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六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学常识、课文详解和归纳总结)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六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学常识、课文详解和归纳总结)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9 09:2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
六 《孟子》二章(一)
富贵不能淫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 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子典范。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 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 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 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有《孟子》七篇传世。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 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 论语》、《 大学》、《 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
资料链接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发“仁心”上,力图维护西周的井田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这些都反映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政治家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一定的作用。
课文详解
古今对译 注释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
景春说: “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夫哉?一 怒 而 诸侯 惧,安 居 而 天下
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
熄。”
安无事。”
评析:摆出批驳的“靶子”——景春的观点。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 礼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乎?丈夫之 冠 也,父 命之 ;女子之
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
嫁 ,母 命 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
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
之 女家,必 敬 必 戒 ,无 违 夫
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
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
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应该住
天下之 广 居 ,立天下之正 位
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行天下 之 大道。得 志, 与 民
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
由 之 ;不得志 , 独 行 其 道。
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它的操守,威武不
能屈 ,此 之谓 大丈夫。”
评析: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景春:战国时代魏国人,纵横家。
公孙衍(yǎn):战国时代魏国人,纵横家,在秦国为相,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代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蔫: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guàn):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
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
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女家:指夫家。女,同“汝”,你。
夫子:指丈夫。
正:准则,标准。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住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循。
独行其道:独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淫:惑乱,迷惑。
移:动摇。
屈:使屈服。
名师点评
本文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第二章》,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我们可以当成一篇驳论文来阅读。本文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指责公孙衍和张仪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进而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观点。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句句闪耀着人格力量的光辉,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对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起到了典范作用。在当今社会,它更提醒人们不能因为别人的威逼利诱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要坚持正义。
朗读节奏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名句赏析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赏析:这短话讲述了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树靶子 公孙衍 合纵 一怒诸侯惧
张仪 连横 安居天下熄
批驳 以顺为正 妇妾之道
富贵不能淫 行天下之大道 远大志向 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树标准 贫贱不能移 道德操守
威武不能屈
中心思想
本文义正言辞的驳斥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作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大丈夫。
写作特点
1.本文巧设譬喻,用家庭学理入手,逐渐引入本题。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文势则波澜起伏。考究用词,讲究句式,笔法灵活,说理充分。文章极具雄辩的气势。
2.对比鲜明,逻辑严谨,层层深入。表面看来,文章自然写意,实则逻辑清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3.语言简练,善用排比。文章多处运用排比,不仅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三句依次对应着儒家思想中的“仁”“礼”“义”,阐释了作为大丈夫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文详解
古今对译 注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舜从田地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行业中被举用,
胶鬲举于鱼 盐 之中 ,管夷吾举 于
胶鬲从贩卖鱼和盐的人中被选拔出来,管夷吾从狱官手中
士 ,孙叔敖举于 海
释放并被任命为官,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请到朝中(为
,百里奚举于市 。故 天将降大任
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高位。所以上天要下达重
于是人也 ,必 先苦其 心志 ,劳其
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痛苦,使他的筋
筋骨 ,饿其 体 肤,空乏 其身 ,行拂
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
乱其所为,所以 动 心 忍 性
事不顺,用这些方法使他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
,曾益其所不 能 。
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评析:用举例论证说明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人恒 过,然后 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
而后 作; 征 于 色 ,
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
发 于 声,而 后 喻。入则 无 法
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在国内假如没有坚守法
家 拂 士、 出则 无 敌
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假如没有与之匹敌的
国 外 患者,国 恒 亡。 然 后
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就会
知生于忧患 ,而 死于安乐
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
也。
可以使人死亡。
评析: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并归纳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启用,成为尧的继承人。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
傅悦(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举,选拔、任用。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再用杵(chǔ)夯(hāng)实。筑,捣土用的杵。
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字夷吾)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恒公)争夺君位失败,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恒公任用为相。士,狱官。举于士,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
百里奚(xī)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yú)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市,集市。
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空乏,财资缺乏。
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
曾(zēng)益:增加。曾,同“增”。
恒过:常常犯错误。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征,征验、表现。发,显露、流露。喻,了解、明白。
入:指在国内。
法家拂(bì)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出:指在国外。
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常处忧愁患害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名师点评
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他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短文再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这是针对国君说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由此自然导出这一章的中心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短文开始一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顺此事实,作者连用几个短语得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结论,让人不能不信服。在此基础上,作者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练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朗读节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名句赏析
1.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赏析:客观环境的困难和自身判断的失误,造成人在改造客观的过程中的错误,而他也就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教训,从而达到“能改”的境界——这个“能”,从语义上讲,不仅体现了人的愿望、决心,也体现了人的能力。他因为自身所遭遇的困难而忧虑、痛苦、困惑,造成内心的压抑,而他也就在不断冲破这些心理压抑的尝试中,活跃了自己的思维,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赏析:在内没有能干的大臣,时时注意修明法度;没有敢于直谏的贤士,处处提醒国君克己慎终。在外又没有敌国的抗衡、外寇的侵扰。如此安适的环境,首先带来的必然是精神的怠惰和意志的消沉。这是精神上的死亡。紧接着必然是物质上的死亡——“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反一正,一是一异,相辅相成地说明了同一人生哲理的两面。既不使人因正面说教而感沉闷,又不为邀人眷顾而故发惊人之谈;既娓娓动听,又给人警策;既不庸,又不妄。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摆事实:古代六个名人都经历磨难
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 劳其筋骨
(正面) 讲道理 天降大任 饿其体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空乏其身 逆境成才
行拂乱其所为
人恒过,然后能改
死于安乐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反面) 出则无敌国外患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陈述六个出身贫贱却成就不平凡事业的名人的事例和相关道理,阐述了逆境成才的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
写作特点
1.论点系鲜明,论据充分。作者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2.运用排比,增强气势。文章开头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运用排比句式,说明担负重任并做出成绩的人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经历了一番艰苦的磨炼,才有所成就,从而间接地证明了“生于忧患”这个论点。
3.骈散结合,节奏感强。开头的排比句整齐划一,后面的“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等句长短结合,使得文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很好的表达了中心。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