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孟子》三章 知识梳理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孟子》三章 知识梳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1 16:3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作者作品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为“亚圣”。他主张实行“仁政”“王道”,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子弟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经典之一,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孟子》长于言辞,善于说理,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主题思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的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是君主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富贵不能淫》阐述了“大丈夫”立身处世的原则,既要坚守“仁”“礼”“义”,并将之推行于天下,指“大丈夫”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有气节、有节操,富有现实意义,激励了后世仁人志士不畏强暴、坚持正义,提出了判断真正“大丈夫”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陈述了六个出身低微但历经艰苦磨练终担重任的名人事例,由个别到一般,由个人到国家,论证了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若要成功,都应该居安思危,历经磨练的道理,最终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艺术特色
三篇短文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这与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辞不无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极大地渲染了文章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连用四个双重否定句排比铺陈,极言防守一方所具备的“地利”优势,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败的结局,使“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有了很强的说服力。《富贵不能淫》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比,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篇列举历史人物,用的是并列排比;而“人恒过......”用的则是句式排比。足见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知识梳理
通假字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
2.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女,同“汝”,你
3.曾益其所能
曾,同“增”,增加
4.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佐
5.困于心,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
一词多义
1.利
天时不如地利
名词,有利条件
兵革非不坚利也
形容词,锋利、锐利
2.之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助词,的
环而攻之而不胜
代词,代“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3.戒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形容词,谨慎
往送之门,戒之曰
动词,告诫
4.拂
行拂乱其所为
fú,动词,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
bì,同“弼”,辅佐
5.于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介词,在
舜发于畎亩之中
介词,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介词,给
6.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动词,兴起,指被人用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动词,显露、流露
词类活用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震慑
丈夫之冠也
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动词的使动用法:淫,使......惑乱、迷惑;
移,使......改变、动摇;屈,使......屈服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经受饥饿之苦;空乏,使......身处贫困之中。
所以动心忍性
使动用法:动,使......受到震撼;忍,使......坚忍
行拂乱其所为
形容词用作动词,扰乱
古今异义
1.委而去之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古义:限制在疆域内,居住;今义在一定讲解内的地方,疆域
3.丈夫之冠也
古义:指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4.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通过那样的途径,用来......的东西;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此之谓大丈夫(“谓”表判断)
倒装句
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应为“舜于畎亩之中发”)
被动句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悦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语意被动)
文学常识
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住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加冠也叫弱冠,表示已经成年,但还没达到壮年。
四书五经:“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儒家经典书籍。“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