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光合作用 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9-04 12:17:50

文档简介

光合作用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生物必修1第三章第五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碳反应、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继前面的知识,即酶、ATP及细胞的呼吸等对细胞代谢的进一步探究和学习,同时它也是本节光合作用中对光合作用的整个内容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细胞完整的代谢过程,加深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本节知识在整个教材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同时,本节与绿色植物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密切的联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必修一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描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碳反应过程
明确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学会运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出增加作物产量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理论的时间价值,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
积极参与设计过程,在合作交流中探索未知,在发现过程中体验乐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光合作用意义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生物进化的辩证观点以及珍爱自然、珍爱绿色、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运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出增加作物产量的措施
由于学生缺乏有关光合作用过程的化学知识,而光反应和碳反应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很多,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因此,我把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碳反应过程作为本次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说教法 在这个提倡自主能力的时代,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是关键,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2、活动探究法
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说学法 学生是有思想感情、主观能动性的、有认知潜能的人。本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习能力方面采取观察、分析、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有关上节课的知识点。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图。
概括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同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碳反应过程是本节的教学难点,若用讲授法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又会回到死记硬背的老路上。因此,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我采用探究性学习和接受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尽量多的利用板图、多媒体课件,使微观的物质变化形象化。具体操作大致如下:首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光反应和碳反应过程的资料,引导学生结合书本提出疑问,以小组和集的形式体进行讨论,教师给予更正和指导。同时,教师结合课件动态显示这2个过程并配合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
通过这样一个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
◆多媒体呈现图片,并介绍我国人口纵多,但土地资源有限,且人口数量还在增加。启发学生思考:人口增多,粮食需求量增多,那如何在有限的面积上增加粮食产量呢?以直观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对当前社会资源等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
教师书写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分析反应式,以光照强度为例,绘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曲线并准确描述。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模仿教师的解释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其它环境因素进行讨论。并要求各组学生尝试自己绘制CO2、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曲线并准确描述,分析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各组学生自我分工,各抒己见,每组分派一位同学代表本组交流最后的设计结果,参照其他各组的设计结果,各组再分派一位同学提出本组的修改结果。让学生在合作和矫正的过程中系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突破难点,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完成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教学和难点突破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最后要求学生利用资料收集有关光合作用在生产中利用的实例,使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
剩2分钟动机时间,让学生进行提问,以促进新知识归纳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以实现知识的同化。光合作用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生物必修1第三章第五节内第一课时的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光合作用概述和过程、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了解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同时,本节与绿色植物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密切的联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必修一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以及发现过程。
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理解光合作用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研究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体会和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初步学会具体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通过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尝试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从而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并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通过对光合作用意义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生物进化的辩证观点以及珍爱自然、珍爱绿色、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由于学生缺乏有关叶绿体中色素的物理知识,而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又是微观的,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因此我将探究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作为本次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说教法 在这个提倡自主能力的时代,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是关键,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2、活动探究法
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说学法 学生是有思想感情、主观能动性的、有认知潜能的人。本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习能力方面采取观察、分析、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动画演示海尔蒙实验,请学生根据实验讨论分析植物是吃什么长大的?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课题,并提出概念。
运用案例形式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交流和合作探究中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利用动画的直观性和已有知识来降低问题的起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讲授新课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在教材中并没有涉及,但考虑到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让学生体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很重要。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补充了几则有关光合作用发现的历史的小资料,让学生对实验中所涉及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利用英格蒙斯和普里斯特列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植物在光照下能够更新空气:萨克斯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同时需要光。恩吉尔曼的水绵实验帮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简介同位素标记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出来的氧气到底来自于水还是二氧化碳,来帮助学生掌握同位素标记法的原理,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史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家们用了200多年的时间,才对光合作用的全过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难。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对生物学起到推动,理解“技术是人类延长了的手臂”。
◆叶绿体中色素是本节课的重点,若用讲授法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又会回到死记硬背的老路上。因此对于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我利用课本设计了2个生活实例:如果土壤缺镁,植物叶片会出现什么异常变化? 很多植物秋天会变红,请尝试作出解释。通过这样2个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色素。同时结合课本利用视频播放课本中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在与同学及教师的互动和交流过程中得出结论。为学生自己在实验室里动手操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利用了这个过程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最后要求学生利用资料收集有关光合作用在生产中利用的实例,使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也为下节课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建议学生回家做一个小实验,将红色牵牛花揉碎后放在肥皂水中,观察花瓣颜色变化。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科学的魅力。
最后剩2分钟动机时间,让学生进行提问,以促进新知识归纳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以实现知识的同化。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