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梦回繁华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汴梁(biàn) 田畴(chóu)舳舻(yóu) 枢纽(shū)
B.遒劲(qiú) 料峭(qiào)沉檀(tán) 徽墨(huī)
C.题跋(bá) 簇拥(cù)竹篙(ɡāo) 繁冗(yǒng)
D.擅长(shàn) 坊间(fāng)摄取(niè) 纤夫(q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驮队 瀚林 岔道 春寒料峭
B.城廓覆灭踏青无睱一顾
C.驱赶漕运行旅长途拔涉
D.考订宏敞丝绢细致入微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透过此一观念来______这幅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2)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______,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
(3)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______。
A.欣赏 繁简 称道
B.审视繁简赞许
C.审视疏密称道
D.欣赏疏密赞许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
B.酒店的餐饮中西佳肴荟萃,潮粤中餐、欧式西餐、自助餐及风味滇菜一应俱全。
C.深山中,那悦耳的笛声飞过树林,越过溪流,一直扩散到遥远的地方,络绎不绝。
D.来往的顾客摩肩接踵,各式各样的商品摆在货柜上,看得人眼花缭乱。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二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读书热情。
B.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关乎家庭幸福,社会发展,也关乎国家繁荣昌盛。
C.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D.中欧班列逐渐成长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的主要方式,稳步推动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双向。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②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③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④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
⑤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A.②③⑤④①B.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②D.③⑤④①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
马菁菁
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符合中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观赏习惯的。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鉴于字画中的题跋更常见、更典型,因此以字画为例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须读书认字,主要任务就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宮廷画皇帝、妃子的肖像,当然不会在画上署名,只有极少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用瘦金体独创了一种签名——天下一人。这四个字可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起初他们不敢堂而皇之地“签名”,只能偷偷地把名字写在树干上、山峰上。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
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他们的文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题跋中除了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画家的情绪。这样一來,对画家的要求就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要的是会搭配,整体美观。画画的人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无聊”的地方增加难度,并且乐此不疲。
⑤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比如现存最早的山水画——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在右侧写了“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以后就叫这个名字了。后世的收藏家、鉴赏家们,不断将自己的品评与鉴赏附于作品之后。这一代代流传下来的题跋,宛若绵延千年的艺术“点赞”,构成了一幅画完整的价值,使书画具有了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
⑥题跋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像破案一样提供这幅画的创作线索,这幅画怎么来的,我的看法是什么……后一个写题跋的人也是拫据前一个人提供的线索对这幅画作出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们在看一幅画时千万不能略过题跋。比如《清明上河图》的题跋就足以拍一部穿越古今三生三世的电视连续剧了。金人张著的题跋让后人破解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之谜,但还有一个谜没有破解。张著在题跋中说宋徽宗也为《清明上河图》写过题跋,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卷中却没有,而且画卷的长度也比明代李东阳题跋中所记录的少了近两米,这消失的部分去了哪儿?《清明上河图》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⑦题跋是不是比原画更有看头?总之,题跋就是一幅画存在的证据,是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骨肉丰满。所以,请好好对待一幅画的题跋吧!
(选自《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有删改)
7.请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题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②段中加点字“目前所知”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⑥段写《清明上河图》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以“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为题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一书一世界,一字一菩提。学校“书香浸润生命”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你所在的八(1)班为分享读书心得,准备组织开展“《昆虫记》读书分享会”,请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班委会向同学们征集关于读书分享会的宣传语,才思敏捷的你写下了这样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读书分享会上,有同学分享了两首写昆虫的诗歌,请你帮他写上昆虫的名字。
①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②身狭牙尖大肚皮,脚前乔立仰头窥。此蛩不问青黄色,斗到深秋必定输。( )
(3)主持人在认真准备读书分享会的开场白,热心肠的你替他拟写了这样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B 6.D
7.定义、发展历史、艺术价值、重要作用。 8.不能;“目前所知”是据目前资料显示的意思。原句表示据目前历史资料显示,顾恺之是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但并不表明他一定就是第一位在画作上签名的人,如果删去,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原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9.举例子;举了《清明上河图》题跋揭示作者部分缺失的例子,具体直观地说明了题跋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创作线索。进一步说明了题跋是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为下文提出要好好对待题跋做铺垫,增加文章趣味性。 10.(示例)好。交代说明对象是题跋,体现出题跋的历史悠久,绵延不绝,表达了作者对题跋的赞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1.(1)(示例)窸窸窣窣虫鸣声,快快乐乐读书人。
(2)①蝉 ②螳螂 (3)(示例)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昆虫”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现在,让我们走近这奇迹中的奇迹,走进《昆虫记》,去分享读书的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