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2 项目三 分析电子点餐信息系统——认识计算机和移动终端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2 项目三 分析电子点餐信息系统——认识计算机和移动终端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08-18 11:0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项目三 分析电子点餐信息系统——认识计算机和移动终端
■学习目标
(1)掌握计算机概念及不同类型计算机的特点。
(2)掌握计算机的五大部件组成,并能描述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移动终端的概念特点及组成。
(4)理解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作用。
■教学准备
(1)软硬件环境:多媒体教室。
(2)教学素材:计算机硬件小测试交互动画电子点餐视频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作用。
(2)难点: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安排建议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1 课时 1.课前活动 指导学生完成课前活动:参考教材P37 “活动3.2餐饮行业点餐模式调查”——学生分小组走访传统餐馆和现代化餐厅,调查点餐及管理模式,归纳整理选用不同点餐模式或电子点餐信息系统的主要依据,完成报告。 深入餐厅参观,了解经营管理模式,倾听、观看、思考、整理。
2.小组汇报课前调查结果 学生小组汇报所调查的餐厅的点餐流程及运营模式。 小组汇报。

3.了解点餐的一般过程 启发学生思考分析餐饮系统的顺序关系,画流程图。 以思维导图或其他的形式画流程图(参考教材P34图25)。

提出问题:分析传统点餐与电子点餐实现了哪些环节的自动化?有哪些优点?
(参考教材P35“思考与讨论”问题1) 思考并回答。
4.归纳电子点餐系统涉及的计算机硬件 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整理:点餐系统都有哪些硬件?不同的硬件给点餐系统带来什么不同的变化?(参考教材P39“思考与讨论”,教师可列出硬件的清单供学生参考)
思考并回答。
5.探究点餐数据的计算机处理过程 演示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阅读教材,学习。

演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先画出数据流转图,教师演示计算机的内部构造;讲解数据的处理过程。给出数据流转的框架图,让学生补充完整。 将数据流转框架图补充完整。
6.小组合作,完成活动 师生配合完成教材P40活动3.3的互动游戏,加深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完成活动。

7.总结提升 归纳总结本节知识。
倾听。

展示《给出拓展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无人餐厅》资料,随着技术的进步、硬件的发展,信息系统也会不断发展,影响着各行各业出现新的经营模式。
第2 课时 1.复习 复习计算机原理及组成部分。 倾听、观看、思考。
2.认识硬件 介绍硬件,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知识链接自主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认识硬件。

第2
课时 3.在计算机上模拟组装 指导学生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计算机硬件小测试”,模拟组装计算机。 利用教学资源模拟练习。
4.动手实际操作组装 指导学生实际组装计算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组装(参考教材
P41~P45知识链接)。
5.填写报告 指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填写实验报告。
6.小结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归纳本节知识。 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