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话题导入】
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走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上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将组织一次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设计】
1.[网络与语文]网络时代的我们,喜欢给自己取个网名,方便与人交流。一个好的网名,既要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要体现高雅的志趣,如“一江春水”“夜雨时”“隔水樵夫”等。请你给自己取一个别致的网名,并说说它的由来和含义。
[示例]网名:一江春水
由来和含义:出自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水如蓝,丹心似火,从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不竭的动力,用满怀的热情期待美好的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网上读写与交流]假期间,同学们在班级的“网上读写与交流”论坛上就名著阅读的问题进行交流,请你参与。
(1)有同学在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得到以下材料。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就名著阅读的问题发表了很多看法,以下是某同学发的帖子。请仔细阅读后写一则回帖。
小宁: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网络用语的规范]阅读列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网络信息与安全]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浏览信息、购买生活用品等。而网络平台依托大数据,就能掌握用户的大量信息。
【材料一】
【材料二】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18年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网民认为手机App的个人信息不安全,不会轻易下载App,其比例比去年提高了两成;网民希望揭露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黑心企业的比例,从去年的五成上升到七成;一旦遭遇信息诈骗,网民选择投诉曝光的比例,从去年的58.7%提升到83.1%。
【材料三】沪江网法务总监林华认为:大数据与个人隐私的界限并不明确,哪些信息类型可以被互联网平台搜集和提供给第三方?哪些情况下将被视为侵犯用户隐私?立法与执法环节都还未能跟上商业环境的变化。因此不能为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提供法律支持。
【材料四】5月1日,《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正式实施,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体系日渐完善。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表示:“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改,不泄露,不毁损,不出售,不非法向他人提供,这是网络平台必须承担的义务。”
(1)【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中调查显示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以上材料,探究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网络科技]最近两年,“二维码”作为新鲜事物走进大众视野。为此班级开展了“认识二维码,改变我们的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根据所给材料,给“二维码”下定义。
【材料】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维码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显示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出“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的两个优势。
【材料一】
类型
一维码
二维码
数据容量
大约20字符
大约2000字符
数据密度
1
20—100
【材料二】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优势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势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要制作展板介绍二维码的应用,下列材料可选用的两则是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存入你的通讯录,不用再进行复杂地输入。
【材料二】超市购物,扫一下食品二维码标签,食品原材料、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保质时间等信息就会映入眼帘,产品基本实现了全程透明,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得以保障。
【材料三】二维码的原理可以从矩阵式二维码的原理和行列式二维码的原理来讲述。
参考答案
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活动设计】
1.(示例)网名:小桥流水。由来和含义:出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潺潺的流水、纤巧的小桥、温暖的茅屋,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那么生机勃勃,蕴含了对自然恬静生活的向往。 2.(1)(示例)中学生倾向于阅读消遣性、刺激性的读物,对文学名著的兴趣不高。 (2)(示例)阅读名著不仅能使我们享受到故事情节带来的轻松愉悦,还可以让我们体验到不同的人生,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修养。所以我们应该多阅读文学名著。 3.(1)传统媒体对新词(或“不雅之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 (2)“点赞”一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破坏了汉语的多样性。 (3)(示例)社会:①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用语的监管。②新媒体对新词要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③学校要倡导阅读经典作品。个人:①加强母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②交流时慎用新词,不用生造的晦涩的词语。③网络语言要传播正能量。 4.(1)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极易被泄露。 (2)网民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 (3)(示例)①立法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②执法部门应依法保护网民的个人信息。③网络平台应守法经营。④网民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5.(1)二维码是一种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的黑白相间的图形。(2)优势一:存储的信息容量大 优势二:具有纠错功能 (3)材料一 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