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浙科版生物必修第一册课件与练习:第二章 第一节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浙科版生物必修第一册课件与练习:第二章 第一节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19 21:55:37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基础巩固
1.下列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
                
A.草履虫
B.海带
C.烟草花叶病毒
D.向日葵
2.下列细胞或生物具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的是
(  )
A.蓝细菌
B.筛管细胞
C.乳酸菌
D.酵母菌
3.下图所示细胞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
4.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学说是由胡克最早发现并创立的
B.需要科学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C.论证了动植物的统一性
D.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5.所有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一定都具有的结构是
(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叶绿体
D.成形的细胞核
6.下列关于细胞大小、形态及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大多数细胞的体积比较小,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
B.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C.细胞种类多样,但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
D.最小的细胞是流感病毒
7.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以及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8.(2019浙江4月选考,3)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具有多样性
B.生物具有遗传性
C.生物能定向变异
D.生物具有统一性
9.当你开始用低倍物镜观察自制的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异物可能在(  )
A.反光镜上
B.装片上
C.物镜上
D.目镜上
10.大象和小鼠的心脏大小差异巨大,但是组成大象和小鼠的心脏的细胞大小却无明显差异。这说明
(  )
A.组成所有生物体的细胞大小都是一样
B.和小鼠相比,大象的生长只依靠细胞数目的增多
C.所有生物的生长都是依靠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
D.不同动物同类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能力提升
11.(2020温州瑞安高一月考)下面是五位学生在显微镜使用实验中的具体操作:
甲:用平面镜对着光源以增大视野亮度
乙: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两眼睁开,左眼观察,右手画图
丙:用卫生纸擦拭目镜
丁:使用高倍物镜已看到细胞,感觉有些模糊,于是试着调细准焦螺旋
戊:使用低倍物镜找不到细胞,于是立即换高倍物镜期望能快速找到细胞
上述操作正确的是(  )
A.乙、丁
B.甲、丁
C.丁、戊
D.丙、戊
12.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两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丁是甲的视野
B.图丙是乙的视野
C.先用甲观察到图丙后,再用乙观察到图丁
D.先用乙观察到图丁后,再用甲观察到图丙
13.研究发现,大象与小鼠相应器官与组织的细胞大小无明显差异。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大小无关,这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下表表示各类细胞直径的比较,据此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细胞类型
支原体
细菌
高等动植物
原生动物
直径/μm
0.1~0.3
1~2
20~30
数百至数千
A.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体积更大
B.细胞维持独立代谢活动需要空间,因此细胞不能无限小
C.体积小的细胞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D.原生动物的细胞体积最大,个体的体积也是最大
14.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大小相等的细胞所充满,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群细胞中的
(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15.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8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和10×,目镜标有10×,那么根据图中物镜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物像的    (填“长度”“面积”或“体积”)是物体的    倍。?
(2)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操作:①制作装片,②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③转动4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5调至物像清晰。你认为操作顺序是否正确?如有不完整,请补充说明。                                                   。?
(3)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离玻片标本2~3
mm处停止。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
?
 。?
(4)如果载玻片上写着一个“b”,那么视野中看到的是   。?
(5)用4台显微镜观察水绵细胞,在相同环境中,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遮光器的光圈最小的一台是   。?
A.目镜15×和物镜45×
B.目镜15×和物镜10×
C.目镜5×和物镜10×
D.目镜5×和物镜45×
(6)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
参考答案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基础巩固
1.C 解析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2.D 解析
蓝细菌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C 解析
A图属于血细胞,B图为神经细胞,D图为口腔上皮细胞,都是动物细胞;C图为叶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
4.A 解析
细胞学说是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A项错误;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需要科学思维和实验的结合,B项正确;细胞学说论证了动植物的统一性,即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项正确;细胞学说的创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D项正确。
5.B 解析
少数原核生物(如支原体)和部分真核生物(如动物)没有细胞壁,A项不符合题意;所有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B项符合题意;动物细胞不具有叶绿体,原核细胞不具有叶绿体,C项不符合题意;原核细胞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D项不符合题意。
6.D 解析
细胞体积相对较小,大多数细胞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A项正确;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B项正确;细胞在基本结构上具有统一性,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C项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项错误。
7.C 解析
题中提出“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以及细准焦螺旋”,没有调反光镜和光圈,而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视野小,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但是视野暗,C项细胞最大,放大倍数最大,因此视野最暗。
8.C 解析
变异具有不定向性。
9.D 解析
显微镜视野中出现异物时,只有可能出现在目镜、物镜和玻片上。用低倍物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换上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说明异物一定不会出现在物镜上。既然不在玻片和物镜上,就只有在目镜上。
10.D 解析
题干表明“大象和小鼠的心脏的细胞大小无明显差异”,说明两者细胞大小有一定的差异,并不是一样的,A项错误;多细胞生物的生长依靠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B项错误;单细胞生物的生长只依靠细胞体积的增大,C项错误;题干信息说明不同动物同类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D项正确。
能力提升
11.A 解析
凹面镜具有聚光作用,增加视野亮度应该用凹面镜对着光源,甲操作错误;观察装片时,两眼睁开,左眼观察,右手按照看到的物像画图,乙操作正确;擦拭物镜和目镜时应该用擦镜纸,不能用卫生纸,丙操作错误;高倍物镜下调焦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丁操作正确;使用高倍物镜时,必须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物像后,将物像调至清晰且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进行观察,戊操作错误。
12.D 解析
图甲中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近,说明物镜的放大倍数大,对应的是图丙,相应的,图丁是乙的视野,A、B两项错误;显微镜观察时应该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高倍镜进行观察,应该先用乙观察到图丁后,再用甲观察到图丙,C项错误,D项正确。
13.B 解析
支原体、细菌是原核细胞,高等动植物和原生动物是真核细胞,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体积较小,A项错误;细胞维持独立代谢活动需要核糖体等结构,需要一定的空间,因此细胞不能无限小,B项正确;不同体积细胞,均能独立完成各自的生命活动,C项错误;生物体的大小与细胞的体积无关,D项错误。
14.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在低倍物镜(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大小相等的细胞所充满。目镜不变,而物镜换用40×的高倍镜后,因此视野范围内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应是原来的(1/4)2,因此在高倍镜视野中可以看到这群细胞中的64÷16=4(个)。
15.解析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据图示可知,所用物镜为低倍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10×10=100(倍)。
(2)题目中的操作顺序不正确;转动5粗准焦螺旋镜筒升降幅度大,转动4细准焦螺旋镜筒升降幅度小,应该先转动5调至看到物像,后转动4调至物像清晰,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①→转动5下降镜筒→②→④转动5调至看到物像→③转动4调至物像清晰。
(3)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①不能用纱布擦拭镜头,应用专用擦镜纸;②制作临时切片时,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应盖上盖玻片,再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用压片夹压住。
(4)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倒像,相当于把标本水平转180°后所呈现的状态,所以“b”成的物像是“b”。
(5)在各种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时,视野会变暗。因此,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放大倍数越小,说明所用遮光器的光圈越小。
(6)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是由于切片标本的厚薄不均匀。
答案
(1)长度 100
(2)不正确。正确操作:①→转动5下降镜筒→②→④转动5调至看到物像→③转动4调至物像清晰
(3)①擦拭镜头不能用纱布,应用专用擦镜纸;②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展平后应盖上盖玻片,再放置到显微镜载物台上固定
(4)b (5)C
(6)切片标本的厚薄不均匀(共44张PPT)
第一节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一、生物体由细胞构成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罗伯特·胡克
细胞

施莱登
施旺
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2.细胞学说内容
(1)所有的生物都是由              组成的。?
(2)细胞是所有生物的          单位。?
(3)所有的细胞必定由      的细胞产生。?
一个或多个细胞
结构和功能
已存在



预习反馈
1.判断正误。
(1)罗伯特·胡克最早发现并命名细胞,是细胞学说最早的创立者。(  )
(2)施莱登和施旺分别比较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
(3)“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学说的基础。(  )
(4)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
×
×





2.细胞学说揭示了(  )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细胞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B
解析:细胞学说没有揭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没有揭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也没有揭示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细胞。



二、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1.细胞大小形态:自然界的细胞种类极其繁多,    、体积、功能和        差异巨大。?
形态 
生活环境



2.细胞分类:
成形
原核细胞
动物和植物

细胞质
C、H、O、N 
DNA



预习反馈
1.判断正误。
(1)棉花的一条纤维是多个细胞。(  )
(2)细胞的种类很多,但不同的细胞大小差别不明显,都比较小。(  )
(3)不同细胞生存的最适温度都相同。(  )
(4)人类卵细胞必须使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
(5)组成生物体的细胞种类很多,且大小差别很大。(  )
×
×
×
×




2.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界的生命都由细胞构成
B.同一生物体内,细胞形态相同
C.神经细胞的长度可超过1
m
D.单个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C
解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A项错误;同一生物体内,细胞种类多样,形态差异较大,B项错误;神经细胞的长度可超过1
m,如坐骨神经,C项正确;真核生物中也有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D项错误。



三、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         ,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2.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        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各种代谢活动均在单个细胞内完成。?
3.在多细胞生物体内,每个细胞具有        的代谢系统,功能相同的细胞又能    在一起,共同执行某一功能。?
寄生在活细胞内
一个细胞
相对独立
聚集



预习反馈
1.判断正误。
(1)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不同生物均具有细胞。(  )
(2)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内可完成消化、排泄和遗传等生命活动。(  )
(3)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必须都聚集在一起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
×

×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细胞在结构上是相似的
B.原核细胞都不具有核膜
C.细胞内的物质都是细胞自己制造的
D.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具有相对独立的代谢系统
C
解析:人体不同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A项正确;原核细胞不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因此不具有核膜,B项正确;细胞内的物质有的是细胞自主制造的,如合成的某些大分子有机物,有些是从外界获取的,如葡萄糖、氨基酸等,C项错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即具有相对独立的代谢系统,完成细胞的生理代谢,功能相同的细胞又能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某一生理功能,D项正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细胞学说的发现过程及内容
问题情境
1.细胞学说中涉及对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研究,是不是可以说细胞学说体现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2.细胞学说的发现,引领人类研究问题由宏观转向微观,是不是可以说细胞学说将人类的研究延伸到分子水平?
提示:不能。细胞学说中,无论是对植物还是动物的研究,落脚点都是证实生物的细胞组成结构属性,因此,细胞学说未证实生物界具有多样性,而只是证实生物界在细胞层次上具有统一性。
提示:不能。细胞学说只是在细胞层面揭示了生物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即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但未对细胞中的分子成分进行过研究,因此不能说细胞学说将人类的研究延伸到分子水平。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3.自1665年英国学者罗伯特·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切片,发现并命名细胞,到1839年施旺提出细胞学说,这一过程历经174年,为什么人类认识细胞需要经历这么漫长的时间?请发表你的看法。
提示:细胞体积小,难于被发现;科技手段进步缓慢,影响到科学家对细胞的细致研究等。(合理即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典例剖析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创立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
B.“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学说的基础
C.“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D.罗伯特·胡克首次观察到了材料丰富的真正的活细胞
D
解析:施莱登和施旺最先提出细胞学说,A项正确;“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学说的基础,B项正确;魏尔肖提出的“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C项正确;罗伯特·胡克首次观察到死细胞,D项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归纳提升
细胞学说中3个“未涉及”和2个“统一了”
(1)3个“未涉及”
①未涉及原核细胞;
②未涉及病毒;
③未涉及生物或细胞间的“差异性”。
(2)2个“统一了”
①统一了“动植物”(均由细胞构成);
②统一了“细胞”(细胞均有自己的生命又对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均来自老细胞)。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易错提醒
对细胞学说认识的几个误区
(1)细胞学说建立者包括胡克是错误的,一般认为是施莱登和施旺,若建立者为三人时,则再加上魏尔肖。
(2)细胞学说本身所指的生物不包含病毒,因此,在细胞学说中“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是正确的;若没有细胞学说作为前提,上述语句是错误的。
(3)细胞学说的意义仅是证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起源上的共同性,因此,任何表述细胞学说证明“差异性”“多样性”等字眼均不正确。
(4)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活学活练
1.(2020嘉兴高一期末)19世纪50年代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细胞学说,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细胞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
A.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B.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C.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
D.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A
解析:细胞学说中没有将细胞划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不属于细胞学说内容,A项符合题意;细胞学说第二点内容可以说明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B项不符合题意;所有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细胞学说第一点内容可以说明所有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D项不符合题意。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
解析: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创立者;细胞学说只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显微镜的使用
问题情境
1.使用显微镜,通常会提到放大倍数,请问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指的是什么?
?
提示:指物像放大的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数量是多少?试计算分析。
提示: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细胞直径被放大4倍,因此在视野中可看到2个细胞。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典例剖析
下图甲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图丙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图乙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D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解析:据图判断,图丙是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因此应选用②③⑤组合,A项错误;从图中的乙转为丙,要先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改用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还要调整视野亮度,故正确调节顺序为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B项错误;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者是宽度,不是面积,C项错误;若图丙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图乙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项正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归纳提升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2)显微镜的使用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3)显微镜使用中常见问题分析
①目镜、物镜
a.目镜无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大。
b.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②视野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③物像:
a.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成倒像,即上下、左右均颠倒,如物像为“p”,则被观察的载玻片上的实物为“p”。但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方向,则保持不变。
b.物像移动遵循“左物左移,右物右移”的原则,即在哪个方向的物像要移至视野中央就往哪个方向移动,例如在“左上方”的物像要移至视野中央就向左上方移动。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活学活练
1.(2020绍兴高一期末)下列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正确的是(  )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中物像的焦距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换用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视野的亮度变暗
B
解析:转动转换器,可以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A项错误;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微调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B项正确;调节光圈,只能调节视野亮度,而不能调节视野大小,C项错误;调节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的亮度,换用凹面镜,亮度变亮,D项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2.下列关于在高倍物镜下观察物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无色的细胞时,为使物像清晰,应换用大光圈
B.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
B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解析:观察无色的细胞时,为使物像清晰,应换用小光圈,调暗视野,A项错误;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B项正确;换上高倍物镜后,不能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C项错误;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D项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与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问题情境
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
光学显微镜下的几种细胞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中至少可以看出5种细胞,请写出其中的三种细胞的名称。
2.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某视野,如何转换到高倍镜下继续观察?
3.图中第三、四张照片的细胞与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提示:红细胞、白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细胞、洋葱表皮细胞。
提示:大概流程如下: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再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观察、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清楚后再观察。
提示: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或有成形的细胞核)。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典例剖析
(2020浙东北联盟高一期中)如图是某同学在进行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时看到的4幅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人血涂片时,应选定视野中细胞密集区域换成高倍镜观察
B.在适宜温度下观察植物叶肉细胞永久装片,可看到移动的叶绿体
C.骨骼肌细胞与成熟的人血红细胞最大的区别是能观察到细胞核
D.蚕豆叶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可能是由于其没有细胞壁
C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解析:观察人血涂片时,应选定视野中细胞较少区域换成高倍镜观察,A项错误;在适宜温度下观察植物叶肉细胞永久装片,细胞死亡,不能看到移动的叶绿体,B项错误;骨骼肌细胞与成熟的人血红细胞最大的区别是能观察到细胞核,C项正确;蚕豆叶下表皮细胞有细胞壁,D项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归纳提升
常见的细胞结构生物类型判断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通过关键词区分易混淆的生物:如××杆菌、××球菌、××螺旋菌均为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虫,一般为动物;××藻,一般为植物。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活学活练
1.(2020嘉兴高一期末)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是两条细线
B.一个横纹肌细胞中只能看到一个细胞核
C.宜选择血涂片中细胞不太密集的区域进行观察
D.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油脂颗粒
C
解析:高倍镜下观察不到细胞膜,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胞膜,A项错误;人的横纹肌细胞中有多个细胞核,B项错误;观察血涂片需选择细胞不太密集的区域,首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然后将要观察的物体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项正确;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油脂颗粒,D项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2.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在低倍镜下视野明亮,物像清晰,但换成高倍镜后,物像不见了。导致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A.没有调节反光镜
B.没有移动装片使物像在视野的中央
C.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D.没有调节光圈
B
解析:如果没有调节反光镜,会出现视野暗,不清晰,不会找不到物像,A项错误;利用低倍镜观察时,若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则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小,很可能观察不到物像,B项正确;换成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C项错误;没有调节光圈只会使视野变暗,不会导致物像消失,D项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问题情境
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A为口腔上皮细胞,B为蓝细菌细胞,C为小麦叶肉细胞,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E为细菌细胞)。
请思考以下问题。
1.科学家将A、C、D细胞划分为真核细胞,将B、E细胞划分为原核细胞,请问归类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科学家根据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2.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你能举例支持该观点吗?
提示: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都是单个细胞或单层细胞构成的,光能透过,所以能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提示:自然界的一些生物,如细菌、草履虫是由单细胞构成的,叫单细胞生物,而人体、植物等则由数量较多的细胞构成,为多细胞生物。无论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均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除病毒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典例剖析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
A.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B.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C.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D.任何细胞都能完成该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
B
解析: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B项正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活学活练
1.下列有关蓝细菌、小球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者都是真核生物
B.二者都具有细胞质与细胞膜
C.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二者的细胞内均能独立完成所有代谢活动
A
解析: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均与细胞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便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
B.非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要到细胞中才能发生
C.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进行独立自主的代谢
D.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C
解析:任何细胞都具有独立的新陈代谢能力,多细胞生物的某些功能相同的细胞还能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某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