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西汉)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司马迁及《史记》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特别是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的特点;
3、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观猎
(唐代
王维)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人,是我国西汉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丰富了阅历,了解了社会。汉武帝元封三年,其父司马谈去世,他继任太史令,开始广泛阅读史料,着手《史记》的写作。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被捕下狱,受到宫刑。出狱后,满怀悲愤,以极大的毅力,继续《史记》的编写,公元前91年书成。《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
《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西汉)
(1)军,驻军、驻扎。
(2)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
(3)周亚夫(前199~前143年),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汉族,沛郡(今江苏丰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封为条侯。军,驻军,驻扎。细柳,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岸。文题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发生地点。
(4)本文选自《史记·绛jiàng侯周勃世家》,题目是编者加的。
题目解说:
祝兹
侯
棘
门
彀
弓弩
按辔
徐行
持节诏
将军
从属车骑
介胄
作揖
嗟
乎
曩
者
可得而犯邪
读准字音
zī
jí
goù
nǔ
pèi
zhào
jì
yī
zhòu
jiē
nǎng
yé
学习第一段
1.朗读原文: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2.字词注释
【1】大:大规模,大举。【2】入边:侵入边境。【3】军霸上:驻军霸上。【4】以:任命
3.翻译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陵;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的侵略。
学习第一段
4.
问题探究:结合全文,说说第一段的作用。
①
首句“大入边”三字点出边关危急,渲染了烽火连天的紧张气氛;
②
后面几句接着写三支军队奉命备战戍边的情况;
③
结构上开启下文,内容上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小结:第一段,交代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
1.朗读第二段:“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2.字词注释
【1】上:指汉文帝。【2】劳:慰问。【3】军:军营。
【4】已而:不久。【5】
之:到,往。【6】被:通“披”,穿着。【7】彀(gòu):张满弓弩。【8】弩(nǔ):用机括发箭的弓。【9】持满:把弓弦拉足。【10】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11】且:将要。【12】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略低于将军。【13】闻:听从。【14】诏:皇帝发布的命令。【15】居无何:过了不久。【16】使使:派遣使臣。【17】节:符节,皇帝给的凭证。【18】壁门:营门。【19】车骑:汉代将军的名号。【20】约:规定。【21】按:控制。【22】辔:马缰绳。【23】徐:缓慢地。【24】揖:拱手行礼。【25】介:铁甲。【26】胄(zhòu):头盔。【27】为动:被感动。【28】式车:式通“轼”,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轼)上,表示敬意。【29】谢:告知。【30】去:离开。
3.翻译课文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一直骑马进去了,将领们用下马的礼节来欢迎欢送。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着节牌通告了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手持兵器,长揖到地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学习第二段
◎概括内容:这段写汉文帝劳军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被挡的一段史实,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之严。
4.问题探究
(1)汉文帝到霸上及棘门军两个军营遇到的情形怎样?
(2)文帝的先行卫队到了细柳遇到的情形怎样?汉文帝到了细柳遇到的情形又怎样?
(3)文帝进军营的方式怎样?
(4)天子“为动”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第二段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不得入
又不得入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4.问题探究
(5)第二段重点写的是文帝在细柳营劳军的情形,为什么要交代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劳军的情形?这种写法给你什么启示?
(6)你怎样评价周亚夫的军士?
(7)“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学习第二段
①在细柳营劳军,文帝亲身感受到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军纪严明,将士恪尽职守,常备不懈,与在霸、棘门所遇情形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特点。②运用对比,让人事碰撞,能形成反差,使人物性格、事情的性质得到更鲜明的展示。
在周亚夫严格的训练下,他们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战斗力强;能够胜任任何作战任务。
这句话表明在细柳营中,将军之令高于皇帝之令,足见周亚夫治军有方,军纪严明。
1.朗读原文: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学习第三段
2.字词注释
【1】既:时间副词,已经。【2】嗟?乎:叹词,啊。【3】曩:先前,从前。【4】固:一定。【5】虏:(被)俘虏。【6】而:被侵犯。
3.翻译课文:
出了营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以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於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内容概括:这段写劳军后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对周亚夫的赞叹。
4.问题探究
(1)文帝在细柳营处处受阻,却不以为怒,反而直赞“此真将军矣”,从中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3)文帝对周亚夫、徐历、刘礼三位统帅各是怎样评价的?
学习第三段
文帝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能够接受下级正确意见,胸怀宽广的明君。
①“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说明: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队训练有素,周亚夫治军有方。
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说明:细柳军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③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
说明:周亚夫刚正不阿,忠于职守。
(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军纪严明,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人。)
①评价周亚夫:“此真将军矣!”“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②评价徐历、刘礼:“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课文总结
1.文章在塑造周亚夫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2.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何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和徐厉军棘门?
手法?好处?
1.文章在塑造周亚夫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侧面衬托作用】
避免了单一从正面写来的直露,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写人叙事技巧: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画龙点睛)
1.“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正面表现将士们严阵以待、士气高昂、戒备森严;
侧面表现周亚夫将军的军纪严明、治军有方。
2.“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3.“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4.写文帝被感动,改容式车,并称赞其为真将军
5还有群臣的反应:群臣皆惊
1.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
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有力烘托了周亚夫的形象)
2.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何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和徐厉军棘门?
手法?好处?
(对比、衬托)
①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营时“直驰入”,
说明军纪松垮,守备松懈
而在细柳营却两次受阻不得入,周亚夫军纪严明。
②进军营后,文帝在前两处可以纵马奔驰,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要遵循军令
“按辔徐行”,
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严明,且令行禁止;
③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时,“将以下骑送迎”,
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
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
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
3.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结合社会现实,说说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汉文帝不仅不怪罪周亚夫,反而为之感动,可见他是一位明君。当今社会,上级领导应接受下级的正确意见,这样才能是工作更好地完成。
自古以来,不论哪一代的君王,要想治国安民,立法严纪是他们的首要之选。如果没有纪律,国家何以繁荣昌盛;如果没有纪律,社会何以安定有序。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我们在校应认真遵守纪律,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当今时代,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大家都应该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安定繁荣。
3.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结合社会现实,说说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巩固练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①
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
②
军中不得驱驰
(
)
③
上自劳军(
)
2、①
上自劳军
(
)
②
劳其筋骨
(
)
3、①
已而之细柳军
(
)
②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
)
③
称善者久之(
)
4、①
居无何
(
)
②
居天下之广居
(
)
5、①
于是上乃使
使持节诏将军(
)
6、①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
②
请以军礼见(
)
巩固练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①
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驻军、驻扎)
②
军中不得驱驰
(军营)
③
上自劳军(军队)
2、①
上自劳军
(慰问)
②
劳其筋骨
(使……劳累)
3、①
已而之细柳军
(到,往)
②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助词,的)
③
称善者久之(句末,凑足音节,无意义)
4、①
居无何
(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②
居天下之广居
(居住)
5、①
于是上乃使
使持节诏将军(派遣
使臣)
6、①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任命)
②
请以军礼见(用)
巩固练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7、①
不闻天子之诏(
)
②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8、①
上自劳军(
)
②
受上赏(
)
9、①
将军令曰(
)
②
军中闻将军令(
)
10、①
匈奴大入边(
)
②
直驰入(
)
11、①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
②
天子为动(
)
12、①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②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巩固练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7、①
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②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下诏,下命令)
8、①
上自劳军(名词,特指皇帝)
②
受上赏(形容词,上等)
9、①
将军令曰(动词,下令)
②
军中闻将军令(名词,命令)
10、①
匈奴大入边(动词,侵入)
②
直驰入(动词,进入)
11、①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动词,作为)
②
天子为动(被动句,“为”表被动)
12、①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副词,就)
②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副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