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1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31 11:3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统编版 八年级上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轻重音、延长音等来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朗读方法;通过朗读,比较《记承天寺夜游》与《答谢中书书》句式、节奏的不同这处,体会骈句和散句的不同美感。
2.通过绘制曲线图和借助联想与想象来解读作者微妙的心境,描述画面、意境,体会“念”“盖”“但”等文言词语的丰富意蕴,提高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能力。
3.初步掌握“以人解文”“以文解人”的阅读策略,通过讨论和辩论,更深入地理解苏轼的人生境界,并提升评估、比较、分析、批判和综合信息的抽象思维能力,实现批判性阅读。
1.朗读,正音
一、朗读正音
suì
suí
qǐn
zǎo xìnɡ
bǎi

1.绘制曲线,体悟心情
二、绘制曲线与解说心情曲线
画法:横轴表示事情发展,纵轴表示作者心情。横轴上方表示心情的愉悦,横轴下方表示心情的低落。
没有心情
平静
欣喜
2.解说曲线,朗读讨论,联想想象
(1)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心情变化:落寞到期待。
朗读指导:重音重读,重音轻读,延长音
朗读体会:念~无与为乐(低沉、落寞)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渐扬)。
(2)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心情变化:欣慰与愉悦。
朗读体会:怀民亦(喜悦)未寝, 相与~步(延长、悠闲)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①配乐闭眼想象,描绘脑海中的场景
如果说要表现作者的心情,“空明”和“明亮”哪个更好?
月光如水,并非真水。
②朗读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重音重读)竹柏影也(末句上扬,惊喜)。
(4)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自豪?
落寞?
三、讨论“闲人”
1.浏览材料并圈画,结合课文和材料,思考观点和理由
观点一:自豪——世 上少有像我们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表现旷达乐观的情怀。
观点二:自嘲——世 上少有像我们这样空闲无所事事的人,表现被贬的落寞。
材料一
元丰二年七月,苏轼被人弹劾(tán hé)“诗语讥讽朝廷”,被拘捕。十二月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剐使(无实权,俸禄微薄)。
元丰三年二月,贬居黄州。公余经营东坡,种田帮补生计。其间写作组
诗《东坡八首》,自号东坡居士。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游承天寺。
材料二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
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选自《临皋闲题》(苏轼元丰二年被贬后作)
材料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人生如梦,一樽还(huán)酹(lèi)江月(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选自《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元丰五年作)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凤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苏轼元丰五年作)
请借助作者生平经历、作者作品、他人评论谈体会
四、配乐齐读
利用学到的朗读技巧,分两派有感悟地朗读:
落寞自嘲派
乐观豁达派。
五、说说收获
一种方法、一点感悟、一些思考, 都是宝贵的收获。
重音重读、重音轻读、延长音等朗读技巧,绘图解心情的问读方法,联
想想象感受画面的阅读方法,以人解文、以文解文的阅读方法,搜索资料的
方法等
苏轼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高雅脱俗的审美情趣等
不盲从、不断论的学习态度等
六、比较骈散
朗读《记承天寺夜游》与《答谢中书书》,比较句式、节奏的不同之处,体会骈句和散句的不同美感。
以人解文
以文解人
板书设计
平静
欣然
解衣
月色
无一为乐
(落寞)
寻张
期待
庭下
但少闲人
(自嘲)
惊喜
自豪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