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你知道描写月亮的诗吗?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旅
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无题》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生查子》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关于“月亮”的诗句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
“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情感作用:
渲染离愁别绪;深化乡情相思;
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拓展空间
沟通时间……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三父子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词----
苏辛:(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
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
书画----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才华横溢的苏轼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记承天寺夜游》就写于此时)
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4岁。死后谥“文忠公”。
背景知识
承天寺
承天寺大雄宝殿
承天寺甬道
承天寺庑廊
陀罗尼经幢(宋)
承
天
寺
塔
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寺内,俗称“西塔”,是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始建于105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塔通高64.5米,异常俊秀挺拔。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
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读准下列句子的停顿
1、念/
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
2、怀民/
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3、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qǐn
xìng
zǎo
准确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以及加色的字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掌握重点字词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门
高兴地
想
……的人
于是
一起、散步
清澈透明
交错纵横
原来是
只是、罢了
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1、念无与为乐者
2、
庭下如积水空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院中月光如水一般明澈
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柏?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见月光照进门里,就高兴地起来走出去。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便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睡,于是一起在院中散步。院中月光如水一般明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参考译文
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月色入户”
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走进苏轼
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人陷害入狱,被贬官至黄州,身居闲职,而且还受到监管,过着失意的闲居生活。内心苦闷寂寞,于是放情山水,到大自然中寻求诗情,寻求精神的寄托。
作者为什么要去寻找张怀民呢?
走进张怀民
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他于元丰六年(1083年)贬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他曾筑亭于住所旁,在那里可以纵览江山的胜况,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词赠他,词中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名句。苏轼的弟弟苏辙也为他写了一篇《黄州快哉亭记》。文章说张怀民虽然屈居主簿小类的小官,但心地坦然,不把迁谪之事放在心上,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感之容,是一位品格清高超逸有过人自制力的性格倔强的人。
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
可看出他去“寻张怀民”的不假思索。
则显示出两个人“心有灵犀”。
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道合。
充分体现出两个人的关系甚笃。
“遂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文中哪句话是描写月景的?这月景有何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描绘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景特点:皎洁、空灵。
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影——藻、荇交横
}
比喻
原句=哪里没有美?只是缺少闲人罢了。
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孤独无聊,借月排遣
“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欣然:欢欣喜悦之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尽在其中。最后一句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闲人是不是指无所事事之人呢?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他是闲人?
闲人”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之人。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有远大抱负却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虽然他在政治上有远大包袱,但是一贬再贬,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苏轼
作者心情的变化:
欢欣喜悦
遗憾
欣慰、恬适
悲凉、落寞、达观、欣喜
→
→
→
记承天
寺夜游
欣然起行
庭下月色
心境:
时间:10月12日
地点:承天寺
缘由:月色入户
同游者:张怀民
影如积水、
藻、荇
闲
(叙述)
(描写)
(议论)
情景交融
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
绘景:月色
积水空明
空灵
皎洁
藻荇交横
抒情: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1、被贬的悲凉心境
2、淡泊名利、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小结
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乡之情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美好的祝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真挚的祝福
——对朋友的思念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欢欣喜悦之情
一
切
景
语
皆
情
语
想一想?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沉浸能够在体味出山水之美,沉浸在和古代名人为知音而感到无限的愉快。——不想为官
在赏月的欣喜、悠闲之中,包含着无限的感慨、无奈,甚至是悲凉。——
政治上不得志,遭到贬压
承天寺夜游
晚风轻轻
微微吹临
颤动着这周遭的景物
侧耳倾听
似乎是天籁之佳音
我正想解衣就寝,
上床安睡就盼望着一个美梦的来临呀!
真想不到那如霜如碧的月光,脉脉含情
悄悄的透进窗纱,一眼晶莹
不禁令我意念迷盈
又从梦乡边缘乍醒
于是,只好挺起腰身
想想这良辰美景
该与谁共享共分
才不会任它空来虚设,辜负良辰
走着,走着
就来到了承天寺
找找老友张怀民吧!
携手同行,共赏良辰月景
?
想不到他也还未就寝
就邀他来
怀民,怀民……
难道你不为此刻触景生情
瞧,这庭院积水空明
看,那松柏竹影
真像水中交横的一片藻荇
涤荡着你我的心灵
啊!
何时没有月亮?
却偏偏在此时照临!
何处没有竹柏?
却偏偏在此地留影!
怀民,怀民
如果没有两颗默契的心
又怎能孕育这份纯真悠雅的闲情
我俩
真不愧是神仙的化身!
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的文字,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体现出“一切景语皆情语”。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