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业课件(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业课件(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9 19:51:00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周周清10
zǎi
xiào
dūn
gān
lòu
zhēn
zhuó
luán
zhàng
xuān
xiè
zao
zhé
zhòu
xiān

xiāo
nián
tán

shàn
guō
chóu
chà

zhǒng

biàn
zhú

xiáo
zhuó
qiú
jìnɡ

è
xuán
qīn
2.认清字形。(29分)
雄kuà(
) 
残sǔn(
)  古pǔ(
)
推chónɡ(
)
序mù(
)
巧妙绝lún(
)
映chèn(
)
丘hè(
)
嶙xún(
)
依bàng(
)
màn(
)延
蔷wēi(
)
芭jiāo(
)
自出心cái(
)














fǔ(
)仰生姿
    暴shài(
)
suì(
)道
顾jì(
)
车zhé(
)
lǎn(
)洋洋
 无动于zhōng(
)
xià(
)隙
rǒng(
)长
hàn(
)林
tà(
)青
宏chǎng(
)
jué(
)取
春寒料qiào(
)
    长途bá(
)涉















3.成语积累。(13分)
(1)补充下列词语中所缺的字。(7分)
交头(
)耳      巧妙绝(
)
惟妙惟(
)
因地(
)宜
自出心(
)
重(
)叠(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6分)
无动于哀  俯仰生恣  磨肩接踵
络译不绝  春寒料俏  长途拔涉
无动于衷 俯仰生姿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春寒料峭 长途跋涉
4.文化文学常识填空。(17分)
(1)茅以昇,中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__________,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______________。
撰写了《桥话》《中国桥梁史》等大量科普文章。
(2)叶圣陶,原名_______,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有“__________________”之称。曾著有童话故事《_________》,
发表长篇小说《______》等。本册书中_______________是他所作。
桥梁专家、教育家
钱塘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叶绍钧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稻草人
倪焕之
《苏州园林》
(3)《蝉》选自
(填国籍)著名_______、文学家
(填人名)所著的
________,本文作者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____”“昆虫界的______”。
(4)《梦回繁华》主要介绍的是《________________》这幅名画。
(5)国粹,是指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中国的国粹有很多,
其中誉满中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四大国粹”。
法国
昆虫学家
法布尔
《昆虫记》
荷马
维吉尔
清明上河图
中国京剧、中国武术、中国书画(书法国画)、中国医学
5.下列对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详细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
B.《苏州园林》从游览者的角度,运用时间顺序,先总括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C.《蝉》的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主要写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第二部分“蝉的卵”主要介绍了蝉从产卵到幼虫的成长过程。
D.《梦回繁华》使用的是逻辑顺序,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解析】《苏州园林》运用的是逻辑顺序。
B
6.根据提示默写。(7分)
(1)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
(2)轻舟短棹西湖好,_________。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
(3)中原乱,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赤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学诗谩有惊人句
绿水逶迤
隐隐笙歌处处随
簪缨散,几时收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请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完成题目。(5分)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点。(2分)
这首词用词简练,如平常的口语一般,娓娓道来;朴素平易,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纯净之美,但却画面感很强,意境悠远,极富生活气息。
(2)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3分)
词人由尽兴游玩的欢愉到误入藕花深处的些许“惊恐”再到鸥鹭惊起后的豁然开朗,词虽短,但感情变化却一波三折,让人回味无穷。(共39张PPT)
18.中国石拱桥


zǎi
zhāng
xiào







chèn
chēng
胯骨
跨越
纨绔
铺砌
沏茶
彻底
A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3分)
A.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B.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C.《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
D.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C
5.(江西中考)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凡是普通的花草树木,随便地种在盆子里的,
例如菊、月季、杜鹃等等,只能称为盆植。
②如果是盆栽,那就要树干苍老,枝条经过整理,
形成了美的姿态,方才合格。
③一般人对于种在盆子里的花草树木,统称为盆景,其实是有分别的。
④此外还有水石,以石为主体,或横峰,或竖峰,
用水盘盛了水来供着,也要点缀几件小玩意。
D
⑤至于盆景,那么除了将树木作为主体外,还要配以拳石或石笋,
和屋、亭、桥、船、塔与人物等等。
A.①⑤②③④      B.①⑤③②④
C.③②⑤④①
D.③①②⑤④
【解析】③首先提出一般人对于盆景的归类过于笼统这一现象,紧接着①②⑤分别阐述了什么是盆植、盆栽和盆景,最后④中另外介绍了水石。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B.本文在介绍石拱桥有关知识时,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用了如“比较、大约、可能、左右、几乎”等表示估计的词语,其目的是讲究用语分寸,准确说明事物。
C.本文作者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昇,他曾主持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著有《中国桥梁史》。
D.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通过对赵州桥和卢沟桥两座古代石拱桥具体而生动的说明,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
C
7.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5分)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
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
(4)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
)
(5)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
打比方
列数字
引用
举例子
下定义
阅读课文“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刻着他的名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8.品读选文,概括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3分)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9.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赵州桥的?(3分)
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
10.选文中“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
宽9米”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列数字。通过确凿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规模,
突出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
不能。“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
说明只是当时可算,而现在不一定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
去掉后说明语言就不严密准确了。
12.《中国石拱桥》一文主要写的是赵州桥和卢沟桥,两桥都是石砌的拱桥,相同的地方很多,但也各有特色。茅以昇先生就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色,进行对比说明,使读者认识了两座桥的不同形状、结构和艺术风格。请选择你身边最熟悉的一处建筑或一种动物、植物等,抓住其最主要的特征,写一段话,150字左右。(6分)
菊花的花形千姿百态、风貌各异,这是由于花瓣的千姿百态所致。花瓣有平瓣、管瓣等几种,每一种又有内曲、反卷等形态。一朵花,由许多花瓣按一定规律组合着构成了一朵朵形状各异的菊花,每朵菊花都保持着一种疏密不同的参差美,并由此构成了几种优美的造型:有的花儿内部短瓣相抱,外部长瓣飘洒,潇洒极了;有的花儿内部疏松或紧密内抱,外部自然下垂,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花瓣长短不一,互相重叠,排列参差,变化多端……
B
【解析】A.“跨”应读
kuà,“序募”应为“序幕”;C.“记栽”应为“记载”,“肖”应读xiào;D.“推祟”应为“推崇”,“涧”应读jiàn。
2.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作用,像谜底,自然贴切。民间关于“桥”的歇后语有很多,请仿照例句,再积累两句。(4分)
【例句】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九曲桥上散步——尽走弯路。
示例:①下雪天过独木桥——步步惊心。②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3.桥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请你积极参与“说不尽的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面的问题。(9分)
(1)【桥之诗】古代诗词中有不少关于桥的名句,请你咏出两句。(2分)
示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桥之联】请你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并根据内容对出下联。(2分)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3日在广东珠海由习近平主席亲自宣布正式开通。这座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由藏于海底的隧道、创造奇迹的人工岛、露出水面的桥组成,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上联:忆往昔连江石拱如长虹饮涧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今朝跨洋大桥似蛟龙入海
(3)【桥之韵】生活中还有许多别样的桥,请参照示例,另写一句。(2分)
示例: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传到西方,成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示例一:严复将西方文化传播到中国,搭建了通往西方文化领域的桥梁。示例二:“希望工程”使面临失学的孩子安心地坐在了教室里,搭建了贫穷儿童求知的桥梁。
(4)【桥之语】小明和小华是好朋友,因开玩笑过了头而闹了矛盾,你是他们两个的朋友。老师了解了情况后对你说:“你的两个朋友闹矛盾了,你要成为他们之间沟通的桥梁。”
老师说的“桥梁”是什么意思?为了做好“沟通的桥梁”,你会怎么说?(3分)
老师说的“桥梁”是指为同学消除矛盾,帮助他们进行沟通,使他们重新做朋友。示例:小明、小华,我们都是好朋友,不能因为一句玩笑话就伤了和气,我们一起握握手,重新做好朋友,可以吗?
(荆门中考)请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答题。
①按照科学定义,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说文解字》里说:“梁,以木跨水,今之桥也。”木桥应是最早的桥梁形式之一,由跨河过江而引延到架于悬崖峭壁、楼阁宫殿,乃至城市空间的栈桥、天桥、高架桥等。
②中国自古有“桥的国度”之美誉。史料记载,商周时就有了浮桥;战国时出现了排柱式木桥、伸臂式木桥;南北朝时有木石混合的桥;隋唐时出现形式多样的石拱桥,如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历经多次强烈地震、战争和自然灾害等,逾1500年而不毁;宋时造桥技术突飞猛进,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新式桥梁,如名画《清明上河图》里雄跨汴河、极富美感的虹桥等,成为经典;明清时期西南地区还出现了藤桥、索桥等,如建于清康熙44年(公元1705年)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就是由13根铁链构成的铁索桥。
③桥作为实用与艺术的融合体,如梁桥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影等,无不显示出工程与艺术结合的精妙风采。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中国桥是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
④许多古桥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让工程技术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独具特色:长安灞桥的柳丝、扬州二十四桥的月光、苏州枫桥的钟声、西湖断桥的邂逅,还有钱塘江大桥的怒涛、卢沟桥的枪声,或寄寓一个美丽梦想,或承载一段历史伤痛,平添了一份别样的情怀。
⑤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桥梁建筑技术日臻完善。桥梁不只建在河江之上,早已延伸到大海上、平原上、高山之间,桥路相连,桥隧相通,跨越更大的空间,连接更远的世界,创造出一个个伟大的工程奇迹,演绎一串串精彩的桥梁故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征服了举世著名的钱塘江大潮;丹昆特大桥长达165千米,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高铁桥;而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长达55千米,桥、岛、隧结合,成千上百的技术人员连续攻克了“五大制约性难题”,共同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⑥一座桥,一个传奇,是非凡的人间传奇!一座桥,一段历史,折射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也成为了创新文化的显著标识!
(摘编自《科学24小时》,有改动)
4.文章第①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准确性(严谨性),第①段通过下定义、引用的说明方法,
准确指出“桥”的特征,增强了说服力。
5.文章第⑤段文字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列举说明。(4分)
①列数字。运用具体的数字对大桥长度加以说明,
使说明更加精准、严密。②举例子。通过列举中国著名的大桥,
有力证明了中国在桥梁建筑上创造的奇迹。
6.本文②③④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4分)
逻辑顺序。第②段通过介绍史料记载的各种桥梁,突出桥梁的实用性;
第③段侧重表现桥梁建造的艺术性;
第④段介绍了古桥蕴含的人文精神。由实到虚,层层递进。
7.一座桥,一个传奇;一座桥,一段历史。正如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所说:“没有中国桥是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请结合文本,概括中国桥梁的美体现在哪三个方面。(3分)
建筑美、艺术美、人文美。
傍花村寻梅记
孔尚任
维扬城西北,陵陂高下,多瓦础荒冢。唐人所咏十五桥者,已漠然莫考。行人随意指为此地云。地接城堙,富家园亭,一带比列,箫鼓游舫,过无虚日。溪流转处,一桥高挂如虹,谓之“虹桥”。自阮亭先生宴集后,改字曰“红桥”,而桥始传。旧有花村在桥东,今已墟矣。傍花村者,花村之附庸也,岿然独存焉。一酒旗出竹林,飘扬有致。主人爱梅,红白绿萼,参差种之。花时与竹篱茅屋相映,梅之精神倍出,富贵家不知也。
戊辰正二月,多雪雨,逗留梅信,至花朝①方盛。箫鼓游舫,皆集红桥,独留此数株老梅,为冷落薄游者吟诗买醉之所。余闻而羡之,遂醵②酒钱、唤笙歌,作竟日欢。同一饮也,觉饮于旗亭③,较饮于名园胜;同一诗也,觉入于歌者之口,较入于选楼④胜。安知今日之红桥,不胜于十五桥;后日之傍花村,不胜于花村也哉!
【注释】①花朝: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②醵:凑钱。③旗亭:酒楼。④选楼:在扬州。原为隋时曹宪故居,因以《文选》教授生徒而得名。
靠着,挨着
空闲
变成废墟
整天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安知今日之红桥,不胜于十五桥;后日之傍花村,不胜于花村也哉!
怎么知道今天的红桥不会胜过(当年的)十五桥,
今后的傍花村不会胜过(当年的)花村呢!
10.“箫鼓游舫,皆集红桥”,而作者却独赏“富贵家不知”的“梅之精神”,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不盲目从众,保持独立、高洁的美好品格。
【参考译文】在扬州城西北,土丘与水洼高低不平的地方,有很多石头砌的荒芜的坟堆。唐人所咏诵的十五桥,已经模糊无从考证。行人随意指是这里。地与土山相接,富家的园林亭子,像一条带子靠近排列着,吹着箫打着鼓的游船,每天不间断。溪流转弯处,一座桥高立像挂在天边的彩虹,称它为“虹桥”。自从王阮亭先生在此设宴集会后,改名字叫“红桥”,而后桥开始出名流传。以前花村在桥东,现在已成为了废墟。傍花村,是花村附属的地方,独自保存在那里。一面酒旗伸出竹林,随风飘扬。
主人喜爱梅花,红的白的绿的,交叉着栽种。花开时节与竹篱、茅屋相互映衬,梅花的精神成倍地显现出来,富贵家不知道。戊辰年的二月,多雪雨,在梅花间逗留,花期延后,一直到百花生日的时候才开得最盛。吹着箫打着鼓的游船,都聚集到红桥,唯独留下这几株老梅,成为失意落魄游子吟诗抒怀、借酒浇愁的地方。我听说后感到很是羡慕,于是凑钱买酒、听歌看舞,一整天尽情高兴。同是喝酒,觉得在酒楼饮酒,胜过在有名的园林;同样是吟诗,觉得歌者唱的,比在扬州选楼要好。怎么知道今天的红桥不会胜过(当年的)十五桥,今后的傍花村不会胜过(当年的)花村呢!(共28张PPT)
19.苏州园林
jiàn

cái
zhǎo
bànɡ
lín
xún
qiánɡ






斟酌




镂刻
楼房
褴褛
D
4.下面语段中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6分)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①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清代,兴旺于明代。②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近一百七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③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榜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第①句语序混乱,应调整为:
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
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2)第②句存在语义矛盾,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句中存在词语使用不当的现象,应把“_____”改为“____”。
“近”或“多”
榜样
标本
阅读课文第一至五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5.阅读第一、二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3分)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6.揣摩第四段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一句,说说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分)
这里作者强调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种园林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的重复,它是为了能给人以美的愉悦,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堆叠,从而达到“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效果。
7.第四段中“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
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
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8.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2)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都在体现“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
B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新裁
C.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D.鉴赏  
藤萝  
雷同  
俯仰生姿
【解析】A.盘曲嶙峋;B.自出心裁;C.因地制宜。
D
3.(保山市期中测试)“2019年北京世园会”于2019年4月29日至2019年10月7日举行。为了更好地了解世园会,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了解世园会”的活动,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任务。(8分)
(1)根据以下材料,概括北京世园会的举办意义。(3分)
北京世园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旨在弘扬绿色发展理念。举办目的是展示生态文明成果,促进园艺产业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北京世园会期间,不少于100个官方参展者、100个非官方参展者、1600万人次的观众参会,世界园艺新品种、新技术在此大联展、大交流、大交易,无疑将在京津冀发展整体布局中促进园艺、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全面发展,逐渐形成集科研、人才的区域,进而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上有所作为。
举办意义:
①展示生态文明成果,促进园艺产业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②搭建了世界园艺新品种、新技术交流的平台。
③可以带动旅游业等产业发展,推动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利于疏解非首都功能。
(2)请依据下列材料,补充完成以下宣传语。(2分)
在2019北京世园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只有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让子孙后代过上绿色文明的生活,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见花香。
“生活与绿色相约,
示例一:发展与生态同行
示例二:美丽与家园同在
示例三:环保与发展共进”
(3)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中指出: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特征。下面两幅图片是北京世园会江苏园的建筑,请说说它们分别从哪一方面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3分)
甲: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乙: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园林说趣(宜昌中考改编)
陈从周
①我国在园林建造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史中树立着独特的风格。
②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给予游人多处可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如此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
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景,这是动观。清初画家恽寿平曾有过终生难忘的游园体验:
③壬戌八月客吴门拙政园,秋雨长林,致有爽气。独坐南轩,只见绕堤皆芙蓉,红翠相间,俯视澄明,游鳞可取,使人悠然有濠濮①闲趣。自南轩过艳雪亭,渡红桥而北,傍横冈循石间道,山麓尽处有堤通小阜,林木翳如,池上为湛华楼,与隔水回廊相望,此一园最胜地也。(《瓯香馆集》卷十二)
④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宽绰。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意,宽绰不觉局促,览之有物,故以静、动观园,有缩地扩基之妙。而大胆落墨,小心收拾,更为要谛,使宽处可容走马,密处难以藏针。故颐和园有烟波浩渺之昆明湖,也有深居山间的谐趣园,于此可悟消息。造园有法而无式,在于人们的巧妙运用其规律。因地制宜,就是法。能做到园有大小之分,有静观动观之别,有郊园市园之异,等等,各臻其妙,方称“得体”。中国画的兰竹看来极简单,画家能各具一格;古典折子戏,亦复喜看,每个演员演来不同,就是各有独到之处。造园之理与此理相通。苏州网师园是公认的小园,“小而精,以少胜多”。
其设计原则很简单,运用了假山与建筑相对而互相更换的一个原则,无旱船、大桥、大山,建筑物尺度略小,数量适可而止,亭亭当当,是小园格局。反之,狮子林增添了大船,与水面不称,不伦不类,就是不“得体”。清代汪春田重葺文园有诗:“换却花篱补石阑,改园更比改诗难。果能字字吟来稳,小有亭台亦耐看。”说得透彻极了。到今天读起此诗,对造园工作者来说,还是十分亲切的。
【注释】①濠濮:两条河流的名称,濠水、濮水,后指闲适无为,逍遥脱俗。
4.近期,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苏州园林研学旅行,请你结合“网师园”和“拙政园”的特点,为大家提供一条最可取的游园建议。(3分)
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5.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阅读本文,分别列举出“网师园”和“拙政园”中这样的观赏点。(4分)
网师园:槛前、亭中、轩外;拙政园:南轩。
6.文中多次提到造园的“法”和“理”,请用文中的八个字概括其具体意思。(2分)
因地制宜,各臻其妙(各具一格)
7.文中说“造园之理与此理相通”,请问“此理”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中国画的兰竹看来极简单,画家能各具一格;古典折子戏,亦复喜看,每个演员演来不同,就是各有独到之处。
8.如果你是本次研学旅行的导师,请结合“网师园”和“拙政园”中的具体景点,设计两个有趣的游园活动,并各用一个四字词写出游园活动的名称。(2分)
示例:楹前垂钓(戏水)、亭中赏月(灯会)、轩外写生(观花)、艳雪对歌、红桥泛舟、山麓攀岩、湛华登楼等
9.第③段有什么作用?(3分)
第③段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作者引用清初画家恽寿平终生难忘的游园体验,有力说明了园有静观、动观之分,静观和动观能带来不同的体验。(共24张PPT)
20.蝉
bào
suì
xià


zhé
nián
liè







xiān
qiàn
pēn
pèn
挖掘
倔强
D
【解析】“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句中指的是花儿竞相开放,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蝉亦是禅。
①高踞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③蝉该是有翅之族的隐士吧
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⑥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④②①③⑥⑤   B.④⑥②⑤③①
C.③④⑤⑥②①  
D.③①④②⑥⑤
D
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3分)
(1)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
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
(2)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
)
(3)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
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
)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防御  爆晒  储藏室  不怀好意
B.雍肿
刹那
工程师
一无所知
C.车辙
寻觅
懒扬扬
毫无顾忌
D.干燥
倒塌
鳍状物
无动于衷
【解析】A.暴晒;B.臃肿;C.懒洋洋。
D
3.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8分)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读书卡片
(1)书名:《________》  作者:
(2分)
昆虫记
法布尔
(2)写出两种书中所介绍的昆虫的生活习惯和令人惊叹的特殊本领。(2分)
①蝉在地下潜伏4年才钻出地面,在阳光中唱歌只有5个星期。
②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战胜敌人。
(3)阅读后,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本书。(注意说出书的特点)(4分)
①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②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盎然的情趣。
4.班级开展“小昆虫大世界”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6分)
(1)清清找到一首写动物的儿歌,里面含有9种动物,
请你根据已有信息选择填空。(填序号)(3分)
①螳螂 ②虾 ③蜻蜓 ④蝗虫 ⑤蝼蛄
⑥蛙 
⑦蝉 
⑧蚯蚓 
⑨蝴蝶
空中(
)水边(
),土里(
)河里(
)。
(
)毁堤(
)害,(
)捕(
)(
)花。









(2)下面两幅图片是“虫”字的不同写法,请分别指出两种字体,
并说说左图是依据什么构字的。(3分)
左图是甲骨文,右图是繁体隶书。
甲骨文“虫”字是依据蝌蚪状昆虫的外形来构造的。
娇小的赤条蜂
①细细的腰,玲珑的身材,腹部分成两节,下面大,上面小,中间好像是用一根细线连起来的,黑色的肚皮上面围着一丝红色的腰带:这就是赤条蜂。
②赤条蜂的巢穴是建筑在疏松的极容易钻通的泥土里的。小路的两旁,太阳照耀着的泥滩上,那些地方的草长得很稀疏,都是赤条蜂最理想的住所。在春季,四月初的时候,我们总可以在这样的地方找到它们。
③赤条蜂通常在泥土里筑一个垂直的洞,好像一口井,口径只有鹅毛管那么粗,约有二寸深,洞底是一个孤立的小房间,专为产卵用的。赤条蜂建巢的时候,总是静静地、慢慢地工作着,丝毫没有什么热烈或兴奋的样子。像别的蜂一样,它用前足作耙,用嘴巴作挖掘的工具。有时候我们就可以听到,从洞底发出一声尖利、刺耳的摩擦声,这是因为它遇到了一颗极不容易搬去的沙粒引起翅膀和全身剧烈振动的缘故。每隔短短的十几分钟,我们就可以看到赤条蜂在洞口出现,嘴里衔着一些垃圾或是一颗沙粒。它总把这种垃圾丢到几寸以外的地方,这样可以保持自己的居所和周围环境的整洁。
④赤条蜂所猎取的食物是一种灰蛾的幼虫。这种虫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地底下的,赤条蜂又是怎么把它捉到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有一天当我散步回来的时候,正好看到一只赤条蜂在一丛百里香底下忙碌着。我立刻在它附近的地上躺下。我的出现并没有把它吓走。它先飞到我的衣袖上停了一会儿,断定我不会伤害它之后,又飞回到百里香丛中去了。从过去的经验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它忙得很,没有时间来考虑我这个不速之客。
⑤赤条蜂把百里香根部的泥土挖去,又把周围的小草拔掉,然后把头钻进它挖松的土块里。它匆匆忙忙地从这里飞到那里,向每一条裂缝里张望。它不是在为自己筑巢,而是在寻找地底下的食物,活像一只猎狗在寻找洞里的野兔一般。
⑥灰蛾的幼虫觉察到了上面的动静,决定离开自己的巢,爬到地面上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念之差就决定了它的命运。那赤条蜂是早已准备就绪,就等着它的出现了。果然,灰蛾的幼虫一露出地面,赤条蜂就冲出去一把将它抓住了,然后伏在它的背上,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一样,不慌不忙地用刺把毛虫的每一节都刺一下。从前到后一节一节地往下刺,一点儿也不遗漏。它那熟练的动作,让人想起游刃有余的屠夫。
⑦赤条蜂的技巧令科学家们都自愧不如。它可以靠观察去推断人类所不知道的事情。它很熟悉它的俘虏的神经系统,它知道往哪些神经中枢上扎刺,
A
可以使它的俘虏神经麻木而不至于死亡。它从哪里学到的这种知识呢?我们人类有学校,有老师,有各种书籍,我们通过这些逐渐地积累知识,懂得大自然的许多奥妙。可是赤条蜂是怎么知道这些复杂的知识的呢?而且不用练习就掌握了那么熟练的技术,难道是在它们出生前,冥冥之中就有神灵赋予它们这种本领了吗?大自然多神奇啊,当我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它的秘密时,它早就有条不紊地安排好了一切!
(节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
5.选文依次说明了赤条蜂的_________特征和________、_____技巧。
(每空限两个字,3分)
6.赤条蜂的巢穴具有哪些特点?(3分)
建筑在疏松的极容易钻通的泥土里;是一个垂直的洞,好像一口井,
口径只有鹅毛管那么粗,约有二寸深,洞底是一个孤立的小房间,
专为产卵用的;整洁干净。
外形(形态)
筑巢(建巢)
捕食
7.第④段加点的“大部分”可否删去?为什么?(3分)
不能删去。“大部分”起限制作用,表示大多数,说明这种虫也有小部分不是生活在地底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与原意不符。
8.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赤条蜂通常在泥土里筑一个垂直的洞,好像一口井,口径只有鹅毛管那么粗,约有二寸深。
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生动形象又具体准确地表现了赤条蜂巢穴的形状和大小。
9.本文和课文《蝉》都通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请结合选文,任举一例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赤条蜂建巢的时候,总是静静地、慢慢地工作着,丝毫没有什么热烈或兴奋的样子。”将赤条蜂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赤条蜂建巢时的神态,突出了其安静和沉稳的特点,富有情趣。
10.赤条蜂的聪明才智丝毫不逊于人类,
请结合选文,至少列举三点印证。(3分)
善于保持居所和周围环境的整洁;
精心设计,诱敌出洞;实施麻醉有条不紊;有勇有谋等。(共27张PPT)
21.梦回繁华
rǒnɡ

tuó
juàn
chóu
qiào
biàn
chà
chǎng
tán








shèng
chéng
héng
hèng
摄影
震慑
蹑手蹑脚
A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B.丰富心灵的方式需要到大自然中去感受,
到有文化积淀的地方去游历,包括欣赏艺术作品等方面的体验。
C.腊八粥是用糯米、豆类、红枣、核桃、
莲子等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美味佳肴。
D.净化网络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交流,又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尊重。
A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
B.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C.《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D.江苏南通海安的一位工匠,耗时7年,雕刻了一件直径1.5米,长18米,重20多吨的《清明上河图》。
B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
它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B.文章在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时,
按照的是“开卷处——中段——后段”的顺序。
C.文章的最后一段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远高于其艺术价值。
D.本文多用四字短语,概括力强,典雅而富有韵味。
【解析】最后一段并未对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比较。
C
7.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6分)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纵(高度)、横(长度)的具体数值,
给人鲜明的印象。
(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
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打比方。将《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
突出了《清明上河图》内容丰富、富有变化的特点,令人回味无穷。
hàn


chóu
qiào
tuó
chà

2.大型文化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三套首播,
该节目一经播出即获好评无数。根据下面材料,完成题目。(10分)
材料一:《国家宝藏》第二季融入音乐剧、舞剧、民族器乐剧等更多艺术手法,融合演播室综艺、纪录片、真人秀等多种表现形态,整合文博资源,集结九家博物馆的27件文物和27组国宝守护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魅力。2019年2月9日,《国家宝藏》第二季收官。17位馆(院)长与众专家学者、艺术家齐聚国宝舞台,现场揭晓由观众投票和特展评选委员会共同选出的9件国宝,入驻特展。
材料二:《国家宝藏》第一季为国宝选择了王刚、梁家辉、王凯、李晨、易烊千玺等27位明星“护宝人”;第二季又为国宝选择了王菲、黎明、岳云鹏、尼格买提、佟丽娅等27位明星“护宝人”。
材料三:根据我国文物分类标准,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能称其为“国宝”。一件文物究竟是不是一级甲等,首先不是文物价值几何,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有了这一层意义,才能被认定为“国宝”。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国家宝藏》能够获好评无数的原因。
(4分)
①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2)下列活动中,不适合作为该节目内容的是(
)(2分)
A.明星小剧场演绎国宝故事
B.专家教授来解读国宝价值
C.为保护国宝进行现场募捐
D.收藏者介绍国宝流传经历
民众参与
明星效应
C
(3)有人推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入《国家宝藏》这个节目,
你觉得是否合适?依据材料简要陈述理由。(4分)
合适。《清明上河图》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多位各色人物,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具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和当时的社会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所以适合进入《国家宝藏》。
形神兼备中国画(昆明中考改编)
①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有“书画同源”之说。中国画的颜料由天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画作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因常用朱红色和青色,所以又称为“丹青”。
③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④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从传世的人物画作中,后人可以一窥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面容,还能看到仕女图表现的宫廷生活和风俗画中展现的市井百态等。这些画作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例如明代曾鲸的代表作《王时敏像》,画作中人物画得不大,线条流畅遒劲,形象栩栩如生;背景则大幅留白,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时配以书法题字,更彰显了人物的精神气度。
⑤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的画作。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山水蕴含着天地宇宙间无穷的奥妙,由此形成了独到的山水观。中国的山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
例如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恢宏壮丽、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作品,画卷长11.915米、高0.515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此画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呈现出一派万象皆容的场景。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距离分明,空间层次清晰。在色彩表现上,该画以色调浓重的矿物颜料绘成,较同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他青绿山水画作都要鲜艳。全画除青绿主色外,还以赭石来渲染山脚、天色,并以笔墨线条皴染山石,使山峰的立体感和明暗效果格外鲜明生动。元代书法家、鉴赏家溥光和尚在此画题跋中称其“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也”。
⑥花鸟画主要以花草树木、禽鸟鱼虫为题材。花鸟画表现的是边、角、点的小景,注重笔情墨趣。中国花鸟画并不只是纯粹的写生,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的关系,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所以,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例如南宋赵孟坚的《春兰图》,描绘了两株生于杂草丛间的幽兰,摇曳多姿,舒展飘逸。
兰叶、花瓣均以淡墨一笔绘出,笔法潇洒灵动、柔中带刚,画面旷淡清幽、意蕴无穷。画中左方题诗一首,以兰喻人。全图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表现了画家洁身自好、清高脱俗的追求。
⑦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⑧中国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提升了图画的境界。中国画有壁画、屏风、卷轴、册页、扇面等多种画幅形式,并以特有的装裱工艺装潢画幅,给人带来更多的审美感受。
⑨领略中国画的魅力,不仅要欣赏画面,还要从古人的妙笔中感受他们的性情与哲思。
(节选自《中国画》,有删改)
3.请根据选文内容填空。(3分)
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4.选文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画线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明代曾鲸的《王时敏像》的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人物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特征。
5.选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本文采用了逻辑顺序。选文①②段总的介绍了中国画的独特表现手法,第③④⑤⑥段分类介绍了中国画的类别及其特点,第⑦⑧段又总的介绍了中国画的哲学思想和综合艺术的特点,因此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
6.请根据选文信息,说说下面的《梅花》扇面中,除了画以外,
还可以增添哪些中国画的元素?请简要说明增添的理由。(3分)
示例一:可以增添与梅花有关的诗句,诗句与梅花相得益彰,不仅提高了扇面的观赏性,且以梅喻人,还体现出人的精神追求。再盖上印章,将诗、书、画、印结合起来,可以丰富画面的内容,提升图画的境界。 示例二:可以增添“凌寒独自开”这句诗,并盖上印章。这句诗能表现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诗与画融为一体,突显出人的高洁品格。题诗盖印,使画面更丰富,意境更深远。(共11张PPT)
名著导读(二)
一、《昆虫记》
1.法布尔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揭示出来。
比如___在地下“潜伏”4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5个星期;
_____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_____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_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______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剪”下精确的圆叶片来……(5分)

蟋蟀
蜘蛛
螳螂
切叶蜂
2.《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你的看法是什么?(3分)
我同意。我们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我们享受着同样的阳光雨露,我们同样都在为生活忙碌着,当然我们也同样有着各自的生命极限。
3.假如你要向朋友推荐《昆虫记》,请说说推荐的理由。(3分)
《昆虫记》是作者对昆虫最直观的研究记录,影响了无数科学家、文学家及普通大众,其文学及科学的非凡成就受到举世推崇。虽然全文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行文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被公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传世经典!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几乎每次进餐后,它(塔蓝图拉毒蛛)都要整理一下仪容。譬如用前腿上的跗节把触须和上颚里里外外清扫干净。
嗉囊装满后,它(绿色蝈蝈)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上述两段文字均选自《_______》,分别描写的是塔蓝图拉毒蛛和绿色蝈蝈进食后的__________,说明了昆虫也同人类一样有着______的良好习惯。
昆虫记
生活习性
讲卫生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我敢肯定,你从来也没有见到过。它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它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那对随时准备东挡西杀的前臂也早已张了开来。不光是动作奇特,与此同时,它还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
它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的上面。
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对手挑战的姿态。
(有删节)
这是对____迎接对手挑战的一段描写。它做了哪两种备战姿态?
把身体前半部分竖起,把起挡杀作用的前臂张开;
还发出一种像毒蛇喷吐气息时的声音。
螳螂
二、《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6.《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的《序曲》部分,
从郭沫若的诗歌《____________》和神话传说“_________”引入,
简要介绍了星座的概念、_____和_____的有关知识。(4分)
7.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实测工作,
是我国
(朝代)的天文学家________进行。(2分)
8.什么是星座?(2分)
古人为了更方便地辨认星空,就用种种想象中虚拟的线条,
将天上较亮的那些星星分群分组地联结起来,这些星群便成为“星座”。
天上的街市
牛郎织女
划分
命名
唐代
僧一行
三、《寂静的春天》
9.《寂静的春天》是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
这本书从陆地到_____再到_____,全方位地揭示了__________的危害,
第一次对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是一本公认的开启了世界____________运动的奠基之作。(7分)

蕾切尔·卡森
海洋
天空
化学农药
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环境保护
10.作者在书中描述的造成春天寂静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杀虫剂的滥用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11.作者为什么说“杀虫剂”应该叫作“杀生剂”?(3分)
人类把一些昆虫称为“害虫”,然后研制出化学制剂,想把它们全部杀死,然而在杀死一部分“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食物链上的其他生物,并进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命安全。因此作者称这些杀虫剂为“杀生剂”。(共22张PPT)
周周清9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甘肃白银市会宁县期末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园林、刺绣和评弹,堪称苏州三绝。清泉流韵、千姿百态的亭台楼阁,巧夺天工、相(yìng)(
)成趣的山石花树,无不透露着对诗意栖居的向往与追求;精细雅致、惟妙惟(xiào)(肖)的苏绣画品,为铺着青石板的水乡小镇增添了动人的色彩,让人流连忘返;月夜,在江南小河边潺潺流水声中,(líng)(
)听那清音雅乐般的评弹,那是怎样的一种(qiè)(
)意!苏州三绝,凸现着艺术无穷的魅力,彰显了苏州人的聪慧智巧。



2.(武威中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世园会北京园里,上演了一场花艺音乐秀,四位歌手化身花艺模特,带来《北京记忆》等歌曲,歌声在胡同里荡漾回旋。花影、树影、云影、风声、水声、曲声,还有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________,成为世园会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相比于________的歌声,歌手身上的配饰更是________,那些配饰不是________的钻石玛瑙,而是与世园会主题________的花艺。
C
A.此起彼伏 
高山流水 
别有用心 
珠光宝气 
相辅相成
B.相映成趣 
高山流水 
别具匠心 
花枝招展 
因地制宜
C.相映成趣 
耳熟能详 
别具匠心 
珠光宝气 
相辅相成
D.此起彼伏 
耳熟能详 
别有用心 
花枝招展 
因地制宜
3.(素养创新题)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发展表明优越。
B.“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个句子的成分划分正确。
C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这句话改成反问句是:难道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吗?
D.《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是我国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其代表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解析】改成反问句应为:难道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不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吗?
4.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要求符合语境,内容相近,句式相同。(4分)
我敬畏自然中浩瀚的事物,也敬畏自然中渺小的事物。
我敬畏长江之气势如虹,敬畏珠峰之直插云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敬畏霜雪中的松柏,坚毅挺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敬畏风雨中的小草,柔韧顽强。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值得我们敬畏。
敬畏黄河之波涛汹涌,敬畏五岳之壮观神奇
敬畏荒漠中的胡杨,坚韧刚强;敬畏雷电中的海燕,自信乐观
5.古诗文默写。(8分)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
_____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3)
,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4)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5)《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楚地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书抵万金
半卷红旗临易水
鸢飞戾天者
隐隐笙歌处处随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阅读《昆虫记》片段,回答问题。(5分)
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内容。(2分)
本段文字主要记叙了螳螂捕食蝗虫的情景。
(2)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还记载了很多他所观察的昆虫,
请说说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并说明理由。(3分)
我最喜欢蟋蟀。因为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
7.(黔东南中考改编)假如由你筹划和布置一间教室大小的“语文活动室”。请参与下列活动并完成学习任务。(9分)
(1)从电子设备到桌椅书架、图书资料之类的摆设安放等等,拟出一份简明概要、具体可行的室内布置计划。(80字以内)(3分)
示例:①在正面墙正中悬挂“语文活动室”的标志;②在后面墙正上方悬挂横幅:和语文做朋友,和朋友学语文;③在活动室前方放一电脑桌,配电脑及相应多媒体投影设备一套;④活动室后面左右墙角各放一个图书资料柜,准备些名著和其他各类阅读资料;⑤分两排在活动室放置部分桌椅……
(2)右面是一位同学推荐的一幅关于世界读书日的宣传画,他希望贴在活动室的墙上。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4分)
构图要素:两本卷着的书构成一个望远镜,上方有“4.23世界读书日”的字样。图形寓意:世界读书日是每年的4月23日。读书可以开阔视野,让我们看得更远。倡导更多人能关注读书日,热爱读书!
(3)化用或改写名言、诗句、歌词、俗语、广告词等,拟写一句宣传语,
供开放之日使用。(20字以内)(2分)
示例:①欲破万卷书,早登活动室。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味生活,始于语文。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材料一: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移动支付占比的提升与收钱码的普及密不可分。”支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据统计,2018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很大,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农村地区占比为17.9%。
(节选自新华网)
材料二: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分布的。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显示出来。
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节选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用扫码枪扫了后,即可买单……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移动支付的发展也逐渐改变了民俗习惯。春节期间,除了贴对联、包饺子、看春晚等传统习俗外,抢红包、扫“福”字等活动逐渐成为新习俗。线上红包替代实体红包,为人们创造了新的感情沟通方式。
通过参与抢红包等活动增进与亲人朋友的沟通,让春节更有“味道”。有专家说:“社会的发展变化使过去的‘年味儿’有所削弱,但新媒体通过流量构建新的民俗,让人们参与狂欢,从而获得春节新的仪式感。”
业内人士提示,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的同时,用户应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贪图小利、因小失大。有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制作虚假的二维码或分享链接,一旦用户扫描或点击链接,有可能被盗取个人信息甚至被盗取钱财。
(节选自人民网)
8.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移动支付使人们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其运用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来说有两个优势,一是存储信息容量大,二是具有纠错功能。
C.线上抢红包成为春节沟通感情的新方式,这是随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产生的新年俗。
D.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移动支付的相关信息,同时也提醒人们增强防范意识。
A
【解析】“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错误,材料一是“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很大,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农村地区占比为17.9%”,由数据来看,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9.作为一则新闻,材料一使用了大量的数据,有什么作用?(3分)
通过具体的数据,更加精确直观地说明移动支付具有使用者众多、
普及范围广、城镇市场空间大的特点。
10.根据材料二给“二维码”下定义。(3分)
二维码是一种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组合的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的黑白相间的图形。
11.材料一的说明语言科学准确,试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3分)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的“数据显示”起限制作用,表明“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这一结论是有根据的,体现了说明语言科学准确。
12.移动支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存在什么隐患?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
积极影响:①让生活更方便快捷;②构建了新的民俗习惯。隐患:个人信息和资金有可能被盗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