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生物学的探究工具
授课教师:
教学目的 1、识别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掌握显微镜的取拿与安放
3、认识其他常用的研究工具
3、养成爱护显微镜等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别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
难点: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显微镜各部分的功能。
突破措施 结合多媒体观察显微镜的构造,分析其构造原理和作用;指导学生动手实验掌握使用方法;结合实验,小组讨论、分析、归纳观察到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器材,保证器材完好无损,能促进实验成功。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 修改栏
教学设计 一、自主学习
1、显微镜的取拿与安放:
⑴ 一手握 ,一手托 ,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
⑵ 把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台略偏 的地方, 朝向自己, 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
⑶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右图为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写出图中1—14的名称。
1 ;2 ;3 ; 4 ;5 ;6 ; 7 ;8 ;9 ; 10 ;11 ;12 ;13 ;14 。
⑵ 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和【 】 。
⑶ 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的是【 】 ,能小范围地升降镜筒的是【 】 。
⑷ 能反射光线的是【 】 ,能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 和【 】 。
⑸ 光线从反光镜到达眼睛的路径是:
反光镜→ → → →
→ →眼睛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 和 放大倍数的 。
4、在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 ,而且比装片上的实物大得多
2、其他常用研究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一)观察显微镜实物,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仔细观察目镜和物镜的特点。
①一台显微镜的目镜有10×和5×两种,物镜有10×、20×和40×三种,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 )
A、50倍 B、100倍 C、200倍 D、400倍
②小刚同学正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目镜有10×和5×两种,物镜有10×和40×两种,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40×
3、分别转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观察镜筒位置的变化。使用显微镜时,如果观察到的物像不清楚,应调节( )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光圈
4、转动反光镜,辨别两面的区别;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当光线过强时,应使用 光圈和反光镜的 面,当光线较弱时,应使用 光圈和反光镜的 面。
5、显微镜是生物研究中常用的工具,呈“p”型的图案在显微镜下,可看到的物像是( )
A、“p”型 B、“b”型 C、“d”型 D、“q”型
6、在显微镜下观察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欲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标本应向 移动。( )
A、左上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二)观察图1.1-14了解其他常用研究工具的用途。
三、展示质疑: 明确任务,小组展示。
四、巩固训练
使用同一架显微镜观察同一玻片标本的同一部位时,600倍视野比200倍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个体 (填“大”或“小”),细胞数量 (填“多”或“少”);若要把显微镜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往 方移动。
五、当堂达标 得分:
1、要想使显微镜筒快速较大范围的升降,我们应选用 来进行调节。
A、转换器 B、反光镜
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
2、一台显微镜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 )
A、遮光器、转换器 B、转换器、反光镜
C、通光孔、反光镜 D、遮光器、反光镜
3、要想换用显微镜上的另一物镜,必须( )
A、卸下原来的物镜 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 D、使镜筒下降
4、为使视野变亮一些,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有( )
①镜筒下降一些 ②增大光圈 ③增强周围环境的亮度 ④选用凹面镜 ⑤镜筒上升一些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5、(判断)取用显微镜时只要用一手握牢镜臂就可以了。( )
6、为了使适量的光线进入镜筒,应调节显微镜的 结构。( )
A、光圈、反光镜 B、光圈、粗准焦螺旋
C、光圈、物镜、反光镜 D、光圈、目镜
7、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了控制进光量,应选用的光圈和反光镜依次是( )
A较大的光圈、平面镜
B、较大的光圈、凹面镜
C、较小的光圈、平面镜
D、较小的光圈、凹面镜
8、小明的爷爷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装片,正当他看清高倍物镜下的物像时,小明也争着要看,但他看到的像却有点模糊。通过操作,小明得到了清晰的物像。他的操作方法是( )
A、调节粗准焦螺旋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调节反光镜 D、调节装片位置
9、若所要观察的物像位于显微镜视野的右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往哪个方向移动拨片标本(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10、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先后用15×目镜和10×物镜与10×目镜和45×物镜观察洋葱表皮同一部位,结果两次看到的( )
A、视野都一样亮 B、物像都是倒像
C、细胞数目一样多 D、细胞大小都相同
11、除了显微镜,用来观察的研究工具是( )
A培养皿 B烧杯 C滴管 D放大镜
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史,导入新课。
注意:
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脱。
调节视野明暗程度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
如何区分低倍镜和高倍镜。
如何区分目镜和物镜。
温馨提示:
在转动转换器时,用手指握住转换器的边缘转动,不要用手指扳物镜。
切勿将直射的阳光作为光源,以免刺伤眼睛。
对光时,眼睛要注视目镜,同时转动反光镜,眼睛不要注视反光镜。
显微镜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物和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装片移动方向和物象移动方向相反。
板书设计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构造和作用
使用: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
其他常用研究工具
教学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初次学习使用显微镜,学生兴奋,跃跃欲试,而教师必须交代的注意事项又非常多,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在严格要求下,学生也难免出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操作显微镜在时间上对教师要求较高。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学的要求和辅导都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