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教学课件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新
课
导
入
第一节
新课导入
1936年6月,一位在旧中国生活了八年的外国记者,带上一封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外加“两架照相机、24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从北平秘密出发,开始了充满风险与传奇的陕北之行……这本书发行后,“一个月印刷了五版,销量在10万册以上”。有人读了这本书后说:“原来还另外有一个中国啊!”
美国记者白德修这样评价道,“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这样一部传奇之作,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直到作家去世以后,他仍然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的通俗读物。它在全世界有亿万的读者,这是并不奇怪的。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胡愈之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白修德
整
体
感
知
第二节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埃德加.斯诺(1905-1972),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世界著名记者。他于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主要内容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及中国工农红军与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
入
探
究
第三节
序言告知我们,作者冒险来到西北红色区域采访。他在苏区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全书共12篇,分别为:“探寻红色中国”、“去红都的道路”、“在保安”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长征”、“红星在西北”、“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在一起”、“同红军在一起(续)”、“战争与和平”、“回到保安”和“又是白色世界”。
深入探究——《红星照耀中国》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讲述对红色世界的好奇,
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红
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
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
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
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
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
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
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深入探究——《红星照耀中国》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三章
在保安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
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
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
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红
军大学开展的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
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改变以及成长为红军
领导人的过程。
深入探究——《红星照耀中国》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五章
长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生
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
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第六章
红星在西北
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
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
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
而政策。
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
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
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
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深入探究——《红星照耀中国》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
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
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
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
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
人魅力。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
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章
同红军在一起(续)
共产党军事领导人
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
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
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深入探究——《红星照耀中国》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
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
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
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深入探究——《红星照耀中国》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阅读进度及规划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阅读进度:《红星照耀中国》共12章节,建议用3周完成。每周完成4章阅读,第4周进行阅读总结和交流。
课程阶段
课程形式、任务及要求
初读感知阶段
导读课:完成思维导图和人物卡片
精读探究阶段
专题课:
1.红军《长征》专题研究
2.借助“人物卡片”给人物写小传
3.报告性文学体例探究
4.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对比
成果展示阶段
召开读书报告会个人和小组的阅读展示成果;观看电影短片,进行角色扮演;开展演讲比赛,进行班级交流;写一写读后感
深入探究——阅读进度及规划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卡片(一)
姓名
?
外貌、言谈举止特征
?
性格特征概述
?
参加革命起因
?
参加革命经过
?
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
?
作者评价
?
我的看法
?
试述《红星照耀中国》写作的意义。
1.使西方人第一次全面客观的了解了
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以及中国共产人
所领导的解放区的蓬勃景象。
2.第一次为西方人全面客观的剖析了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
堂
小
结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好像一颗颗光华璀璨、熠熠闪亮的“红星”,永远照耀在中国的土地上,永远给中国亿万人民以新的希望,指引着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
展
延
伸
第五节
“红星”
至今仍在照耀
改革开放后,“红星”重新被“擦亮”,除了早年复社胡愈之团队的译本外,又多了董乐山的新译本。到1984年新华出版社推出《斯诺文集》时,《红星照耀中国》的名字得以恢复,“西行漫记”转为副题,这一年仅文集征订就超过28500册。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第六节
纪实性文学作品
质朴纯粹的理想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作者介绍: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写作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战略大转移,长征
主要内容:真实记录了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
写作意义:第一次全面客观的了解了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
布
置
作
业
第七节
布置作业
读一读你喜欢的片段,给同学们讲一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