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21张PPT)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7 19:1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统编版 八年级上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启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自由朗读,圈点勾画
要求:注意思考文章的行文脉络及主要内容。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概说课文:
①概说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我为什么而活着”的原因。
②概说文章的行文结构与脉络。
③概说蕴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
(2)活动方式:请从上面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 对课文进行概说。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
罗素的第一任妻子爱丽丝是一位美国贵格会教徒,温柔、体贴、大度,一起生活16年之后,1911年,罗素认识了奥托琳·摩勒尔夫人,他一度刮掉了自己的胡须,为的是在同奥托琳夫人秘密约会时掩盖身份。1914年在芝加哥,罗素与一个妇科专家的女儿发生了一段感情,此间还与另一位交际花交往,后来又投入了另一位更年轻的女子多拉·布菜克的怀抱并结婚,此时的他已50岁。他与第三任妻子皮特·斯彭斯的婚姻维系了15年。1952年罗素再次离婚,这时他80岁。 然后他娶了一位来自布莱恩·莫尔学院的教师,伊迪丝·芬奇。当他被指控反美时,他潇洒地回答道:“我的妻子们有一半是美国人。”
(2)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罗素,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一生都在热忱地为公众的良知辩护。他在近百岁的生涯里,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未来时代的先知”; 20世纪初,他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3)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罗素2岁丧母,4岁丧父,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为此奔走呼告,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在为阿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4)作者的这三种激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3.朗读指导
1.拓展延伸
人生之于岁月,只是瞬间;人生之于字宙,何其短暂。古往今来,无数人曾追问自己:我为什么而活着?有人碌碌一生, 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玄机。但也有很多仁人志士,他们为拯救民众于苦难而不懈地努力着,活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你能举一两个例子吗?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总写)这就是我的一生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总写)三种情感:
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
爱 情:
带来狂喜、解除孤寂、看见天堂缩影
(分写)
知 识:
人类自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苦 难:
饥饿的儿童、无助的老人、孤寂贫穷痛苦的世界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