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21 06:4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生态瓶
微生物(分解)
生态瓶中成分之间有何联系?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定义: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理
生态系统为什么具有维持稳定的能力呢?
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设置情境
建构模型
(用文字+箭头
表示相关数量变化)
鱼增加
鱼吃大量的草
鱼的食物匮乏
鱼减少
鱼吃少量草
草的量增加
食草鱼与水草的关系
草的数量减少
建构负反馈调节模型:
意义: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负反馈调节
结果:抑制或减弱了最初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稳定。
正反馈
湖泊受到了污染
鱼类等生物死亡
死鱼等生物腐烂
(+)
实例:
正反馈:使生态系统常常远离稳态,对生态系统有极大破坏作用。
结果:
+
原方向
原方向
发生偏离
发生偏离
正反馈调节
更加偏离
负反馈调节
回到原来方向
苏州—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话说乾隆下江南时,到了苏州。看到水乡人家上游淘米洗菜,下游洗衣,可是即便如此,水仍然很清澈。这番景象让乾隆大为惊奇。
思考与讨论:
1.人为的在生态瓶中滴加一小滴红墨水
生态瓶为何仍能保持稳定?
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轻度干扰时,具有
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
的能力,我们把生态系统的这种能力,称之
为抵抗力稳定性。
可是,他也发现苏州虎丘外围的河流被众多染坊流出的废水污染得肮脏不堪、臭气熏天,于是他立即下令严禁商贾平民在虎丘一带开设染坊。迫于官府的法令,虎丘一带原有的数十家染坊不得不搬迁至远离虎丘的苏州远郊,从此以后虎丘重现绿水青山。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
(抵抗干扰,维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抵抗力稳定性较

抵抗力稳定性较

恢复力稳定性较

恢复力稳定性较
森林植被破坏
土地沙漠化
藏羚羊的呼唤
垃圾成灾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黄土高原过去不仅有茂密的森林,还有茂密的草原。但是,经过几百年的掠夺式开发,盲目砍伐森林和滥垦草原,结果植被破坏殆尽,引起水土流失,因而成为一片荒山秃岭。
青山绿水
穷山恶水
黄土高原的历史变迁
想一想:
图片中的画面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势在必行。
如果你是环保局长,你将采取什么措施
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适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还能促进森林的更新。
科学合理的载畜量,不会破坏草原,又可以获得稳定的畜牧产品。
  适度捕捞海洋系统中成鱼,不仅可以促进海洋鱼类资源的更新,还能不断获得各类产品。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对农田生态系统要不断施肥、灌溉,增加投入,控制病虫害,才能保证高产出。
巩固与提高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的
A
抵抗力稳定性
B
恢复力稳定性
C
食物链的结构可以改变
D
受气候更替的影响
2.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它们可以形成下面几种营养结构,如图所示,其中最稳定的是(
)
















A
B
C
D
B
动动手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了解,我们可以自制生态瓶,观察其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