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陈情表
人教版
高中必修五
陈
情
表
“以孝感人”的“至文”
李密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苏轼
背景简介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建立了西晋王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李密是当时著名的孝子,以文学见称,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
根据意思写成语
1.太阳快要下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2.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3.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4.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
回顾课文脉络
身世孤苦悲凉?
???????????????
?
祖母情深似海
孝情
沐清化蒙国恩?????????
???????????????
圣朝恩重如山?
忠情?
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
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
先尽孝后尽忠
“陈”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以情动人
问题:
1.你认为文章中哪些地方能说服和打动晋武帝?(李密的《陈情表》感动了皇帝,批准李密在家奉养祖母,还御赐了两个小丫鬟供李密使用。)
2.让你最感动的或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悯)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伶仃)孤苦,至于成立。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艰难祸患,小时候就遭到不幸。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了;年纪到了四岁的,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成人自立。
第一段
既无叔伯
,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qióng)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停止侍奉。
第一段: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因为
不能走路
直到长大成人
少
名词作状语。在外面。
名词作状语。在家里。
缠绕,这里指疾病缠身。
草褥子
医药
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夙遭闵凶
父丧母嫁
多病零丁
门衰祚薄
夙婴疾病
故不能“废远”
(为下文伏笔)
A、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二层
叙朝廷征召之殷;
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自由诵读第2段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到了晋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的教化之中。从前名叫逵的太守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我为秀才。我因为没有人能照料祖母,就辞谢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去侍奉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朝廷的。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辞谢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要急。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
第二段: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逮:到了;奉:敬辞。
比喻蒙受了清明的政治教化。
荐举,推荐
荐举,推荐
优秀人才。
因为
任命
不久
任命,授职。
谦词,鄙贱的意思。
卑微鄙贱
指杀头
报答
全部
使……闻。使动用法。
急切而严厉
逃避命令,态度傲慢
奔走效劳
一天比一天严重。
报告申诉
取消句子独立性。
分析归纳:
1.本段哪些写到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
答: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②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③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④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2.作者自己对朝廷恩遇抱着怎样的感情?
答:感激不尽,而又身系祖母疾病,进退狼狈。
3.作者怎样巧妙推脱任职?
答:一方面感激朝廷知遇之恩,一方面又提出自己的苦处,即有卧床不起的祖母,博得武帝的同情。
(三)归纳段意:
答:本段明确提出忠孝难以两全的难题,婉言拒绝朝廷的恩遇。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具体研习第3段:
矜
jīn
1
.
怜悯,怜惜
2
.
自夸
3
.
庄重,拘谨
qín
4.矛、戟等武器的柄
1
.
犹蒙矜育
2
.
不矜名节
自矜功伐
3
.矜持
4
.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锄櫌(碎土平田用的农具)
棘矜
(
酸枣木做的棍子)
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提出孝之大理
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
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
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
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
,况臣孤苦
,特为尤甚。(明大理:故老-臣)
且臣少仕伪朝
,历职郎署
,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
,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表心迹:少-今)
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情动人)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
,____,况臣孤苦
,____。(明大理)
且臣少仕伪朝
,____
,本图宦达
,____。今臣亡国贱俘
,____,过蒙拔擢
,____
,岂敢盘桓
,____!(表心迹)
但以刘日薄西山
,____
,人命危浅
,____。臣无祖母
,____
,祖母无臣
,____
,母孙二人
,更相为命
,____。(情动人)
仿写《陈情表》第三段,
1.向学校或家长请求一件事,陈述自己的无奈之情。
2.或向亲人朋友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
展示:学生仿写:请求减少作业
伏惟教育以全面发展治天下,凡在少年,九年义教,高考独木,拥挤尤甚。且余自小研学,伏案苦读,本图修心,不矜名次。今余正值高二,至忙至累,九门功课,鉴于考卷,能力比拼,一锤定音,岂敢怠慢,有所希冀?但以课业如山,气息奄奄,朝夕往复,作息满满。思而不学,无以获真理;学而不思,无以养精神。学思二事,相依得法,是以区区作业不能太多。
九
九
且说九九以可爱驭天下,闲庭信步,憨态可掬。况其跟随,步步不离。金鸡独立,霸气十足。奈何卿何薄命,碾死门后。血泊之中,气息奄奄,卿命危浅,奔至医院,无力回天。捶胸顿足,天人永隔。我无爱卿,无以得至乐。爱卿无我,无以遭险衅。呜呼哀哉,如卿有灵,亦将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