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与能量

文档属性

名称 细胞与能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9-04 12:3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细胞与能量
教材分析
细胞与能量是浙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本章节主要包括细胞与能量、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五个板块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细胞中能量转化、ATP的结构与功能。这为今后学习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等新陈代谢活动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基础。同时,本节包含的部分知识点,如ATP的功能是今后学习生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细胞中的能量转化。
2.区别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及其相互联系。
3.阐明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ATP-ADP的循环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初步训练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认识医用ATP的注射液和ATP片剂,让学生在分析自己身体内发生的ATP-ADP循环及其重要意义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加强对身边的科学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ATP的分子结构及其特点、ATP的分子简式、分析ATP-ADP的循环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能理解ATP作为“能量通货”的含义。
2.教学难点:ATP-ADP的循环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理解ATP作为“能量通货”的含义。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分析等形式,让学生认识ATP的水解,ATP-ADP的循环过程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说教法
以知识结构为基础、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关键,加强理解和应用。尽量联系糖类、脂肪、叶绿体、线粒体、主动运输等与能量相关的和初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知识展开教学。并且通过建立实验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关键的内容,通过设疑、析疑、解疑和多媒体辅助来强化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说学法
因为本节知识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基本能看懂书本对于这一节知识的介绍,所以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设计的解释、资料的阅读、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课时的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运动员竞赛,学生听课,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细胞分裂以及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指出这些过程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以“车胤借萤火虫夜读”的小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有能量的转换吗?
通过回忆生活中常见事例,引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把思维指向ATP,从而进入ATP的学习。
2、讲授新课
◆现场实验:燃烧一匙葡萄糖。引导学生思考: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细胞中的能量以什么形式释放出来?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运用生活实例(如百元大钞和一元小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ATP是能量货币的含义。
通过“实验”锻炼观察现象,科学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认识ATP是能量货币,进一步理解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关于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通过呈现ATP药物及说明、介绍ATP为动力的纳米发动机等贴近生活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新科技内容,寓教于乐,形成ATP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展现ATP结构动画及其“近亲”腺苷的图片、引导观察和比较,调动积极性并利于形成ATP的形象认识。让学生清楚ATP三个磷酸键的不同。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何谓“高能磷酸键”。
师生共同归纳ATP的名称、简式、物质性质、功能作用,对ATP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本节课的重点,若用讲授法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又会回到死记硬背的老路上。因此对于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我将结合生活实例,将细胞中的能量通货比作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零用钱,它会随着每天的花销而减少,因此要维持正常生活必须不断破开大面值的钞票给予补充,细胞中大面值钞票主要是糖类等有机物。在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出的能量能被用来合成ATP,这个过程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来实现。
并通过动画形式介绍、图文转化提问、学生前台板书等过程教学,加强理解记忆、培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其中,重点从酶、能量走向等方面对相互的两个过程进行比较: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磷酸键断裂——放能。合成时是可逆的,但要注意与化学中可逆反应知识的干扰,并以此引出下一个问题—ATP的形成途径。
◆关于ATP的形成途径,主要通过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的形式,教师提供图片和资料。并引导学生将其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知识相衔接。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将其与ATP的结构、功能、转化的知识浑然一体,为进一步学习后面的知识奠定基础。
◆最后用资料收集让学生寻找ATP在生活中运用的实例,让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而培养发散性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
3、课堂小结
4、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