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
七 愚公移山(二)
知识积累
字音字形
惩(chéng) 塞(sè) 汝(rǔ) 曾(céng) 诸(zhū) 荷(hè)
孀(shuāng)冀(jì) 叟(sǒu) 龀(chèn) 匮(kuì) 厝(cuò)
雍(yōng) 万仞(rèn) 太行(háng) 箕畚(jī běn) 亡以应(wú)
通假字
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古今异义
1.方七百里(古义: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今义: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3.惩山北之塞(古义:苦于。今义:惩罚。)
4.何苦而不平(古义:愁什么。今义:何必自寻苦恼,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一词多义
其妻献疑曰(代词,愚公的)
1.其 其如土石何(副词,表示诘问)
汝心之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之 操蛇之神(机构助词,的)
告之于帝(代词,代指愚公挖山这件事)
以君之力(介词,凭借)
3.以 河曲智叟无以应(连词,来)
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4.且 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5.焉 有子存焉(语气词,呢)
始一反焉(语气词,不译)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介词,到)
6.于 告之于帝(介词,向)
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土石)
3.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判断句,“……者,……”表判断)
2.倒装句
(1)且焉置土石(倒装句,宾语前置,疑问代词“焉”作宾语,前置,即“且土石置焉”)
(2)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谓语前置,即“汝之不惠甚矣”)
(3)告之于帝(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即“于帝告之”)
3.被动句
(1)帝感其诚(被动句,“感”是“被……所感动”的意思)
难点解析
1. 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外表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内心的想法,接着提出一个重要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则用讥笑和嘲讽的语气:“甚矣,汝之不惠”,“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语气则更重,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这两个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前者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的问题,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始;后者的“笑而阻之”,引出愚公的反驳,从而自然过渡到神话结尾。
2.可否将“遗男”“跳往助之”这一细节删除?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能。连孩子都快快乐乐地参加劳动,表明愚公移山的壮举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并将 “遗男”与“智叟”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智叟对造福千万人事业的冷漠态度。
3.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从哪句话是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参考答案】愚公移山困难有:山高而且大,运土石的工具很小,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间长。这可以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句话中得知,也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
4.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5.分析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取名的含义。
【参考答案】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这里二人针锋相对,对比鲜明,智叟眼中的愚公是“残年余力”“不能毁山之一毛”,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他的“智”其实是老于世故,鼠目寸光;而愚公所看到的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他认为人的力量无穷,只要世代坚持移山,终能为人所平。他的“愚”,其实是勇于奉献,公而忘私是大智若愚,在命名上特意将两个人物颠倒过来,不仅对比鲜明,而且有深刻的讽刺意义。
课后题解
一、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参考答案】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提疑问,目的是解决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对愚公移山不屑一顾的轻蔑情态,在他的眼里,愚公能移山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山神害怕愚公移山不止。)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天地被愚公的移山精神感动。)
二、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和同学讨论交流,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寓意指遇到困难时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持之以恒,争取最后的胜利。
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三、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参考答案】1.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铲除,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智叟的心理是对愚公移山不屑一顾。在他的眼里,愚公能移山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所以讥笑愚公笨拙。
2.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可是山却不会增加高度,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愚公的心理是智叟你看问题太墨守成规,我家子子孙孙无穷尽,山又不会增加高度,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挖平。反问句嘲笑智叟固执。
四、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身以半入,止露尻尾
3.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4.帝感其诚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参考答案】1.且:将近。
且:况且。
2.止:阻止。
止:仅,只。
3.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4.诚:诚心,真心。
诚:真正,确实。
五、从下面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字。
1.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
2.愚公与智叟辩论
【参考答案】1.示例: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
愚公丛草房中取出了笨重的石镐、石锨。心固(愚公大儿子)用石斧砍倒大树,取树干为担杖。志坚(愚公二儿子)将粗壮的树枝整编为奇大无比的土箕。愚公、心固挥镐劈山,镐击山石,巨声如雷,土石飞溅。愚婆、志坚持石锨,将土石一锨锨盛入箕内,叮当声响,震动山谷。年纪七八岁,胸罩麻布兜肚,一讲话牙齿尚未换完的邻居之子泥蛋娃,蹒跚地跑来,天真地问愚公:“愚公爷爷,你家这是干啥子?”愚公停下手中的石镐,慈祥地抚摸着他光光的头顶说:“我们要把这太行、王屋二山搬掉,不让泥蛋娃再摔跤。”泥蛋娃兴奋地跳起来,大喊:“真好,真好,我也来帮你们。”说完用两只肉滚滚的小手,往箕中捧土。巍峨的太行山上端,突然张开了一只巨口,发出一串浑重的山音:“王屋老弟,我怎么感觉到,有人在挖我们的脚跟啊!”雄浑的王屋山上端也同样张开了一只巨口,发出一阵“嗡嗡”的山音:“对呀,我也感觉到了!是谁这么大胆,敢挖我们脚跟?”太行山神说:“我派守护山林的山鹰去查看一下,山鹰——”山腰处,一只利爪尖喙,硕大无朋的山鹰,立刻展开巨翅飞向空中,尖叫道:“在——”太行山神:“你速去查看一下,是哪个不知生死的东西,在挖我们的脚跟?”山鹰一点头:“遵命!”便展开双翅,向山下俯冲而去。只听风声尖厉,它穿云破雾,向地面飞来。大地依稀可辨时,双翅扇动,阵风四起,尘土飞扬,大树摇晃,枝断叶飞。只见愚公正带领着儿孙们用大箕畚挑着土石奔向渤海。
示例:愚公与智叟辩论。
河曲这个地方,有个智叟,听说愚公来移山,便跑来阻止,说:“你怎么这么傻呀!你这么老了,又没什么力气,就连山上的一颗草也拔不动,况且是挖那些山石呢!”愚公擦了擦额头上豆大的汗珠,笑了笑说:“大山不移,乡亲们出入不方便啊。”说完,又埋头铲土。智叟斜着眼将愚公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满身泥土,汗水湿遍全身,衣服被石块磨得破烂不堪,不由得冷笑道:“真是不自量力,大山如此之高,凭你个一老头就想把山挖平,可能吗?你还不如在家安享晚年!”愚公听到智叟这般说,停下手中工作,叹了口气,正色道:“你真是顽固不化,连寡妇、孩子都不如。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连续不断,是无穷无尽的,而山则不会增加一丝一毫,哪有挖不平的道理呢?”智叟被愚公的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只得狼狈离开。
六、《列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如“歧路亡羊”“詹何钓鱼”“造父学御”“鲍氏之子”“九方皋相马”等。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到一到两个,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讨论其寓意,在班上开一次《列子》寓言故事会。
【参考答案】示例:《歧路亡羊》原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返回),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译文:
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头羊,于是他领着他一家子,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去追寻。杨子说:“呵!丢了一头羊,干嘛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因为岔路很多。”他们回来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说:“找不到啦。”杨子问:“为什么会找不到呢?”邻居回答:“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它跑到哪边去了,所以就回来了。”杨子听了,脸色变得很忧郁,好久也没有说话,一整天没有笑容。他的学生觉得奇怪,请教(杨子)道:“羊,不过是下贱的畜生;而且还不是老师您的,却使您不说不笑,这是为什么?”杨子没有回答,(他的)学生最终没有得到他的答案。
寓意:
“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或用心不专而迷失本性、迷失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最终一无所成,
告诫人们做事不可以慌张,要静下心来分析,理清思路,做出正确的判断。
启示:
本篇寓言启示求学的人如果经常改变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就会丧失本性,迷失方向,只有抓住本质的东西不放,才不会误入歧途。
从这篇寓言,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领会到,不仅学习上要紧紧抓住根本的东西、本质的东西,观察和处理一切事物都应该这样。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如果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会歧路亡羊,像寓言故事所告诫的那样,到头来只会一无所获。
《詹何钓鱼》原文: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篠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
詹何曰:“臣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鸧于青云之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
楚王曰:“善!”
译文:
詹何用单股的蚕丝做钓线,用细如麦芒的针做钓钩,用细小的竹子做钓竿,将一粒饭剖为两半来做钓饵,在有百仞深的深渊中、水流湍急的深渊之中钓到(一条)可以装满一辆车的鱼,而且钓线还不断,钓钩没有被扯直,钓竿没有被拉弯。楚国的国王听说了觉得很惊异,就把詹何叫来问他原因。
詹何说:“我曾经听当过大夫的父亲说过,蒲且子射鸟的时候,曾经用很弱的弓、很纤细的丝绳,顺着风一射,一箭射到两只在云端飞翔的黄鹂。这是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原因啊。我按照他的这种做法,模仿着学习钓鱼,五年才完全弄懂其中的道理。现在我在河边持竿钓鱼时,心中不思虑杂事,只想鱼;我投出钓线沉下钓钩,手上用力均匀,外物不能扰乱我的心神。鱼看见我的钓饵,好似掉到水里的尘埃或聚集的泡沫一样自然,吞食它不会怀疑。所以我能以弱制强,以轻御重啊。大王您治理国家如果可以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应付了,还能有什么对付不了的吗?”
楚王说:“说得太好了。”
启示:本篇寓言启示人们做事时,有时能以柔克刚,以弱制强,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方法。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