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同步微写作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同步微写作 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2 21:3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随课微写
单元概览
将四篇文言文和五首古诗共同组成了一个单元。从语文能力训
练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编排方式便于学生集中地学习古诗文,也
有利于系统地建构文言文知识框架,但对学生能力要求也有所提
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也着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本单元的诗文主题都与人的品格、志
趣、情怀、抱负有关:《〈孟子〉二章》中,《富贵不能淫》一
文阐释了“大丈夫”的内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了造
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愚公移山》塑造了坚韧执着、大智
大勇的愚公形象;《周亚夫军细柳》勾勒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五首古代诗词,《饮酒》描绘了田园
生活、悠然心境,《春望》抒写了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沉痛,
《雁门太守行》赞颂了沙场浴血奋战的战士,《赤壁》对空有才
华、无从施展的遭遇发出了慨叹,《渔家傲》表现了对理想境界
的热切向往,都可见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从诗文主题
来说,本单元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立德树人的好教材,对于养成学
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积淀,
有着重要的意义。
《〈孟子〉》三章》
习作引导
孟子的说理散文善用排比,以短句为主并搭配长句,段落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节奏感很强,读来朗朗上口。《〈孟子〉》三章》就是很好典范。
课文示例
【示例】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解析】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语势,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强调地利不足恃,只有“人和”才可以“域民”,“固国”,“威天下”。
【示例】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解析】运用了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句子读来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后者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示例】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用排比句式列举六位著名古人的事例,证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在此基础上,又从正反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随课微写训练点:善用排比句式
技巧点拨
写作中善用排比,能够增强文章的节奏感,给人以强大的气势吧,有效增加文章的表达效果,用排比说理,能够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能够让感情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
情境创设
一.。请按要求在下列语段的横线上填上
相应的内容,以构成相对整齐的句子。
①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零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是热乎乎的鸡蛋,是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在迷茫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的眼里,零是一个无底的深洞,是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为民请命,鞠躬尽瘁,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人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选择________________,有人拒绝平凡。美与丑,善与恶,全在一念间。遗臭万年还是________________,=还是平平淡淡,皆系于一瞬。
二.引用古诗文构成排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从豪放派大词人苏轼的口中娓娓道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在浔样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它让我们深味“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忧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愚公移山
习作引导
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鲜明地突出了无论做什么事情。不管困难有多大,只要坚持不懈地奋斗,就一定恩能够胜利。
课文示例
对比和衬托的写法。
在对比方面,最突出的是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作者在命名上还特意将这两个人物加以颠倒:以愚公的大智大勇而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此外的对比还有京城氏之子和智叟,京城氏之子刚七八岁,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则是“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
首先,在命名上就有对比的效果,一个愚公,一个智叟,实际的行为却相反,起到加强讽刺的效果。其次,愚公有造福子孙后代大众的远大抱负,而智叟却只从年龄上、自然威力上考虑到移山的困难,没有远大的理想,只有平庸的思想。再次,在实际的做法中,愚公有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地努力的精神,而智叟不但不出力,反而横加嘲讽和讥笑。两相对比,效果更强烈。????
在衬托方面,文中开篇介绍了太行、王屋二山的雄伟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时间的绵长,这些都衬托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以及不怕困难,勇于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魄力。此外,结尾写操蛇之神的“惧”,以及天帝的“感”,也从侧面衬托了愚公移山的决心坚不可摧。
随课微写训练点:对比和衬托的写法。
技巧点拨
对比
对比就是把就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对比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种形式。所谓的横向对比,就是将几个不同的人、事、物进行对比。所谓的纵向比,就是将一个(类)人、事、物不同时间点所呈现出来的物象、特征、行为等进行对比——是一个或一类事物自身的比较。
(一)从位置上看,有并列对比、间隔对比之分。并列对比,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将两个词、两个句子、两个层次、两个部分并列书写,进行对比,中间不插入其他内容,读者一读就能发现作者在运用对比手法。这种形式有时对比的项不限定在两个,也可以是多个对比项。这种类型非常常见。所谓的间隔对比,就是先描述对比的一项,然后叙述其他内容,接着再叙述对比当中的另一项。这种形式的对比往往因为中间夹杂着其他内容,常常被我们忽略。
(二)从虚实上看,有实实对比和虚实对比之分。有的对比,是眼前事物与眼前事物的对比,是实写与实写的对比。例如上车写让座的过程,详细描述甲是如何做的,乙是如何做的,这些做法都是此时此刻正在发生,正在呈现的。有的对比,其中一项是眼前的现实,对比的另一项是通过人物对话、讲故事、引传说、作者回忆、联想、想象引入的,是另一个时空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实,这就是虚实对比。如《故乡》中见到的闰土是实写,回忆中的闰土是虚写,这就是一组虚实对比。
(三)从语言呈现形式上看,有词语词的对比、短语与短语的对比、句与句的对比、层与层的对比、段与段的对比、部分与部分的对比。
情境创设
一.根据文段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句子,使填入的句子形成对比。
1.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青年是
,老年是
二.仿照下面句子,仍以“金钱”为对象,续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金钱可以买来名贵的钟表,但买不来宝贵的时间。



24《周亚夫军细柳》
习作引导
《周亚夫军细柳》一文讲述汉文帝亲自巡视、慰劳细柳军,通过其他军队和周亚夫军队的对比,侧面烘托表现周亚夫治军严整、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课文示例
【示例】1.“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解析】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示例】2.①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对比。“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文帝及随从入营的对比。②“直驰入”③“不得入”
【解析】①——说明军容严整,戒备森严,严阵以待。②“直驰入”——说明军规松散,守备松懈。
③“不得入”——表明细柳军军纪严明。
随课微写训练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
技法点拨
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l)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侧面描写的方法有:(1)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2)以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3)以物衬物:
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不是很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跃然纸上。如,正面描写周亚夫面对文帝时,拿着兵器行礼(“持兵揖”),并言明“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面对皇帝,周亚夫表现得不卑不亢,毫无阿谀之态。同时,作者通过霸上、棘门军和细柳军对比,描写细柳军的军纪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的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使人物虽未出场,却已让人感受到了军纪的严明和周亚夫在治军上的威严。
将文帝在霸上、棘门所遇到的情况和细柳驻军的情况作对比,以霸上、棘门来衬托细柳驻军的军纪严谨,周亚夫的治军有方。文中出现了三处对比。(1)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长驱直入,而在细柳先是“先驱”不得入,然后“上至,又不得入”,直到天子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2)在前两处军营,文帝及随从可以“直驰入”,但在细柳,“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拉住缰绳慢慢地走。
????(3)当天子到达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面对文帝则是“持兵揖”“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细柳驻军的令行禁止,军纪严明,同时也表现了周亚夫治军的严格、严肃、严谨,突出了他“真将军”的风范。
情境创设
请你运用正侧面结合的额描写方法,写一写你的同学吧
100
200
二.选择一个题目,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断。
一个好消息
一个发怒的人
一个炎热的夏天
100
200
三.找出下面各段中的侧面描写,说说其表达效果。
1、《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口技》: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千百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在烈日和暴雨下》: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老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透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
诗词五首
习作引导
《饮酒其五》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春望》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雁门太守行》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黑云压城城欲摧”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赤壁》作者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而自己却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得不到施展。作者认为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渔家傲》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
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深远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文示例
【示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解析】从总的方面、大的方面写环境,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
【示例】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解析】这首先是描写了战争形势的紧迫。“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形象地描绘出叛兵来势的凶猛,“欲摧”表现了大敌压境、危城欲摧之状。诗人用黑云翻腾滚滚压来比喻叛兵之势,形象而生动地渲染了敌军压境的汹汹气势和危城欲破的紧急情境。“甲光向日金鳞开。”“甲光”即指战士的盔甲在日光照射下闪耀着金鳞之光。“开”字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见出战阵井然有序地次第排开。
“开”与“摧”两字相对,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
随课微写训练点:借景抒情
技法点拨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写景和写人记叙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表现技法。一言以蔽之就是借助描绘景物,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者文中人物的情感。
一般都是出现在写景散文和诗歌之中。整篇文章的内容都在写景,写作目的就在于通过写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景物是全篇文章的内容,集中表现事物的特点是手段,抒发作者的情感是目的。
例如杜甫《春望》
首联写春望所见,虽然山河依旧,但国都已破,草木丛杂,令人顿生伤感。颔联写诗人见花而落泪,听鸟叫而惊心,缘于感时、恨别,将满腔情感倾注于外物。尾联描绘了诗人在战乱中穷愁衰老的状况,写出了极愁和极忧。
运用借景抒情的诗歌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白和王维的借景抒情诗。李白生在盛唐,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李白广游名山大川,遍写中华美景,抒发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王维有“诗如画”的美誉,其借景抒情手法在诗歌写作中的运用,堪称一绝。
景物的美好,能够表现人物的积极心态,美好的情感;景物的丑陋,能够表现人的消极心态、恶劣的感受。这种关系是互逆的——也就是说,透过作者笔下美好的景物,我们能推断出作者或文中人物当时的心态是积极的,表现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同样,在写作中,我们要表现一种美好的情感,积极的心态,也可以通过描绘景物,通过景物的美好来呈现。拖过作者笔下萧索、苍凉的景物,我们能推断出作者或文中人物当时的心态是消极的,内心是凄凉、惨淡、忧伤压抑的,同时为了表现这种心态、心情,我们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景物描绘来实现。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通过选择不同感彩的词语、选择描绘构成景物的事物、选择不同的感受角度、凸显相同的主观倾向,来表达自己或文中人物的心态、情绪、感受和情感。
增加表现情感的角度,表现力增强。避开单一靠故事情节和抒情来表现情感的方式,加入景物表现形式。使文章的内容更丰满。从内容上增加了景物描写的内容,改变了原材料故事情节为内容的单调性。使文章情文并茂。将情感蕴藏在描写过程中,一方面增加了文采,另一方面将感情溶于字里行间,更富有感染力。
情境创设
又是一个雨天……(要求选择合适的景象,表达喜悦或悲伤的心情)
100
2.雨还在下着……(要求将景物写得细腻生动,表达喜悦或悲伤的心情)
A运用一两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B动静结合
C
有序进行描写(由远及近或由高到低)
3,雨过天晴……(要求与开头相呼应,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情感)
单元微写
单元概览:
课文都是古诗文,要求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内容大意,积累常见文言虚词和名言警句。写作是表达要得体。
训练目标:
1.
学习语言表达得体的含义和重要意义,提高表达能力。
2.注意写作对象和应用场合,学写感谢倣、倡议书、邀请函等。
3.揣摩在运用书面语言时,应该怎样根据不同的语境中选用恰当的语句表情达意。
训练要求:
揣摩在运用书面语言时,应该怎样根据不同的语境中选用恰当的语句表情达意。
训练要点
注意读者对象的特点和应用的场合;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子。
技巧点拨
表达得体是指根据交际的语境使用语言,也就是根据交际的不同环境选择恰当的语言来表情达意。通俗地说,所谓表达得体就是根据需要说相应的话。这是很有道理的。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要做到语言表达得体,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看准交际对象,掌握分寸。
和他人交流,不能一厢情愿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从对方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即“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说法;同一个内容,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的重点也应不同。
二、适应交际场合,巧妙用语。
交际的场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氛围等。交际的场合各种各样,有喜庆、哀伤之分,有庄重、轻松之别等等。在各种情况下,语言表达要与环境气氛相协调。在喜庆的场合谈令人伤感的话,在庄重的氛围中“搞笑”,都是不得体的。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指的就是要适应不同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
三、把握不同语体,用语准确。
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适应各自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比如文言词语典雅、简洁、庄重,在比较庄重的书面语体如公文事务语体中经常使用;方言词语、俚词俗语等,简明、通俗、易懂,在口头语体或书面语体的文艺语体中经常使用。
四、明确交际目的,有的放矢。
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能根据表达目的选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就是所谓的有的放矢。即使是同一内容,因不同的表达目的,在内容的取舍和侧重点等方面也应有所不同。
五、注意谦敬遣词,恰如其分。
不少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无论谦、敬、褒、贬,都应注意分寸,恰如其分。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说过头话或者不到位都会让人感到不诚恳,不得体。
训练内容
下面这段话是班长准备的班会发言稿中的一段,表达不够得体,试着修改一下。
我们班最近变化很大,卫生好了,纪律好了,学习成绩也好了,本月获得了年级“流动红旗”。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我认为主要归咎于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管理很严格,很到位,很负责,我很欣赏,要充分肯定。
提示:
1.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发言稿有什么问题。比如,是否注意了文中提及对象的身份,词语使用是否恰当等。
2.个性时要注意发言稿的写作目的和使用场合。
3.如果你觉得修改意见比较多,可能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重写一段话。
10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