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0 22:1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2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hóu)知识。
B.到处呈现一片衰(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C.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shú)和两栖(qī)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D.轻轻松松嚼(jiáo)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jué)一下是什么声音?
2.成语改错。(3分)
冲耳不闻
无动于中
物竟天择
五采斑斓
消声匿迹
风雪在途
错误
正确
3.根据解说,在横线处选填汉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A.云
霄,“雨”(雨字头儿),与雨或雪有关;宵,“内”(宝盖儿),与房屋有关。横线处应填写“霄”。
B.

贮,“贝”(贝字旁儿),与财物有关;伫,“亻”(单人旁儿),与人有关。横线处应填写“贮”。
C.
山涉水
跋,“足”(足字旁儿),与脚有关;拔,“扌”(提手旁儿),与手有关。横线处应填写“跋”。
D.张灯

节,“仲”(草字头儿),与植物有关;结,“糸”(绞丝旁儿),与丝有关。横线处应填写“节”。
4.对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政府不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修改:删去“问题”。
B.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
修改:删去“通过”。
C.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了五个项目的比赛。
修改:将“获得”改为“包揽”。
D.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修改:在“是”字后面加上“能”。
5.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诗句含有物候规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里面就有物候学上的两个规律: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二是这循环是随着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请你再举一个含有物候规律的诗句,并说明其中的物候规律。(4分)
诗句:
___
规律:
___
6.在《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作者以精当的语言对“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轮回的四季做了描述。与四季有关的成语很多,请举两个这样的成语。(2分)
7.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4分)
⑴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


⑵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
)
⑶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⑷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8.下列关于说明顺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对于不同事物的说明,说明的目的不同,采用的内容和说明顺序要求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的说明,由于说明的目的不同,采用的内容和说明的顺序要求也可不同。
B.逻辑顺序往往运用在阐释事理的说明文中,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由繁到简、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这些往往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C.说明文的顺序一般包括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四种。
D.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次序说明就是采用时间顺序说明。人物生平介绍、动植物生长过程、科学观测记录、生产流程说明、民族历史陈述等等,都可采用时间顺序说明。
9.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恐龙无处不在是因为它们自己迁移的结果。
B.大约2亿年前,泛大陆曾分裂成四部分。
C.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D.斯石英和金刚石在温度升到极高时,可以恢复到原始状态。
10.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2分)
①“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②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③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④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⑤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排列列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33分)
(一)(19分)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11.第1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鸟分别用了“传语”、“暗示”、“唱歌”三个词,作者这样写在修辞手法和内容上与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了一致。(2分)
12.根据所供材料填空。
⑴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2分)
物候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的科学。
⑵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采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2分)
13.第2自然段对物候知识、物候学的介绍是由??????????到??????
???。(2分)
14.第3自然段的内容是写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超过12个字)。(2分)
15.第一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多说一个加一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联系你所观察到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物候现象的例子(用一、二句话表述),或举出一个含有物候学道理的谚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但近年不断传出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的消息,这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学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联系其它有关文章,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3分)
??????????????????????????????????????????????????????????????
?????????????????????????????????????????????????????????????????
????????????????????????????
???????????????????????????
(三)(14分)
鸟中诸葛
①乌鸦的名声不好,有人厌恶它,视其为不祥之物,认为“乌鸦叫,祸来到”。其实乌鸦是鸟中诸葛,不过鲜为人知。
②鸟类学家研究发现,乌鸦的聪明机灵令人吃惊。在欧洲的一些公路两旁,常常可以看到乌鸦,因为每当载重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地面震动往往迫使地下的虫子爬出地面,这样,乌鸦一伸嘴便可把虫子吃掉。乌鸦还会把核桃扔在路上,让汽车替它们把壳压碎,它们再吃壳里的果实。
③在英国,乌鸦吞食耗子很有趣。乌鸦站在猪背上“值班站岗”,因为它确信,在猪圈干草堆中爬来爬去的耗子,绝不会留意哼哼叫个不停的肥猪,于是乌鸦从猪背上猛然往下跳,便可以把耗子叨到嘴里。
④乌鸦看到狗在吃东西,往往会有几只飞去啄它的屁股,待狗反身攻击时,另外几只即迅速将它放下的食物抢走。
⑤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渔民常常把鱼竿搁在冰窟窿中钓鱼,乌鸦会利用渔民不在的机会,用嘴叨着钓鱼线,把线绳子拖着,直到鱼钩上出现活蹦乱跳的鱼,美餐一顿后叫几声便飞走了。
⑥如果有一只乌鸦在某个地点落入猎人的网中,那么,即使猎人改用其他完全不同的圈套,也不能诱骗第二只乌鸦中计。
⑦有许多小鸟都是由亲鸟哺育,长大后便各飞东西。而乌鸦却不同,小乌鸦长大后不但不离娘而去,并且对自己的父母十分孝敬。老乌鸦飞不动了,小乌鸦便到处寻食,衔回来一口一口地喂。老乌鸦一旦病死,小乌鸦还召集亲友为其送葬。有时群集数以千计,众乌鸦哀鸣着盘旋数圈,向遗体告别后将死乌鸦放入深坑。
⑧荷兰一位动物学家“领养”了一只18个月的乌鸦,把它饲养到8岁,这只乌鸦视他为“父亲”,他一踏进门,乌鸦便手舞足蹈向主人鞠躬致意,其亲昵之态令人动情。
⑨乌鸦的模仿能力也很强,它能重复各种各样的声音,甚至也能学人说话,有个别乌鸦可掌握百余个词呢!
⑩新喀多尼亚岛上的乌鸦还会用树叶和细枝制作捕捉昆虫的“工具”。它们折断一些钩形小枝以脚固定,除去树皮和叶片,用喙把钩部整理成像鱼叉且带有倒钩的工具,然后用这种工具设下陷阱引诱并捉住猎物。
草原上的乌鸦还会衔着羊粪“空投”于狼爪下,给狼报信和“导航”,饥饿的狼跟踪乌鸦找到羊群,乘牧羊犬疏忽时叼走小羊。狼饱餐之后,乌鸦再飞来吃“残羹剩饭”。
但有一些人认为,碰见乌鸦是不祥之兆,说它是“报丧之鸟”。其实,乌鸦并非不祥之鸟,报丧之谜已被揭开。乌鸦喜欢吃动物尸体腐烂之物,其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出来的微弱气味,从而竞相飞至,久病垂危的病人临终前会释放腐败气味,人尚未死,乌鸦早已闻息而来,这也许是人们厌恶乌鸦的原因。
(选自《智慧背囊》第三辑,作者林昌铋,有改动)
18.用文中的话概括选文说明的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第③⑦⑨段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3分)
第③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⑦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⑨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是一篇消除“乌鸦可恶”的偏见,为乌鸦“正名”的科普文章。
B.选文是按照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方式说明事理的。
C.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告诉人们欧洲的乌鸦是聪明的。
D.生动形象是选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21.用选文中的语句解释乌鸦“报丧之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乌鸦是一种飞禽,却很有人情味,请你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段,说说它给你的启示。(3分)
(1)语段(写出段落序号):______________
(2)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昔有大长者①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②洄流矶③激之外,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已,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④。至洄洑漩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长者:显贵有德的老人。
②漩洑(fú):漩涡。③矶:露出水面的大石头。④处(chǔ):处置,即驾船。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⑴语众人言
语:_______________
⑵不能前进至于宝所
所:___________
__
⑶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举:_____________
_
24.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中的“之”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渔人甚异之?
B.忘路之远近
C.能以径寸之木
D.孔子云:何陋之有?
25.文中的“长者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翻译:共诸商人入海采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读了这则故事,联系实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园,多少年来,它给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厚的资源。珍爱它,它将会对我们报以温馨的馈赠;践踏它,它将会对我们施以严酷的惩罚。
请联系现实,以“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
一、1.A(应读hòu)
2.充





3.D(应填写“结”。)
4.B(A项删去“不断”或“继续”。C项在句首加“在”。D项删去“能否”。)
5.示例:黄梅时节家家雨
规律:伴随梅子黄熟的是连绵的阴雨天气
又如: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规律:桃李先于海棠开花。
6.万紫千红
夏日可畏
秋高气爽
冰天雪地
7.⑴举例子
⑵下定义
⑶打比方
⑷作比较
8.B(应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9.A(是因为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10.③⑤②④①
二、(一)11.“大自然的语言”或“语言”。
12.⑴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⑵举例子 作比较 
13.古代 近代 
14.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15.不能,理由:①紧扣“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句;②前两种是植物,后一个是动物;③按季节顺序举例。
16.如“月晕午时风”“山雨欲来风满楼”“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轰隆西虹雨”等。17.略(能扣住保护动物、森林等生态环境来写,且不胜枚举,表述清楚即可得满分)(二)18.乌鸦是鸟中诸葛。(答“鸟中诸葛”不能得分)?
19.第③段打比方;第⑦段作比较;第⑨段列数字。
20.C?
21.①乌鸦喜欢吃动物尸体腐烂之物;②乌鸦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出来的气味;③病人临终前会释放腐败气味,人尚未死,乌鸦早已闻息而来。
22.语段:⑦⑧;启示:鸟类尚且知道孝敬父母(知恩图报)、对他人的帮助心怀感激,人类更应如此。
三、23.①告诉
②地方或处所
③全
24.A(均为代词。)
25.夸夸其谈,却没有实践经验。
26.和许多商人一起下海采宝。
27.略
四、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