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词五首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 ) 不胜簪( )
搔更短( ) 金鳞( )
塞上( ) 燕脂( )
提携( ) 折戟( )
嗟日暮( ) 谩有惊人句(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飞鸟相与还__________________
(2)浑欲不胜簪__________________
(3)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___
(4)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________
(5)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饮酒(其五)》一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得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景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4.下列对《春望》一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春望所见:虽然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但是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草木繁密茂盛。诗人感慨万千,禁不住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通过对“花”“鸟”的描写,运用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C.颈联中的“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们心中共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D.整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5.下列对《雁门太守行》一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先浓墨重彩地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发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这首诗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
6.下列对《赤壁》一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7.下列对《渔家傲》一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梦中所见之景,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B.“殷勤问我归何处”的询问,使词人终于得到了诉说心事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的内容。
C.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一个“谩”字,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D.整首词想象丰富,意境瑰奇壮阔,充满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达自己悠然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美丽的绍兴乡村,浅山婀娜,暮色氤氲,群鸟纷纷归巢,再现了陶渊明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田园美景。
(3)杜甫《春望》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移情于物,因时伤怀,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
(4)杜甫在《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绵时盼望得到家人平安讯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贺《雁门太守行》中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将士爱国热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牧《赤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小见大,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
(8)李清照《渔家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形象。
9.阅读《饮酒(其五)》一诗,回答问题。
(1)从诗人所做的“__________”这件事可以看出其隐居生活的闲适自由。(限填两字)
(2)请联系首句中的“人境”,说说“心远地自偏”所包含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春望》一诗,回答问题。
(1)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时年四十多岁,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雁门太守行》一诗,回答问题。
(1)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用斑斓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赤壁》一诗,回答问题。
(1)“前朝”在课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渔家傲》一词,回答问题。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
B.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
C.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
D.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诗人的心愿。
(2)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D.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行,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2)“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甲】赤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请概括这两首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①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间。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诗中,酒往往蕴含着多重情感,有以酒结愁的,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有以酒饯别的,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柳”与“留”谐音,古诗中常借柳来表达离情别绪,如唐代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C.二十四节气是指包含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等二十四个节气的总称,古诗“土润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描写的节气是大暑。
D.王安石的诗歌“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元日的景象。
参考答案
1.lú zān sāo lín sài yānzhī xié jǐ jiē màn
2.(1)相伴。 (2)能够承受、禁得起。 (3)抵达。 (4)拿,取。 (5)叹息,慨叹。 3.A 4.A 5.C 6.D
7.D 8.(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4)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5)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6)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7)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8)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9.(1)采菊 (2)(示例)这句诗道出了感觉(心境)与处境(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是否离开人群。只要心志高远,心情闲适,超尘脱俗,身处“人境”也如同居深山幽谷。 10.(1)“城春草木深”写作者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深”字,满目凄然。渲染了残破凄凉景象。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极富表现力。 (2)国家残破(忧国);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思家)。
11.(1)①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②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2)本诗有着鲜明的色彩:黑色、金色、秋色、紫红色、红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时值深秋,黑云压城,战士们穿着铠甲在夕阳的映照下,在鼓舞人心的号角声中,浴血奋战,大块殷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使塞上的紫色显得更浓烈,让人感受到一种凝重的气氛,从而渲染出悲壮惨烈的战争场面。 (3)表达出将士们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视死如归,坚决杀敌的壮志豪情。 12.(1)赤壁之战的时代 (2)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 13.(1)(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一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14.(1)A (2)指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15.(1)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2)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16.(1)C (2)不好。“抱”字是相拥、怀抱的意思,它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而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情形,体现了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更能表现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而“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17.(1)【甲】诗借古物来表达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乙】诗针对项羽兵败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2)【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乙】诗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惋惜之情,同时暗含讽刺之意。 18.(1)运用双关手法,点明早春的季节特点(天气微冷)及词人的凄凉心情,是词人思乡情感的触发点,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2)思乡之情(思念亲人),亡国之恨(对朝廷的不满、对时局的担忧)。
1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