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列夫·托尔斯泰》同步检测(解析版+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8《列夫·托尔斯泰》同步检测(解析版+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8 07:43: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列夫·托尔斯泰》同步检测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3分)
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10分)
①突然,客人惊奇地停止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②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  )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应。③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  
)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④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 
(探寻 探视),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2分)
(2)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
(3)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抵挡不住”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击中要害  B.入木三分
C.犀利目光
D.藏污纳垢
(4)①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5)请指出③句运用的修辞手法。(1分)
(6)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④句的横线上。(1分)
2.下列词语中不含贬义的一项是(  
)(2分)
A.?藏污纳垢 矮小敦实 引人注目 意趣盎然????????B.?粗制滥造 无可置疑?
麻木不仁 名门望族
C.?鹤立鸡群 文坛泰斗 颔首低眉 正襟危坐????????D.?诚惶诚恐 天才灵魂 郁郁寡欢 丑陋可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她的成功是无可置疑的,因为她为此付出了无数汗水和时间。
B.她身材高挑,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似鹤立鸡群,分外夺目。
C.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危害。
D.这对夫妇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从国外归来的儿子。
4.下列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B)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C)但我觉得,人们在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的同时,也会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D)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5.下列句子中未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B.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
C.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D.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6.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在一本托尔斯泰的传记中,我看到一张托尔斯泰晚年居住在波良纳时的照片。一座俄罗斯木房子_____________。前面,目光仁慈而忧郁的托尔斯泰,穿一件农民外套,坐在一把宽大的座椅中。
A.栅栏和窗是白色的,屋顶是斜的,树丛和远山围绕在木房子四周。
B.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白色的栅栏和窗、斜的屋顶。
C.白色的栅栏和窗,斜的屋顶,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
D.树丛和远山围绕在木房子四周,栅栏和窗是白色的,屋顶是斜的。
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
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8.对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句话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B.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这句总结式的一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平常人的外表。)
C.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的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托尔斯泰晚年实现了世界观转变,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路,所以“阴云才消除”、“悲凉之地解冻”。)
D.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批判社会丑恶现象,遭到敌对势力的反击,一生中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
9.文学常识填空。(2分)
茨威格是_________(国家)的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列宁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学完《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后,某班开展了以“不朽的丰碑”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5分)
(1)为了营造活动气氛,请你紧扣活动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悬挂在活动现场。(2分)
(2)根据你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结合课文内容补全下面这副用来评价列夫·托尔斯泰的对联。(2分)
上联:三尺侏儒相貌丑
下联: 
 ?
(3)下面是一段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材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4分)
在19世纪末阴霾重重的黄昏,他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甲】他的目光足以抚慰并吸引我们青年的心魂。在法兰西,【乙】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但是一个受人爱护的艺术家,而且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
①【甲】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把“ 
 ”与“ 
 ”调换位置。(2分)?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把“ 
 ”改为“ 
 ”。(2分)?
(3)【卡片制作】制作一张人物卡片,向同学们介绍列夫·托尔斯泰。(5分)
人 物
列夫·托尔斯泰
国 籍
代表作品
人物介绍
(4)下面几则名言都出自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请你从中选择一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说明选择的理由。(2分)
A.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B.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文段,回答问题。(16分)
①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气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②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请用一句话写出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2分)
2.第①段中的托尔斯泰“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文中列举了哪些情形下的感情?我们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是什么样的人?(5分)
3.“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前文写他的外貌近乎丑陋,这对写“眼睛”有什么好处没有?(3分)
4.从修辞和描写内容两个角度谈谈你对画横线句子的理解。(6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老友蔡澜
金庸
??
①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他率真潇洒,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置之”不大容易,再加上“一笑”,那就更加不容易了。他不抱怨食物不可口,不抱怨道路太颠簸,不抱怨女导游太不美丽。
??
②他教我怎样喝最辛辣的意大利土酒,怎样在新加坡大排档吮吸牛骨髓。我会皱起眉头,他却始终开怀大笑。所以他比我潇洒得多。
??
③除了我妻子林乐怡,蔡澜兄是我一生中结伴同游,走过最长旅途的人。他和我一起去过许多次日本,去不同的地方,去不同的旅舍、食肆。我们结伴共游欧洲,从意大利北部直到巴黎。同游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之余,再去北美洲。从温哥华到旧金山,再到拉斯维加斯,然后又去日本,最近又一起去了杭州。我们共同经历了漫长的旅途,因为我们享受互相做伴的乐趣,一起享受旅途中遇到的喜乐或不快。
??
④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对于其中所记魏晋名流的潇洒言行不由得暗暗佩服,但后来感到他们有些矫揉造作。几年前用功细读魏晋正史,方知何曾、王衍、王戎、潘岳等等大批所谓风流名士、乌衣子弟,其实猥琐龌龊得很。政治生涯和实际生活之卑鄙下流,与他们的漂亮谈吐形成鲜明对照。
??
⑤我现在年纪大了,世事经历多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也见得多了,是真的潇洒还是硬扮漂亮,我一见即知。我喜欢和蔡澜交往,不仅仅是由于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与我友谊深厚,也由于他一贯的潇洒自若。
??
⑥好像令狐冲、段誉、郭靖、乔峰,四个都是好人,然而我更喜欢和令狐大哥、段公子做朋友。
??
⑦蔡澜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他琴棋书画、酒色财气、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不作画、不嫖、不赌,但对人生中各种有趣的玩意儿懂其门道。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他更可以说是第一流的通达。他女友不少,但皆待之以礼,不逾友道;男友更多,三教九流,不拘一格。
??
⑧过去,和他一起相对喝威士忌、抽香烟、谈天,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自从我去年心脏病发作,香烟不能抽了,烈酒也不能饮了,然而每逢宴席,仍喜欢坐在他旁边。一来习惯了;二来可以互相悄声说些在席上旁人认为不中听的话,共引以为乐;三则可以闻到一些他吸的香烟余味,聊以过烟瘾。
??
⑨蔡澜交友虽广,但不认识他的人毕竟还是很多。如果读了我这篇短文心生仰慕,想享受一下听他谈话之乐,又未必有机会坐在他身旁饮酒,那么读几本他写的随笔,所得也相差无几。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改动)
1.第④段插入“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的事,有何作用?(3分)
2.结合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更喜欢与令狐冲和段誉做朋友。(2分)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4.结合文章,说说在“我”心中,蔡澜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5.本文与《列夫·托尔斯泰》在刻画人物手法上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4分)
小练笔(25分)
请你也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描写一个人物。(30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列夫·托尔斯泰》同步检测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3分)
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10分)
①突然,客人惊奇地停止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②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  )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应。③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  )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④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 
(探寻 探视),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2分)
(2)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
(3)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抵挡不住”相同的一项是
( 
B )(2分)
A.击中要害  B.入木三分
C.犀利目光
D.藏污纳垢
(4)①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5)请指出③句运用的修辞手法。(1分)
(6)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④句的横线上。(1分)
答案:
(1)xī zèng
(2)应—映
(3)解析:B项的“入木三分”和“抵挡不住”都是补充短语。A项,动宾短语;C项,偏正短语;D项,并列短语。
(4)将“停止”改为“屏住”。
(5)比喻
(6)探寻
2.下列词语中不含贬义的一项是( C 
)(2分)
A.?藏污纳垢 矮小敦实 引人注目 意趣盎然????????B.?粗制滥造 无可置疑?
麻木不仁 名门望族
C.?鹤立鸡群 文坛泰斗 颔首低眉 正襟危坐????????D.?诚惶诚恐 天才灵魂 郁郁寡欢 丑陋可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她的成功是无可置疑的,因为她为此付出了无数汗水和时间。
B.她身材高挑,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似鹤立鸡群,分外夺目。
C.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危害。
D.这对夫妇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从国外归来的儿子。
解析:“正襟危坐”的意思是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用来形容父母等孩子不恰当。
4.下列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C
?)(2分)
(A)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B)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C)但我觉得,人们在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的同时,也会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D)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解析:语序不当,应该将“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和“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对调。
5.下列句子中未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 )(2分)
A.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B.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
C.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D.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解析:A.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写出人物鼻子的特点。B.把长满胡须的脸比喻成黑貂皮面具,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物须发多的特点。C.把脸膛比喻成树皮,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脸膛的褶皱多、粗糙的特点。D.把热带森林喻成须发,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须发茂密。故选:A。
6.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
(2分)
在一本托尔斯泰的传记中,我看到一张托尔斯泰晚年居住在波良纳时的照片。一座俄罗斯木房子_____________。前面,目光仁慈而忧郁的托尔斯泰,穿一件农民外套,坐在一把宽大的座椅中。
A.栅栏和窗是白色的,屋顶是斜的,树丛和远山围绕在木房子四周。
B.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白色的栅栏和窗、斜的屋顶。
C.白色的栅栏和窗,斜的屋顶,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
D.树丛和远山围绕在木房子四周,栅栏和窗是白色的,屋顶是斜的。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句子选用的能力。根据横线前的“一座俄罗斯木房子”可知,后面应该先写木房子的构造,故排除B、D两项;然后由近及远,由木房子写到四周的树丛和远山。观察前后句子的特点,皆是形容词在前,名词在后,A项的句式与前后文不符,故答案为C项。
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B)(3分)
①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
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解析:语段的主旨是“循环往复地阅读”,③句为第一句;⑤句中有“这种循环往复”,与③句衔接,为第二句;①④句讲了“循环往复地阅读”的意义及必要性;②句有明显的总结之意。综上分析可知,排序应为③⑤①④②。
8.对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句话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B.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这句总结式的一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平常人的外表。)
C.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的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托尔斯泰晚年实现了世界观转变,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路,所以“阴云才消除”、“悲凉之地解冻”。)
D.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批判社会丑恶现象,遭到敌对势力的反击,一生中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
解析:A.正确;B.正确;C.正确;D.错误,能看清真相的人常是最痛苦的,这就是所谓的智者之痛,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他的痛苦就是加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故选:D。
9.文学常识填空。(2分)
茨威格是_________(国家)的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列宁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奥地利?
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10.学完《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后,某班开展了以“不朽的丰碑”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5分)
(1)为了营造活动气氛,请你紧扣活动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悬挂在活动现场。(2分)
读文学巨人著作,做时代思想先锋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结合活动的主题,扣住文学巨匠对人类精神的影响来拟写即可。如:读文学巨人著作,做时代思想先锋。
(2)根据你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结合课文内容补全下面这副用来评价列夫·托尔斯泰的对联。(2分)
上联:三尺侏儒相貌丑
下联: 无私心底天地高 ?
(3)下面是一段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材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4分)
在19世纪末阴霾重重的黄昏,他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甲】他的目光足以抚慰并吸引我们青年的心魂。在法兰西,【乙】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但是一个受人爱护的艺术家,而且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
①【甲】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把“ 抚慰 ”与“ 吸引 ”调换位置。(2分)?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把“ 爱护 ”改为“ 爱戴 ”。(2分)?
(3)【卡片制作】制作一张人物卡片,向同学们介绍列夫·托尔斯泰。(5分)
人 物
列夫·托尔斯泰
国 籍
俄 国
代表作品
《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人物介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4)下面几则名言都出自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请你从中选择一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说明选择的理由。(2分)
A.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B.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
示例:我选A,理由:运用回环的修辞手法,简洁明了地写出了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解析:本题考查座右铭的选择与理由阐述。解答此题答案不唯一,理解句子含义,指出它对我们人生的指引作用即可。如A句,可从句子突出了劳动创作幸福生活的角度来阐述理由。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文段,回答问题。(16分)
①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气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②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请用一句话写出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2分)
写托尔斯泰富有感情和威力的眼睛。
2.第①段中的托尔斯泰“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文中列举了哪些情形下的感情?我们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是什么样的人?(5分)
愤怒时冷峻、不悦时结冰、友善时和缓、激情时炽烈如火、优美音乐中热泪涟涟、精神满足时闪闪发光。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人物性格的分析。表现托尔斯泰眼睛具有丰富情感的是选文的第一段,根据其中的每一句描写分别概括即可。可以看出这里写的有他的愤怒,有喜悦,有“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有“忧郁时的黯然失色”,有时“冷酷锐利”,有时“意气盎然”。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作者是以此来表现托尔斯泰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3.“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前文写他的外貌近乎丑陋,这对写“眼睛”有什么好处没有?(3分)
作者先抑后扬,写胡子、眉毛、头发反衬富于洞察力的眼睛,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本文作者重在赞美托尔斯泰,但是前文却极力描写他的丑陋,然后再写他的眼睛,表现他的眼睛具有丰富的情感,他的眼光犀利,所以“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作者是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用他的胡子、眉毛、头发等来反衬他最能表现内心的眼睛,更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4.从修辞和描写内容两个角度谈谈你对画横线句子的理解。(6分)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特征突出;作者不仅在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而且含蓄地揭示了他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题干要求从“修辞和描写内容两个角度”来谈。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将眼睛比作珠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并说它有磁性,可以把人间的所有物质都吸进去,这是夸张的修辞。结合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知道,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表现托尔斯泰用一双眼睛来观察社会,并能将所看到的社会现实都在作品中真实的反映出来。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老友蔡澜
金庸
??
①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他率真潇洒,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置之”不大容易,再加上“一笑”,那就更加不容易了。他不抱怨食物不可口,不抱怨道路太颠簸,不抱怨女导游太不美丽。
??
②他教我怎样喝最辛辣的意大利土酒,怎样在新加坡大排档吮吸牛骨髓。我会皱起眉头,他却始终开怀大笑。所以他比我潇洒得多。
??
③除了我妻子林乐怡,蔡澜兄是我一生中结伴同游,走过最长旅途的人。他和我一起去过许多次日本,去不同的地方,去不同的旅舍、食肆。我们结伴共游欧洲,从意大利北部直到巴黎。同游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之余,再去北美洲。从温哥华到旧金山,再到拉斯维加斯,然后又去日本,最近又一起去了杭州。我们共同经历了漫长的旅途,因为我们享受互相做伴的乐趣,一起享受旅途中遇到的喜乐或不快。
??
④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对于其中所记魏晋名流的潇洒言行不由得暗暗佩服,但后来感到他们有些矫揉造作。几年前用功细读魏晋正史,方知何曾、王衍、王戎、潘岳等等大批所谓风流名士、乌衣子弟,其实猥琐龌龊得很。政治生涯和实际生活之卑鄙下流,与他们的漂亮谈吐形成鲜明对照。
??
⑤我现在年纪大了,世事经历多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也见得多了,是真的潇洒还是硬扮漂亮,我一见即知。我喜欢和蔡澜交往,不仅仅是由于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与我友谊深厚,也由于他一贯的潇洒自若。
??
⑥好像令狐冲、段誉、郭靖、乔峰,四个都是好人,然而我更喜欢和令狐大哥、段公子做朋友。
??
⑦蔡澜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他琴棋书画、酒色财气、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不作画、不嫖、不赌,但对人生中各种有趣的玩意儿懂其门道。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他更可以说是第一流的通达。他女友不少,但皆待之以礼,不逾友道;男友更多,三教九流,不拘一格。
??
⑧过去,和他一起相对喝威士忌、抽香烟、谈天,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自从我去年心脏病发作,香烟不能抽了,烈酒也不能饮了,然而每逢宴席,仍喜欢坐在他旁边。一来习惯了;二来可以互相悄声说些在席上旁人认为不中听的话,共引以为乐;三则可以闻到一些他吸的香烟余味,聊以过烟瘾。
??
⑨蔡澜交友虽广,但不认识他的人毕竟还是很多。如果读了我这篇短文心生仰慕,想享受一下听他谈话之乐,又未必有机会坐在他身旁饮酒,那么读几本他写的随笔,所得也相差无几。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改动)
1.第④段插入“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的事,有何作用?(3分)
与蔡澜形成对比,从侧面烘托出蔡澜才是一个言行一致的真正潇洒的君子。
2.结合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更喜欢与令狐冲和段誉做朋友。(2分)
因为令狐冲和段誉性格上更加潇洒自若,与蔡澜好友更相像一些。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读来朗朗上口,语势强烈,写出了蔡澜的率真潇洒。
4.结合文章,说说在“我”心中,蔡澜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见识广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的人。
5.本文与《列夫·托尔斯泰》在刻画人物手法上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4分)
①本文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列夫·托尔斯泰》则通过外貌和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②本文通过叙述蔡澜与“我”结伴同游、相处交往等事件来表现他的高贵品格,而《列夫·托尔斯泰》则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描写他平庸的外貌与不平庸的眼睛,来突出他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写法借鉴】文章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平庸粗陋的一面:其外貌平庸甚至丑陋,与普通人毫无二致。这样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的艺术效果,反衬出他灵魂的高度,眼睛的精美绝伦。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托尔斯泰的眼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练笔(25分)
请你也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描写一个人物。(300字左右)
【例文】在一家小茶馆里喝酥油茶,旁边的一位藏族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看起来很健谈,一边毫无顾忌地吸着鼻烟,一边大声地同熟悉的或陌生的人说笑,丝毫不考虑身边疲惫游客的感受,也许是被鼻烟呛着了,她毫无遮拦地打着喷嚏,一只手熟练地擦着鼻涕。我忍不住皱了皱眉,为了缓解情绪,我抽出一根“肯特”烟也吸起来。因为她懂汉语,我就凑过去跟她聊天。我请她抽我的“肯特”烟,她摆摆手,很认真地说:我们拉萨人绝不抽外国烟,国产烟比外国烟好多了,为什么要抽外国的呢?西藏和内地都不生产的东西,我们才想到用外国的。
听了老人的话,我无言以对,心里却很感动。一个普通的老人能够有这样的思想真是出乎我的意料,跟她谈话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罕见的自信、尊严和乐观,这些宝贵的品质和做人的底气都源自哪里呢?也许源自神圣的信仰,也许源自内心深处的爱,也许源自对家园的守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