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
走近苏轼
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著名
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
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
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走近苏轼
诵读课文
整体感知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自由读
读准字音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suì
qǐn
zǎo
xìnɡ
bǎi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诵读课文
整体感知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自由读
读准字音
示范读
读准节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读准节奏
诵读课文
整体感知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自由读
读准字音
示范读
读准节奏
体验读
读出韵味
参照注释,结合语境,
独立翻译,勾画疑难。
同桌互译,质疑解惑。
翻译全文,落实重点。
疏通文意
把握重点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将要
门
高兴的样子
走动
想,思考
游乐
于是,就
一起
散步
一、解释词语
……的人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交叉错杂纵横
原来是
只是,不过
罢了
二、翻译句子: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翻译: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翻译:月光从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翻译: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
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寂寞无聊,想出去走走;
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品读欣赏
把握情感
2、作者夜游为何去“承天寺”?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月作者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承天寺
资料链接: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作者只寻张怀民一同赏月,一方面表明他志趣高雅,而世上庸俗之人太多,少有志同道合者
;另一方面也暗示其处境,无人敢与之交往。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积水(静)(空明澄澈)
竹柏影—藻荇交横(动)(清丽淡雅)
比喻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写景的?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写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那或许是一幅皎洁空灵的画面,明亮的月光洒落下来,整个院子就像是一个透明的水潭;
那或许是一幅摇曳多姿的画面,竹柏的影子就像是水草交错纵横,仿佛触手可及;
那或许是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
那或许是一幅似真似幻的画面……
美景品味
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
月色入户—门庭冷落
念无与乐者—交游之稀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其闲
一切景语皆情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即清闲的人。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说说“闲人”的含义。
1、自己当时“有职无权”的境况,是对自己的一种自嘲;
清闲之人
2、自己不汲汲于名利,能寄情山水,尽情欣赏自然美景,是一种欣喜;旷达乐观之人
3、自己本当为国家奉献,而现在却无用武之地,有一种失落。
失落寂寞之人
为何自称“闲人”?
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通达乐观
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
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