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综合测试(六)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研究主题从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
B.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热衷于考察和认识社会问题
D.提出“知识就是道德”的伦理思想
解析: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知识就是道德”的伦理思想是苏格拉底提出的。故选D。
2.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 A )
A.是基于对智者学派主张的反思
B.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C.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认为美德比知识重要
解析: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强调感性认识,忽视了道德作用,为此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就是美德”的论断,是对智者学派思想主张的反思,A正确;B不符合材料主旨;C属于哲学作用;D中说法颠倒。
3.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
( C )
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B.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C.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
D.是“哲学的创始者”、“智慧”的化身
解析: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深远影响。启蒙运动的口号就是理性主义,所以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故选C项。
4.“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轴心时代的中国与希腊都( B )
A.处于青铜时代
B.重视人的作用
C.分裂走向统一
D.商品经济繁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孔子强调道德的力量和重视教育;古希腊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故B正确;A是商周时期;C不符合古希腊特点;D不符合中国经济特点。
5.“请你们畅饮,请你们到知识的泉源那里去……请你们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知识、真理和爱情的执着追求。其中蕴含了( C )
A.蒙昧主义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解析: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由题干“人们对于知识、真理和爱情的执着追求”这一信息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选C。
6.薄伽丘《十日谈》中有篇《裁判官的故事》。故事中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旨在( B )
A.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C.倡导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胜”的骗局
解析:材料中财主因酒后亵渎耶稣获刑,却因贿赂获释,同时反映出教会的禁欲与腐败,因此该故事旨在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倡导理性是启蒙运动,排除C项;“灵魂获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7.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说:“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这句话的实质意义是( B )
A.鼓励个人的奋斗
B.反对封建的等级特权
C.否定上帝的存在
D.打破了天主教精神枷锁
解析:“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表明个人奋斗是造就贵族的途径,不是实质,故A项错误;在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中,才干、手段和金钱代替了出身门第,成为任何出身的人爬上社会高层的阶梯,“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实质是反对封建的等级特权,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未否定上帝的存在,故C项错误;打破天主教精神枷锁是反对罗马天主教神学,与材料的内容反对封建的等级特权不符,故D项错误。
8.詹姆士·斯鲁威尔说:“虽然许多历史学家,特别是19世纪的历史学家都试图把文艺复兴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与各种各样的非宗教形式联系起来,但并不是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非宗教的。”人文主义者们“既非不信教者,也非无神论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B )
A.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B.基督教教义与人文主义精神有共通性
C.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作用
D.文艺复兴时期仍然是宗教虔诚的时代
解析: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神权统治,基督教的教义也倡导人文主义思想,显然二者在人文精神方面具有共通性,故B项正确;A项属于人文主义思想表现,没有把宗教教义体现出来,故排除;西欧宗教改革运动与材料中人文主义思想出现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就对封建神权统治进行批判,故D项错误。
9.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主要观点是( D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解析:宗教改革是要否定教会权威,主张“信仰得救”,主张信徒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而得救。
10.启蒙运动使人文精神得到圆满的体现,下面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D )
A.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B.人生而自由并且思想自由
C.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
D.恢复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
解析:恢复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不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发展。故选D项。
11.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B )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解析:“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说明两者传播人文主义手段不尽相同,排除D项;A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两者并未否定对上帝的信仰,排除C项;B项符合题意,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利于人的思想解放。
12.1989年美国《道德改革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该材料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什么原则( C )
A.反对私有制
B.天赋人权
C.人民主权
D.暴力革命
解析:“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体现了人民主权,故C项正确。
13.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说: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法律、社会方面的,还是政府方面的……启蒙运动对权利和自由的激情释放出一种毁灭性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削弱了对共同体的任何感觉。该材料认为( D )
A.应全面肯定理性的作用
B.个人主义的释放毁灭了启蒙运动
C.个人主义与理性无关
D.启蒙运动在打破权威旧俗方面有限
解析:题干中认为启蒙运动一方面打破了传统、习俗、宗教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威,但同时也造成了个人主义膨胀,故D项正确;A项中的“全面”表述错误,排除;B、C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14.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D )
A.批判神学统治
B.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C.与上帝直接对话
D.追求民主和思想的自由
解析:启蒙思想家主张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追求民主和思想的自由,D符合题意,正确;A是三者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指的是文艺复兴,B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上帝直接对话只属于宗教改革,C不符合题意,排除。
15.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三者的共同点有( C )
①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②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③反对封建束缚
④促进人性的解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智者运动没有提倡科学的特点,故①错误;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三者都有,故②正确;智者运动没有反对封建束缚,故③错误;促进人性的解放三者都有,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24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的出现,说到底是在城市里发生的。学校教育在中世纪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鼠疫)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到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里一直潜在着的人学文化因子,终于获得了适宜其生长的文化气候。
——摘编自刘建军《论欧洲文艺复兴
运动新文化的多重起源》
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关于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出现的历史条件。(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这一观点加以说明。(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丰富和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4分)
答案:(1)条件: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现代城市的发展;中世纪教育的发展;瘟疫、黑死病带来的死亡促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古代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影响。
(2)理解:宗教改革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如:提倡人性,主张个性自由;但更进一步强调在宗教信仰上的自由、世俗权力至上、民族自由。
(3)发展:从人性上升到理性;宣传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解析:(1)依据材料一“学校教育在中世纪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鼠疫)的发生”并结合所学从经济、教育、思想以及疾病等角度归纳回答。
(2)本问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都提倡人性,主张个性自由;由材料“鼓吹俗权至上……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及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进一步强调宗教信仰上的自由、世俗权力至上、民族自由。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从启蒙运动对于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进行批判并提出构建资本主义理想王国的社会框架来回答。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政治)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普罗塔戈拉对神持何态度?概述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其他主张。(6分)
(3)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传统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6分)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6分)
答案:(1)态度:怀疑神灵。
条件:经济,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2)观点: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
主张:信仰即可得救;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运动:启蒙运动。
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认识:思想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不断向前发展。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可直接看出;第二小问,联系该阶段希腊政治、经济情况,从中概括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路德观点予以概括表述;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罗列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联系其中关键词“社会契约”可知所指为启蒙运动;第二小问,结合语境,联系相关时代背景及启蒙运动的内容,可知其所指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第(4)问,比较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史的事件,厘清其发展规律和趋势,予以评述。
PAGE
6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课时作业17 蒙昧中的觉醒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古希腊的宗教是由诗人、艺术家以神话故事为主要内容创造出来的,并且各城邦分别建立起他们自己信仰的神。他们对神的祭祀仪式非常简朴,祭司从普通民众中进行选任,没有专门的祭司阶层,也没有统一的宗教信条的束缚。古希腊的这种宗教观( D )
A.促使了基督教的产生
B.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促进民主政治的确立
D.孕育了人文主义传统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宗教是由诗人、艺术家以神话故事为主要内容创造出来的”体现了宗教是神性与人性的结合;“没有统一的宗教信条的束缚”体现了公民思想的自由;故古希腊的这种宗教观孕育了人文主义传统,D项正确。古希腊的这种宗教观与基督教的产生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宗教观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古希腊的宗教观并不是民主政治确立的原因条件,故C项错误。
2.“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伶俐的口才,尤其擅长雄辩,他们教会人们如何应用自己的知识为自己在城邦中更好地参与管理,应对日常的事务。”“他们”的出现( B )
A.挽救了颓废的城邦制度
B.推动了人文主义的产生
C.开始了对人性本身研究
D.奠定了理想主义的基础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是指智者学派,提倡“人是万物的尺度”,推动了人文主义的产生,故B项正确。智者学派产生时期,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时期,而不是挽救了颓废的城邦制度,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才是衡量世间万物的尺度,体现了对人性本身研究,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亚里士多德创立的逻辑学,奠定了理想主义的基础,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3.公元前5世纪,雅典涌现出一批悲喜剧。悲剧以传奇故事以及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喜剧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D )
A.民主政治日臻成熟
B.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C.文艺形式的多样化
D.人文精神日渐兴起
解析:材料中的“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说明此时的雅典悲剧或喜剧重视人本身的地位和价值,具有人文主义精神,D正确。戏剧是一种文学形式,是人们生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戏剧的繁荣不能说明民主政治的成熟,A错误。材料中阐述了雅典戏剧的丰富,但是不等于社会生活丰富,B错误。材料只涉及了戏剧一种形式,C错误。
4.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D )
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
B.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
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解析:智者学派把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索的主题,从而被称为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选D项。
5.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B )
A.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
B.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C.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
D.珍视个人自由,强调集体荣誉至上
解析:普罗塔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思想怀疑神性,否认绝对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故B项符合题意。
6.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D )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解析:材料中强调正义和法律是以人的意志为基础的,即强调法律要在肯定人性的前提下制定,A项错误,D项正确。智者学派反对束缚人性的法律、法规,B项错误;C项材料无法体现。
7.智者学派指出:“对于他们来就,没有什么绝对正确或错误的东西——对一个人是正确的东西或许对另一个人就是错误的。真正的智慧应该是能觉察并能满足自己的利益。”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 )
A.使人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
B.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C.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D.提高了雅典公民的道德修养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智者学派肯定了人,使人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是人类意识的第一次觉醒,A项正确。B项错在“主流价值观”,排除。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的是苏格拉底,排除C。智者学派过度注重人的主观感觉,忽视道德修养,排除D。
8.“随着战争的结束和雅典唯一可以运用自己的威信来调节贵族和民众之间的伯里克利的去世,国内的矛盾逐渐开始变得无法控制,苏格拉底和普罗塔戈拉的冲突,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爆发的。”这样的社会境况指的是( C )
A.雅典民主政治达到空前繁荣
B.人民的道德价值观重新建立
C.片面追求功利导致道德沦丧
D.人在社会中地位日益突出
解析:伯里克利改革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空前繁荣的时期,但随着他的去世,雅典社会出现混乱,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智者学派片面追求功利,遭到苏格拉底的反对。C项符合题意
9.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是( B )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解析:材料“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体现了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故B项正确:普罗塔戈拉是智者学派代表人,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故A项错误;柏拉图主张理念论,故C项错误;亚里士多德主张中庸等思想,故D项错误。
10.柏拉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柏拉图的这段话( A )
A.解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B.重申了“美德”的重要意义
C.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D.否定了苏格拉底的认识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可以看出强调人的主观性,与“人是万物的尺度”意思相近,故本题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
11.斯多亚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 A )
A.主张“人生而平等”
B.逻各斯是永存不朽的理性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三权分立”学说
解析:B项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理性;C项是智者学派的观点;D项是18世纪的启蒙思想。故选A项。
12.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二者的共同点在于
( B )
A.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
B.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
C.实行民主政治
D.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解析:材料表明,孟子和苏格拉底都认为人性本善,在此基础上他们都认可教育对人的作用,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32分,共52分)
13.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所以普罗塔戈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此刻我和这种人唯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而不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谈话)
(1)概括材料一、二中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简述这些哲学贡献的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获得有什么共同看法?(10分)
答案:(1)哲学贡献:阐述了人的价值。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或“人以自己为准则”),苏格拉底发现了“自我”(或主张“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意义:使人的自我意识觉醒(或“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西方的人文主义由此起源(或“掀起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2)共同看法: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二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二者都阐述了人的价值,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发现了“自我”,主张“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智者学派及苏格拉底的思想的影响回答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中的“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可得出二者的共同点。
1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重金钱名位,而不注重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
——苏格拉底
材料三: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到“不尊敬城邦所尊敬的诸神并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的指控。许多审判官表示可以赦免他,但要他保证不得再追求知识、探索哲学。苏格拉底只要略表妥协就可免于一死。他的亲友、门徒也都劝他或交纳赎金,或逃亡。然而70岁的苏格拉底自愿选择死!有人见证说:“他表现了英勇不屈的精神因为自从他认定了,对他来说死比继续活下去更好以来,他就一直坚定不移地向死亡迎上前去,即使是对别的美好的事情也没有这样坚定,他从来没有对死表现过任何软弱……”
(1)图一反映了古代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什么特征?(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提出了哪些伦理主张。(10分)
(3)观察图二并阅读材料三,苏格拉底临死之前,还在与学者们探讨人与灵魂的关系,说明了什么?苏格拉底坚定地面对死亡,支撑他的是什么精神?(12分)
(4)联系“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指出苏格拉底对人文精神的贡献。(6分)
答案:(1)突出特点:神的人格化。
文化特征: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2)苏格拉底:人生的幸福和伦理道德是人类应探究的重要问题;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倡善良的道德,知德合一。
(3)说明他追求知识,探索新知,改善自己的灵魂和信念。
捍卫人的理性尊严和思想自由的精神。
(4)“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以人为衡量一切万物的标准,体现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苏格拉底发展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认识你自已,追求知识才能产生美德,有了理性才能产生尊严。
PAGE
5课时作业18 神权下的自我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B )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个人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根据“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这一哲学原理,应该从经济上着手考虑,所以应该选择B项。
2.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19世纪戊戌变法托古改制,二者共同的根本原因是( D )
A.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统治势力的顽固、强大
C.新兴的思想诞生之初薄弱
D.新兴经济、新兴阶层相对弱小
解析: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19世纪戊戌变法托古改制,本质是都是资产阶级文化,之所以披着古代文化的外衣,根本原因在于新兴经济、新兴阶层相对弱小,故选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统治势力的顽固、强大,这两者都是外因;新兴的思想诞生之初薄弱的根本原因也在于经济、阶级的弱小,故排除A、B、C。
3.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清代乾隆年间的袁枚在《子不语》中有一篇“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的故事,与“绿鹅”故事十分相似。两则故事都( C )
A.体现了思想解放潮流
B.提倡了男女平等思想
C.否定压抑人性的观念
D.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解析:材料中的两则故事都反映了反对对人性的压制,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体现了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精神,C正确。当时的社会并未出现思想解放潮流,A错误。B项“男女平等”错误。D项“冲破了”错误。
4.莎士比亚(1564—1616)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李军同学从中得出一个结论:“莎士比亚宣扬‘理性’,他是启蒙思想家。”该推断( D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解析:这段材料出自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者形象,莎士比亚宣扬“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不是启蒙运动思想家,材料、理解和结论均不正确,故D正确。
5.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D )
A.使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B.构建了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C.促进了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D.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
解析:中世纪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受宗教束缚,处于悲观、迷信、冷漠等状态,而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及影响,排除。
6.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并写道:“我们应该跟家里的母亲、街上的孩童、市集的平民聊聊天,听听他们是怎么说话的,然后用他们能懂的文字去翻。”这种做法( C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冲击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否定了《圣经》的权威
解析: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普通民众能懂的德文,这冲击了基督教会只准用拉丁文阅读《圣经》的思想文化专制,故C项正确;这冲击了教皇的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这一做法有利于民众的宗教信仰,不是巩固,故B项说法错误;这一做法不会否定《圣经》的权威,故D项错误。
7.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
这里的“信仰的奴隶制”是指( A )
A.人皆僧侣
B.因行称义
C.人皆上帝
D.理性至上
解析:所谓“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即破除了对教会权威的迷信;“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是指强调从内心对上帝的虔诚信仰,故答案为A项。教会主张“因行称义”,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排除B项;路德宣扬要虔诚地信仰上帝,而不是“人皆上帝”,故排除C项;D项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主张。
8.马丁·路德号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由德意志人自己委任教士,世俗的事情不应由罗马判决,而由世俗当局处理。这反映了他( A )
A.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B.宣传“因信称义”
C.主张建立廉俭教会
D.宣扬“先定论”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分析材料,“马丁·路德号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世俗的事情不应由罗马判决,而由世俗当局处理”,他认为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并主张建立本民族教会,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故A项符合题意;B项宣称“信仰即可得救”和C项“建立廉俭教会”的主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是加尔文的宗教理论。
9.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又有了重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它将思想解放扩展到( A )
A.人民群众
B.上流社会
C.骑士阶层
D.知识阶层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运动,旨在考查知识迁移,比较、分析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基本上局限于知识分子的范畴,对下层群众影响不大。在西欧,宗教渗透到整个社会的角角落落,宗教改革影响到了下层民众的思想。综上可知,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属于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10.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本质是( B )
A.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B.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C.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D.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欧的宗教改革从本质上来看是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宗教领域的反映。通过宗教改革,天主教会财富的很大一部分落到了资产阶级手里;同时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些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条件,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对宗教改革的本质认识错误,排除。
11.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其中“不禁人的本能”与“禁人的本能”分别指的是( C )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信仰得救”;“致良知”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别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正确。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民贵君轻是民本思想,“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中路德教的主张,“天人感应”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致良知”是王守仁的心学主张,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1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C )
①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
②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
③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
④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并没有改变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故①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并未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故②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在思想领域和宗教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故③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故④正确。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32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指出其产生的政治根源。(10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三对文艺复兴的评价存在哪两种不同的观点?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的内涵?(10分)
答案:(1)特点:重视人的价值;强调知识的作用;尊崇理性;崇尚道德。
根源: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2)观点:材料二:真理的重新恢复;材料三:精神的重生。
内涵:材料二认为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材料三认为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一可以直接总结出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古希腊人文主义产生的政治根源只能回答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只有在民主政治之下才可能出现人文主义。
(2)材料二认为文艺复兴是“真理的重新恢复”,而材料三却认为文艺复兴是“精神的新生”,二者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主要是因为材料二仅仅是看到了文艺复兴的表面现象,而材料三则看到了文艺复兴的本质。所以在回答内涵时即可概括为材料二认为文艺复兴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文艺复兴的表面现象),材料三认为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文艺复兴的本质)。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异常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理念。
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1)依据材料一,归纳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为什么在西欧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12分)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10分)
答案:(1)原因: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社会进步;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为其提供经济条件;文艺复兴促使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其提供思想条件;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为其提供了政治条件。
(2)因为“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资产阶级还没有更先进的思想理论武器,只有采用神学异端的形式。
(3)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
PAGE
5课时作业19 专制下的启蒙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马克垚认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和社会的永恒的法则。”作者旨在说明启蒙运动的兴起得益于( C )
A.法国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B.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D.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不断深入
解析:根据材料“法国人”“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相信不但能改造自然界,而且能改造人类社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故启蒙运动的兴起得益于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C项正确。材料与法国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无关,故排除A。材料与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无关,排除B。材料与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不断深入无关,排除D。
2.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C )
A.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D.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解析:据材料“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基础的变化引发思想和政治的现代化,而中国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曲折,现代化运动与救亡图存结合,故中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故C正确。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没有突出中国救亡图存的背景,故A排除。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片面强调文化方面,故B排除。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片面强调政治方面,故D排除。
3.“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他们”是指( D )
A.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
B.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
C.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者
D.18世纪中叶的启蒙思想家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否定一切权威,主张理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应该为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故选D。A与B强调人文主义,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但是并没有反专制和强调民主、自由、平等。马克思主义则批判资产阶级文明,故C错误。
4.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是( A )
A.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B.提倡摆脱宗教束缚,崇尚自由
C.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D.主张分权与制衡
解析: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反对封建专制与教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故A项正确;启蒙思想不仅仅限于宗教方面,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也不限于倡导君主立宪,还倡导共和制,故C项错误;分权与制衡属于政治民主的内容,故D项错误。
5.按照卢梭的理论,“社会契约”由共同体各个成员之间加以确定,而不是在上者和下者之间的一种规定。每个人都向全体奉献出自己的权利,全体人民通过订立“社会契约”构成一个“大我”。这个“大我”是指( C )
A.民主自由
B.法律至上
C.公共意志
D.主权在民
解析:“社会契约”是指以契约建立的国家,任务是遵守自然法,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由,因此这个“大我”是指公共意志”,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主要强调的是个人的意志,而材料体现的是集体意志,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法律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国家主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
6.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材料所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D )
A.三权分立思想
B.社会契约思想
C.天赋人权思想
D.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可知,自由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超越了法律允许的范围就没有自由,说明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要根据人的理性确定自由的范围,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7.洛克认为处于自然状态的人自由平等,大家都服从自然法。这种自然状态的缺陷在于没有成文法和公正的裁判者,甚至没有执法机关。为了克服这些缺陷,保护财产权,自然状态下的人们应转让自己的部分权利,委托特定的人来行使,据此可知,洛克主张( A )
A.社会契约论
B.分权制衡论
C.天赋人权说
D.人民主权说
解析:由材料“保护财产权,自然状态下的人们应转让自己的部分权利,委托特定的人来行使”,体现的是社会契约论,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分权制衡的思想,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权利的来源问题,排除C;材料没有揭示主权在民的思想,排除D。
8.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的理论来源于( B )
A.霍布斯的思想
B.卢梭的思想
C.伏尔泰的思想
D.孟德斯鸠的思想
解析:处死路易十六是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的体现,是卢梭的观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18分)
9.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启蒙思想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封建君主国家。国王控制着全部国家权力,法律公开确认人们的不平等。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财政支出无度,监狱制度黑暗,中央机构混乱,宫廷生活糜烂……这一切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商业的发展,从而造成了第三等级同封建制度的尖锐对立。……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中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有哪些设计方案?而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8分)
(3)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你认为我们今天对待外来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6分)
答案:(1)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
(2)方案:实行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建立法治社会。
原因: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3)态度:采取扬弃的态度;注意结合中国国情。
解析:(1)由材料“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封建君主国家”
“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商业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可以从政治、经济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归纳。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以答为实行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建立法治社会。第二小问,由材料“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可以从当时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
(3)本题设问开放,结合所学可知,对外来文化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注意结合中国国情。
PAGE
2课时作业20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说:“启蒙是什么?启蒙是让我们每一个人脱离我们自己所招致的被监护的状态,我们每一个人要独立,在我们的面前没有神,没有那种一定需要我们去崇拜的那样的权威。”这表明启蒙运动的主要价值是倡导( A )
A.个人独立自由
B.社会民主平等
C.宗教信仰自由
D.民众彼此认同
解析:材料中的“我们每一个人要独立,在我们的面前没有神,没有那种一定需要我们去崇拜的那样的权威”,说明启蒙运动倡导个人独立自由,故答案为A项。材料不是从社会角度论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排除B项;材料所述思想自由并不仅仅局限在宗教领域,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
2.康德生活在严格实行新闻检查制度的普鲁士的统治之下。他一再强调,必须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认为,“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这表明( C )
A.启蒙的目的就是获取言论自由
B.普鲁士人无法进行真正的思考
C.康德将宣扬理性与反对专制相结合
D.康德为争得自己的自由而倡导启蒙
解析:必须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说明启蒙的目的是获得运用理性的自由;“康德生活在严格实行新闻检查制度的普鲁士的统治之下”却仍强调“理性的自由”,说明了康德将宣扬理性与反对专制相结合,故C项正确。
3.安徽合肥某高三学生在课外阅读康德的《什么是启蒙》一文时遇到了两个字迹模糊的文字:“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必定是
( C )
A.知识
B.信仰
C.理性
D.权利
解析: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康德认为启蒙的核心就是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故C项符合题意。
4.康德对卢梭“人生而自由”的观点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D )
A.理性精神
B.主权在民
C.社会契约
D.思想自由
解析:康德赞成卢梭有关“人生而自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思想的自由。故选D项。
5.卢梭提倡情感至上,他认为思考着的人必定是一个痛苦的动物,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这说明他( A )
A.具有浪漫主义的倾向
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D.代表着社会底层的利益
解析:材料体现了卢梭反理性的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浪漫主义,故A项正确;浪漫主义是对启蒙运动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反对宗教,故C项错误;卢梭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故D项错误。
6.在历史课上,关于欧洲的浪漫主义,引起了一场争论。下列哪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 D )
A.甲说:浪漫主义是由卢梭开始,他是浪漫主义之父,我喜欢卢梭
B.乙说:卢梭认为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照这个说法,你回到原始森林去好了
C.丙说:你们两个不要吵了,科学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你们都只看到了一面
D.丁说:我也喜欢浪漫主义,但我认为浪漫主义并不排斥现代科技
解析:浪漫主义思潮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C都是对浪漫主义思潮的正确评价,均排除。
7.欧洲启蒙运动促使人们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其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 B )
A.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
B.实现了人本身的彻底解放
C.直接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
D.促使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是一场把人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实现了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故B项正确。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不是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故A、D两项排除。启蒙运动在17世纪兴起,宗教改革运动在16世纪开始,发生在启蒙运动之前,故C项排除。
8.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 B )
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B.为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
C.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
D.影响涉及亚洲、拉美
解析: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都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不能体现启蒙运动超越文艺复兴运动,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理性主义,启蒙思想家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把矛头直指封建制度,对旧制度进行猛烈的批判,并进一步提出了对未来社会制度的美好设想,故B项正确。C项“追求民主自由”说法不具体,故排除。影响力不是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超过文艺复兴的主要表现,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材料二:人,实际上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任意利用的工具。因此,无论人的行为是对自己的或是对其他有理性者的,在他的一切行为上,总要把人当作目的。
——康德《伦理学的形而上学的基本原理》
材料三: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良心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它是人类真正的向导。
我作了一番大概从无先例的最热情、最真挚的探询之后,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请回答:
(1)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8分)
(2)概括材料二中康德的观点并指出其意义。(4分)
(3)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卢梭对理性的质疑?(6分)
答案:(1)理性主义(人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判断),强调凡事都依靠人的思考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和神的旨意。目的: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2)观点:“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他在卢梭“人生而自由”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思想的自由。意义:康德对理性做了哲学的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3)积极:指出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凸显了人的情感和个性,形成了浪漫主义思潮;重新确立了对自然的尊重态度;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是对理性主义的补充,是对人文精神的发展。
局限:使个人主义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排斥现代科技,文学作品中的无病呻吟和情感泛滥等。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