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到哪里去了》课件+教案(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水到哪里去了》课件+教案(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9-14 14:04:4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笫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也是最常见的物质,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
单元学习时,对水进行了一些学习和观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了解
到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人类离不开水等等。
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如何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
科学概念转化呢?这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
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
2.
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难点:
1.
能区分“水蒸气”与“白汽”;
2.
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本课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到哪里去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
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个活动是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用水洗手,不用擦手也会
干。这些水去哪儿了呢?通过让学生尝试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
时在此过程中丰富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活动“说说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是基于第一个活动展开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
深刻体会发生在周围的蒸发现象,了解到蒸发是无处不在、时时刻刻进行着的。
在基于第一和二个活动的认识之后,学生需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因为科学探究讲
求的是有事实、有依据。第三个活动中,活动一通过比较有盖和无盖的杯子在相同环境条件
下杯中等量水的变化,探讨水到哪里去了;活动二通过倒扣在地面一段时间的透明塑料盒的
变化,观察和研究水到哪里去了。该过程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水蒸气的特点。
第四个活动在基于对实验的理解和分析之后展开,此时学生对水蒸气的理解变得更具体
丰富,更容易理解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水。
学生准备:[探究材料]透明塑料杯2个、塑料盖1个、透明塑料浅杯1个。
[自备材料]量杯1个。
[配套用书]《科学探究》。
(_)情境导入(预设2分钟)
1.
生活观察
小天同学在学校喝水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洒在袖子上,他感觉到手臂很凉爽,一节课后水
迹的范围就缩小了,中午放学的时候就完全看不到水迹了。小天非常好奇,袖子上的水去了哪里。
2.
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一起帮助小天想一想袖子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将你的猜想记录下来吧。”此时教师可以板书“水到哪里去了”。并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在《科学探究》
±o学生可能会说出水跑到空气当中了,如果有学生能写出蒸发,教师可以讲解蒸发的科
学概念: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蒸发是一个吸
热的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问题测试,教师讲解蒸发的科学概念初步让学生了解水蒸发是怎么回事。
(二)实验探究(预设15分钟)
1.
初步感知
教师提问:“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就看不到了。用水洗手,不用擦手
也会干。这些水去哪儿了呢?把你的观点写在《科学探究》里”。
2.
猜想推测
教师提问:“请观察以下图片,想一想水去了哪里?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把你想到的例子也画出来,在每幅图片下的空格中记录你的分析结果。”此时教师出示相关
图片,学生完成《科学探究》。
3.
操作步骤
活动一:
(1)
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
标出水的高度。
(2
)用塑料盖盖严其中一个杯口。另一个不盖。
(3)
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4)
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活动二:
(1
)将透明塑料浅杯倒扣在草坪上放置一晚。
(2)
第二天早晨观察浅杯中的变化。
教师提前一晚做这个实验,将实验现象拍照记
录,上课时可以展示给学生。
设计意图
学生回忆生活中一些蒸发的现象,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科学素养。
通过两个模拟实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现象的能力,感受水蒸发后的特点。
(三)表达交流(预设10分钟)
1.
活动一中,两个杯子可能出现怎样的现象?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研讨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封口水杯里的水基本无变化,因为水蒸发后没有跑到空气当中;
开口水杯里的水变少了,因为水蒸发后跑到空气里去了。依据是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
蒸气散发到空中。
2.
活动二中,在塑料浅杯上可能观察到什么现象?怎样形成的?
学生进行研讨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在透明塑料浅杯上看到了小水滴,它们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研讨和交流,总结归纳出实验原理。
(四)详述运用(预设10分钟)
联系生活中的例子,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根据提示让学生填写《科学探
究》。
设计意图
通过填写《科学探究》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水和水蒸气的特点,检测学生知识掌握和
运用情况。
(五)课堂总结(预设3分钟)
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是蒸
发现象,这个过程水会吸收周围的热量。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我们看不见水蒸
发的过程,但我们可以多角度去思考,用细致、客观的态度进行观察和验证。
设计意图
归纳梳理本堂课教学内容,对本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归纳和反思,促进学生对新知
识的理解和记忆。
知识拓展
坎儿井的秘密
坎儿井,又称坎尔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
国古代三大工程,普遍存在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总
的说来,坎儿井的构造原理是: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
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
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近年来,吐鲁番的坎儿井呈衰减之势。全疆坎儿井50年代多达1700条,随着不断的干
涸,80年代末已降至860余条。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最多时达1273条,目前仅存725条左右。
究其原因,首推吐鲁番地区绿洲外围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据最新卫星遥感监测数据表
明,该地区强烈发展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6.
87%,而非荒漠化面积仅占总面积的
8.
8%o水资源日渐短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坎儿井水流量也逐年减少。
随着吐鲁番地区经济发展,机井得以广泛使用。机井投资少效率高,开釆极其随意。全
地区已有的几千口机井从地下大量抽水,而全区11亿立方米的可利用水资源中,地下水仅
占两个亿。比较而言,坎儿井造价高,维护难,导致使用率不断下降;在地表水利用上,一
些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大坝截流后,下游水源便捉襟见肘。已建的柯柯牙水库和坎儿其水库,
就对其下游近百条坎儿井直接造成生存危机。
此外,吐哈油田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光一个吐哈油田,每年就用去吐鲁番500万立方米
水。油田用水量非常大,加之打井极深,地下深水被大量抽走,坎儿井水源间接受到影响。
特别是在坎儿井附近钻油井,使坎儿井面临着被污染的危险。1997年,吐哈油田就曾发生
坎儿井上游的油井与坎儿井交汇,导致油渗水现象。由于缺乏深一步的监测手段,目前油田
对水质的深层影响尚难判断。
板书设计
1.1水到哪里去了
水(液体)
蒸发(吸热)
>水蒸气(气体)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2020年秋教科版科学精品课件
三年级上册
第一课
水到哪里去了
第一单元
情境导入:袖子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小天同学在学校喝水时不小心把水洒在了袖子上,他感觉到手臂很凉爽。一节课后,水迹的范围就缩小了,中午放学时已经完全看不到水迹了。小天非常好奇,袖子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是吸热过程。
提出问题: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

水蒸气
蒸发
(液体)
(气体)
水洼的水会变干涸
锅里的水越来越少
水去了哪里?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晾干衣服
吹干湿手
水去了哪里?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在两个杯中加入等量的水,用塑料薄膜封住一个杯口,放置通风向阳处。
通风、向阳
实验探究1
2-3天后两个杯中的水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现象
怎么解释
依据
封口水杯
开口水杯
水量几乎
无变化
水蒸发后没有跑到空气里去
在常温下,水会慢慢蒸发变成水蒸气。
水量明显下降
水蒸发后跑到空气里去了
表达交流:
将透明塑料浅杯倒着放在草坪上,第二天早晨观察浅杯中的变化。
实验探究2
小水滴
地面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
你在塑料浅杯中看到了什么
你认为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表达交流
液态
看得见
摸得着
有固定体积
较重
气态
看不见
摸不着
没有固定体积
较轻
无色
无味
透明
会流动
无固定形状

水蒸气
详述运用:水和水蒸气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水蒸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因而我们看不见水蒸气,却可以从多角度思考,运用细致、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以验证它的存在。
课堂总结:
坎儿井,又称坎尔井,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普遍存在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知识拓展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
知识拓展
谢谢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