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2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针灸
伛偻
揩油
砌墙
(jié) 问
(tuí) 唐
门 (kǎn)
惧 (dàn)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长妈妈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B.我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C.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凄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恶耗通报。
D.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强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
3.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老王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深刻,表程度)
B.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颜色浓)
C.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深度)
D.对于遭受战乱,饱经不幸的伊拉克人民,我深表同情。(很,十分)
4.根据后面提示,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地填写词语。(2分)
⑴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 )。(失业在家)
⑵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 )的笑。(神色、态度不自然)
⑶他死时,前来( )的人非常多,有不少还是从外地特地赶来的。(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⑷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 )了一会。(犹豫不决)
5.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2分)
⑴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
。
⑵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
。
⑶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
地说道:……
⑷(父亲)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
似的。
A.高兴
舒服
兴奋
轻松
B.兴奋
轻松 高兴
舒服
C.兴奋
舒服 高兴
轻松
D.高兴
轻松
兴奋
舒服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文章选自《呐喊》。
B.《背影》是历来传诵的佳篇。作者写父爱,选择了背影这个独特的角度,通过对背影的刻画,表达深挚的感情。语言朴素,平实。
C.以善良体察善良,《老王》中,作者杨绛以自己一颗善良的心去体会老王这样一个普普通通,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
D.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以“爱”为主题,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但也综合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点明文章的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7.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后来长毛果然进门来了,那老妈子便叫他们“大王”,——据说对长毛就应该这样叫,——诉说自己的饥饿。
B.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C.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D.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历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8.下面的话,说得比较得体的一项是( )
(2分)
A.当朋友喊你去玩时,你说:“都快考试了,没空!”
B.有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有何见教?请说吧。”
C.当你无意中碰了别人一下时,你说:“对不起,没碰到哪里吧?”
D.当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您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9.按课文内容填空。(3分)
⑴“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句中“她”是________。
⑵“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句中“他”是________。
⑶“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句中“他”是________。
10.奥运艺术研究中心的设计人员选用了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青花蓝、国槐绿等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专用色彩,他们的设计理念之一是:体现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深厚的华夏文化底蕴,凸现生机勃勃的国家形象。请参考下面的示例,从中国虹、琉璃黄、长城灰中选择一种色彩,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以上设计理念的。(4分)
[示例]
青花蓝
温润而典雅的“青花蓝”,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一种历史的美感。它是中国丰富多彩的艺术宝藏中极具代表的色彩,表现了淳朴敦厚的民俗民风,洋溢着宁静祥和的气息。
国槐绿
充满生机的“国槐绿”,是自然的风采,是生伞与环境的象征,寄寓着华夏儿女珍视自己的家园,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望,表达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一)(15分)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1.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多次写父亲的“嘱咐”和“踌躇”,其用意是表明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多次写“我那时”的“聪明”,这里的“聪明”是什么意思?这样写有何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为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7分)
父亲在家等我
星期三下午,学校老师照例要开会、学习,学生们上了两节课就放学了。
他和班上的两位同学欢蹦着走出校门,没有回家,而是去了离家不远的森林公园。他们一直玩到天黑,还感觉有些意犹未尽。
“嘿,想不想吸支烟?”回去的路上,他突发奇想。
“好哇。”两位好友齐声赞成。
三个人停下来,把衣兜里的钱都掏了出来,买了一包“阿诗玛”。
他们拿了香烟,跑到路边拐角处。他把烟盒撕开,给两位同学一人一支,自己也拿起一支,叼到嘴上。这才发现,刚才忘了买火。
他冲伙伴们耸耸肩,然后把视线投向路边,张望着。
正是日暮时分,路上不时有行人匆匆走过。他想上前借火,又觉得有些唐突。正在这时,他发现,在路的那一端,有一个小亮点,在夜幕中闪着微弱的光,向他这里慢慢移动。他不禁心中一喜,仿佛已经嗅到了诱人的香烟味。
那个小亮点终于走近。他走上前去,说:“哥们儿,借个火!”
那个人停下来,把手中燃着的烟递给他,他接过来,把自己的烟点着,美美地吸了一口,抬起头,把烟还给这位行人。这时候,他才看清他的脸。
刹那间,他惊住了。拿烟的手停在半空。
那个人缓缓地伸出手,接过他手中的烟,凝视了他一会儿,又把视线转向他旁边的两位同伴。然后,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郑重其事地说:“??????????????????”。
他说不出话来。
旁边的好友有些不解地问:“为什么?”
“因为,”那个人看着他一字一顿地说,“你的父亲在家等你!”说完,转身走了。
那个人的背影已经消失在夜色中,他还直愣愣地站在那里。两位同伴用手碰了一个他的胳膊,问:“你怎么了?”
他转过身来,看了看两位同伴,把手中的烟扔到地上,用脚狠狠地踩灭。
“把烟捻灭回家去!”他语气十分坚决。
两位同伴看着他,又看看手中冒着缕缕香气的烟,不约而同地说:“为什么?”
“因为,我的父亲在家等我。”
“你怎么知道?”
他看着两位同伴,低下头来,声音有些哽咽:“刚才那个借火给我们的人,他,就是我的父亲!”
16.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所缺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孩子,快回家去!
B.我的孩子,回家去吧?
C.哥们儿,吸完这支烟,就回家去吧!
D.哥们儿,你们还是孩子?,怎么能吸烟呢!
17.概括叙述文章的内容。(含标点不得超过5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很少对心理活动进行直接描写,但又能让人从具体的行为、语言、神态描?写中看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所包含的思想感情。(6分)
⑴他把烟盒撕开,给两位同伴一人一支,自己也拿起一支,叼到嘴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刹那间,他惊住了。拿烟的手停在半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把烟捻灭回家去!”他语气十分坚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父亲”带给“儿子”的震撼是巨大的,文章留给我们读者的思考也是多方面?的。读完此文,你有何感想?请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感触最深的一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简要说说文章以“父亲在家等我”为题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宣宗初亦召供奉。程既审①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程一日果以眦睚②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③法也。”卒不赦程。
[注]?①审:明白,清楚。?②眦睚:怒目相视的样子。借指小的怨恨。?③高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4分)
⑴能变易新声
⑵会幸苑中
⑶乐工等罗列上前
⑷卒不赦程
2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得幸于武宗?????????不得永奉陛下
B.必为奇巧声动上?
置琵琶于其上?
C.由是得幸???????????会幸苑中
D.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
以是为恨?
2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用文中语句填空。(2分)?
罗程“果以眦睚杀人”的原因是“
”,乐工为罗程求情的原因是“??
???”,宣宗不赦免罗程的原因是“重”高祖、太宗之法。
25.你从文中的故事得到哪些启示?(每点启示用一句话概述,标上序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埃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情……
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①文章内容要求具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
一、1.jiǔ
yǚ
kāi
qì
诘
颓
槛
惮
2.C(A项中的“保母”应为“保姆”,B项中的“带”应为“戴”,C项中的“凄容”应为“戚容”,“恶耗”应为“噩耗”,D项没有错别字。)
3.C(C项的“深”指“深奥”。)
4.⑴赋闲 ⑵尴尬 ⑶吊唁 ⑷踌躇 5.C
6.A(选自《朝花夕拾》)
7.C(“山海经”加书名号。)
8.C 9.⑴阿长
⑵老王
⑶信客
10.示例:⑴中国红——热烈而充满激情的“中国红”,是中国的象征。红色的宫墙红色的灯笼,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生活中充满红色的装饰主题。它象征着喜庆与吉祥,代表着古老而悠久的民俗,寓示着国家蒸蒸日上、日新月异。⑵琉璃黄——华美亮丽的“琉璃黄”,是古都北京特有的颜色,代表着北京独特的自然景观及人文与历史的精彩和辉煌,寓示着一个成熟稳健的国家已屹立在世界的东方。(3)长城灰——冷静古朴的“长城灰”,是中国传统建筑景观中的标志色,在北京奥运色彩中独具魅力。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那深沉的灰色,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经历了沦桑巨变的民族正以冷峻的思考、全新的姿态走进一个崭新的时代。二、(一)11.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12.因为他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
13.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14.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表明作者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15.略
(二)16.C?
17.一次,他和两位同学在回家的路上,买了一包香烟,在向行人借火时,受到父亲委婉的教育,内心深感愧疚。18.①悠然自得?②突然发现父亲那时极为尴尬的神情和恐慌的心理③悔恨不已,坚决改正错误的真实感情。19.示例:①好的教育无需过多的语言,就能让人认识并坚决改正错误。②“爱心”教育是最有效的手段,胜过于严厉的批评和说教。③偶尔犯点小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能勇于改正错误。20.此题是父爱的集中体现,也是让“他”认识并改正错误的根本原因,以此为题很有概括力,很好地突现了文章的主旨。三、21.⑴变换。⑵正好,恰好。⑶排列,排成行列。⑷终于
22.D?
23.你们这些人惋惜的只不过是罗程的技艺,我看重的是高祖、太宗传下来和法律。24.①恃恩自恣?②惜程艺天下第一(或:以程艺天下无双)25.示例:①英明的统治者会以国法为重,不会因偏爱和人情而废法。②恃恩自恣终会酿成大错。③人才虽能得,但法律是无情的,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应是平等的。四、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