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目标 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①________间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常见的天体:②________、星云、行星、卫星、小行星、③________、流星体、④____________等。
2.宇宙中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⑤______________。
层次:总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的位置:按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地球、 ________、木星、 ________、天王星、 ________。
2.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 ________、共面性。
3.按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八大行星分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原因有:
1.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2. __________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条件。
3.质量、体积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__________。
4.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水汽,并逸出、凝结,形成 ____________,汇聚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__________。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读“天体系统的不同级别划分示意图”,回答1~2题。
1.仙女座河外星系的级别与________图所示天体系统级别相同( )
A.A B.B C.C D.D
2.D系统中的中心天体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独特而优越的条件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表面存在大气层
C.具有适宜的温度 D.具有液态的水
知识点二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3.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普通性主要表现在( )
①运动特征的一致性 ②物理特征的相似性 ③质量、体积的差异性 ④发展变化的趋向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类比物理特性最相似于( )
A.水星 金星 火星 B.木星 土星
C.天王星 海王星 D.小行星
知识点三 存在生命的行星
5.下图是太阳系局部图,黑点表示小行星带,图中有生命存在的行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
①地球磁场 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②地球的质量与体积 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c.使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
④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 d.导致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方法技巧练
如何分析生命存在的条件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 )
A.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
B.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C.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不同
D.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3)若地球在①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炎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消失
D.公转方向将发生变化
方法技巧 分析一个天体是否适合生命存在和发展,应借助地球上具有适宜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温度、大气、液态水三个方面的条件来考虑,因为这些都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可能有生命的存在和发展。
一、选择题
1.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嫦娥二号”( )
A.发射升空后属于天体
B.进入环月轨道后属于月球的卫星
C.发射升空后属于地月系
D.进入环球轨道后属于地月系
“天上星,亮晶晶;我在大桥望北京……”一首清脆儿歌传唱几十年,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憧憬。据此回答2~3题。
2.材料中的“天上星”指的是( )
A.彗星 B.行星 C.恒星 D.星云
3.依据材料可推知,在观察到的“亮晶晶”世界里共有几级天体系统(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示流星体属于( )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绕恒星公转的天体
5.进入地球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
A.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升高
B.减少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
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6~8题。
行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 23时56分 23°26′
火星 0.11 0.15 1.9年 24时37分 23°59′
6.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关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7.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无关的因素是( )
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
D.地球内部物质的循环运动
8.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二、综合题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g________,h________。
(2)写出代表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的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且轨道面几乎在____________,它们________________,使地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4)行星f与地球相比,不能产生生命物质条件最主要的原因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两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1)为什么水星和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2)想一想,如果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不适当,对生命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
知识清单
①宇宙 ②恒星 ③彗星 ④星际物质 ⑤天体系统 ⑥河外星系 ⑦地月系 ⑧其他行星系 ⑨水星 ⑩金星 火星 土星 海王星 近圆性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日地距离 大气 降水 液态水
基础达标练
1.B [与河外星系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
2.C [D系统的中心天体为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位置适中,日地距离适当(1.5亿千米),自转周期适当,温度变化幅度小,使其具有独特而优越的温度条件,保证了生命的产生和发展。]
3.A 4.A [依据教材P4~P5图1.4太阳系模式图和表1.1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具有共同的运动特征。即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和近圆性。依据教材P5图1.5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比可知,地球的物理特性与类地行星相似。]
5.A [小行星带处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地球是有生命存在的行星,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的排序,①应是地球。]
6.①-d ②-a ③-c ④-b
解析 地球磁场能使粒子流运动方向发生偏转,从而使粒子流向高纬度地区集中,出现“极光”。正是由于地球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才能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所以地球有介于0℃~100℃之间的温度,这是水能在液体状态下存在的温度范围。地球大气中的臭氧能强烈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其伤害。
方法技巧练
(1)D (2)A (3)A [本题以示意图形式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解决该题的关键是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并将其运用到示意图上,具体分析如下:]
综合提升
1.B [天体判断需具备以下要素:①具有质量、体积;②绕中心运动;③椭圆轨道;④做周期运动。故嫦娥二号发射升空后还不属于天体,也不属于地月系;嫦娥二号进入环月轨道后与月球同质心绕转,属于地月系,属于月球的卫星。]
2.C 3.C [夜晚恒星的亮度最高,平时夜晚用肉眼看到最多的天体应是恒星。我们观察到的“亮晶晶”世界就是总星系,包含三级天体系统。如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等。]
4.B 5.C [流星体是存在于太阳系中的微小颗粒,环绕太阳运动。进入地球的流星绝大部分都在经过大气层过程中燃烧掉了,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6.A 7.B 8.C [地球上有“液态水存在”的原因有:(1)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2)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适中;(3)大气的保温作用;(4)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平均表面温度约为摄氏15 ℃,有介于0℃~100℃之间的温度,第6题选A。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只影响季节变化,第7题选B。火星与地球相比自转周期长度以及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第8题选C。]
9.(1)天王星 海王星 (2)b d (3)西 东
同一平面上 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4)距日太远,温度太低
10.(1)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则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温度过高,则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可能结合在一起,也就不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如果温度过低,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以固态和晶体形式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
(2)自转或公转周期过长,则白天或夏天升温过高,夜晚或冬天降温过低,无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物质的形成和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由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温度平均为15℃,同时也为有液态水提供了条件;自转和公转周期不长,也使地球上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不太大,这样才有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教材P4 读图思考
本次活动旨在加深我们对天体系统层次及隶属关系的认识。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与太阳共同组成太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又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共同组成了总星系。综上分析,框图中的内容从左向右、自上而下为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教材P4~P6 活动
1.本项活动旨在培养同学们分析图表的能力,通过分析图表使同学们认识到地球的公转运动与其他行星相比,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从而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
通过分析图表我们可以看出:
(1)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即具有同向性。
(2)八大行星公转的轨道倾角相差很小,都近乎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即具有共面性。
(3)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形状都是接近正圆的椭圆,即具有近圆性。
2.此项活动旨在通过分析图及其相关数据,认识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从而加深同学们对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认识。
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比较
行星类别 距日远近 质量 体积
类地行星 1 1 1
巨行星 2 3 3
远日行星 3 2 2
3.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在质量、体积、运动周期等方面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