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0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2 15:5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教材2020年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畸形(qi)
面颊(ji
)黝黑(you)
深恶痛疾(e)
B.炽热(zhi)
骤雨
禁锢(gu)
油光可鉴(jiàn)
C.沥青(t)
跛步(dd)
诘责(iD)
正襟危坐(jin)
D.凄然(qi
轻薄(bo)
颔首(hàn)
猝不及防(c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教诲
落第
查无音讯
任劳任怨
B.燥热
仁慈
藏污纳垢
诚皇诚恐
C.入鞘
周济
节衣缩食
筋疲力尽
D.荧光
劳骚
暗然失色
鹤立鸡群
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是作者对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B.《回忆我的母亲》一文语言华丽,饱含着作者对母亲的崇敬和怀念。
C.《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境界。
D.《美丽的颜色》以情动人,真诚朴实。虽然做实验的生活辛苦,但是作者能牢牢记住美好的一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
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D.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
5.下列句应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我们要想建立中国的音乐学派,也应当扎根在中国音乐、戏曲、诗词、歌赋等优秀文化根基上。
②一次采风,刚踏上大草原一位同行的京剧名家就开心地往地上一坐,脚一盘,唱起了京剧。
③西方音乐学派众多,多是建立在本土音乐文化基础上的。
④我也喜欢京剧,但在那一刻,我第一次领悟到原来京剧这么美、这么雅致。
⑤要让世界了解我们的音乐,首先要解决好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制作的问题。
A.①③⑤②④B.⑤②④③①C.②④③⑤①
D.⑤③①④②
6.运用课内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4分)
《朝花夕拾》一书总共10篇,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
(1)《藤野先生》表达的是温馨的回忆,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2分)
(2)《二十四孝图》批判的是什么?(2分)
7.下面有三个句子,原文共有五十多字,请把它改成只有三十字左右的两句话,使原意无损,语言更简明。(4分)
原文∶①还有一种立体的会活动的书,也很吸引人。②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③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马上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改写∶_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7分)
材料一
①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荀子》)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③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韩非子》)
④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材料二"信用中国"网站是政府褒扬诚信、您成失信的窗口。该网站于2015年6月上线运行,2017年10月改版升级。新版分区设置更合理,更加突出权威性、及时性、互动性和可读性。2018年4月,该网站开通了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功能。"信用中国"网站自运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该网站日访问量超过500万人次,网民浏览、查询已累计突破9亿次。
材料三
没画(见下困)
(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0字左右。2分)
(2)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70字左右。5分)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7分)
我的母亲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时,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①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②
(有删改)
9.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关于母亲的哪些事。(4分)
10.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参照示例,完成表格。(4分)




示例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
(1)
而后合泪把我送出门去
(2)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11.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4分)


12.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悟。(不超过60字)(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手掌里的清凉
  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从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把兄弟俩从家里接来,与他们团聚一些时日。
  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弟弟大约是受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甲】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凉快。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乙】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到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
  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墙砖,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他将双手贴在玻璃上,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抱着弟弟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
  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直到快中午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有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会这样凉,是因为玻璃后面的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作者:段奇清,选自《铜陵日报》,有删改)
13.本文标题原为“兄弟俩”,后来改为“手掌里的清凉”。通读全文,说说这样改的好处是什么?(6分)
  
  
14.梳理全文内容,将横线上的内容填充完整。(4分)
哥握弟手

哥哥行动
感受清凉
天气酷热

  
15.按要求品析语言。(4分)
  ①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分)
  
  ②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品味词语)(2分)
  
16.以下句子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如果将它还原,你认为应该放到【甲】【乙】两处的哪一处?(3分)
(
)
  哥哥扇起的风,将砖墩上的灰尘搅起,在树叶缝隙筛落的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绺绺舞动的火。
17.妈妈为什么相信“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请从哥哥的性格特点方面作答。(6分)
  
  
三、作文(50分)
18.请以“小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填写自己、同学、朋友、老师或家人均可;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既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也力求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不要面面俱到,但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或言行;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B
6.(1)作者回忆了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分离,赞扬了他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2)着重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这类封建的孝道。
7.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把书打开,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8.(1)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不论对个人还是国家,诚信都很重要。(意思对即可)
(2)画面内容示例∶画面的主体内容是一个人被关在牢笼里。他手抓栏杆,表情痛苦,左脚的铁链上连着一个写有"失信"字样的铁球。牢笼上压着许多写有"禁止""限制"字样的标牌。寓意∶失信者会受到惩戒。(意思对即可)
9.写了母亲辛苦持家,热情待客,应对变乱,助儿升学,宽仁高别的事情(答出其中任何4点,意思符合即可)
10.(1)母亲和儿子分别的不舍;;母亲艰难筹款的辛酸("对儿子选择的支持"也可以)
(2)母亲对儿子学业有成、能帮衬家庭的欣慰。
11.(1)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感到喜悦,以及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时的惊讶和无奈.
(意思符合即可)
(2)运用反复(或反问)的修辞乎法,强调了对母亲去世的痛惜和不能奉养的遗憾之情,总结全文。
12.理解∶母亲不仅养育了"我",同时影响到"我"的习惯、个性、精神,影响了"我"一生。
感悟∶父母是我们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当我们遇到困难、意志消沉的时候,总是教育我们鼓起勇气,战胜困难,走向未来。(言之成理即可)
13.①题目新颖有美感。手掌一般是传递温暖的,这里以"手掌里的清凉"为题跳出了人们的思维定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主旨)。由手掌上传递清凉来体现哥哥对弟弟的关爱,很有意蕴。③以"清凉"为线索行文,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14.(1)渴望(期盼)清凉
(2)传递(给弟)清凉
15.(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风比作淘气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为下文哥哥帮弟弟解凉做铺垫)。
(2)拟声词,这里指哥哥搬砖时发出的粗重的喘气声,写出了他搬砖的费力。
16.甲
17.因为他对身边的人有爱心,懂事(体贴父母),遇到困难肯动脑(聪明),而且肯吃苦,有毅力。他具备了如此多的优秀品质,所以,妈妈相信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18.【思路点拔】①本是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写作前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作的对象在委求中已经给出,写作时可参照本单元学习的传记以及单元写作中关于老舍的一个小传。③选取的人物事例要典型、有表现性且要注重细节描写。④写完后,能够社读者造过一个局部进而对这个人有一个完整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