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认识课标: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自然带的形成和地域水平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世界特殊地区的自然带成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关系
聚焦高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对于人类如何利用环境资源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指导意义。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情况,结合目前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的思想,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其命题趋势将侧重于案例分析,运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
复习重点: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原因
复习难点: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地与南北白山坡差异的原因。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归属是易错之处。
学习策略:本课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对多数同学来说比较深奥难懂,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理论的学习步骤,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基本内涵、表现及原因,还应需联系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通过迭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读家乡的五幅图分析思考
1、请同学们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 、植被、河流的数量和径流量和土壤)
2、为什么会有这种环境?
安溪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现在的问题:本案例体现出地理环境要素的什么特点?
探究活动二:结合探究活动一回答下列问题:
1.我县所属的自然带是 ,其组成的要素为 ,这一自然带在我国分布在 ,世界上还分布在 。
2.这一自然带的成因是 。
3. 判断:自然带的形成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不能反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探究活动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的名称通常用 来命名。
2.图中各自然带中, (自然带)分布在大陆的东西两岸其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它们分别是 图中有一气候类型对应两种自然带,这一种气候是 ,对应的自然带是 和
3.判断:不同自然带之间有明显的界线( )
探究活动四: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中写出A-B沿线自北而南沿线的自然带 各自然带大体沿 (经、纬度)变化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陆地环境的 地域性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的。这一规律在 纬度变化较显著。
2.在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中写出C-D自东向西而南沿线的自然带 带 ,各自然带大体沿 (经、纬度)变化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陆地环境的 地域性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的。这一规律在 纬度变化较显著,成因是
归纳总结填写下表: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探究活动五:读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从图中可知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与 地域性规律相似。
2.图中垂直自然带谱较完整的原因是 和 。
3. 图中垂直自然带雪线南坡比北坡低的原因是 雪线高低还与 密切。如珠穆朗玛峰的雪线南坡比北坡者说 (高或低)
归纳回答以下问题:
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 ,纬度位置愈 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
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
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 .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 (纬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 ;迎风坡 (高于、低于)背风坡;阴坡 (高于、低于)阳坡。
探究活动六:读图完成下表问题:非地带性: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影响因素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半球缺失 、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东南 荒漠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 延伸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 、 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 土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 ,大陆东岸分布纬度
探究活动七: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_______带,B._________带,
C._______带。
(2)图中字母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A._______,B.________,C._______。
(3)以上的对应关系说明了因为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环境的地域分异,各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地带所能生长_________不同,所以要求农业要_________。
巩固提升:
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后分析回答:
(l)自然带①是 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 。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 ;判断理由是 。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 和 。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部的典型土壤为 ,在大陆西部的典型土壤为 。
(5)⑤所在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 。
(6)从高、中、低纬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 。
目标评估:
考 点 掌 握 基 本 掌 握 有 待 强 化
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理解自然带的形成和地域分异规律
世界特殊地区的自然带成因
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自我分析:
1、我这节课的参与状态是( )。
A、积极参与;B、还可以,大部分参与;C、没有兴趣,没怎么参与
2、我这节课与小组内的同学的交往情况是( )。
A、组内成员积极交流研讨;B、交流研讨了一些C、我们没怎么沟通思想
3、我这节课的思维状态是( )。
A、一直很活跃;B、比较活跃;C、停滞状态不佳
4、我这节课应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总体评价( )
A、自认为都会了;B、少数不懂;C、多数都不明白
学习扎记: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气候类型 -
夏季
冬季
河流
径流量
东
南
沿
海
土壤
植被
以 地形为主
地理环境整体性
自然环境各要素
高考资源网(www.)
www.
来源: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u.com)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认识课标: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自然带的形成和地域水平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世界特殊地区的自然带成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关系
聚焦高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对于人类如何利用环境资源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指导意义。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情况,结合目前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的思想,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其命题趋势将侧重于案例分析,运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
复习重点: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原因
复习难点: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地与南北白山坡差异的原因。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归属是易错之处。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谈话法、案例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指导:本课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对多数学生来说比较深奥难懂,因此需联系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通过迭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学生学习的学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读家乡的五幅图分析思考请同学们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复习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
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结合探究活动一完成探究活动二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 自然带
1 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板书)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三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带的名称、自然带在分布上与气候的关系、自然带的界线
2 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板书)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四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
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 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板书)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五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
(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板书)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六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非地带性
(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板书)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影响因素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半球缺失 、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南部东西两侧分别是 和 自然带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 延伸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 、 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 土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 ,大陆东岸分布纬度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七帮助学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三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书)
巩固提高: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反馈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教与学评估:
结合板书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指导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估以便今后教师调整教学和学生课后的复习巩固。
指导学生完成自我分析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 自然带
1 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
2 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 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
(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
三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反思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高考资源网(www.)
www.
来源:高考资源网必修1第5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训练
1、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南北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B.受寒流或暖流的影响
C.距海洋远近不同 D.地势高低起伏
2、我国北方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自然景观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海拔高度
3、世界上经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
A.北美大陆 B.南美大陆 C.非洲大陆 D.亚欧大陆
4、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
①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②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
③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 ④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下列地理环境中,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
B.亚寒带针叶林绵延数千公里
C.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D.澳大利亚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带的半环状分布
6、下列关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A.山麓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是一致的
B.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没有关系
C.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少
D.喜马拉雅山南坡植被比北坡的植被数目要少些
读下图,回答7~8题:
7、若上图纬度为40 N, 则 P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P点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P点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P点的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D.P点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8、若上图纬度为40 S, 则 P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P点在非洲 B.P点在南美洲
C.P点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P点附近有巴西暖流
9、南半球缺少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热带雨林带
C.亚寒带针叶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0、在下图中的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我国暖温带的山地可能是
11、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现存的最大的天然森林主要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12、下列山地中,垂直自然带带谱最丰富的是
A.乞力马扎罗山(5895米) B.阿空加瓜山(6940米)
C.北美麦金利山(6194米) D.珠穆朗玛峰(8848米)
读“我国大兴安岭及其两侧的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判断13~15题:
13、甲地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4、乙地的农业生产主要发展
A.水稻种植业 B.旱地种植业 C.草原畜牧业 D.山地畜牧业
15、适合在地种植的农作物是
A.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 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玉米、大豆、黄麻、甜菜 D.水稻、甘蔗、玉米、谷子
16、下列关于热带雨林带和苔原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带植物种类多,苔原带植物种类少
B.热带雨林带植物需水量少,苔原带植物需水量多
C.热带雨林带植物较低矮,苔原带植物较高大
D.热带雨林带植物需要热量少,苔原带植物需要热量多
17、在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自然带名称和排序正确的是
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B.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C.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寒 带针叶林、热带季雨林
18、温带荒漠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A.海拔高度 B.海陆位置 C.气压带和风带 D.地形起伏
19、下列北纬20°纬线穿过的陆地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是
A.热带草原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热带雨林带
20、下列资源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A.太阳能、水能、海洋能 B.气候资源、海洋资源、空间资源
C.煤炭、石油、天然气 D.气候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
21、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③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分布于________和_________气候区.
22、读下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自然带是________,在50°N的高山上开始出现该自然带的高度约为________米,根据图示,该自然带分布下限最高的山地的纬度大致是________。
(2)图中③自然带是________,该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主要是________。
(3)⑤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________。
(4)从水平方向看,表现的是陆地自然带的________规律。
(5)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_。
23、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珠峰南北山麓的海拔大约各是多少 各处在什么热量带
(2)南北坡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3)南北坡的雪线高度大约是多少 珠峰南北坡的雪线有何特性 为什么
(4)从珠峰自然带的分布,你可总结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哪些规律性知识
参考答案:
ABDBD,ADBCD,CABCA,ABBCD
21、
(1)热量 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2)距海远近不同,水分条件有差异
(3)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温带季风
22、
(1)寒带苔原 3000米 23 N左右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3)亚马孙平原
(4)纬度地带性
(5)低纬度地带
23、
(1)南坡山麓海拔约1200米,位于亚热带;北坡山麓海拔约4200米,位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区。
(2)
a.自然带基带不同。这是因为山麓的海拔不同,所处的热量带不同。
b.自然带谱南坡多、北坡少。这主要是因为南坡相对高度大,迎风坡,降水丰;北坡相对高度小,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3)南坡雪线约6600米(下界为5500米),北坡雪线约7400米(下界为5900米)。与北半球一般雪线的分布规律正好相反:在北半球,南坡为向阳坡,雪线应该高。但珠峰南坡接受印度洋暖湿的气流,降水较多,加之坡度较缓,雪线较北坡要低。
(4)
a.山麓基带类型取决于纬度位置。
b.在纬度位置相同的情况下,自然带谱的多少,取决于海拔高度或相对高度。
c.在不考虑非地带性因素的条件下,可根据雪线高低判断坡向,根据坡向可以判定南北半球。(共82张PPT)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探究活动:看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景观一样吗?
热带草原带
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
2
3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及特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干湿度(经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垂直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热量
水分
水热状况
太阳辐射
海陆分布
海拔高度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
等高线延伸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中纬地区,如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低纬和高纬地区,如非洲沿200E经线,自赤道向南北的自然带变化
中低纬度的高山,如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
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
地方地形、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洋流等
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
比较普遍,如华北平原、沙漠中的绿洲、南美南端东西差异
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
距海远近引
起份水差异
纬度高低引起
热量的差异
4
1、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
2、干湿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
3、垂直地带性
定义
更替:沿纬度变化方向。
延伸:沿纬线方向。
更替:沿经度变化方向。
延伸:沿经线方向。
更替:沿海拔变化方向
图
示
成
因
主要是由于纬度位置引起的热量差异,同时也受水份条件的影响。 在高纬和低纬地区表现得明显。
主要是由于距海远近引起的水份差异,同时也受温度的影响。
在中纬地区表现得明显。
主要是由于海拔高度引起的水、热变化,而导致自然带的更替、变化。
海拔高度
引起热量
的差异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线路 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变化与更替方向
形成地域分异的
主导因素与成因
A线-从非洲赤道向北至欧洲北部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线-从欧洲西海岸至中亚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纬度变化
经度变化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草原带
温带
荒漠带
温带
热量
太阳辐射
随纬度的
增高而减
少
水分
降水从沿海到内陆的降低
珠峰
垂直分异规律
热量
水分
地形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到山顶
从山麓
积雪冰川带
高山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灌木林带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气候
热量
水分
生物
土壤
陆地自然带
三、主要陆地自然带
自然带: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土壤等共同形成的有一定 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环境的自然综合体。 名称以该自然带的植被来命名。
——差异性的表现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低纬——从低纬向高纬依次更替
高纬-- 从低纬向高纬自然带的更替
苔原带
冰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中纬--大陆西岸自然带 从低纬向高纬更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中纬--大陆东岸自然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更替
亚寒带针叶林带
1.图中三地自然景观是如何更替的? 2.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
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度表现更明显?
back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1、三地自然景观是如何更替的?
2、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
3、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度表现更典型?
从欧洲西海岸出发,沿北纬40 纬线向东前进,想一想,
自然景观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森林
草原
荒漠
从亚欧大陆东西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步降低
温带森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更替(水分的影响)
0°
10 °
20 °
30 °
40 °
60 °
70 °
90 °
70 °
50 °
35 °
25 °
10 °
0 °
80 °
80 °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 草原带
荒漠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大陆西岸
大陆东岸
大陆内陆
珠穆朗玛峰的南坡自然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如何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高山上表现明显?
P81活动2(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南坡纬度低、海拔低、相对高度大,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珠
穆
朗
玛
峰
垂
直
自
然
带
(2)比较珠峰南坡
和北坡降水量的差异
并解释原因
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
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
风坡
(3)想一想,珠峰
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
原因
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
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
风坡,降水量大,
因而积雪量大,雪线
较北坡低
海拔高度
①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
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②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③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
地理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及坡向等
因素有关(如下图)
④中低纬度高海拔的山脉表现最明显
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基带,
也就是山脚处的自然带。
⑤同一自然带在阳坡海拔较高,阴坡较低。
⑥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
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带是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垂直自然带谱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山地的海拔高度和纬度位置、基带的海拔高度,以及坡向。
A
B
哪一边是阳坡?
为什么30附近的雪线位置最高?
▲下面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 的暖温带地区?
练习巩固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影响因素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半球无苔原带和
亚寒带针叶林带 海陆分布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
带 南美巴塔哥尼亚荒
漠 地形起伏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美洲西部沿海地区
各自然带紧逼西海
岸 地形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荒漠中的绿洲(例:
我国新疆天山、昆
仑山山麓地带分布
的绿洲) 水分条件的变化
(天山、昆仑山冰
雪融水和地下水)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
纬度位置的差异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
叶林带,大陆西岸
向高纬延伸,大陆
东岸向低纬延伸 洋流
2、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非地带性因素
南北半球高纬地带的自然带的分布差异(海陆分布引起的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的差异、绿洲(地形起伏引起地形雨、获得太阳光热等的差异)
洋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自然带向较高纬延伸;寒流——降温降湿——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
天山山脉南北坡的差异
1
2
3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混交林和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大陆西岸自然带 从低纬向高纬更替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大陆东岸自然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更替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冰原带
苔原带
大陆西岸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大陆东岸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00
100
250
350
500
700
900
00
100
200
300
400
600
700
900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
自然带与气候、植被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温带荒漠带
大陆西岸
大陆东岸
内陆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1、湿润地区:
2、干旱地区:
3、草原自然带:
4、森林自然带:
5、湿地区域:
选择相应的适生树种,植树造林。
培育适应当地水分条件的灌丛群落。
退耕还草
退耕还林
退耕还湖
垂直
地方性地域分异
纬度的
地域分
异
经度(干
湿度)的
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水
平
分异规律
更替方向
分异基础
影响因素
从低纬
到高纬
热量
从沿海
到内陆
水分
山地的
垂直地
域分异
从山麓
到山顶
热量
水分
太阳辐射
海陆位置
海拔高度
地带性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下列各反映自然带分布的哪一规律?
A
B
C
D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亚寒带针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E
热带草原带
练习:
1.下列山地中垂直自然带谱最丰富的是( ) A. 横断山 B.天山
C.昆仑山 D.长白山 2.自然带位置呈对称分布的是( ) A亚欧大陆 B北美洲 C南美洲 D非洲 3.自然带名称的命名依据是( ) A.地形类型名称 B.气候类型的名称
C.植物分布类型名称 D.土壤类型名称
A
D
C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 ) A.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B.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C.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
D.南北纬50°~70°之间的广大地区 5.世界上由沿海向内陆分异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 ) A.北美大陆 B.南美大陆
C.亚欧大陆 D.非洲大陆
A
C
6.图为北半球理想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请回答:
(1)图中表示同一种自然带的是 __ _
(2)A自然带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
(3 )自然带G、H在南半
球缺失的原因是
_ _
B F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在南半球该纬度地区,地表主要是海洋
A
B
图2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2回答3~6题。
3.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4.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5.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量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6.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D
A
A
A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
带有图 3- 11 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1)、(2)题。
北纬 42°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
范围约为()
A.62°N ~ 68°N B.52°N ~ 58°N
C.50°N ~ 54°N D.52°N ~ 62°N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
布的海拔高度()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c
B
读图分析回答:
(l)自然带①是 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 。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 ;判断理由是 。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 和
。
(4) ⑤所在的自然带在全球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
(5)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 __ 。
“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
解析 解答此题,要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相对照。自然带①位于北纬70°~85°,可判定为苔原带;根据纵坐标,可读出其在40°N高山上的分布高度为4000~5000米左右。自然带②分布在50°~ 70°N之间,可判定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南半球因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无此带分布。在判定各自然带分布高度的纬度差异时,这里特别要注意雪线高度的纬度变化。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一般情况下,雪线高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从理论上讲,由于太阳辐射的差异,北回归线附近的雪线高度应低于赤道附近,但实际却高于赤道附近,这是因为回归线附近,降水比赤道附近少。显然,雪线的高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降水量的多少有关。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北坡的雪线高度低,也与南坡的降水多有关。
答案 (l)寒带苔原 4000~5000米左右 (2)没有 南半球适宜该自然带分布的纬度范围内绝大部分是海洋 (3)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4)亚马孙河流域 (5)低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