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
二 短文二篇(二)
知识积累
字音字形
夕日欲颓(tuí) 藻、荇交横(xìng) 未复有能与奇者(yù)
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歇息。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
3.相与步于中庭 古义:共同,一起。
今义:相处。
4.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
今义:名词,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动词,建筑等。
5.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形状像耳朵的东西。
一词多义
1.者 念无与为乐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如吾两人者耳(助词,表示停顿)
词类活用
1.五色交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解衣欲睡(省略句,省略主语“我”)
(2)欣然起行(省略句,省略主语“我”)
难点解析
1.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参考答案】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参考答案】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4.《记承天寺夜游》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
【参考答案】从文中“遂至承天寺”可看出他去“寻张怀民”的不假思索。而“怀民亦未寝”则显示出两个人“心有灵犀”。两个人的关系甚笃,通过“相与步于中庭”体现得极为充分。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道合。
5.作者虽贬谪黄州,成为担任闲职的“闲人”,但并未因此而消沉,依旧保持着旷达的胸襟。文中充分表达了这种“闲人”的“闲情”。作者是怎样流露出这种情感的?
【参考答案】文中开头写诱人的月色穿窗人户,勾起了作者赏月的情趣,“欣然”二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的心境。接下来的景物描写把人带入空明澄澈、亦真亦幻、爽心悦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愉悦之情溢于笔端。文章寓情于叙,融情于景,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乐在其中的闲情。
7.《记承天寺夜游》描写生动,比喻贴切,写庭中所见月景时全是用喻。请一一找出喻体,并认真体会。
【参考答案】文中写景只用了18个字,就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水、藻、荇、竹、柏全是比喻。先是明喻,“庭下如积水空明”,月光如水,本是人们用俗了的句子,而作者却能翻新意,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是无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出奇制胜。第二句用借喻,以客代主,索性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先客后主,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人了一片皎洁、恬静的月色之中。
8.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
课后题解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参考答案】《答谢中书书》一文中多用四字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多视角多感官描写景色,用词准确;《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句式、用词和谐自然,毫无雕饰之感,如拉家常般娓娓叙来。
《答谢中书书》给人以山川自然景物之美感;《记承天寺夜游》给人庭院赏月空灵之美感。
二、《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参考答案】所写景物特征:山水相映之美,峰高水清,相映成趣;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晨昏变化之美,四时、早晚各不相同。
言外之意:表现作者能够从这些美景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情溢于言表。
三、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参考答案】“闲人”表面上是嘲讽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其实“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四、解释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点的词,并体会其妙处。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竹翠林,四时俱备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参考答案】 1.共:共同。“共”字表现了共同分享的情感。
交:交相。“交”字表现的是相会映衬,交相辉映。
俱:都。“俱”字表现了四季景色全都美妙。
2.入:进入。见:看见。以“入云”,表山之高;以“见底”,表水之清,用词精炼。
将:将要。乱:此起彼伏。以“将歇”表雾气将消散;以“乱鸣”表猿鸟鸣叫,用词准确。
欲:将要。竞:争着。以“欲颓”写夕阳余晖;以“竞跃”写鱼儿嬉戏,用词生动。
五、从两篇短文中任选其一,发挥想象,将其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
【参考答案】示例: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深秋的风在吹拂,冷冷的、瑟瑟的,忙了一天的我,感觉有些困倦,解开衣服正准备睡觉,却见那溶溶的月光从门外悄悄地透进来,像一面镜子,又好似一张白纸,又亮又白,洒满了整个房间时,我睡意全无,欣然起身。想到没有和我一起交谈取乐的人,便去承天寺找张怀民,来一起享受这美好的月光。到了承天寺,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走在两旁有竹林的小道上,听到竹叶沙沙作响的声音,轻轻的,很舒服的一种感觉。走出了小路,变到了一个小院,皎洁的月光洒满整个庭院,看着地上,好似出现了一片积水,又清又凉,望不到底,给这本凄凉的夜,又增加了几丝清凉。仔细看那“积水”里面有水藻,在自由摆动。这时,一片竹叶随着风落了下来,飘到了我的面前,打破了我的遐想。大概那在水底招摇的水藻并非真正的水藻,而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多么美好的夜晚啊。
我和怀民继续走着,说着曾经在官场上的得失,想起那些或喜或悲的往事,我们不由的相视一笑,心中释然,这曾经的辉煌与失败都已经成了过去,不必在这么美好的夜晚想那些曾经的不快之事。
哪里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我以前为什么就从来没注意过呢!是没有吗?不是,这些哪里都有,只是我原来和普通的围观者一样,一直辛苦地追逐名利,而忘了停下来休息一下,去欣赏这清凉的月光和这沙沙作响的竹林共同创造的美好夜晚罢了!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