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二章特殊三角形(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二章特殊三角形(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12 20:54:59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知识回顾
1.对某件事作出_____的句子叫做命题,
命题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
判断
题设
结论
2.______的命题是真命题,
________的命题是假命题
正确
错误
3.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常用的
命题叫做_____
定理
结论
条件
④如果a2=b2,那么a=b
③如果a=b,那么a2=b2
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将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填入表中
a=b
a2=b2
a2=b2
a=b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观察表中的命题,命题⑴与命题⑵有什么关系?命题⑶与命题⑷呢?
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
2.5逆命题和逆定理
a=b
a2=b2
如果a2=b2,那么a=b。
a2=b2
a=b
如果a=b,那么a2=b2。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结论
条件
命题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叫做原命题
2.同位角相等
相等的角是同位角
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定互逆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如果|a|=|b|,那么a=b
假命题
真命题
假命题
假命题
如果a=b,那么|a|=|b|
有一个角等于60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假命题
真命题
3.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60°
4.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线相等
两边上的高线相等的三角形是
等腰三角形
真命题
真命题
如果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图形是等腰三角形
5.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假命题
真命题
6.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假命题
真命题
7.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真命题
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假命题
思考:
2一个命题和它的逆命题的真与假有没有必然联系?
1.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吗?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1)假命题没有逆命题;
(2)真命题没有逆命题;
(3)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4)真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
×
×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能被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就叫它是原定理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叫互逆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请说出其逆命题,并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这是一个真命题
下列定理中,哪些有逆定理?如果有逆定理,请说出逆定理。
⑴同角的余角相等;
⑵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⑶对顶角相等。
没有逆定理
没有逆定理
有逆定理
(4)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有逆定理
线段的中垂线(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请说出它的逆命题,并证明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
逆命题: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
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A
P
B
例一:已知:如图,
AB是一条线段,P是一点,且PA=PB
求证: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O
C
显然,上述两个命题可称为互逆定理
几何语言:
∵PA=PB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中垂线性质定理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
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上
A
P
B
例2 说出命题“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逆命题,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逆命题是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举反例!(共12张PPT)
2.8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有什么方法?
知识回顾
SSS,SAS,ASA,AAS.
2、在用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什么?
这个角是已知两边的夹角。
已知线段a,c(a﹤c),用直尺和圆规作Rt△ABC,使∠C=Rt∠,BC=a,AB=c.
a
c
画法:1.画∠MCN=90°.
3.以B为圆心,c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点A.
4.连结AB
.
△ABC就是所求作的Rt△.
M
C
N
a
B
c
A
2.在射线CM上截取CB=a.
画一画
从上面画直角三角形中,你发现了什么?
和其他同学所作的三角形进行比较,
它们能重合吗?
简写:“斜边、直角边定理”或“HL”
∠C=∠C?=90°
A
B=A?B?
A
C=
A?C?(
或BC=
B?C?)
∴Rt△ABC≌Rt△
A?B?C?(H
L)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几何语言表示: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A’
C’
B’
已知:如图,在△ABC和△A’B’C’中,
∠C=∠C’=Rt∠,AB=A’B’,AC=A’C’.
求证:Rt△ABC≌Rt△A’B’C’.
验证“斜边、直角边定理”或“H
L”
在使用“HL”时,同学们应注意什么?
“HL”是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方法.
作业题1
课内练习1
构造法
D
B
C
A
E
F
1、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
DE⊥AB于点E,DF⊥AC于点F,且DE=DF.
求证:AB=AC.
证明:∵
DE⊥AB,DF⊥AC

∠BED=∠CFD=RT∠

D是BC的中点

BD=CD

DE=DF

RtΔBDE

RtΔCDF(HL)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AB=AC(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已知:如图,P是∠AOB内一点,PD⊥OA,
PE⊥OB,D,E分别是垂足,且PD=PE.
求证: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作业题4
课内练习2
A
C
B
D
1
2
4、已知:如图,∠ABD=∠ACD=90°,∠1=∠2.
求证:AD平分∠BAC.
2、已知△ABC,用直尺和圆规作一点P,使它到三边
的距离都相等(只要求作出图形,并保留作图痕迹).
A
B
C
P
1、已知:如图,∠B=∠E=Rt∠,AB=AE,∠1=∠2.
求证:∠3=∠4.
练习:
2、已知:如图,AB⊥BD于点B,CD⊥BD于点D,P是BD上一点,且AP=PC,AP⊥PC.
求证:△ABP≌△PDC.
证明:∵
AB⊥BD,CD⊥BD


B=

D=Rt∠

AP⊥PC


APB+

CPD=900


APB+

A=900


CPD=

A(同角的余角相等)

AP=PC

△ABP≌△PDC(AAS)
1、如图,两根长度为12米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两个木桩上,两个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应用练习: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SSS,SAS,ASA,AAS,HL(特有).
切记!!!
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①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共13张PPT)
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
现在请同学们将所画的等腰三角形对折,使两腰
AB、AC重叠在一起,折痕为AD,在图中找出所有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由此你发现了等腰三角形还有哪些性质?
D
A
B
C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
A
D
C
B
你能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这些结论吗?
在△ABC中
(1)∵AB=AC,AD⊥BC,
∴∠___=∠___,____=____;
(2)∵AB=AC,AD是中线,
∴∠_=∠_,____⊥____;
(3)∵AB=AC,AD是角平分线,
∴____⊥____,____=____。
C
A
B
1
2
D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用几何语言表示为:
1
2
BD
CD
1
2
AD
BC
AD
BC
BD
CD
例3
已知:如图,AD平分∠BAC,
∠ADB=∠ADC
求证:AD⊥BC
例4
已知线段a,
h,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底边BC=a,
BC边上的高为h.
h
a
作法:
1.作线段BC=a.
2.作BC的中垂线m,交BC于点D.
3.在直线
m上截取DA=h,连接AB,AC.
△ABC就是所求的等腰三角形.
a
B
C
h
A
练习: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一定是锐角。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能是锐角或者直角、
钝角都可以。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一定垂直底边。
4、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和中线的
总数一共能画出9条。
5、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一定垂直于
底边。
(X)
(X)
(√)
(X)
(√)
如图,D,E在BC上,AB=AC,AD=AE,则BD与CE相等吗?
E
A
B
C
D
H
如图,在△ABC中,AB=AC,O是△ABC内一点,且OB=OC,AO的延长线交BC于点D,试说明AD⊥BC,BD=CD。
2
A
B
C
D
O
1
C
B
A
如图在等腰ΔABC中,AB=AC,BE=CD,BD=CF,DG⊥EF,则∠
1=∠2
吗?请说明理由。
F
E
D
G
1
2
  如图,线段OD的一个端点O在直线a上,以OD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另一个顶点在直线a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多少个?



a



想一想,画一画
谈谈我的收获
作业布置
1.作业本、课本作业题A组.
(B组选做)
2.课外探究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以小组为单位,
对此进行研究,写成研究报告,于下周一上交评比。(共15张PPT)
2.6直角三角形(1)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叫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ABC”用符号“
”表示。
Rt△ABC
A
C
B
直角边
直角边
斜边
A
C
B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有什么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Rt△ABC中∠C=900
,
∠A∶∠B=
3∶2
则∠A=_____0。
2、Rt△ABC中∠C=900
,
∠A-∠B=
200
则∠A=_____0。
54
55
3、
用一副三角板拼出如图的图形,则图中的∠ADC=___.
750
4、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叠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则∠AOB+∠DOC
=______.
180°
5、如图,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请找出图中各对互余的角
请找出图中除直角外各对相等的角
1
2
6、如图,D是Rt△ABC斜边上一点.BD=
AD,
求证:点D为BC中点
探求AD与BC的关系
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语言
∵∠BAC=90°,BD=CD
∴AD=
BC
Rt△ABC中,∠BAC=90°,
AD是BC边上的中线。
若AD=5cm,求BC。
若∠ADC=70°,求∠B和∠C。
若∠B=30°,则AC与BC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等于30°,则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一个角是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例一:一滑雪运动员沿着倾斜角为300的斜坡,从A滑行至B,已知AB=200m,问他的高度下降了
多少?
若一副三角尺拼成如图的四边形ABCD,E为BD的中点。点E与点
A、C的距离相等吗?
若点F是AC的中点,你知道EF与AC的关系吗?
若连结AC,你知道∠CAE的度数吗?
若这副三角尺拼成如图形状,E为
BD的中点。点E与点A、C的距离
相等吗?
若连结AC,你知道∠CAE的度数吗?
下课(共19张PPT)
2.7探索勾股定理(1)
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掌握勾股定理.
3.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73至P.74例1为止,思考并准备交流下
列问题:
1.完成合作学习并归纳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尝试完成例1,注意书写格式。思考例1(1)说明
c>0有何目的?
知识梳理: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a,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c为斜边长,则
c
a
b
自学检测:
P.74
课内练习1
P.75
作业题1
精讲导学:
用刻度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使它的长度为
cm.
变式1:
P.74
课内练习
3
P.75
作业题
2
精讲导学:
一个长方形零件(如图),根据所给的尺寸(单位mm),求两孔中心A、B之间的距离.
A
B
90
160
40
40
C
解:
过A作铅垂线,过B作水平线,两线交于点C,则
∠ACB=90°,
AC=90-40=50(mm)
BC=160-40=120(mm)
由勾股定理有:
AB2=AC2+BC2=502+1202
=16900(mm2)
∵AB>0,
∴AB=130(mm)
答:两孔中心A,B的距离为130mm.
巩固练习:
P.75
作业题
3、4
P.75
作业题
5、6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2.理解“勾股定理”应注意什么问题?
3.你觉得“勾股定理”有用吗?
作业布置:
1、作业本?2.7(1)
2、课前课后2.7(1)
2.7探索勾股定理(2)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定理: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会用上述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76至P.77例3为止,思考并准备交流
下列问题:
1.完成合作学习。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什么?
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
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尝试完成例3,熟悉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别直角三
角形这一方法的书写格式。
知识梳理:
勾股定理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
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
a
b
自学检测:
P.77
课内练习1、2
P.78
作业题1、2
精讲导学:
例4
已知△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a、b、c,且
a=m2-n2,b=2mn,c=m2+n2(m>n,m,n是正整数)。△ABC
是直角三角形吗?请证明你的判断。
解:∵
a=m2-n2,b=2mn,c=m2+n2(m>n,m,n是正整数)
∴a2+b2=(m2-n2)2+(2mn)2
=m4-2m2n2+n4+4m2n2
=m4+2m2n2+n4
=(m2+n2)2
=c2
∴△ABC是直角三角形。
巩固练习:
P.78
作业题
3、4
P.78
作业题
5
你的收获是什么?
作业布置:
1、作业本?2.7(2)
2、课前课后2.7(2)(共27张PPT)
2.1图形的轴对称
2.1图形的轴对称
美丽
蝴蝶




李天王
巨灵神


盖书文


1.这一类图形的共同特征?
(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
2.这些图形的对称有什么特点呢?
(这些图形都有这么一条直线,这条直线能
把图形分成两部分,沿着这条直线折叠,这两
部分能互相重合。)
a
b
1.这一类图形的共同特征?
(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
2.这些图形是怎样对称的?
(这些图形都有这么一条直线,这条直线能
把图形分成两部分,沿着这条直线折叠,这两
部分能互相重合。)
a
b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对称轴
a
b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对称轴
概念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a
b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对称轴
概念
如果
沿一条直线
,直线两
旁的部分能够
,这个图形就叫做轴
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互相重合
折叠
一个图形
活动一:折一折,找对称轴
步骤:请同学们分小组找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
轴对称图形,并数一数它有几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活动一:折一折,找对称轴
步骤:请同学们分小组找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
轴对称图形,并数一数它有几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一条
三条
(
)
无数条
(
)
(
)
(
)
(
)
四条

活动二:折一折,探性质
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的线段
如图,AD平分∠BAC,AB=AC
(1)四边形ABDC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说出对称轴,哪一点与点B对称?
(2)如果连接BC,交AD于点E,把四边形ABCD沿AD对折,BE与CE重合吗?∠AEB与∠AEC呢?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活动三:画一画,探新知
如图,已知△ABC和直线m,以直线m为对称轴,求作以点A、B、C的对称点A1B1C1为顶点的△A1B1C1
把由一个图形变为
另一个图形,并使这两
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
叠后能够互相重合,这
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
的轴对称,这条直线叫
做对称轴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第一关:
△ABC与△DEF关于直线m成轴对称,则点A的对称点是哪个点?
∠C是多少度?
尝试应用,巩固新知
m
解:学生在理解轴对称定义的基础上,容易得出△ABC与△DEF重合,所以点A的对称点是点D。∠C=∠F,∠A=∠D,因为∠D=
65°。所以∠A=65°又因为∠B=40°,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得∠C=75°。
猜数字游戏:
第二关:


想一想:一辆汽车的车牌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你能确定该车车牌的号码吗?
例2:如图,直线l表示草原上的一条河流,一骑马少年从A地出发,去河边让马饮水,然后返回位于B地的家中,他沿怎么样的路线行走,能使路程最短?作出这条最短路线。

应用:如图,P、Q为△ABC的边AB、AC上的两定点,在BC上求作一点M,使△PQM的周长最短(不写作法).
重难互动探究
探究问题一 
线段之和最值问题之“单动点”型
例2变
[教材例2变式题]
如图2-1-6所示,点D是△ABC的边BC上的点,请问在AC边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EBD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试作出点E的位置.
2.1
图形的轴对称
[解析]
要使△EBD的周长最小,就要使DE+BE的值最小.
解:存在,如图2-1-7,作出点B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B′,连结DB′交AC于点E,则点E即为所求.
[归纳总结]
通过找已知点关于定直线的对称点把同侧线段和转化为异侧线段和,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实现“折”转“直”即可解决.
探究问题二 
线段之和最值问题之“双动点”型
2.1
图形的轴对称
例2
[教材例2拓展题]
如图2-1-8,四边形ABCD中,∠BAD=120°,∠B=∠D=90°,在BC,CD上分别找一点M,N,当△AMN的周长最小时,求∠AMN+∠ANM的度数.
[解析]
如图2-1-9,要使△AMN的周长最小,只需将三角形的三边“展”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出点A关于直线BC和CD的对称点A′,A″,连结A′A″,分别交BC,CD于点M,N,连结AM,AN,此时△AMN的周长最小.∵∠BAD=120°,可得出∠AA′M+∠A″=60°,进而得出∠AMN+∠ANM=2(∠AA′M+∠A″)即可得出答案.
解:分别作点A关于直线BC和CD的对称点A′,A″,连结A′A″,交BC于点M,交CD于点N,此时△AMN的周长最小.
∵∠BAD=120°,
∴∠AA′M+∠A″=180°-∠BAD=60°.
∵∠AA′M=∠MAA′,∠NAD=∠A″,
∴∠AMN=∠AA′M+∠MAA′=2∠AA′M,
∠ANM=∠NAD+∠A″=2∠A″,
∴∠AMN+∠ANM=2(∠AA′M+∠A″)=2×60°=120°.
探究问题三 
线段之和最值问题之“双直线”型
例2
[教材例2拓展题]如图所示,∠ABC内有一点P,在BA、BC边上各取一点P1、P2,使△PP1P2的周长最小
河岸l同侧的两个居民小区A、B现欲在河岸边建一个长度为s米的绿化带CD(宽度不计),使C到小区A的距离与D到小区B的距离之和最小.在图中画出绿化带的位置,并写出画图过程
探究问题四 
线段之和最值问题之“平移”型
主要围绕下列几个问题:
1、概念: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对称轴,对称点。
2、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归纳小结
交流收获
布置作业
※作业题第1、2、3、4题必做
※作业题第5、6题选做
谢谢同学们(共16张PPT)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AB=AC

△ABC是
等腰三角形
几何语言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B=∠C

AB=AC
几何语言
(在一个三角形中,
等角对等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二
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B=∠C
请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①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例一:为了测量河宽AB,小明想出了一个方法:从点A出发,
沿着与直线AB成60°
角的AC方向前进至C,
在C处测得∠C=30°,
量出AC的长,它就
是河的宽度。这个
方法正确吗?请说
明理由。
30°
A
B
C
D
60°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40°和70°,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2、AB=AC,BD平分∠ABC,且∠C=72°.
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小结
名称




性质与边角关系







A
B
C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等边对等角,
3.
三线合一。
4.是轴对称图形.
2.等角对等边,
1.两边相等。
1.两腰相等.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①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如图,BD平分∠ABC,
EF//BC,则△FBE是等腰
三角形吗?并说明理由.
4、如图,AD平分△ABC的外角∠EAC,AD∥B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吗?说明理由.
变式1:(课本64页B4)如图,B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AC上的高,DE∥BC,交AB于点E.
判断△BDE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变式2:如图,在△ABC中,∠B,∠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O点作DE//BC.
(1)若DE=6,则BD+CE=(

A.5
B.6
C.7
D.8
(2)若△ADE的周长为13,
AB=7,则AC=____.
B
6
(3)若OM//AB,ON//AC,
BC=10,则△OMN的
周长为______.
10
变式3:如图,在△ABC中,内角∠ABC的平分线和外角∠ACF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O点作OE//BC,判断线段BE,CD与D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下课(共22张PPT)
A
C
B
那么怎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呢?


底边
底角
底角
顶角
等腰三角形中,
相等的两边----腰,
两腰的夹角----顶角,
顶角所对的边----底边,
腰和底边的夹角----底角。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isosceles
triangle)
定义的理解:


得到“等腰三角形”.
“两边相等”
A
B
C
∵△ABC中,
.
∴△ABC是等腰三角形.
AB=AC

由“等腰三角形”得到“两边相等”
.
“两边相等”
∵△ABC是等腰三角形
∴AB=AC.
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1.如图,点D在AC上,AB=AC,AD=BD,你能在图中找出几个等腰三角形?说出每个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和顶角。
等腰三角形

底边
顶角
△BCD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2、如图,五角星中有
个等腰三角形.
10
A
B
C
D
E
F
G
H
M
N
同学们,请你先在所给的纸上画一个大大的等腰三角形,然后标上字母,再标出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讨论是否正确。
同学们,想一想刚才你们是凭什么来判断同桌所画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可以再重新检查一下)!
度量法
叠合法
折纸
使用圆规
已知线段a,b(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b,BC=a.
a
b
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讨论是否正确。
例1: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已知:如图,在△
ABC中,AB=AC,CD,BE分别是腰AB,AC上的中线。
求证:BE=CD。
B
C
D
E
A
例2、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相等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角平分线相等
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3,则第三边长为: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周长为: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0,一边长是12,则另两边长是______________
(分类讨论思想)
2或3
10
(要考虑三边关系)
12、6或9、9
同学们拿出刚才的纸,我们进一步来观察,折叠后,除了点B与点C重合外,还有哪些点、线段或角也重合?
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直线AD)
D
A
B
C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你知道什么是等边三角形?你对
等边三角形有什么了解?
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为什么?
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它们是一类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C
A
等边△ABC
B
E
B
P
D
C
A
理由如下:∵AP是∠ABC的平分线,AB=AC,AD=AE,
解:
点D,E关于AP对称,且DE∥BC。
∴点B和点C,点D和点E都关于直线AP对称.
∴BC

AP,
DE⊥
AP(为什么?)
∴DE

BC.
∴等腰三角形ABC和等腰三角形ADE都是以直线AP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例2: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D=AE,AP是△ABC的角平分线。点D,E关于AP对称吗?DE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你的判断。
1、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及腰、底边、顶角和底角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3、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的计算题时,要注意考虑到
思想和
思想。

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
,第三边叫做
,两腰的夹角叫做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
.
:等腰三角形是

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已知等腰△ABC一腰上的中线BD将它的周长分成了15cm和6cm两部分,求等腰三角形底边BC的长.
解:设腰长AB=x
cm,底边长BC=y
cm,
则AD=DC=
x
cm
由题意得,

(不合题意,舍去)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BC=1cm.
A
B
C
D
方程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
如图,正方形上给定8个点,以这些点为顶点,能构成多少个等腰三角形?
已知一等腰三角形三边分别为3x-1、x+1、5,试求x的值.

:

若3x-1=
x+1,则解得x=1,这时等腰三角形三边分别为2、2、5,但是2+2<5,所以x=1不合题意,舍去!
②若3x-1=
5,解得x=2,这时等腰三角形三边分别为5、3、5,符合题意!
③若x+1=5,解得x=4,这时等腰三角形三边分别为11、5、5,但是5+5
<11,所以x=4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
x=2。(共14张PPT)
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引入新课:
什么叫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什么对称
图形?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复习提问: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是等腰三角形的
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A
C
B


底边
做一做
现在请同学们将所画的等腰三角形对折,使两腰
AB、AC重叠在一起,折痕为AD,我们一起来探索它的内角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D
A
B
C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你能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吗?
A
C
B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也可以说成“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几何语言:
∵AB=AC
∴∠B=∠C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C
A
C
B
D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例1.求等边三角形ABC三个内角的度数
A
B
C
推论: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等于60°
课内练习:
1.如图,在△ABC中,AB=AC,∠ACD=100°,则∠A=

练一练
1.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50度,则另两个角是___
___________度.
65、65或50、80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可能是___
角.
直角或钝
2.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度,则另两个角是____
____度.
40、40
例题分析
例2.求证: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A
B
C
D
E
已知:如图,在△
ABC中,AB=AC,CE,BD分别是△
ABC的两条角平分线
求证:BD=CE
课内练习:
2.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P为BC的中点,D、E分别为AB、AC上
的点,且AD=AE.求证:PD=PE
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0,则顶角为

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400,则顶角为

提高题:
80°
50°或130°
如图,∠AOB是一个钢架,且∠AOB=20°为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相等,根据本节所学你能求出最多能添加多少根吗?并述
诉理由。
A
O
B
E
F
G
H
M
H
如图所示,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C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DHE=
.
体会.分享
说能出你这节课的收获和体验让大家与你分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