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当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
3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
3.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知识,了解其写法。
新闻特写
定义
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片段”“剖面”或者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主要种类
事件特写、人物特写、场面特写、景物特写等。
特点
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
字词积累
屏息 敛声:暂时抑止呼吸。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qiǎo
bǐnɡ
liǎn
翘首:抬起头来望。
qiáo
整体感知
读课文,思考: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
来刻画的?
2.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理清课文思路。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
来刻画的?
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
抓住吕伟跳水的场面来细致刻画。
2.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理清课文思路。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
课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利用特写镜头,细致刻画吕伟
从准备、起跳、腾空到入水的精彩瞬间。
第二部分(5-8):写了外国记者、观众等对吕伟精彩
跳水动作的赞赏。
品味语言
一、品读课文2-4段动词的精妙。
1.第2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有力
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2.第2段中“被空气托住”犹如定格空中,表现出吕伟身材
的轻盈,为下文的精彩表现埋下伏笔。
3.第3、4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哧’
地插入碧波”,慢镜头似的特写,有力地表现了吕伟动作的高
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二、除了动词,作者还善用修辞,找出来并赏析。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的身体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写出了吕伟跳水姿势的优美绝伦。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
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
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
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
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运用比喻,将吕伟跳水速度比作“旋风”“流星”,生动
形象地描写出跳水速度之快,动作之娴熟。
运用拟人,将时间拟人化,生动地表现了吕伟的从容不迫。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运用比喻,把吕伟比作“轻盈的、笔直的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入水时的迅疾惊艳。
表现手法
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有什么效果?
1.动静结合
准备阶段写静中之动,表现吕伟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起跳阶段写动中之静,表现吕伟的轻盈;腾空阶段动静结合,描写
出吕伟的从容不迫,展现了她身体姿态之美;入水阶段在极快的动
态中写了“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这样的静态细节,表现了吕伟入
水速度之迅疾完美。
2.侧面描写
作者在5-8段描写现场记者的动作语言、观众的整体
反应、裁判的高分、以及单个印度观众的评价,既形成了
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同时衬托吕伟跳水动作的精彩,表现
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这几段侧面描写点面结合、角度全面,提高了文章表
现力和新闻报道的全面性。
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不久,正在各个领域全面追赶世界
先进水平,全社会都洋溢着时不我待、积极进取的氛围,各
行各业都在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重用人才。体育健儿的精
彩表现,激励着整个中华民族奋勇向前。作者把文章的结尾
落在“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可谓恰到好处,
余味无穷。在新德里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61枚金牌,
超过日本代表团,第一次取代后者登上了亚洲体育盟主的宝
座。
写作背景
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全文只有五百多字,却巧妙地捕捉到了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那一刹那,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冠军时完美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表现出了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