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陈情表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险衅/河畔 恭敬/躬亲抚养 期盼/期功强近
B.闵凶/怜悯 愧怍/门衰祚薄 新鲜/终鲜兄弟
C.床蓐/薅草 僮仆/人影憧憧 逮捕/责臣逋慢
D.矜育/戟矜 盘桓/煊赫一时 拔擢/濯濯童山
解析:A项,分别读xìn/pàn,gōng,qī/jī;B项,分别读mǐn,zuò,xiān/xiǎn;C项,分别读rù/hāo,tóng/chōnɡ,bǔ/bū;D项,分别读jīn/qín,huán/xuān,zhuó。
答案: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日薄西山 薄:迫近。形影相吊吊:哀悼。
B.终鲜兄弟 鲜:很少。未曾废离废:废止。
C.刘病日笃 笃:病重。供养无主主:主持、做。
D.听臣微志 听:听信。夙婴疾病夙:多年。
解析:A项,吊:安慰;B项,鲜:在本文中是“无”的意思;D项,听:准许、成全/夙:早时。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慈父见背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B.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当侍东宫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D.无以终余年愿乞终养
解析:A项,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动词,看见。B项,介词,比/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C项,动词,任,充当/副词,一定。D项,均为动词,结束、终了。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⑤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⑦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⑧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④⑥ D.③⑤⑦⑧
解析:①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②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④古义“申诉(苦衷)”,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⑥古义“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⑦古义“辛酸悲苦”,今义“身心劳苦”。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⑥谨拜表以闻
A.②③ B.⑤⑥
C.①⑤ D.②④
解析:①⑤均为介词,因为;②介词,在;③介词,凭借;④介词,用;⑥连词,表目的,用来。
答案:C
6.对下列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功强近”中的“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指穿大功服(9个月)、小功服(5个月)丧服的亲族。
B.“察臣孝廉”的“察”是推荐的意思,这是古代的察举制,汉代开始,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担任官职。
C.“刺史”,我国古代官职名。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后成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除臣洗马”中的“除”是授予官职;“拜臣郎中”的“拜”也是授予官职,两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可以换用。
解析:“拜”和“除”虽然都是授予官职,但“除”一般是免去原官,再授予新职,而“拜”没有这种用法。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蒙:蒙受。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渥:优厚。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鉴别。
D.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愚:愚拙。
解析:C项,鉴:察。
答案:C
8.下列语句分别表明李密想“报答祖母养育之恩”与想“尽心效忠晋武帝”的一项是( )
A.①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②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B.①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C.①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②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D.①乌鸟私情,愿乞终养②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解析:A项,②不能表达尽心效忠;B项,②不能表达尽心效忠;C项,①②都是表明想报答祖母之恩。
答案:D
9.下列对节选部分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高举“以孝治天下”的大旗,说自己应当得到同情;再转到自陈宦历、称颂君恩上来,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得皇帝的谅解。
B.自陈宦历一节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为起点,表达了至为恳切的感情。说刘病一节,句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C.最后一段开头就亮出具体的时限,清楚地陈述“报国恩”与“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是为了进一步请求晋武帝的恩准。
D.李密在《陈情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晋武帝讲道理,而是充分地摆事实,以具体的实情说服晋武帝体谅他的苦衷。
解析:B项,“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为起点”错误。从文段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总结句。
答案:B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解析:注意文言实词“图”“矜”“犬马”“拜”等词的含义。
参考答案:(1)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就希图官职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2)我怀着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拜上表章,希望把我的心情愿望传达给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
为兄轼下狱上书
[宋]苏辙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兴,作为歌诗,语或轻发。向者曾经臣寮缴进,陛下置而不问。轼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但其旧诗已自传播。臣诚哀轼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轻易,迹涉不逊。虽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曰:“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虽龃龉于当年,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遇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惟兄弟之亲,试求哀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
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早失怙恃 怙恃:父母。
B.轼狂狷寡虑 狂狷:狂妄急躁。
C.轼感荷恩贷 恩贷:恩情。
D.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 无任:不胜。
解析:C项,恩贷:宽恕。
答案:C
12.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
B.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
C.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
D.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
解析:在这段文字中,有一些重要的文言虚词,可以据此断句。
答案:D
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作者以呼天抢地的语气陈述人命关天的危迫,继而动之以手足之情,晓之以如焚之忧,感人至深。
B.苏轼性格愚直狂狷,恃才傲物,又爱纵谈古今,舞文弄墨,所以上章论事,观点不一致,最终获罪下狱,不可救药。
C.苏轼的一段话,一谓其少有大志,又遇杰出明主,深欲报效朝廷;一谓平素在朝势力孤危,一旦身陷囹圄,除兄弟外无人搭救。
D.苏辙举缇萦卖身赎父的典故,是想捐出自己的官职为苏轼赎罪,不敢存非分之想,只希望能救兄长出狱,使兄长不至于死在狱中。
解析:B项,理解错误,苏轼并不是“不可救药”。原文的意思是苏轼狂狷愚直,并没有大恶,已“深自悔咎”,由于其文字流传开来,“虽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
答案:B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遇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
(2)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
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和虚词。“遇”,遭遇;“虽”,虽然;“以”,用来;“事”,侍奉;“道”“由”,办法,方法。“蒙”,蒙受;“哀怜”,同情;“宜何以报”,该怎样报答。
参考答案:(1)现在遭到这种灾祸,虽然想改过自新,洗心革面来侍奉圣明的君主,也无从寻找献身之路了。(2)如蒙陛下哀怜他,赦免他的死罪,放他出牢狱,那就是死而复生了,这可该怎样报答朝廷呢?
参考译文:我听说人在困苦急迫的时候呼唤苍天,疾病疼痛的时候呼唤父母,这是人的至理常情。我虽然像草芥一样微不足道,却有危急紧迫的恳求,急切地盼望天地父母哀怜我吧!
我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只有长兄苏轼一人相依为命。现在听说他犯了罪,被逮捕入狱,全家惊恐号哭,担心他遭到意想不到的惩罚。我私下想来想去,苏轼不论在家或做官,都没有大的过错。只是秉性愚钝耿直,喜好谈论古往今来的是非得失,先后多次上书议论国事,他的言论前后不完全一致。陛下英明神圣、恩德广大,不加谴责。苏轼却狂妄急躁,缺乏思虑,私自倚仗皇帝犹如天地那样包容宽大的恩德,自己不收敛不警惕。近年来在担任杭州通判和密州知州时,平时每次遇到外物的触发,便乘兴写作诗歌,说话有时很轻率。这些作品从前曾被同僚们上交朝廷,陛下搁置起来,不予问罪。苏轼承受这种宽恕而十分感激,从此便深刻地自我悔过,不敢再写什么了。但是他的旧诗,却已经传播开了。我实在可怜他过分自信,到了愚蠢的程度,不懂得文字的轻重厉害,诗文中表现出一些不恭顺的迹象。现在虽然想改过自新,却已经身陷刑律,不可挽救了。苏轼即将被捕的时候,派人告诉我说:“我过早衰老,体弱多病,一定会死在监牢里。死本来是我分内的事,但遗憾的是,我从小就抱定了有所作为的志向,而又遇到不常出现的明主,虽然当年曾跟当政者意见不合,但始终想在晚年为国家报效一点力量。现在遭到这种灾祸,虽然想改过自新,洗心革面来侍奉圣明的君主,也无从寻找献身之路了。况且我在朝廷上最为孤立,皇帝的左右亲近肯定没有替我说话的人,只有靠你我兄弟的情分,试着向皇帝陛下乞求哀怜罢了。”我私自同情他的这种想法,经不起手足之情的促动,所以冒死替他说几句话。
从前汉朝的淳于意先生犯了罪,他的小女缇萦请求被收为官家奴婢,来赎回她父亲。汉文帝因为这件事,便废除了肉刑。现在像我这样极为卑微的一点诚意,虽然万万比不上缇萦,可是陛下的聪明智慧和仁爱圣明,却远远超过了汉文帝。我想乞求交出现任官爵来赎回长兄苏轼,并不敢奢望减轻他的罪过,只要能不死在狱中,就算很幸运了。长兄苏轼所犯的罪,如果有明显的文字根据,一定不敢拒不承认,从而重新犯罪。如蒙陛下哀怜他,赦免他的死罪,放他出牢狱,那就是死而复生了,这可该怎样报答朝廷呢?我愿意和长兄苏轼洗心革面,彻底改过,粉身碎骨,报效朝廷。只要陛下指派我们,不论去做什么,我们一定竭尽全力,直到生命完结。我经不起孤危迫切、无处申诉的困苦,只得把全部忠诚交给陛下。希望陛下宽恕我的狂妄,特许我的乞求。我祈祷苍天,请求饶命,情绪激切,神魂颠倒之极,到了无法自制的地步。
三、语言运用
15.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如岳飞字鹏举,意思是鲲鹏高飞。给下面的人名取字,并说明字与名的意义关联。(各不超过25字)
(1)陈璋,字 。说明: ?
(2)孙冠群,字 。说明: ?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题干中已有说明,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作答此题时,需要了解名的意思,“璋”是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像半个圭。“王”字旁的字一般都与“玉”相关,所以在回答的时候要按照这个思路来。“冠群”,顾名思义,是出类拔萃,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比如“谦之”就是要达到出类拔萃的一种相关的途径。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1)玉成 “璋”,玉器名,字“玉成”,表示玉汝于成。
(2)谦之 “冠群”意为出类拔萃,字“谦之”,以谦虚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