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学习目标
1.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
2.阐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3.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二、重难点分析
呼吸作用的过程。
三、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
1.萌发的种子温度__,说明萌发的种子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萌发的种子瓶内放入燃烧的蜡烛会______,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消耗了______。
3.萌发种子排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说明萌发的种子产生了__________。
答案:1.高 热量
2.熄灭 氧气
3.浑浊 二氧化碳
知识点二: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1.凡是具有________的种子时刻都进行着呼吸作用,是在______中进行的。
2.植物不仅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其他器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1.生命力 细胞
2.根 茎 叶 花 果实
知识点三:植物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
1.呼吸作用表达式:有机物(贮存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
2.呼吸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吸收________,将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和__________,同时释放__________的过程。
答案:1.氧气 二氧化碳 水
2.氧气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知识点四: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植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__,一部分转化成________散失。
答案:各种生命活动 热能
(二)合作探究
1.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为什么要用萌发的和煮熟的种子?
答案:虽然干燥的种子也有生命,也进行呼吸作用,但是生命活动不旺盛,呼吸作用不强,所以不能采用。可见,呼吸作用的强弱与生命活动是否旺盛有密切的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相互影响的。这也提醒我们:在本节的实验中,生命活动是否旺盛是选取生物材料的标准。因此,符合这一标准的其他生物材料,如新鲜的豆苗和煮熟的豆苗,也可以被采用。煮熟的种子或豆苗是用于对照实验的材料。
2.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怎样证明植物白天也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用广口瓶培养黄化苗(麦苗或韭黄),用一透明塑料袋连瓶装好,并扎紧口袋和夹住袋上连的一根橡皮管,橡皮管另一端套在玻璃管上。实验前一小时把此实验装置拿到室外进行光照,实验时移入室内,将玻璃管通入澄清石灰水内,松开夹子,并挤压口袋,可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四、课堂练习
1.用绿豆发豆芽,1千克绿豆可长出4~5千克绿豆芽。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含量( )
A.不变
B.增多
C.减少
D.先少后多
解析:在适宜的温度下,把干燥的绿豆放于水中,种子细胞可吸收大量的水,能够萌发,其胚轴不断伸长,不久便发育成豆芽。在这个过程中,细胞迅速分裂,需要大量能量,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贮存的有机物。此时,豆芽还未长出绿叶,没有形成叶绿素,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有机物有减无增。
答案:C
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和探究,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总结,并作了如下记录,找出记录中的错误一项( )
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B.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C.植物在漆黑的深夜,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D.植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解析:植物体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有光、无光植物都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D
五、自我测评
1.某果农为了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采取了下列几项措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B.合理密植
C.保持棚内温度恒定
D.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解析:合理密植可以增加植物接受光照的面积,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为光合作用提供养料的供给。增加光照时间等都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温度不利于积累有机物。
答案:C
2.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绿色长城”,这是因为森林在环保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不是森林在环保中作用的选项是( )
A.为人类提供木材和工业原料
B.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C.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D.维持碳——氧平衡
解析:试题中突出森林在环保中的作用,A选项是森林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A
六、小结
1.植物的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