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赤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视频《赤壁之战》导课。
公元208年秋天,曹操在消灭袁绍,统一北方后,又挥军南下,打算统一全国。
曹操率领号称八十万的大军,自江陵沿江东下,直逼刘备军驻地夏口。曹操的军队和孙、刘联军在赤壁相遇,隔江与孙刘联军对峙。曹操鉴于北方军队不惯水战,下令用铁索把战舰连锁在一起,以便兵士在船上行走如履平地,但这却给孙、刘联军采用火攻创造了机会。曹操本想利用优势兵力,一鼓而下,打败敌人,现在却处在了被动挨打的局面。相反的,孙、刘联军却士气旺盛,积极求战,准备火攻。
一天夜里,东南风大起,周瑜的部将黄盖假称投降曹操,带了十艘战船,船里面满载着灌了油的柴草,顺着风势直向曹操营寨驶去。看看离曹营不远,各船同时燃起火来,迅速地向曹操的水军战船冲去。火烈风猛,霎时间,曹军战船燃起大火,用铁索连起来的船也无法拆开,一时烈焰冲天,曹操的水寨化成了火海。一会儿工夫,曹军岸上的营寨也烈火熊熊,曹军人马烧死、溺死的不计其数。
“赤壁之战”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
资料链接
1.杜牧(803—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著有《樊川文集》。
他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他的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更痛恨藩镇割据和少数贵族集团的侵扰,认为唐王朝必须除去这两大祸患,加强统一,收复失地,国家才能安定,人民痛苦才能减轻。但他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所以一直慨叹忧郁,死时51岁,著有《樊川集》。杜牧在诗歌方面成就较显著,他的诗歌清丽豪爽、含蓄韵致。后人称盛唐时期的杜甫为“老杜”,称晚唐时期的杜牧则为“小杜”。
2.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读懂诗意
朗读诗歌
1、听读、跟读,读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二)读懂诗歌意思
重点词语
⑴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2.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赏析诗歌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未被销蚀,磨洗一番,可见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诗人从江边泥沙中发现了一柄折断了的剑,经过磨洗后辨认出是三国时的遗物。这两句看是平淡的叙事,但是,诗人从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不平,为后面抒发“怀古之幽情”而奠定了基础。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相对前两句来说是议论。意思是说,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那么铜雀高台会深深锁住二乔,江东二乔也就沦为曹公之妾了。这里是指赤壁大战中周瑜侥幸战胜曹操一战。对于曹操来说,也是雄心大志的,他那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东风不与周郎便”指什么历史事件?
“东风”句指赤壁之战时周瑜借东风用火攻大败曹兵。
2.“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
“铜雀”代表什么?“二乔”
代表什么?
“铜雀”
代表曹操(曹魏)。
“二乔”代表东吴的命运。
手法独特:以小见大。
3.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家亡在今朝”好不好?
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原句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
改句过于直白,缺乏诗意。
4.前后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记叙。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
合作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有何作用?
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实是借题发挥。
2.怎样理解一、二两句诗?
这两句诗叙史点题,含蓄委婉的表达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3.诗中三、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虚写。作者设想与事实相反的结果,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就将要重写。作者借史倾吐胸中的抑郁之气。诗人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定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后两句议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见解和思想感情?
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政治见解。(或是: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认为周瑜的成功在于东风之便。暗含自己怀才不遇、无处借“东风”的不平。曲折的表达了作者慨叹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课堂总结
1.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
2.赤壁的写作特色
①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②议论入诗,立意新颖
③用典,借古讽今
3.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的。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握机遇,争取成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导入新课
公元208年秋天,曹操在消灭袁绍,统一北方后,又挥军南下,打算统一全国。
曹操率领号称八十万的大军,自江陵沿江东下,直逼刘备军驻地夏口。曹操的军队和孙、刘联军在赤壁相遇,隔江与孙刘联军对峙。曹操鉴于北方军队不惯水战,下令用铁索把战舰连锁在一起,以便兵士在船上行走如履平地,但这却给孙、刘联军采用火攻创造了机会。曹操本想利用优势兵力,一鼓而下,打败敌人,现在却处在了被动挨打的局面。相反的,孙、刘联军却士气旺盛,积极求战,准备火攻。
一天夜里,东南风大起,周瑜的部将黄盖假称投降曹操,带了十艘战船,船里面满载着灌了油的柴草,顺着风势直向曹操营寨驶去。看看离曹营不远,各船同时燃起火来,迅速地向曹操的水军战船冲去。火烈风猛,霎时间,曹军战船燃起大火,用铁索连起来的船也无法拆开,一时烈焰冲天,曹操的水寨化成了火海。一会儿工夫,曹军岸上的营寨也烈火熊熊,曹军人马烧死、溺死的不计其数。
“赤壁之战”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
导入新课
赤
壁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3、背诵并默写诗歌。
学习目标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著有《樊川文集》。
资料链接
他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他的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更痛恨藩镇割据和少数贵族集团的侵扰,认为唐王朝必须除去这两大祸患,加强统一,收复失地,国家才能安定,人民痛苦才能减轻。但他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所以一直慨叹忧郁,死时51岁,著有《樊川集》。杜牧在诗歌方面成就较显著,他的诗歌清丽豪爽、含蓄韵致。后人称盛唐时期的杜甫为“老杜”,称晚唐时期的杜牧则为“小杜”。
资料链接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赤壁
资料链接
1、听读、跟读,读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资料链接
⑴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读懂诗意
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读懂诗意
关于“戟”
资料链接
铜雀台
周
瑜
曹
操
资料链接
二
乔
二乔,指东汉末年乔公(后世盛传东汉末年的江东美女大乔、小乔为汉太尉乔玄之女,实为误传,乔公并非乔玄)的两个女儿大乔与小乔,名不详。二乔容貌美丽,以美貌出名,为皖国潜山氏(今安庆市潜山市)人也。大乔为孙策妾,小乔为周瑜妻。
资料链接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未被销蚀,磨洗一番,可见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诗人从江边泥沙中发现了一柄折断了的剑,经过磨洗后辨认出是三国时的遗物。这两句看是平淡的叙事,但是,诗人从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不平,为后面抒发“怀古之幽情”而奠定了基础。
诗歌赏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相对前两句来说是议论。意思是说,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那么铜雀高台会深深锁住二乔,江东二乔也就沦为曹公之妾了。这里是指赤壁大战中周瑜侥幸战胜曹操一战。对于曹操来说,也是雄心大志的,他那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诗歌赏析
1.“东风不与周郎便”指什么历史事件?
“东风”句指赤壁之战时周瑜借东风用火攻大败曹兵。
2.“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
“铜雀”代表什么?“二乔”
代表什么?
“铜雀”
代表曹操(曹魏)。
“二乔”代表东吴的命运。
手法独特:以小见大。
诗歌赏析
3.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家亡在今朝”好不好?
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原句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
改句过于直白,缺乏诗意。
4.前后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记叙。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
诗歌赏析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有何作用?
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实是借题发挥。
合作探究
2.怎样理解一、二两句诗?
这两句诗叙史点题,含蓄委婉的表达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合作探究
3.诗中三、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虚写。作者设想与事实相反的结果,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就将要重写。作者借史倾吐胸中的抑郁之气。诗人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定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合作探究
后两句议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见解和思想感情?
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政治见解。(或是: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认为周瑜的成功在于东风之便。暗含自己怀才不遇、无处借“东风”的不平。曲折的表达了作者慨叹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合作探究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
课堂总结
兴感之由
未销蚀的铁戟
是前朝之物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
赤壁的写作特色
①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②议论入诗,立意新颖
③用典,借古讽今
课堂总结
学完《赤壁》,你得到什么人生启示?
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的。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握机遇,争取成功。
课堂总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