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9 22:0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要塞/阻塞
翘首/俏丽
殚精竭虑/单枪匹马
B、颁发/班级
溃堤/反馈
悄然不惊/悄无声息
C、刹那/霎时
澎湃/拜年
屏息敛声/秉烛夜游
D、歼灭/迁移遗嘱/嘱咐一丝不苟/苟延残喘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督战
仲裁
眼花潦乱
摧枯拉朽
B、潇洒
默契
沉静自若
殚精竭虑
C、授奖
绽放
无怨无侮
一丝不苟
D、由衷
慷概
锐不可挡
如梦方醒
3、古诗文默写。(8分)
(1)、
,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2)、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龟虽寿》)
(3)、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
(4)、《梁甫行》开篇写自然现象“

”,其实意在提醒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
(5)、写出连续的两句含有“雨”字的古诗句:“

。”
4、名著阅读
(4分)
《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之所用“红星照耀中国”为题目,是因为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
犹如一颗闪闪的红星,不仅照耀着
,而且必将照耀
。著名社会活动家、革命学者、出版家
称赞本书作者——“就中美两国关系来说,他是第一个报春的燕子”。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雾霾,是当今各大舆论场不可避免的热点,

。很久以来,科技部就已经开始探索“科技治霾”的路径,与此同时,各个省市环保部门也在加快推进“科技治霾”的进程,现在,“科技治霾”已经成为共识,希望科技可以治理雾霾,还我们一个蓝天。但环境污染的主体在人,根治雾霾关键在于约束人的行为,

,如果舍本而逐末,那么雾霾的治理效果将大打折扣。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1)法制日报消息,记者4月12日从公安部交管局获悉,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社会经济秩序加快恢复,加上高速公路全部车辆免费通行,高速公路交通流量持续攀升。近日,针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风险骤增的问题,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全国集中开展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整治“百日行动”,严查严管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全力稳定道路交通安全形势。
给上面的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2分)
(2)华龙网讯(记者高恩
通讯员刘俊)“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2019年2月25日下午,明珠社区国学讲堂的孩子们正在朗读《弟子规》。记者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朗读这些国学经典。据悉,开设国学课堂是明珠社区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把国学经典带进社区,让孩子们在诵读经典过程中体味文章以外的意义,让传统美德逐渐润泽孩子的心田。
①刘晓同学为这则新闻拟定了标题的前半部分,请你紧扣消息内容,补写出标题的后半部分。要求:字数相等,内容相关。(2分)
国学经典进社区,

②班里就这则新闻展开讨论,假如你也是发言者之一,请写下你要说的话。(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
——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
辛阳
何勇
白天亮
这是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
11月25日,沈阳。天色阴沉,寒风凛冽。在外奔波17天。罗阳回家了。傍晚时分,汽车缓缓开进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家属区。
车窗外,有他熟悉的温暖的家。可他,永远回不去了。
“辽宁舰”上的八天七夜,是他和同事们,和他心爱的战机共同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让我们走进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细说这位“航空英雄”和他执着的航空信念……
11月18日

初登“辽宁舰”
带着旅途奔波的疲意,11月18日早晨7时,罗阳乘坐直升机登上“辽宁舰”,开始执行歼-15起降飞行训练任务。
罗阳匆匆把行李放下,没有做任何整理。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
他很着急。上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着询问此次海试飞行每天怎么训练,今后8天里的日程安排。
褚晓文比罗阳早登上“辽宁舰”几日,情况要比罗阳熟悉一些。他曾嘱咐罗阳,上了“辽宁舰”,最好先认认门,这里太大了。
13时30分,上午海试飞行结来。罗阳并没有按照褚晓文交代的来熟悉“辽宁舰”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他想要尽快地热悉这里的工作环境。“我来得晚,第一次上船,我对船不了解”,罗阳这样对褚晓文说。诸晓文回忆说:“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进入到工作状态。”
11月19日至21日

基建日
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
此后的几天,舰载机——歼-15海试飞行后要接受例行检查,同时飞行人员也要进行基础的流程演练,“辽宁舰”也要进行适时的“体检”。
“辽宁舰”少了些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安静了许多。
罗阳依旧停不下来。他想知道每一个细节。他向海军询问下一步海试飞行的工作要求,向空军询问今后对飞机制造的要求,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飞机试飞时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舰载机能否满足中国海军的需求。他在为下次随船海试做着准备工作。
每天晚上6时,航空例会和晚餐后,罗阳和褚晓文都要在甲板上走走。褚晓文说,罗阳能走上10到12圈,“他在思考,思考着歼-15以及沈飞和中国航空的未来”。
11月23日-24日

海试日
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
歼-15起落时巨大的轰鸣声牵动着“辽宁舰”上的每一个人。
罗阳看待歼-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每次歼-15起降,罗阳总是在距离它最近的位置。
罗阳是接替谢根华上舰的。谢根华告诉罗阳,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巨大轰鸣,可以通过张大嘴巴大声呼喊来抵消对人体的影响。
然而,每次起飞降落,罗阳都要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些什么,似乎忘记了谢根华和他所说的这些要点。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军说,他是在记录飞机起降时的位置。
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
舰载机一一歼-15,中国国防的期盼,全世界在瞩目。歼-15海试,不能失误,更不能失败。
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罗阳都参与其中。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的飞机就要首飞,他充满了热爱、期待,但又充满了无限担心,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验罗阳的巨大压力,”孟军说,“作为歼-15的研发制造者,在一旁观看、记录着舰的情况可以说是提心吊胆。而歼-15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更是震得人心脏难以承受,但罗阳却坚持记录了每一批次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他的观看点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20米。”
兴奋。激动得忘了病痛。
11月24日,“辽宁舰”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飞行训练。“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由于保密要求,这是罗阳上舰后打给妻子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电话。
11月25日
阴霾
返航日
成功,离舰,鲜花。
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
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
欢迎的人群中,谢根华在,晓文也在。可是他们在甲板上没有看到老罗,再往甲板下面看,看到了孟军、孙聪。褚晓文说,罗阳是最后才下来的。
褚晓文对迟迟下来的罗阳说:“辛苦了。”
舰载机——歼-15成功起飞,而罗阳却倒下了,不再起来。
送别罗阳的人说,他的遗容很安详。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请结合文本概括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的品质特点。(4分)
8、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9、简要分析这篇文章语言的主要特点。(4分)
10、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共12分)
本报讯(记者鲍道苏)
①4月24日下午,在春光明媚的清华园里,随着乐队奏响由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行路难》,清华大学庆祝建校88周年中外艺术歌曲演唱会开始了。
②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盛行欧洲的一种抒情歌曲,“五四”时期传入中国后,以李叔同等为代表的文化人、音乐家选用外国音乐填词创作了一批学堂乐歌,成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先驱。以后,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优秀的词、曲作家创作下许多佳作。从广义上说,现在提倡的艺术歌曲是发声方法科学,内容健康、抒情、优美、艺术性较高而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古今中外优秀歌曲。
③这次演唱会是在教育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等单位承办的。教育部副部长书钰和清华大学万余师生员工欣赏了演唱会。关牧村、杨洪基、潘淑珍、付海燕等著名歌唱家演唱了《渔光曲》《延水谣》《三套车》等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博得阵阵掌声。
④清华大学有关人士认为,这次演唱会之所以在师生中产生强烈共鸣,是因为清华大学有着重视艺术教育的优良传统。当年,从清华园走出了洪琛、赵元任、黄自、张肖虎、曹禺等一大批艺术界名人。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开设了数十门人文社会科学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的艺术类课程现在已经形成了以普及音乐舞蹈知识为目标的限定性选修课,以扩大艺术知识面、增加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为目标的艺术类选修课,以深化艺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为目标的音乐辅修课等三个层次;欣赏性的理论课,实践性的技巧课,合作性的排练课等三种类型,倍受清华学子青睐。清华大学已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⑤据悉,教育部已确定在全国高校广泛开展中外艺术歌曲演唱活动。
11、请为上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主标)。(4分)
12、新闻的标题有:A。引标,B。主标,C副标。如果把下面的话作为这则新闻的标题之一,应是什么标题?【
】(将序号写在括号内)(4分)
教育部确定在全国高校开展中外艺术歌曲演唱活动
13、“清华大学有着重视艺术教育的优良传统”,其具体表现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4分)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0分)
【甲】(1)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子曰:“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
【乙】(3)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
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4)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谄媚逢迎。③善柔:当面奉承背后诋毁。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夸夸其谈。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2)
可谓好学也已矣
好:
1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思而不学则殆。
(2)、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篇目
内容
主张
第(1)则
择师之道
第(3)则
交益友,拒损友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乙】文第(4)则内容的理解。(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共4分)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8、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2分)
19、简析《约客》中写雨声、蛙声、棋子声的作用。(2分)
四、作文(共50分)
20、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当我们关注生活的变化时,总有一些新闻让人潸然泪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让人感动的事,生活才变得更美好。
请你以“令我感动的一则新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突出新闻特点;②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
(2)请以“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或“歌声激励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答案
1、B
2、B
3、(1)
馨香盈怀袖(2)
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3)
岂不罹凝寒(4)
八方各异气
千里殊风雨(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中国共产党极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中国的西北
全中国
胡愈之
5、①日新月异的新科技、新手段为雾霾问题的解决带来一道曙光
②科技只能为治理雾霾提供依据和手段
6、(1)全国集中开展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整治“百日行动”
(2)①示例:传统文化润心灵
②示例:社区设国学课堂,讲解国学知识,让孩子们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懂得深刻的道理,
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来传承国学,有利于加快国学的传播速度。国学经典传承着中华文明五千
年的历史,古圣先贤,他们用一生的学识,一生的经验,甚至一生的教训,总结出那些人生智慧,传给后人。这些智慧指导着我们的人生,是我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宝典。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国学,汲取其中的营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7、①有强烈的爱国情怀;②有执着的信念;③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④无私奉献(或“爱岗敬业”),一丝不苟(或“认真负责”)。
8、①罗阳的表现与庆祝现场的热烈构成对比,体现压力和病痛已使罗阳疲惫至极;②此时罗阳是冷静而客观的,这表现了他强烈的事业责任感。
9、①运用短句,简洁有力。如“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突出强调了罗阳所面临的压力之巨大;
②运用整句,句式整齐,语言贯通。使用排比句式,表现了罗阳工作的紧张繁忙,体现他强烈的责任心;
③形象生动。如“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压力之巨大。
10、①以日记的形式,便于展开叙述,使文章条理清晰;②突出时间的紧迫性,渲染强调罗阳工作的紧张和面临的压力之巨大;③回忆这一段时间中罗阳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便于更全面地表现罗阳,表达对他的追忆与缅怀。
11、清华大人学召开庆祝建校88周年中外艺术歌曲演唱会。(或:艺术歌由陶醉清华师生)
12、C
13、当年从清华园走出一大批艺术界名人,现在清华大学开设各种类型的艺术课程
14、(1)听从
(2)喜爱
15、(1)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疑惑了。(2)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16、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择友之道
17、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18、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19、雨声、蛙声写景中以声写静,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棋子声看似百无聊赖,实则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的独得之乐。
20、略
PAGE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