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1
课
第
2
课
第
3、4
课
单元解读
春秋战国
西
汉
宋
明
明
清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学出现.比较成熟
立为正宗.成为主流
吸收佛道.形成理学
受到质疑.地位不动
儒家思想
第1课
百家争鸣
课标内容: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趣味百家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探究:什么叫做百家争鸣?
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又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
百家:是泛指:儒、墨、道、法、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及思想家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及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形成原因
经济:
政治:
阶级关系:
思想文化:
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之奠定了物质基础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造成思想界的相对宽松和自由
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学术繁荣发展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春秋时期
儒家产生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私人讲学;51岁从政;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68岁返鲁国从教,整理文献,73岁去世。
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贤人,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仅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
孔子的思想主张
(1)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2)注重政治与人事,……
(3)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
政治思想
天命思想
教育思想
(1)政治思想
a、“仁”的含义
具体表现?
樊迟问仁。子曰:“仁者爱人。”
怎样做到“仁”?
仲弓问仁。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忠恕”之道)
核心?
仁与礼
在政治行为中:为政以德
狭义:周礼
(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b、“礼”的含义
克己复礼
如何实现“礼”制的社会?
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与“德”?
(1)主观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
(2)主观目的: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3)在当时的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三点:
1、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2、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3、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2)
天命思想
“敬鬼神而远之”:敬之而不亲近之意
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和社会方面,把探讨和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放到首位。----务实
(3)教育思想:
①开创私学
②提出有教无类思想,扩大了教育范围
③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④整理文化典籍
因材施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
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学习方法)
私人讲学,有教无类
连连看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的影响
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被历代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对孔子这段言论,你有什么感想?
孔庙
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孔林
???
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
???
相传孔子死后,他的学生从四方带奇木异树来此种植2000多年来不断增植,已达3万余株,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园林内栖息着多种禽鸟,为旅游观赏胜境。
孔府
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2、孟子及其思想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
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有作品《孟子》流传后世。
朱元璋一边读《孟子》,一边看到不称心处就骂:“这老头要如生在今日,岂能放过他!”根据朱元璋的标准,认为应该删去的,都一一给予注明,结果共删去《孟子》全书85处,剩下170余节,編成《孟子节文》,于洪武五年(1372)颁发各级学校,作为钦定的教材。
朱元璋为什么要骂这位被封建统治者尊为“亚圣”的孟子?
孟子的思想主张
(1)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性本善)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理观
政治思想
民本思想
相传孟子问齐宣王说:“如果一个人把妻儿托朋友后远行,回来后发现妻儿在挨冻受饿,他该怎么办?”宣王回答:“应当同他绝交。”孟子又问:“如果管刑罚的官员不能管好自己的下级,又该怎么办?”宣王回答:“撤他的职!”孟子又问:“如果一个国家治理得很不好,那又该怎么办?”王顾左右而言他,不敢正面回答。
孟子名言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尽信《书》,不如无《书》。
……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3、荀子及其思想
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荀子的思想
(1)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另一方面……
(2)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3)性恶论
天人关系上: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致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天论》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2)荀子的思想
哲学思想:
“天行有常”:大自然是有规律的
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政治思想: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制天命而用之”人们只要掌握了自然规律就可以利用它为自身服务,而不是把人的意志强加给天,去改变规律
探
讨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荀子的丰富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备。
特点:1、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2、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3、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史记》中关于老子的记载
老子者
楚
苦县
厉乡
曲仁里人也
姓李氏
名耳
字聃dan
周守藏室史也
——《史记》
二、老庄之学
1、老子
道
(1)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
老子的思想
(2)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3)“弱者道之用”,阐发了……
(4)幻想回到“小国寡民”……
道
?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道德经》
道
?
老子的思想
①是天地万物的根源
是天地万物的法则
道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顷,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道德经》
图文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图文二
台风来了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
图文三
世界看老子
老子天下第一
《道德经》英文版
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多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老子》哲学对康德、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尤其对医治一战后德国的精神创伤,起了重大作用。
2、庄子的思想
庄
子
战国时代宋国(今商丘)人,名周,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老庄”。
(1)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
(2)“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和差别,……
庄周梦蝶图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
庄子的思想
万事万物没有界限差别,天地万物为一(齐物论)
庄子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庄子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世上万物都是上天送给我的东西,难道陪我安葬的东西还不齐备吗?”弟子担心地说:“可我怕老鹰、乌鸦吃了你呀!”庄子却说:“露天会让乌鸦吃掉,埋在土里也会被蚂蚁吃掉,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为什么这么偏心呢?”
“齐物”——“逍遥”——“无所恃”
庄子的妻子死了,鼓盆而歌。惠子见后责备庄子说:“你妻子死了,不仅不哭还唱歌,太过分了嘛!”庄子回答说:“不对!妻子死了我哪能不难过。可想想看,一个人从不存在到出生,又从出生到消亡,就像春夏秋冬季节更替,是没人能免的,如果总是悲痛,岂不连这样的道理也不懂了?”
三、法家思想
1、法家的变法运动
(1)魏国李悝
a、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
b、主张用严酷的刑罚……加强君权
c、《法经》是中国古代……
(2)秦国商鞅
a、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b、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度
c、加强中央集权
变法令下达后,商鞅以三丈之木置于国都南门,募民有能徙木于北门者赏十金,但无人响应。他又将赏金增至五十金,有一人应募,即获得五十金,以此来取信于民。当时太子犯法,商鞅刑其师傅公子虔、公孙贾。商鞅执法敢于不避贵势,在秦国震动颇大,这是上下都能奉公守法的重要原因。商鞅因执法较严引起秦贵族的怨恨。孝公卒后,太子秦惠王立。公子虔之徒为报夙怨,告商鞅有谋反企图,派官吏逮捕他。遭车裂,族灭。
韩非子
主张:
韩非子
①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②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③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守株待兔
墨
子(约前468-376年),姓墨名翟,鲁国
(今山东滕州)人。
四、墨家的主张
伦理观:“兼爱,非攻,尚贤,认识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三表法”)
逻辑学:重视类比和推理,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五、“百家争鸣”的意义
⑴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俄国著名文豪托尔斯泰说:“我受中国的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家中挂着孔子画像,以示崇敬。伏尔泰甚至自喻是“孔门弟子”。
在新加坡儒家思想影响很大,在修己爱人、诚信谦和、廉政公平、高度文明等方面,都表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的影响更大。
在美国出版的《名人年鉴手册》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孔子被排在第一位。他与穆罕默德、耶稣和释迦牟尼一起,被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百余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海外孔子学院分布图
当今世界各地的孔子热和国内的读经热
假如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君主,你会采用哪家的思想来治理你的国家呢?为什么?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治国思想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适用时期
以德治国
无为而治
以法治国
兼爱非攻
动荡年代、军阀割据时期
动荡结束之初,恢复生产、稳定民心、巩固统治
适宜于国家稳定,走上正规时期
在封建社会不可能实现
连连看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人们应相互爱护,反对暴政,提倡“仁”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兼并战争
荀子
战国
“制天命而用之”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道家
老子
春秋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无为而治”
庄子
战国
痛恨社会不合理现象;乐天安命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张改革;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兵家
孙武
春秋
“避实击虚”;“知己知彼”
孙膑
战国
强调战前准备;论述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
看书填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庄子的天与人“不相胜”——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