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背影》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背影》教案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6 17:0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背影》
【教学理念】本单元是散文单元,现代散文的教学,担负的既有阅读教学的任务,又有情感教育的使命,甚至还有与之相辅相成的写作教学的指导。所以,我们的教学既要关注其文学表达,又要关注其思想情感,两者不可偏废。
这篇文章就是通过特定环境下,一个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特写镜头,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写法,为学生阅读现代文尤其是散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写作中如何写人记事进行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之上,关注思想情感的表达,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通过抒写真情的活动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
【教学目标】
根据八年级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文本浅层的学情分析和作为名家名篇的记实散文的文本定位,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把握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含义。
2.学习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一个形象特征进行细致描写,以及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写法。
3.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入背影
出示:微型小说《儿子眼中的爸爸》
5岁:我爸无所不能,我爸无所不知
10岁:我爸长大的那个年代跟我们非常不一样
14岁:别太在意我爸。他是一个老古板
20岁:他?我的天!他的迂腐实在是无药可救
25岁:爸对我所知甚少,但他在我旁边这么久,实在是应该知道
30岁:也许我该问问老爸是怎么想的?毕竟他经验丰富
40岁:我想知道爸爸是怎么来处理这件事的,他如此有智慧,又拥有整个世界的经验
50岁:如果爸爸还能在这儿让我和他讨论事情,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我不能欣赏他的聪明真是再糟糕不过的。
从这篇文章中,你明白了什么?……
小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爸爸的看法一直在变,其实爸爸的爱一直没变。
接下来再让我们一起来结识一篇与这篇微型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且饱含真情的文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速读感知,走进背影
下面让我们在朱自清先生的引领下,走进背影!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标出描写背影的句子?一共有几处?有何作用?
怀念父亲,惦记背影
开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细绘背影,展现拳拳深情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远望背影,呈现惜别之情
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首尾照应,再现思念之情
2.四次“背影”的出现,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实与虚之间关系如何?
  明确:第二、三次是实写,第一
、四次是虚写。实写是虚写的基础,是虚写的条件,没有实实在在的“背影”的描写,本文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虚写是对实写的感情的深化和升华。
三、合作探究,细品背影
1.其中“为子买橘”(买橘背影)可谓是经典之笔,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精读第6段,完成下面的表格,并回答问题。
  衣着
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体态
肥胖
  走路姿态
蹒跚、慢慢
  动作
探、攀、缩、微倾
  年龄
老年
  心态
心里很轻松似的
 
①父亲这样的穿着打扮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明确:A.可以看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
  B.与父亲给我买的紫皮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C.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②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来表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这些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学习白描手法。
  所谓白描,就是不设喻,不加形容和修饰,用质朴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记写出来,给读者以身临目击之感。
  明确:“攀”字表明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向上需要力量,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令人揪心。
  “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让儿子心情紧绷。
  “倾”字生动形象的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作者看到的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③对父亲来说爬过月台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儿,父亲却“心里很轻松似的”,为什么?
  明确:攀爬月台买桔其实根本不轻松,此时的轻松也只是因为怕儿子难过装给儿子看的;为儿子买好桔子,不必担心儿子路上口渴,尽到了作父亲的责任后的欣慰和满足,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
  2.父亲的“背影”,是否让作者有所触动?表现在哪里?
  明确:表现是流泪。
  第一次的“泪”:祖母亡故,老父解职,家境惨淡,因百感交集而“簌簌地流下泪来”,为“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这次掉泪表现出触境伤情的悲哀。
  第二次的“泪”是父亲为买几个橘子,不顾年纪大、手脚笨,攀上爬下,沾泥带土,被其深厚、真挚的爱激动得“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一个“快”字说明动情之深,反应之速,衬托出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下,给作者留下的“背影”,印象是很深的,也是最难忘的。
  第三次的“泪”,是在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的时候,离情别绪,悲伤惆怅,使得“眼泪又来了”。一个“又”字,反映出作者悲其家境惨淡,感其父子情深,叹其相见无期,达到了情不能自已的境地。
  第四次的“泪”,是接读父亲来信时,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了八年前分别时的父亲“背影”,更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追忆往事,惦念老父,相见无期,悲感交集,其泪的含义该是多么深沉、复杂啊!这种在“泪光”中再现“背影”时,戛然而止,与开头不忘背影相呼应,其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
3.文章中父亲的语言很简短、平淡,却一样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请画出文中对父亲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的情感。
  ①
“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明确:从表面上看父亲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展现出一位善良而又坚强的父亲。
  ②“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明确:儿子已二十岁,可是在父亲心目中仍是一个小孩,总觉得有人送他上车才好;自己因为事忙,本不能去,可是叫别人替代又不放心,踌躇再三,最后还是决定亲自去送。反映出了他的微妙曲折的心理活动,深切地体现出了他对儿子的关怀。
  ③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明确:担心儿子,怕他渴,怕他累。让读者看到一位慈父对儿子周到、细心的照顾。
  ④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又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明确:关注安危,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分别在即,今后天各一方,信可以减轻父亲对儿子的思念!第一句话表现出父亲对于儿子的真挚而深切的期待!事事为儿子着想。依依惜别,十分留恋,希望再看上儿子一眼。可是又想到“里边没人”而有东西,也担心儿子在车外久立受寒,所以还是叫儿子“进去吧”。从这句话同样可看到这位父亲对于儿子的拳拳之意、殷殷之情。
  小结:这四句话都很简短,然而饱含感情,有丰富的潜台词,生动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充分地表达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
  4.文中第五段一连用了两个“聪明”。你怎样理解这两个“聪明”的含义?
  明确:均是褒词贬用,都是“幼稚无知,自以为是”之意。恨自己不理解父亲的深深的自责!第二个“聪明”使用了程度副词“太”,还加了“!”,感情是层层推进的!
5.文末一声长叹:“唉!”,第5段的末一句之首也有一声叹息“唉”,你能说出两者的区别,读准它们所蕴含的情感吗?
  明确:前一个“唉”用的是逗号,表示短叹;后一个“唉”用的是感叹号,这声长叹是前面那声短叹的感情递增,表达了对健康欠佳的父亲无限的思念,也表达了对辛苦辗转的自己无力尽孝的愧疚!
四、追根溯源,深悟背影
1.同学们,为什么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会让“我”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二十岁,应该说正是和父辈人产生强烈叛逆心理和行为的年龄,文中是不是有更加深层的背景和原因呢?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请同学们联系“背影”描写前后的所有内容,认真研读二三段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
?1922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1928年,朱自清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解冻。
?1945年,朱自清父亲去世。
师小结:特定的环境,对父亲的感激、理解,为自己幼稚的举动的深深忏悔、自责,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都伴随着“泪水”倾泻而出,使得这次的“背影”成为“我”抹不去的记忆。
师总结:在那个祸不单行的日子里,年老体衰的父亲,吃力地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中。这归功于父爱的细腻、作者传神的描写。
龙应台《目送》: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
。(幻灯)
五、总结延伸,回味背影
播放歌曲《父亲》,情感渲染。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相守为目的,但惟独父母的爱是为了儿女的离开,而且是希望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结语: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垂垂老矣,那一朵圣洁的爱的莲花也会渐渐离我们远去,以至朦胧得见不到一点影子。但只要想着它,只要不淡忘它,它便会温暖着我们的心,激荡着我们的生命。我们就会懂得,(幻灯齐读)有的感情可以绚烂如节日的礼花转瞬即逝,有的感情却刻进树的年轮,刻进霜晨月夕,刻进日月星辰而地久天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