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祭(jì) 国殇(dàng) 篡改(cuàn)
B.悼念(diào) 辱没(mò) 警惕(tì)
C.呓语(yì) 妄图(wàng) 杀戮(lù)
D.大肆(sì) 缅怀(miǎn) 磅礴(bá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忠。
B.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循形。
C.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
D.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张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进入春天,鼠害猖獗,于是他殚精竭虑,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鼠方法。
B.行驶在滨海路上,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际的农田,沧海桑田,美景如画,令人目不暇接。
C.日本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和亚洲人民犯下的烧杀抢掠等诸多惨绝人寰的罪行,我们永远牢记在心。
D.博山焦裕禄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习近平总书记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其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一句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B.青年作为社会变革中最新锐而敏感的群体,其价值观变化最能影响社会发展进程,也最能反映社会变化。
C.“十三五”期间,根据总体工作部署,我国将对近1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实施异地扶贫搬迁。
D.这群怀揣着城市梦的农民工,难道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找到立足之地来安放自己漂泊的身心吗?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______,______,______。国家公祭日的设立,______,______,______。它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①是为了现在和未来的不忘却纪念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是缅怀过去
④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⑤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
⑥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③⑤①②⑥④B.③⑤②①④⑥
C.②④⑥③①⑤D.①④⑥③⑤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国家公祭日
【事件回放】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自《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12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为国家公祭鼎揭幕,并发表重要讲话。2100余字的讲话,回顾历史、痛斥暴行,盖棺定论、告慰亡灵,展望未来、祈愿和平。
(摘自东南网)
为了纪念国家公祭日,我们铸造了国家公祭鼎。据设计者介绍,国家公祭鼎的设计亦有数字寓意,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举行首次国家公祭。鼎身古铜色,以显庄重与肃穆。该鼎上颈部和两耳侧面纹饰以南京市常见绿色植物的枝叶为图案元素,象征着绿色和平、生命重生;鼎颈部纹饰为传统雷纹,铜质底座部分铸有南京标志性建筑城墙图案,象征首次国家公祭举办地;鼎足上端采用犀角纹,足下端为象腿足形,两足在前,一足在后,圆睛张目,粗犷有力,象征中华民族在历史记忆中觉醒,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摘自百度新闻)
【国际评论】
中国人大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
中国拟设抗战胜利纪念日与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目的是揭露日本在二战中的暴行,同时纪念中国人民的抵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美联社报道)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要“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以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悼念死难者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
【战争影响】
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为5000亿美元。
(摘自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达19万人;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达15万之多,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达30万人以上。
(百度文库)
1944年日本次官会议作出《促进华人劳工移进日本国内事项的决定》,从中国十多个省市强征数万劳工到日本服劳役。仅从1943年4月至1945年5月,日本就从中国船运劳工38939人(日本外务省报告记载为38935人),使中国几乎完全丧失了建设和发展的人力支柱力量。
(摘自铁血网)
6.阅读【事件回放】,文段按________顺序介绍国家公祭鼎,具体的顺序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从________到________。
7.阅读【战争影响】,说说你从提供的材料中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全文,谈谈我国设定“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学校准备召开以“热爱和平”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组织者围绕这次主题拟定的一种活动形式,请再补充两种。
[活动一]:开展“珍爱和平”主题征文活动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班长,班委会决定委派你去邀请一位抗日老战士明天来班级为同学作报告,你将怎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是一幅公益广告图,请仔细观察画面内容,谈谈图片中主要构图元素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A
6.空间 整体 局部 上 下 7.①战争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②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丧失生命。③战争造成大量劳工的流失。 8.①纪念南京大屠杀牺牲的死难者(纪念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英烈和死难的人民)。②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深重罪行。③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开创美好未来。
9.(1)(示例)①开展“峥嵘岁月”照片展览活动;②开展“战争题材”电影观影活动;③开展“嘹亮红歌”主题歌咏比赛。
(2)(示例)老爷爷,您好!我是××学校××班的班长×××,我们班准备举办“热爱和平”的主题活动,您作为一名优秀的抗战老兵,深受大家的敬仰,我们想请您到我们班,给我们作有关“热爱和平”的报告,可以吗? (3)(示例)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平鸽是和平的象征。这幅公益广告图的含义是:热爱和平,热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