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共5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21 06:4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1、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图: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2.神经元的结构
细胞体
树突
轴突
突起
髓鞘
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
神经元
树突:多而短,接受刺激,把信号传向细胞体
轴突:一根,把信号传离细胞体,传到神经末梢
细胞体:代谢和营养中心
突起


轴突末梢
树突或胞体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一段
神经纤维
二、反射和反射弧
1、
反射
P16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草履虫和含羞草有反射吗?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非条件反射,
食物是非条件刺激
此时铃声为
无关刺激
无关刺激与非条件
刺激多次结合
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
形成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比较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建立时间
神经中枢
神经联系
举例
联系
先天性反射
反射不会消退
反射易消退,需要
非条件刺激强化
后天性反射
大脑皮层以下
一般经过大脑皮层
缩手反射,膝跳反射,
排尿反射,强光闭目,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1.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有何异同?
2.为什么,人长大后打针,可以不缩手呢?
2
、反射弧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它包括: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什么叫兴奋

结构示意图的识别
类比
3、探究:反射完成需要什么条件?
脊蛙的反射实验
视频
1.右腿脚趾浸入清水
没有反射
刺激不够
2.用浸泡0.5%硫酸溶液的纸片刺激
右腿脚趾
屈腿反射
反射弧完整
搔扒反射
反射弧完整
4.环剥右后腿脚趾皮肤后,用
0.5%硫酸纸片刺激
没有感受器
5.左后脚趾用0.5%硫酸纸片刺激
屈腿反射
没有神经
中枢
6.捣毁脊髓,用0.5%硫酸纸片
刺激左腿脚趾和腹部
均没有反射
没有反射
反射弧完整
3.用浸泡0.5%硫酸溶液的纸片刺激
腹部皮肤
脊蛙的反射实验
视频
实验结论:
1、反射的完成条件:
刺激要适当+反射弧要完整
2、蛙的搔扒反射和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是非条件反射。
3、探究:反射完成需要什么条件?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破坏了位于
脊髓的运动
神经元细胞体,所以严重的
患者会出现下肢
A.
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C.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C
刺激青蛙离体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该过程是否为反射?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宏观
反射过程:?也是兴奋传导的过程
枪乌贼的神经纤维
2、神经冲动?
实验现象
2、神经冲动?
实验现象
?
结论:
+
+
+
+
+
-
-
-
图1
图4
图2
图3
a
b
a
b
a
b
a
b
刺激
-
+
+
+
2、神经冲动?
实验现象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这种电信号叫神经冲动
(1)静息电位:膜内负电、膜外正电
(2)局部电流:兴奋部位与末兴奋部位之间
(3)传导与恢复
3、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
恢复
传导
内负
外正
传导过程:双向传导
刺激→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未受刺激部位膜电位变化
→局部电流→双向传导
兴奋传导的基本形式:局部电流的形式
bc段:动作电位,
外负内正,Na+通道
继续开放
,Na+内流
cd段:静息电位
恢复过程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K+
通道开放,K+
外流
小结:
二、反射和反射弧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
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第二课时
为什么突触小体中含较多的线粒体、高尔基体?
1、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每一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此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
突触
2、突触
突触后膜有两种:
②树突膜

细胞体膜简称胞体膜
?
3、突触类型: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递质供体:
递质移动方向:
递质受体:
递质作用:
递质的化学本质:
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单向传递)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
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
4.兴奋传递过程----神经递质传递: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
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
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如果神经递质一直起作用,会有什么结果?
突触传导特点
①单向传递:
②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③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
因此
某些药物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的传递过程,
阻断
或加强突触的传递。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兴奋在多个神经元间的传递


刺激
膜电位变化
突触上递质传递
膜电位变化
神经传导的细胞学基础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化学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与生物膜的
流动性有关。
(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
性糖蛋白进行识别。
(3)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K+离子
泵、钠通道、钾通道有关。
1、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图:
 脑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五、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2、各级中枢示意图
资料分析(分析课本20页资料)
讨论
1、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异?
2、有些患者出现资料3所提到的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情况,是哪里
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了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
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成人受大脑控制。
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即大脑出现问题
神经中枢之间的联系
不同的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六、人脑的高级功能
1、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运动性言语区
听觉性言语区
视觉性言语区
书写性言语区
思考讨论: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可能是
区出现问题?
H
2、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①、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受到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外界信息输入
(通过视、听、触觉等)
短期记忆
不重复
瞬时记忆
遗忘
(信息丢失)
注意
长期记忆
永久记忆
重复
遗忘
②、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
短期记忆: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拓展:电流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电流指针偏转
问题分析(如图所示):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
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
计不发生偏转。
刺激a点、和C点指针如何偏转?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与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分析(如图所示):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速度小于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因此a点先兴奋,d点
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
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刺激b点、和C点指针如何偏转?
????????
?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
?????????????????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_________(正、负或
零)电位。
???????
2、?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
?????????????????
一强刺激,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
A、a和b处
??????????
 
B、a、b和c处
??????????????????
C、b、c、d和e处
????
D、a、b、c、d和e处

C


3、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B
4、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D
5.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
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
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
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A.①→②
B.③→④
C.②→①
D.④→③
B
6.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
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
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
兴奋
解析
此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B项
应是恢复为静息状态的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C项应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项应
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A项的局部电流在神
经纤维内的流动方向是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的。
A
7.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
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
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