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现有的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础知识上,会对西北地区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不会很深刻。西北地区是进入中国地理分区以来的第二个区域,对于区域分析的方法也不是很熟练,从课堂的推进来说,要层层递进,不能只讲知识点,要把原因解释清楚,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中国分区地理的相关知识点。
二、课标、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
本部分内容课标提出要能够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能够描述和确认该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能够运用各类图表,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能够说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以及该地区发展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能够在地图上说出该地区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说出主要的矿产资源分布地。能够运用正确的环境观,对区域内出现的土地荒漠化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四、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形成的原因;水热组合变化的规律性;西北地区的河流的水文特征;西北地区的特色农业。
五、教学难点
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角度出发,描述西北地区特定的位置、地形、气候条件下发育成相应的土壤和植被,以及相应的农业地域类型,在自然资源的分布条件下,形成了相应的工业。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投影仪展示两组图片,一组反映“打磨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组反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教师:一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不尽西北的开阔与广袤,一首“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不尽我们对西北的赞美。西北究竟是一个怎样神奇的地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设计意图]
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其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这两组图片能直观地反映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二)自主学习环节
一、位置与范围
1.位置:(1)经纬度位置:73°E--123°E
,32°N--50°N(2)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3)相邻位置:与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相邻
2、范围:
(1)自然界线:大致位于
以西,
以北。
(2)行政界线:大致包括
、
、
北部和
大部分。
(3)降水界线: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毫米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
(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以
和
为主。包括高原、盆地和盆地等地形区。新疆地形“
”,其中
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天山以南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中部有我国最大的
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
盆地
(2)填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地理名称A
山脉,B
山脉,C
山脉,D
山脉,E
山脉,F
山脉,G
山脉
,H
山脉
,
I
平原,J
平原,
K
高原
,L
盆地,M
盆地,N
盆地,②
河
2、气候特征
西北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干湿地区中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大,日照强,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递减。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过程:位置:深居
远离
水汽难以到达;
环绕
面积广大
高原隆起,阻隔水汽进入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贺兰山以西
贺兰山
内蒙古高原东部
年降水量
不足
毫米
毫米以下
毫米以上
干旱程度
极端干旱区
干旱区
半干旱的草原地带
自然景观
和
(只在—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3、河湖特征
(1)西北地区河湖稀少,以内流河、内流湖为主。主要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主要湖泊:博斯腾湖、艾丁湖、罗布泊
(2)河流的水文特征: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山岭重重阻隔,降水少,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量小,有大片无流区;汛期短,主要出现在夏季;植被覆盖率低,河流含沙量大;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4、植被特征
西北地区降水的不同表现在植被的变化上,本区植被以
和
为主。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基本以贺兰山为界。
5、资源状况
地名
主要矿产
地名
主要矿产
新能源
霍林河
煤炭
白云鄂博
稀土
太阳能和风能
石嘴山
煤炭
金昌
镍
玉门
石油
和田
宝石
克拉玛依
石油
阿勒泰
金
三、人文地理特征
1、面积、人口和民族
西北地区面积约占全国30℅,人口约0.5亿,占全国的4℅,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区,人口密度很
,这与南方和北方地区有很大差别。民族众多,其中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也比较多,内蒙古、宁夏、新疆分别是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的聚居区,新疆北部哈萨克族人数也较多。
2、农业
西北地区形成我国重要的
基地和富有特色的
农业、
农业,因而在国土整治和防治灾害方面,本区主要以治理风沙,保护脆弱的草原、荒漠生态环境为主。
(1)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牧区和
牧区
形成原因: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夏季气温高,云量少,光照强;草类茂盛,草质优良,面积广大,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其中内蒙古以
牧场为主,新疆以
牧场为主。
主要畜产品:新疆细毛羊、宁夏滩羊、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等本区出产的肉、奶、毛、皮及其制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2)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耕地类型
旱作为主,灌溉农业突出(新疆为绿洲农业)
温度带
中温带,南疆为暖温带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南疆为两年三熟
有利条件
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便利,新疆、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不利条件
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降水少,蒸发强;地表植被覆盖差,沙漠化严重,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土地盐碱化严重。
主要农产品
小麦、甜菜、瓜果、棉花
3、工业
西北地区工业初具规模,稀土工业、石油工业、有色冶金、纺织工业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
重要工业城市:
包头:钢铁、稀土、纺织;
金昌:有色冶金;
呼和浩特:毛纺、制糖;银川:毛纺;
乌鲁木齐:化工、纺织、制糖
酒泉:航天;
工业带:
工业带的西段
4、村镇、城市、交通和人民的生活
本区的村镇、城市分布多呈
状或
状,主要集中分布在
河沿岸平原,沙漠边缘的
,以及铁路沿线的工矿区。人口也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
铁路线分布沿着绿洲和黄河谷地延伸,如
线、
线。
(三)合作探究环节
(1)通过对西北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的比较,我们得出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日照强,多大风。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气候特征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西北地区形成这种气候特征的原因。
(2)读图,观察三地降水和气温有何差异?根据三地的位置和气候特点,分析西北地区水热变化有什么规律?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西北地区总体特征就是干旱,但天山北坡的降水量却偏多,有的地方可以达到400毫米甚至800毫米,这又是为什么呢?
(4)塔里木河是本区最有代表性的河流,也是全国最大的内流河,下面以塔里木河为例,总结本区的河流的水文特征。
七、教学反思
西北地区的农业是比较有特色的,在讲解本区的农业时,可以把农业的区位因素顺便复习一下,分析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