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综合测试(七)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伏尔泰(1694—1778年)对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这样评价:“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人)竟然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这个事件是( B )
A.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
B.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D.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解析:由材料“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可以联系牛顿力学体系,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牛顿力学体系中,故B项正确。《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与题干伏尔泰所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爱因斯坦1907年发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实验和理论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从这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 C )
A.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全部方式
B.17世纪物理学是核心学科和基础学科
C.数学方式是主要的表达形式
D.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反比、正比、平方、乘积都是典型的数学学科的术语,所以从这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数学方式是其主要表达形式,故选C。
3.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其中第二朵“乌云”,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下列哪一理论驱散了这一朵“乌云”( D )
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C.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D.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
解析:D 汤姆生所说的第二朵“乌云”,主要是指热学中的能量均分定则在气体比热以及势辐射能谱的理论解释中,得出与实验不符的结果,其中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普朗克提出的量子理论打破了能量的辐射是连续的这一传统物理学的观点。故D项正确。
4.“他利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证明,光速是极限速度,接近光速的物体会变小变平。他认为,甚至时间也会受影响,移动的钟走得比静止的钟慢。”这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因为它( D )
A.否定了牛顿的力学理论
B.借鉴法国科学家拉马克的学说
C.打破了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
D.揭示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光速是极限速度,接近光速的物体会变小变平……甚至时间也会受影响,移动的钟走得比静止的钟慢”体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对论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理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A项错误;拉马克是生物学家,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C项属于进化论思想;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故D项正确。
5.1907年7月,普朗克在致爱因斯坦的信中说:“相对论原理的倡导者仅仅形成了一个不大的圈子。”这反映了( B )
A.普朗克不接受相对论
B.相对论不符合世人固有的思维观念
C.相对论遭到众人抵制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存在重大缺陷
解析:材料“相对论原理的倡导者仅仅形成了一个不大的圈子”说明相对论不符合世人固有的思维观念,能够理解相对论的人较少,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普朗克不接受相对论,排除A;材料只是说明能够理解相对论的人较少,无法体现遭到众人抵制,排除C;D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并且说法错误,排除。
6.由于达尔文提供了丰富而恰当的进化的证据,加上他对于进化的解释,使绝大多数的生物学家都很快便相信了进化的发生是客观的事实。达尔文关于“进化的解释”是( A )
A.“自然选择”
B.“物种同源”
C.“上帝创人”
D.“用进废退”
解析:“自然选择”也称为物竞天择,指生物的遗传特征在生存竞争中,由于具有某种优势或某种劣势,因而在生存能力上产生差异,并进而导致繁殖能力的差异,使得这些特征被保存或是淘汰,符合达尔文关于“进化的解释”,故选A;“物种同源”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排除B;“上帝创人”是天主教会的观点,“用进废退”是拉马克的观点,排除C、D。
7.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 )
A.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
B.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解析:由关键信息“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等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故选A项。
8.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年)创造了“适者生存”这一说法,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B )
A.直接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革
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9.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进化论、量子论和相对论相继创立。这些学说问世的共同意义是( C )
A.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B.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论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体系
解析:进化论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观察世界,量子论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观察世界,相对论从宏观宇宙的角度观察世界。故选C。
10.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写道:“一场西方借以发迹的技术革命战胜了当时其他所有文明,并强行将它们联合成一个差不多是世界范围的社会。”这里的“技术革命”指
( A )
A.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B.以电气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C.以原子能等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D.以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
解析:与材料中的“借以发迹”“强行……联合”有关的技术革命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项正确。
11.恩格斯在评价某项技术的意义时曾指出:“这一发现使工业彻底摆脱几乎所有的地方条件限制,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对城市有利,那么到最后它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这里的“某项技术”应该指( D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电力传输技术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将打破发展工业的地区限制,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故选D项。
12.“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C )
A.牛顿力学体系—飞船—工业革命
B.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电磁感应理论—发电机、电动机—电力工业
D.相对论—电子计算机—第三次科技革命
解析:飞船与工业革命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内燃机的创制属于技术革命,汽车和飞机属于新技术的运用,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电磁感应理论为电力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发电机、电动机的问世解决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两者均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因此答案为C项。相对论与电子计算机无关,排除D项。
13.下表为不同时期荷兰、英国和美国的就业结构,导致表中数据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D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B.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
C.美国出现了“新经济”
D.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具体考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就业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表中数据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90年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材料与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无关,排除B;材料中不仅仅是美国,排除C;D项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
14.下表为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表。
表中两届博览会展品的变化表明( C )
A.中国的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
B.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
C.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
D.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
解析:由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表,可以得出近现代中国科技的进步,不能体现国际地位的提升,故A项错误。材料中能体现的是中国科技进步,但并不意味着传统手工业的凋零,故B项错误。2010年的中、美同时涉及环境问题,故C项正确。2010年虽然同时出现环保的技术,但是中国还有航天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故D项错误。
15.《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D )
A.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
B.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C.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解析:材料中的“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说明工业革命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信息革命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即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C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4分,第17题16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因为(14~15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竟然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神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性变革……它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必然会更加深入地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更有成效地改造自然。恩格斯认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生物进化论的“进化”过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人文主义运动”的内在推动力及其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关系。(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是什么?所谓“人类事务的永恒法则”有哪些?(6分)
(3)材料三中“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包括哪些基本观点?它为什么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关系的认识。(6分)
答案:(1)内在推动力: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
关系: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诞生。
(2)方法:实验和数学。
法则:理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等)。
(3)观点:动植物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生物进化以自然选择为基础;人类都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原因:第一次对生物进化做出了科学解释;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彻底否定了长期流行的上帝造人说;有利于人类科学地认识和改造自然;逐渐被科学界所接受并且得到认可。
(4)认识:思想解放推动了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而自然科学的进步也进一步带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指出牛顿的这种物理学的分析方法就是重视实验和数学,这也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法则从启蒙运动的内容方面去分析。第(3)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对生物进化做出了科学解释、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上帝造人说”等方面分析归纳。第(4)问,属于开放性题型.只要对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二者关系的理解,言之有理、符合史实等均可。
1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暴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6分)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6分)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4分)
答案:(1)特点:实用性,继承性。
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
(2)作用: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原因:科技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经济危机。
(3)理解: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
应对: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PAGE
7课时作业21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罗马教皇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宣布为“异端邪说”。连马丁·路德也讽刺哥白尼说:“今天喜欢卖弄聪明的人总爱选出一些新花样,并且认为凡是自己干的总是好的。只有傻瓜才把整个天文学推翻呢!”这表明( D )
A.新教与旧教的教义主张本质相同
B.宗教改革与科学进步背道而驰
C.自然科学阻碍宗教改革的开展
D.自然科学有待突破神学的束缚
解析:材料信息是罗马教皇和马丁·路德都否定哥白尼的“日心说”,这反映了自然科学受到神学的束缚,故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教改革与科学进步背道而驰,故B项错误;自然科学阻碍宗教改革的开展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
2.有学者指出:现在《美国遗产词典》将“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鉴定、描述、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伽利略的方法。对该学者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B )
A.我们今天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仍然超越不了伽利略
B.伽利略的贡献在于开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C.自从有了伽利略,人类才开始进行科学研究
D.伽利略已经给“科学”下了精确的定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选B。A项说法错误;在伽利略之前,人类已经开始了科学研究,故C项错误;伽利略没有给“科学”下精确的定义,故D项错误。
3.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的名句:“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________(人名)出生吧,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 B )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等指的是世界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正确。
4.“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中赞扬的是( A )
A.牛顿经典力学理论
B.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
C.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D.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
解析:牛顿经典力学为工业革命奠定理论基础,牛顿经典力学的理性思维促使启蒙运动的爆发,故A项正确;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主要是限制王权,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是工业革命动力的革新,没有诱发启蒙运动和大革命,故C项错误;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是受到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故D项错误。
5.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所获得的知识,是能推翻一些基于绝对信仰上的宗教观念,神圣的天体可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的规律之下,这说明牛顿所取得的成就( B )
A.使人类摆脱宗教神学体系束缚
B.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想观念
C.确立理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
D.推动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解析:由“能推翻一些基于绝对信仰上的宗教观念”,可见牛顿所取得的成就尚难以从根本上使人类摆脱宗教神学体系束缚,排除A;材料“推翻一些基于绝对信仰上的宗教观念,神圣的天体可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的规律之下”,说明牛顿所取得的成就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想观念,故选B;启蒙运动确立理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排除C;宗教改革是要实现信仰事务上的自主,排除D。
6.英国物理学家秦斯说:“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该理论( D )
A.挑战封建神创说
B.揭示宇宙运行规律
C.否定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
D.深化微观世界认识
解析:根据材料“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理论是量子论,材料中强调的是基本粒子的运动,也就是肉眼看不见的世界,故选D;冲破宗教神学束缚的是进化论,揭示宇宙运行规律的是经典力学,颠覆经典力学体系的是相对论,故A、B、C项排除。
7.1922年第12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对某条目的解释中写道:“宇宙图景”的新情景不再是“三维空间中一片以太海洋的受迫振动”,而是“四维空间世界线上的一个纽结”。
据此可知,该条目的内容( C )
A.提出了经典物理学
B.揭示了光电效应成因
C.阐述了光线可以弯曲
D.说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解析:广义相对论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是将牛顿力学中的引力简化为四维时空中的弯曲,《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相对论条目中写道:
“宇宙图景”的新情景不再是“三维空间中一片以太海洋的受迫振动”,而是“四维空间世界线上的一个纽结”,故C正确;牛顿提出了经典物理学,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爱因斯坦解释了光电效应,A、B、D均与“宇宙图景”“四维空间世界线上的一个纽结”无关,排除。
8.《科学的旅程》一书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下列史实符合该论述的是( C )
①从亚里士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②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③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
④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自由落体定律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学说,提出物体下落的时间与质量无关,故①正确;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伽利略证明了“日心说”的正确性,否定了之前的“地心说”,故②正确;万有引力定律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电磁感应理论研究微观电子运动,不存在后者否定前者,故③错误;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故④正确。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18分)
9.近代科学之父牛顿勇于创新,对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规则Ⅰ 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真实和足以解释其现象者。……
规则Ⅲ 物体的性质,它们既不能被增强又不能被减弱,并且属于所能做的实验中所有物体的,应被认为是物体的普遍性质。……
规则Ⅳ 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相反的假设。……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材料二:随着文艺复兴的发展,人性从上帝重新回归到人本身。
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性”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自然本性。……到17、18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题进行了知识体系创新。
这三个思想主题是:第一,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是什么?第二,作为人类社会核心组织的国家和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是什么?第三,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和限度是什么?
——摘编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牛
顿、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材料三:科学技术除了是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认识,是正确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外,同时也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路甬祥《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创新成就。(4分)
(2)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以牛顿为代表的英国科学家深度诠释的思想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英国知识界“三个思想主题”生成的原因。(8分)
(3)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创新成果的历史影响。(6分)
答案:(1)成就:“归纳——演绎”(实验)法;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2)主题: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
原因: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国家权力结构的重建。思想:文艺复兴的深入;近代科学的兴起。
(3)影响: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意义;为工业革命提供理论基础;促进思想解放(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冲击了神创说)。
解析:(1)关于牛顿的创新成就,根据材料的“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相反的假设”并结合牛顿力学体系的内容思考作答即可。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是什么”可概括为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第二小问,关于英国知识界“三个思想主题”生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深入发展、近代科学的兴起)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从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为工业革命提供理论基础、促进思想解放等角度总结归纳。
PAGE
4课时作业22 追寻生命的起源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关于以下两图所示,其观点正确的是( C )
A.是基本一致的,后者发展了前者的说法
B.都是对生命起源的科学探讨
C.代表观点根本对立,后者能否定前者
D.都不科学,不能真正解释生命起源的问题
解析:女娲抟土造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上是根本对立的。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摆脱了神学控制,提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故选C项。
2.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是( A )
A.人类认识水平
B.特定的地理环境
C.气候的差异
D.物种的数量
解析:注意题中问的是“根源”。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科学和宗教之所以有分歧,根本原因是人类认识水平有限,进化论是在科学考察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思维而提出的,它能解释不少生物之间的关联和发展变化过程,这正是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故A项正确。
3.17~19世纪为生物进化论奠定基础的是( B )
①林耐创立了按照物种的亲缘关系,对动植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方法
②细胞学说的创立
③拉马克提出的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观点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论提出的条件,①②③均是生物进化论创立的基础。故选B项。
4.达尔文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16倍”。他得出的结论是
( D )
A.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B.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
C.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D.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达尔文所发现的问题,其实说明了环境对生物进化的影响,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体现了“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5.英国学者皮尔森指出:“达尔文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因此他取得了成功。”这表明达尔文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 )
A.用大量事实论证自己的观点
B.全球科学家的大力支持
C.首次提出了物竞天择的科学论断
D.首次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解析:材料表明达尔文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用大量事实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选择A项。
6.有学者认为:
“达尔文彻底完成了哥白尼式革命:他为生物学带来全新概念,将自然世界看作一个运动中的有序物质体系——人类不需要借助任何超自然力量,就可以解释这个概念。”这一认识是基于达尔文的研究( D )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极大地激发了社会竞争意识
C.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D.用证据解释了物种的进化
解析:牛顿的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故排除A。达尔文的研究尽管极大地激发了社会竞争意识,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B。C与材料无关,故排除。达尔文研究的核心正是解释了物种的进化,据此依据材料“他为生物学带来全新概念,将自然世界看作一个运动中的有序物质体系——人类不需要借助任何超自然力量,就可以解释这个概念”可知D正确。
7.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起源的基本规律,使进化论思想更具系统性,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之所以引起“轰动”主要是因为进化论( A )
A.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B.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真相
C.科学性得到人们的完全承认
D.引发了科学领域大论战
解析:达尔文进化论受到社会抨击,主要是进化论宣传进化思想,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A正确;B是马克思主义思想;C中“完全承认”说法绝对;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8.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 )
A.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
B.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潮流的理性发展
解析:根据“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牛顿的科学成就,促进思想解放,为启蒙运动奠定思想基础,启蒙运动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故A正确;B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C错误;材料反映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启蒙运动的影响,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我作为一个自然学者参加“贝格尔号”皇家军舰的环球远航时,在南美洲看到某些事实,有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古代与现存生物的地质关系,我深深地被这些所打动。
——达尔文《物种起源》前言
材料二: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巧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在政治上……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最强者是得胜者,好战的品质决定谁将在国际“生存斗争”中获胜。在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俗的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大公司对小公司的兼并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
,宣扬人类同样适用“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2年,中国工业建设会认为“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条件。(6分)
(2)概括指出19世纪西方社会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进化论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
答案:(1)条件:达尔文的环球远航实践经验的积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冲击了宗教神学观,为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
(2)态度:宗教界敌视,西方资产阶级支持。
敌视原因: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动摇了教会权威。支持的原因: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顺应了西方社会的时代潮流,为民族主义、自由主义(自由竞争或自由资本主义)、殖民主义(殖民扩张)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3)影响: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以进化论作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工具,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或民族自强意识或救亡图存意识),推动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有助于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人进一步向西方学习,推动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解析:(1)主要考查学生对达尔文进化论产生条件的掌握。结合材料“当我作为一个自然学者参加‘贝格尔号’皇家军舰的环球远航时”“有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古代与现存生物的地质关系”从经济、思想、科学技术及自身的努力等方面归纳总结。
(2)“态度”从宗教集团和资产阶级的态度来分别分析;“原因”结合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影响来分析。
(3)根据材料分别从严复、中国工业建设会、陈独秀三方面分析;严复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派,其宣传进化论思想是为维新变法服务;中国工业建设会从推动民族工业发展角度来宣传进化论;陈独秀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宣传进化论推动新文化运动。
PAGE
1课时作业23 人类文明的引擎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8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技术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蒸汽机应运而生。这表明( A )
A.近代动力技术的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B.蒸汽机的发明是实验科学长期孕育的结果
C.蒸汽动力较传统动力更充裕更可靠
D.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分析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内在联系。由题干表述可知,社会生产推动了动力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即近代动力技术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故选A项。
2.英国最初的工厂大都建在河流和山谷附近,后来工厂开始逐渐向人口集中的城镇迁移,向各行各业扩展。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条件是( C )
A.珍妮机的问世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D.交通工具的革新
解析:蒸汽机以蒸汽作为动力来源,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动力问题,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C项正确;珍妮机的问世提高了纺纱的速度,与工厂的修建无关,故A项错误;工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生产组织形式,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B项错误;交通工具的革新,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与工厂的修建无关,D项错误。
3.“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C )
A.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
C.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D.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开始结合,而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奠定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C符合题意,正确;生物进化论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A不符合题意,排除;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是奠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B不符合题意,排除;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D不符合题意,排除。
4.“20世纪初,煤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1928年,据统计,它仍占世界能源生产的75%,而石油占17%,水力大约占8%。1950年左右,煤炭大约占总能源的一半,同时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提升至30%。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已经颠倒过来。”造成石油和煤炭比例发生颠倒的主要原因是( D )
A.世界大战对能源的需求
B.石油开采与加工工业的发展
C.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D.内燃机的发明以及应用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是以煤炭作为燃料的,推动了煤炭开采业的发展。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得到广泛地使用,石油的使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已经颠倒过来”,故选D。A、B、C项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是从根本上进行分析的,均不符合题意。
5.科技进步推动军事技术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这种新式武器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有( C )
①煤炭的广泛应用 ②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
③炼钢技术的突破 ④石油的广泛运用
⑤蒸汽机的改进与运用 ⑥炼铁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当时的坦克使用的是依靠石油驱动的内燃发动机,并且依靠的是新的炼钢技术生产出的钢板使坦克坚固,防护能力强大,所以与坦克紧密相关的工业生产部门有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石油的广泛运用和炼钢技术的突破,答案选C。
6.一个欧洲人谈及其在美国的见闻时说:“这种地方真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有工人的帐篷营,尤其是还有无数在建铁路的护路工……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他描述的这一现象可能发生于( D )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
解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D项符合题意。
7.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D )
①蒸汽机广泛使用
②化学工业兴起发展
③太阳能开发利用
④电子产品普遍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可知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环境,遭到了自然的报复,结合所学和联系实际可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电子产品普遍使用都破坏了环境,而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所以本题排除③,故选D项。
8.马克思笔下的“无产阶级”多指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1893年,恩格斯在《致国际共产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的信中提出了“脑力劳动无产阶级”的新概念,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 B )
A.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B.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C.无产阶级的构成日益复杂化
D.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差别消失
解析:依据题干“1893年”可知,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经济的发展,题干材料反映的正是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故B项正确。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世纪30、4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C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材料二: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展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又增加了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此次科技革命在英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从图1到图2交通工具在动力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指出当时这种新能源的应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8分)
答案:(1)因素: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兴起。
作用:经济方面,科学技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持;政治方面,启蒙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政治蓝图;思想方面,科学、理性思想为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
(2)国内政局稳定;自由开放;招揽人才;政府重视科技文化的实际应用。
(3)变化: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新能源:石油。
影响: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的诞生,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与石油相关的新兴工业部门产生,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伴随石油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垄断组织产生。
解析:第(1)问,要注意时间,然后从科技、思想领域寻找典型事例。第(2)问,根据材料判断“此次科技革命”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再结合材料概括。第(3)问,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可知动力的变化是从蒸汽机到内燃机;新能源是指石油;其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PAGE
4课时作业24 向“距离”挑战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自从这一发明问世,“盖人类固定生活状态上之一种突变矣。昔者拿破仑经俄罗斯之败,自维尔纳附近回巴黎,历312小时之久,凡行路1
400里。此种行程速率大增,通常48小时已足”据此可知,下列对该发明分析正确的是( C )
A.汽车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
B.蒸汽机推动欧洲工业化
C.火车有利于远距离的联系
D.通讯技术利于全球信息传播
解析:由材料“拿破仑经俄罗斯之败”和“凡行路1
400里。此种行程速率大增,通常48小时”,体现的是长途大量运输,符合条件的是火车,故排除A,选C;材料和工业化无关,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带来交通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B )
A.飞机的发明和使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D.电力的广泛应用
解析: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推动了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答案为B项。
3.20世纪以来,开创人类交通事业新纪元的是( B )
A.卡尔·本茨
B.莱特兄弟
C.富尔顿
D.西门子
解析: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开创人类交通事业新纪元。
4.19世纪末20世纪初,汽车、飞机的相继问世并投入使用( C )
①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②促进了高效内燃机的发明
③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④使人类进入立体交通时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改变了交通方式,扩大了交通范围,从而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高效内燃机的推广使用,是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得以发明的前提条件,故排除含②的选项。
5.1916年5月,德国海军某舰队在遭遇英国海军舰队时,试图迅速通知远在40海里外的德国海军主力舰队前来增援,应该选择的通讯方式是( C )
A.有线电报
B.电话
C.无线电报
D.信件传递
解析: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如电报、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德国海军某舰队在遭遇英国海军舰队时,试图迅速通知远在40海里外的德国海军主力舰队前来增援”,应该选择的通讯方式是无线电报。
6.下列是关于传递信息方式演进变化的一组图片,反映的主题不包括( D )
A.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B.技术进步加快文明的演进
C.通信技术进步丰富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D.技术创新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解析: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除科技之外还有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多种因素,D项说法不准确。
7.在很多城市公交线路上使用“非接触式IC卡”,该卡应用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持卡者只要在车门口的收费箱前一晃,就能发出通过的信号。与这一发现有关的科技革命的突出成就不包括
( D )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新
C.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
D.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
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是电磁感应现象在现实社会的应用。电磁感应现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理论。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因此本题选择D项。
8.肖恩·马洛尼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C )
A.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
B.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互联网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
D.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其特点,结合材料“敲几下键盘”反映了快捷,“所有知识”反映了信息量大,因此选C项。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某校一个班级开展研究性学习,全班分成三组了解两百余年来人类科技发展的三项典型成就,在他们的报告中分别出现了以下三句话。
第一组:恩格斯说:“分工、水利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第二组:恩格斯说:“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我们认为爱迪生是开辟这条道路的伟大旗手。
第三组:比尔·盖茨说:“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
(1)第一组同学涉及的是人类历史的一次重大飞跃,我们把这一事件称作什么?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什么?(4分)
(2)请列举两项发明成果,证明“爱迪生是开辟这条道路的伟大旗手”。(4分)
(3)第三组涉及的比尔·盖茨的设想依靠的主要是哪一科技成果?请概述它给人类带来的影响。(8分)
(4)请代表该班同学用一句话归纳科技的作用。(2分)
答案:(1)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代表成就: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2)电灯;创建了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任举两例即可)
(3)科技成果: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
影响:四通八达的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的空间距离,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遍布世界的互联网,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蒸汽机”可判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直接回答,任举两例即可。第(3)问,从材料中可判断是互联网技术;注意“影响”要高度概括。第(4)问,要注意语言精炼,符合科技革命这一主题。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