马虎,省工省时;“细雕慢琢”指面馆老板精心烹制面条,敬业乐业。
13.[答案]示例:第⑥段中“有时,食客
盈座,他双手如轮,不停地转,做得汗流浃背,可是,在这种叫人目眩的忙碌中,他依然脸带笑容、不温不火。看到小孩子,他还会忙里偷闲,以俏皮的话儿逗弄几句,惹得大人小孩全都乐不可支,胃口大开”的句子,写出其乐观幽默的特质。
14.[答案]示例:10年艰辛,终不忘他人之恩,生活再难,也不逃避债务,他为儿子竭尽全力,为诚信践行一生,他是位朴实的老农,也是位顶天立地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