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5份打包)人民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5份打包)人民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09 10:00:40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25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应运而生,其历史背景不包括( D )
A.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B.工业革命向欧美各国扩展
C.知识分子对社会现状不满
D.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
解析:启蒙运动达到高潮是在18世纪,与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的时间不符,故D项符合题意。
2.乔治·戈登·拜伦在他的作品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远离社会、孤傲、狂热、充满反抗精神,甚至不惜付出生命。其作品风格属于( C )
A.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印象主义
解析:从题干中的“远离社会、孤傲、狂热、充满反抗精神,甚至不惜付出生命”可以判断,拜伦的作品属于浪漫主义风格。
3.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和雪莱的《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
( D )
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解析: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都是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故选D项。
4.韦勒克指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德国作家席勒说,这种文学“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材料中所指的这种文学流派是( B )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解析:“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正是浪漫主义流派的特征,故B项正确;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是指对包含希腊及古罗马的古典时代文化的高度认同,故A项错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是揭露现实、批判现实,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反传统,故D项错误。
5.“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便能超越常人无法摆脱的苦难。”这句话反映贝多芬音乐的特点是( C )
A.体现了他强烈的反封建和争取民主的精神
B.其作品体现了英雄主义气息
C.其作品体现了乐观主义气息
D.其作品中蕴涵着深沉的哲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超越常人无以摆脱的苦难”体现了贝多芬音乐乐观主义的特点,答案为C。A、B、D项材料无法体现。
6.有学者说,浪漫主义作曲家喜欢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选取题材和形象,因为从这里可以为他们的想象提供任意驰骋的天地。该学者意是在说明浪漫主义音乐具有( C )
A.人民性
B.民族性
C.幻想性
D.严谨性
解析: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是充满着幻想的,而浪漫主义作曲家喜欢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选取题材和形象足以证明浪漫主义音乐是具有幻想性的,C符合题意,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幻想性而非人民性、民族性,A、B不符合题意,排除;浪漫主义音乐自身就不具有严谨性,D不符合题意,排除。
7.《自由引导人民》是世界名画,它反映的历史事件和艺术特点是( B )
A.法国二月革命,现实主义
B.法国七月革命,浪漫主义
C.巴黎公社,现代主义
D.法国二月革命,浪漫主义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自由引导人民》是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大背景下所作,属于浪漫主义。
8.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典型地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下列作品典型地体现浪漫主义美术特征的是( C )
A.雪莱的《西风颂》
B.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
C.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D.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解析:A项为浪漫主义文学作品,B项为浪漫主义音乐作品,C项为浪漫主义美术作品,D项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浪漫主义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浪漫主义的作家把想象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他们汲取了卢梭认为社会和物质的繁荣毁坏了人性的观点,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浪漫主义强调个性以及民族和文化单一价值,是推动民族主义出现的主要动力。
——唐纳德·卡根《西方的遗产》(下册)
材料二:有人说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尤其是看见他那花布裹头,去助希腊独立时候的肖像……其实,那时拜伦之所以比较的为中国人所知,还有别一原因,就是他的助希腊独立。时当清朝末年,在一部分中国青年的心中,革命思潮正盛,凡有叫喊复仇和反抗的,便容易惹起感应。
——鲁迅《杂忆》1925年6月
材料三:要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法]丹纳《艺术哲学》
(1)根据材料一,分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举出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伦诗歌在清末受到中国青年喜爱的原因。从材料一、二出发,分析浪漫主义文学的积极影响。(6分)
(3)以鲁迅先生文学作品《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为例,说明材料三的观点。从历史角度看,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在当时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向欧美各国扩展,法国大革命,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产生强烈的反差;卢梭等人对过度崇拜理性思想的批判。
代表人物及作品:拜伦《唐璜》、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通话》等。(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拜伦诗歌宣扬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艺术水平较高;拜伦本人积极参加希腊民族解放斗争;清末中国民主革命思想逐渐盛行,拜伦诗歌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积极影响:浪漫主义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文艺创作,促成了一大批文学艺术精品的诞生。
(3)说明:文学作为特殊的艺术,其产生也是时代精神和风俗的反映,鲁迅先生《狂人日记》揭露了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命的代表作,体现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影响: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鼓舞了人们的斗争勇气,唤起国人精神,产生深刻的影响。
PAGE
3课时作业26 碰撞与冲突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恩格斯称赞某作家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该作家属于的文学流派是( C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材料“贵族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上升”说明是对现实的批判,属于现实主义,故C项正确;古典主义注重理性,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充满幻想和想象,故B项错误;现代主义突出对现实的扭曲和反思,故D项错误。
2.有一文学作品中这样描写:揭露资本主义家庭关系的虚伪,提出了妇女解放问题。下列与此作品在表现形式上一致的是( B )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百年孤独》
D.《等待戈多》
解析:“揭露资本主义家庭关系的虚伪,提出了妇女解放问题”体现出现实主义强调客观地、真实地描绘社会生活,坚持批判性和揭露性的特点,根据所学可知,被誉为资本主义“百科全书”的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故B正确;A是浪漫主义作品,《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作品,排除A、C、D。
3.1830年,著名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问世。这一作品的标志性历史意义是( A )
A.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
B.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达到顶峰
C.法国开始出现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D.东西方文化在激烈碰撞中的发展
解析:《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著名小说,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也使司汤达成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故排除B、C、D项。
4.下图是19世纪法国画家杜米埃的代表作《三等车厢》。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疾苦。该作品属于( C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批判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三等车厢》描述的是劳苦大众的疾苦,反映的是社会现实生活状况,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5.《安娜·卡列尼娜》与《巴黎圣母院》分别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这两种文学的相同点是
( A )
A.揭露社会现实
B.热衷于塑造和赞美英雄人物的正面形象
C.鼓吹暴力革命
D.崇尚理性主义
解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揭露社会黑暗,浪漫主义文学因强烈不满社会现状而萌生,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材料中的信息和求答条件不符。
6.下列哪项不是民族乐派音乐出现的背景
( D )
A.东欧和北欧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B.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
C.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使自然形成的地理界线逐渐淡化
D.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在当时的流行
解析:民族乐派音乐的形成与当时的工业革命和社会密切相关。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外扩张的步伐,许多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同时,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民主运动。受此影响,民族乐派音乐出现,A、B、C三项是其背景。D项错误,符合题意。
7.在莫奈的画中有如此场景:宁静的午后,深奥的黄昏,撑阳伞的美丽忧伤女子,草地上读书的少女,阳光下的田野和树林……一切都是那么优美、雅致、美妙,明亮的调子总是给人一种希望、一种慰藉。该材料体现莫奈的作品( B )
A.重在描绘山水田园风光
B.追求主观化的艺术表现
C.执着于对同一主题写生
D.采用夸张手法表情达意
解析:重在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属于现实主义风格,而莫奈的作品属于印象派,排除A;材料“一切都是那么优美、雅致、美妙,明亮的调子总是给人一种希望、一种慰藉”,说明莫奈的作品追求主观化的艺术表现,故选B;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夸张手法,排除D。
8.中外艺术作品风格常有许多相通之处。欣赏下列两幅绘画,它们的相同之处是
( C )
A.注重写意,抒发个人主观性情
B.大胆创新,采用夸张与抽象的表现手法
C.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D.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
解析:从图画信息看,两幅图片都属于写实作品,故选C项,A、B、D三项属于文人作品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
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十日谈》
材料二: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
材料三: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空窗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这交易划得来……”
——《欧也妮·葛朗台》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作者的什么主张?这反映了什么时代精神?(6分)
(2)指出材料二、三作品的风格。(4分)
(3)“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请结合材料二、三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8分)
答案:(1)主张: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时代精神:人文精神。
(2)材料二:浪漫主义。材料三:现实主义。
(3)这种观点是正确的。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欧洲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的美好景象,人们普遍感到失望,对现实不满,导致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解析:第(1)问,要认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冲破封建门第观念”“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可得出,体现了作者追求平等,反对等级观念的主张,结合《十日谈》创作的背景可知是人文主义精神。第(2)问,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其风格特点。第(3)问,要结合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状况来分析。
PAGE
4课时作业27 打破隔离的坚冰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9世纪,精细描绘人物或景物细节的写实画家在欧美仍然占有很大市场,进入20世纪之后,他们的市场日益缩小,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日益恶化
B.作家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
C.社会环境变迁改变艺术创作方向
D.现代主义艺术更贴近大众生活
解析:19世纪文学作品反映了现实主义特点,20世纪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影响,描绘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发生变化,主要是以现代主义作品为主,故C正确;工业发展是19世纪文学作品反映主题,故A错误;B不是材料体现主旨;现实主义贴近大众生活,故D错误。
2.某文学流派:“它通过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小说情节中的时序关系常被打乱,叙述富于跳跃性;它既是对现实的深刻开掘,又是对历史的严肃反思。”该流派是属于( D )
A.古典主义
B.理性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大量超自然因素的幻景”“时序关系常被打乱,叙述富于跳跃性”属于典型的现代主义特点,故D项正确;古典主义在创作理论上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故A项错误;理性主义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准确、详尽和不加修饰的描述,故C项错误。
3.海明威说过:“对于作家来说,有战争的经验是难能可贵的。但这种经验太多了,却有危害。”因此,他通过他的文学作品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情绪,这些作品不包括( D )
A.《太阳照样升起》
B.《永别了,武器》
C.《丧钟为谁而鸣》
D.《老人与海》
解析:本题属逆向选择题,四个选项都属于海明威的作品,表达反战情绪描写战争的是A、B、C三项,《老人与海》则是描写人与自然斗争的名篇,故D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4.19世纪末,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开始逐渐得到迅速发展,其基本状况不包括( B )
A.以保留民族特色为基础
B.以反对世界大战为主题
C.逐渐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D.体现与欧美文学的整合
解析:19世纪末,两次世界大战尚未爆发,反对世界大战不可能成为亚、非、拉文学的主题,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19世纪末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发展状况相符。
5.某作家的诗歌具有浪漫主义精神,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位作家是( B )
A.印尼人
B.印度人
C.日本人
D.苏联人
解析: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是印度人。
6.19世纪,英国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音乐会成为最流行的休闲方式之一,一些音乐厅老板扩大经营范围和场地规模,聘请专业的演出人员,面向广大平民进行收费演出。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D )
A.理性休闲方式逐步兴起
B.大众艺术修养的普遍提高
C.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事业
D.休闲活动呈现商业化特征
解析:由材料“英国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一些音乐厅老板扩大经营范围和场地规模,聘请专业的演出人员,面向广大平民进行收费演出”可以看出,当时英国流行以营利为目的休闲活动,体现出休闲活动商业化特征,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理性休闲方式”,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大众艺术修养的普遍提高,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提到政府重视社会事业,排除C。
7.有人指出,“凡是在20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毕加索( B )
A.为现代画家确立了绘画标准
B.所开辟的绘画道路影响深远
C.是现代绘画新时代的开创者
D.不断地改变绘画发展方向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毕加索的绘画风格对后世影响巨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为现代画家确立了绘画标准的信息,而是强调毕加索的绘画风格对后世影响巨大,故A项错误。C项反映毕加索的地位,但材料强调毕加索的绘画风格对后世影响巨大,故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毕加索不断改变绘画的方向,而是强调毕加索的绘画风格对后世影响巨大,故D项错误。
8.对下图所示国际名画创作历史背景的认识正确的是( C )
A.西班牙成立共和国
B.西班牙内战开始爆发
C.德国直接出兵西班牙
D.弗朗哥建立独裁政权
解析:题中图画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1937年德国空军对西班牙格尔尼卡进行轰炸,大量平民伤亡。此画反映了德军的这一罪行,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材料二: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什么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4分)
(3)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10分)
答案:(1)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2)原因: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
(3)第二种说法更合理。看法:资本主义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被侵略国家要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交流中充实和发展自己。
解析:第(1)问从诺贝尔奖的地位及泰戈尔的贡献去理解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特点。第(2)问抓住“19世纪中叶起”和“20世纪50年代以后”这两个时间分析,从经济方面去概括历史原因。第(3)问是开放性题目,结合史实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PAGE
3课时作业28 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英国著名评论家柯林·威尔逊说:“存在主义的中心问题可以由一句话来概括:人的地位。(但是,)人是神还是虫?现代文学采取第二种观点,倾向于强调人的毫无价值。”这表明现代主义文学( A )
A.渲染变态、迷惘、虚无等精神创伤
B.违反文学创作原则和写作手法
C.采用抽象、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
D.揭露丑恶现实并憧憬美好未来
解析:由材料“人是神还是虫?现代文学采取第二种观点,倾向于强调人的毫无价值”结合所学可知现代文学渲染变态、迷惘、虚无等精神创伤,故选A;并未违反文学创作原则和写作手法,只是思想偏激,排除B;抽象、夸张、变形手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材料与憧憬未来无关,排除D。
2.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现实与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达到一种奇妙的结合;在许多超现实主义的小说中,我们还能见到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等。这反映出( A )
A.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题材
B.现代文学风格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C.超现实主义已成为当代文学主流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促进文学发展
解析:现实与非现实的交织,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等都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有关,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的题材,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推陈”的内容,排除B项;超现实主义不是当代文学主流,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社会精神危机,D不符合题意,排除。
3.20世纪20年代,乡村音乐诞生。
“乡村音乐”这个名字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它的源流很广。那时歌曲的内容,除了表现劳动生活之外,厌恶孤寂的流浪生活,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甜蜜的爱情以及失恋的痛苦等都有。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B )
A.音乐是激活想象的艺术
B.社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C.近代欧洲音乐水平较低
D.19世纪盛行浪漫主义音乐
解析:材料“那时歌曲的内容,除了表现劳动生活之外,厌恶孤寂的流浪生活,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甜蜜的爱情以及失恋的痛苦等都有”表明歌曲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故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C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均排除;材料的时间是20世纪20年代,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4.“1954年,一个炎热潮湿的夏夜,大批美国青少年云集在公园里,翘首以待歌星来演唱他们熟悉的乡村音乐。但是大出所料,台上的歌星和他身后的两个乐手,奉献给歌迷的是一种不伦不类的音乐:既不属于黑人音乐,也不是纯粹的白人音乐;既非流行音乐,亦非乡村音乐。歌迷们愣了片刻后,突然间发出狂野的欢呼。”下列对这位歌星所属音乐流派的评述,错误的是( A )
A.这一流派是起源于美国黑人音乐的爵士乐
B.运用电子音响,节奏感强,音量震耳欲聋
C.表达了他们对西方传统和主流思想的叛逆,深受青年人喜爱
D.有人称赞它有时代气息,有人则说它给青年人带来不良影响
解析:依据材料可以得出结论,这一歌星是普莱斯利,音乐流派是摇滚乐。摇滚乐是美国黑人音乐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两类音乐的融合。
5.有学者指出,“二战”后的美国政治是“双城记”,一城是华盛顿特区,另一城是好莱坞影城。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据此可知,美国在“二战”后( B )
A.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加强
B.影视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
C.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
D.政治运作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解析:根据“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可知,好莱坞影视宣传美国的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排除A;材料反映影视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无法体现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政治运作模式的变化,D错误。
6.新浪潮电影产生于1958年的法国,一经出现即风靡全球。这类电影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与爱情,主张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们( A )
A.对时代的困惑和迷茫
B.对社会问题的典型再现与剖析
C.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D.对工业化带来的精神满足
解析:“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与爱情,主张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体现了现代主义背离传统、手法荒诞的特点。现代主义出现的背景就是两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时代的困惑和迷茫,故A项正确;对社会问题的典型再现与剖析属于现实主义,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对“理性王国”的失望属于浪漫主义的背景,故C项错误;对工业化带来的精神满足不符合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故D项错误。
7.1928年美国迪斯尼创造了足智多谋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而20世纪30年代末,“米老鼠”已经逐步让位于迪斯尼后来创造的另一个卡通形象“唐老鸭”。据称,因为唐老鸭那呱呱乱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于时代精神。这一现象( A )
A.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B.体现了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说明了新政对美国自由主义的威胁
D.表明了美国市场繁荣假象的幻灭
解析:材料的主题句为“唐老鸭那呱呱乱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于时代精神”。20世纪30年代末,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尚未完全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开始了,西方社会出现了以现代主义为表现形式的文学艺术,精神危机在现代主义中表现出来,故A项正确。
8.电影和电视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后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两大发明,在这两项发明中最早取得突破性成功的国家分别是
( B )
A.英国和美国
B.法国和英国
C.法国和美国
D.德国和美国
解析: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兄弟放映了人类第一部电影;1926年,英国的工程师贝尔德在伦敦公开演示了他发明的机械扫描电视,并于1928年在伦敦与纽约之间进行电视收发实验,获得了成功。所以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让?保罗·萨特创作于1943年的戏剧《禁闭》,主要描述了三个死后被投入地狱的罪人,他们分别是邮政局小职员伊内丝,巴黎贵妇艾丝黛尔,报社编辑加尔森。当他们在地狱密室初始相遇时,彼此之间设防戒备,相互隐瞒生前的种种劣迹……但是,他们不仅彼此封闭自己,同时又相互“拷问”他人,每个人无时不在“他人的目光”中存在并受到审视与监督。由于他们生前恶习不改,真实面目迅速裸露。一旦暴露,便无顾忌,三人间形成了一方面相互追逐,另一方面相互排斥的双向型三角关系:加尔森希望得到伊内丝而拒绝艾丝黛尔;伊内丝希望得到艾丝黛尔而拒绝加尔森;艾丝黛尔希望得到加尔森而拒绝伊内丝。三个痛苦的灵魂像坐上了旋转木马,永在相互追逐又永远追逐不到的“境况”中,相互的追逐成了一场不堪其苦的煎熬,谁也不能得到,谁也不能安宁,谁也不能退场,其苦状若身陷无间地狱。最终加尔森悟得地狱之中并无刑具的道理:“何必用烤架呢,他人就是地狱!”剧作以加尔森无可奈何地说:“好吧,让我们继续下去吧!”一言收场。
——摘编自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
(1)根据材料二,判断戏剧《禁闭》属哪个文学流派。并列举一个该流派的其他文艺作品。(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萨特《禁闭》的创作源泉及其艺术特色。(8分)
答案:(1)流派:现代主义(存在主义)。
作品:贝克特《等待戈多》、毕加索《格尔尼卡》、摇滚乐等。
(2)创作源泉: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感到精神的空虚和生存的绝望。
艺术特色:①反传统,反理性;②注重表现自我,反映了心灵的扭曲。
PAGE
4专题综合测试(八)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C )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工业主义……丑恶”,只有C项符合题意。
2.有文学家在评论某一文学流派时说:“(它)创造的艺术世界不是模拟现实的‘镜像世界’,而是一个想象的、超现实的、主观化了的世界,通过塑造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理想世界,纵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表达愿望。”据材料所知,此文学家所评论的文学流派是( C )
A.古典主义
B.自由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主观化了的世界”“塑造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理想世界”和“纵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与表达愿望”,说明这一文学流派注重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因此判断出它是指浪漫主义。故C项正确。
3.英国诗人雪莱在脍炙人口的诗篇《西风颂》中,豪迈地预言:“西风呵,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对这句名言的正确理解是
( C )
A.它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冬天来后,春天不久也将到来
B.与“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相近,在经历失败的冬天后,成功的春天也到来了
C.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逝,真、善、美会永存
D.在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
解析: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雪莱设想自已是新世界的传播者、歌颂者、号召者,他以美丽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这个新世界的绚丽画面,因此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故选C项。
4.19世纪早期欧洲工人独立运动的爆发,使人们特别是思想敏锐的作家们开始思考社会的变故。他们用锋利的笔触真实地描绘社会的众生万象,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强烈的批判。下列反映了这种思考的作品是( B )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等待戈多》
D.《老人与海》
解析:《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荒诞派戏剧,《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作品。
5.从创作风格来看,以下各组中西方文艺作品类型明显不同的是( B )
A.《红楼梦》《人间喜剧》
B.《西游记》《拾穗者》
C.《清明上河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望庐山瀑布》《自由引导人民》
解析:A组都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C组也都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D组都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B组里《西游记》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拾穗者》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两者的差别比较明显,故选B。
6.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描绘的是二战期间,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情景。在画作展览时,一名德国军官问毕加索:“这是你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这说明绘画具有( B )
A.艺术性
B.思想性
C.阶级性
D.社会性
解析:毕加索的作品及其回答,表达了对德国法西斯的控诉和痛恨,反映了艺术作品的思想性。
7.有学者指出,继20世纪某个年代相信社会主义未来的那些人而来的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唯一的避难是艺术、酒精或毒品;在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社会中,这些作家的主要题材是孤独和“老死不相往来”。这一评论( B )
A.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向往
B.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C.揭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
D.反映了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否定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题干说“他们唯一的避难是艺术、酒精或毒品;在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社会中,这些作家的主要题材是孤独和‘老死不相往来’”,可见其表现的是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而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题干描述符合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8.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评价某一革命小说时说:“整个苏联文学中暂时还没有如此纯洁感人,如此富有生命力的形象。”据此判断该小说是( A )
解析: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整个苏联文学中暂时还没有如此纯洁感人,如此富有生命力的形象”是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评价,故A项正确;《叶甫盖尼·奥涅金》是现实主义文学,不是革命小说,故B项错误;《日瓦戈医生》是一部现实主义自传体小说,非革命小说,曾在苏联革命时期遭到查封,故C项错误;《战争与和平》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非革命小说,故D项错误。
9.“印象派”画风的“印象”,其突出特征是( D )
A.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B.印象深刻的方可入画
C.保持描绘对象逼真
D.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
解析:依据所学,印象画派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在创作技法上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注重的是人的感受,故D项符合题意。
10.美国电影艺术家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的主人公叫查理,他是一家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个钳工,单调而又疯狂的机械劳动使其精神失常,看见人的鼻子、纽扣等圆形的东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拧紧螺母。这个故事反映的主题是( A )
A.机器大生产严重摧残人性
B.机器生产带来环境污染
C.逐渐使人们失守精神家园
D.经济危机造成精神危机
解析:“工厂流水线”“机械劳动”反映了机器大生产,“使其精神失常,看见人的鼻子、纽扣等圆形的东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拧紧螺母”反映了对人性的摧残,故A项正确;环境污染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B项错误;精神家园是指心灵获得安慰的地方、精神寄托之所,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经济危机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11.贝多芬在《田园交响曲》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这主要是指这部作品( A )
A.强调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B.激励着人们与命运进行斗争
C.热情赞美歌颂人类美好的心灵
D.充满时代精神,蕴含着革命的力量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感情”的表现指的是人的精神世界,“音画”指的是大自然,所以“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足以证明这部作品是在强调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
12.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流淌在人类血液中的两大文艺因子。下列各项中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搭配结构不符的是
( B )
A.《离骚》——《诗经》
B.《自由引导人民》——《向日葵》
C.《蓝色多瑙河》——《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巴黎圣母院》——《大卫·科波菲尔》
解析:《向日葵》是凡·高的代表作,属于印象画派,而不是现实主义作品。故选B项。
13.20世纪以来世界文化在融合交流中与时俱进的主要原因是( B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C.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世界文化的互动与渗透。
14.美国许多青少年无休止地看电视,日益“发福”,成为“沙发土豆”,这说明( A )
A.电视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C.美国的电视事业发达
D.电视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
解析:“日益‘发福’,成为‘沙发土豆’”,属于生活方式的变化,A项正确;“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是电视的积极影响,B项错误;本题强调的是电视的影响,不是电视行业本身,C项错误;D项过分夸大了电视的积极影响,与材料论证的方向相反。
15.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当时全世界有6亿多民众能够同时见证宇航员留在月球上的脚印。他们是( C )
A.通过广播收听报道
B.在电影院观看纪录片
C.通过电视观看直播
D.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
解析:能满足“1969年6亿多民众同时见证宇航员留在月球上的脚印”这些条件的只能是题中的C、D两项,但互联网向公众开放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排除D项,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文学艺术的发展是诸多因素促成的结果,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说,巴尔扎克“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知识,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材料二:列宁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中说:“他一方面是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
材料三:好莱坞是当今闻名于世的电影名城。100多年前,好莱坞还是美利坚合众国加州地图上一片空旷的田野。好莱坞阳光明媚、依山傍水,既有草原,又有沙丘,温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地理条件,是进行电影创作的理想环境。因此,吸引了大批的从影人员。1912年起,许多电影公司在好莱坞落户。如今,好莱坞生产的影片不仅满足美利坚合众国电影市场的需要,还出口到世界各地,不仅输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文化,更为好莱坞投资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请回答:
(1)恩格斯为什么如此评价巴尔扎克?列宁为什么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6分)
(2)从恩格斯和列宁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两位作家作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三回答,在好莱坞成为著名影城的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6分)
(4)从以上材料你能得出哪些认识?(4分)
答案:(1)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通过1812年卫国战争,把众多人物与事件组织到一起,描写了俄国社会的整整一个时代。
(2)都是现实主义作品,都反映了各自国家的整整一个时代的历史。
(3)依山傍水,既有草原,又有沙丘的地理条件;阳光明媚、温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大批从影人员的努力;许多大电影公司的落户。
(4)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学或艺术是对一定时期的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解析:第(1)题实际上是考查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主要贡献。第(2)题根据材料一中“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及材料二中“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来分析。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大批的从影人员”“电影公司在好莱坞落户”来分析。第(4)题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来思考。
1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琴弦在静寂中低沉地颤动),只有静脉的跳动……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整个乐队跃起欢迎他,因为这是生命的复活……
——罗曼·罗兰
材料二:(此曲)本欲献给法国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称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最伟大的艺术家总是一定时代的良心和代言人,艺术作品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
——摘编自《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艺术便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的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摘编自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1)指出材料一、二所涉及的音乐作品的名称及所属的流派。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最伟大的艺术家总是一定时代的良心和代言人”的?(8分)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印象主义绘画作品的特点并举例说明。19世纪以后,西方绘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文学艺术的发展有何认识?(6分)
答案:(1)《英雄交响曲》。流派:浪漫主义。
理解:贝多芬生活在拿破仑时代,深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贝多芬的音乐体现了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反对专制的革命精神。
(2)特点:重视光和色彩的运用。
代表作品:莫奈的《日出·印象》。
趋势:主观因素逐步压倒客观因素。
(3)文学艺术的发展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
解析:第(1)问的第一、二小问,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要结合贝多芬生活的时代及其思想特点等理解。第(2)问的第一、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要依据材料的信息回答。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