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导入新课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少年
杜甫的雄心壮志,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甫诗风大有转变,走向现实主义。
导入新课
春
望
1.背诵、默写《春望》。
2.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体会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资料链接
背景介绍
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诗人杜甫知道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被安禄山叛军拘留在长安。春天又来了,诗人登高远望,山河依旧然而国家却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长安城一片残破景象。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表达感时恨别、忧国忧民之情的五言律诗《春望》。
资料链接
读诗
一、自由读;
二、听读;
三、理解诗意读。
要求:读准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读懂诗意
解题
如何理解题目“春望”?
(在春天,诗人看到长安的景象,借以抒怀)
由此可见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
读懂诗意
速读这首诗,找一找作者运用的意象?
首联:国、山河,城(长安城),草木
颔联:花、鸟
颈联:烽火、家书
尾联:白头、簪
读懂诗意
诗意解析
首
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修辞:对
偶
首联写春望所见,满目凄凉。你会解释首联吗?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读懂诗意
首联中的“破”“深”二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析它们的妙处。
“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深”字写出了城空人稀,草木茂盛的荒凉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读懂诗意
诗意解析
颔
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修辞:对
偶
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读懂诗意
诗意解析
颈
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连三月”说明什么?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连三月”说明战祸之长,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言家书难得,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读懂诗意
诗意解析
尾
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尾联写目睹眼前颓败之景,心念远方家庭的安危之状,
不觉搔首踟蹰,可见伤痛、愁闷程度之深。
在忧国念家、感时恨别之外,又自叹老将至矣,更平添一份悲哀。
读懂诗意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忧心之余显出了垂垂老态。
读懂诗意
1、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3、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看,眼望)
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想:希望、盼望)。
思考探究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课堂总结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首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忧国
思家
望
国破山河的惨象
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课堂总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春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春望》。
2.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体会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少年
杜甫的雄心壮志,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甫诗风大有转变,走向现实主义。
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诗人杜甫知道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被安禄山叛军拘留在长安。春天又来了,诗人登高远望,山河依旧然而国家却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长安城一片残破景象。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表达感时恨别、忧国忧民之情的五言律诗《春望》。
三、读懂诗意
(一)朗读诗歌
听读跟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理解诗歌意思
1.解题:如何理解题目“春望”?由此可见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在春天,诗人看到长安的景象,借以抒怀。借景抒情。
速读这首诗,找一找作者运用的意象?
首联:国、山河,城(长安城),草木
颔联:花、鸟
颈联:烽火、家书
尾联:白头、簪
学习首联
首
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修辞:对
偶
首联写春望所见,满目凄凉。你会解释首联吗?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首联中的“破”“深”二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析它们的妙处。
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深”字写出了城空人稀,草木茂盛的荒凉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学习颔联:
颔
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修辞:对
偶
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5.学习颈联
颈
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连三月”说明什么?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连三月”说明战祸之长,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言家书难得,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6.学习尾联
尾
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尾联写目睹眼前颓败之景,心念远方家庭的安危之状,
不觉搔首踟蹰,可见伤痛、愁闷程度之深。
在忧国念家、感时恨别之外,又自叹老将至矣,更平添一份悲哀。
7.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忧心之余显出了垂垂老态。
四、思考探究
1、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3、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看,眼望)
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想:希望、盼望)。
课堂总结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