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
教材分析
《酶》是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三节,第三章紧紧围绕细胞的代谢展开,而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酶的本质、作用及特征。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在化学课堂中学习了无机催化剂,蛋白质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学科基础。同时酶与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细胞的衰老及凋亡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简述酶的概念。
描述酶的发现过程。
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与特性。
举例说明酶催化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分析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尝试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从而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并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运用课外资料充实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发散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生物科学的生活实用价值,形成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观点,认同酶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酶的概念、本质和特性。
教学难点:进行有关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计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教学方法
说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我将采用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演示法:利用图片等媒体手段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突破重难点。
说学法
本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了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讨论法和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加酶洗衣粉、多酶片等有关酶的产品的图片,重点介绍加酶洗衣粉的成份、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加酶洗衣粉中注意事项的依据。
主要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问题讨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以更好的进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关于酶的发现历程,我先让学生用3分钟阅读课本,再请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上堂讲解酶的发现历程,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信息整合能力。
通过资料展示酶本质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尝试着归纳总结出酶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并能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自主构建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特意穿插情感教育,让学生对酶的发现历程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
◆酶的作用机理,通过播放酶的催化反应过程的FLASH,一边演示一边配合讲解,将整个催化过程解释透彻。
运用多媒体动画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能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比较容易的理解酶的催化机理,同时也为酶的专一性做铺垫。
◆酶的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若用讲授法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又会回到死记硬背的老路上。因此对于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我采用现场演示实验的方法,把学生原来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变的形象、具体易掌握的知识,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快,记得牢。是学生明确酶的高效性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酶的催化效率的实验,使学生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计对照组和重复实验,明确酶的高效性
酶的专一性采用了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简单的介绍书本中探究酶专一性的实验过程,并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对于影响酶的催化活性的因素的教学,采用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的形式,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一些与之相关的生活常识。如:分析发高烧时人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的现象的原因。
从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和现象出发,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体现了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最后用资料收集让学生寻找酶在生活中运用的实例,让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而培养发散性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
3、课堂小结
4、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角度分析,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即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空间想象思维也得到了初步发展,对新知识的接受力和理解程度都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同时,他们已经有了相关内容的知识储备,这为本堂课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内在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