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语文统编版
八年级上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浣溪沙》《相见欢》
《采桑子》《如梦令》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熟练背诵《浣溪沙》《相见欢》,体会两首词的优美意境,感悟词人表达的哲理和情感。
2.
通过比较阅读《浣溪沙》《相见欢》两首词,在诵读中品味词的古典美,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文本、师生间的对话。
3.能够多角度赏析古诗词中的名句。
苏轼曾赞王维的诗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够做到诗画合的不仅有王维的诗,还有很多古典名画。现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欣赏一组意境优美的中国山水画。
1.听读(教师配乐范读)
2.自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结合注释读通词意)
3.
互读(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读成果,交流诗词大意)
4.展读(在全班个性展示朗诵成果)
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徘徊pái
huái
簪缨zān
yīnɡ
试倩qìng
pái
huái
pái
huái
zān
yīnɡ
qìng
1.再读两首词,说说这两首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浣溪沙》:唱一曲新歌举起美酒一杯,依旧是去年的景象旧时的亭台。夕阳西下,何时再回来?无可奈何纷纷落花已飘去,好像曾经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了回来。在小园里充满幽香的小径上,我独自徘徊着。
1.再读两首词,说说这两首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相见欢》:在南京城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长江在夕阳的余晖下缓缓流去。中原战乱,官贵流散,何时才能收复国土?试请西风将我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扬州。
2.这两首词分别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从词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从“花落去”“燕归来”可以看出《浣溪沙》描绘的是暮春的景色。
从“清秋”一词看出
《相见欢》描绘清秋时节的景色。
3.尽管描绘的季节不同,但两首词都出现了一个同样的意象,并抒发相似的心情,请找出来并品读。
夕阳在诗人的笔下,化作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化作了“斜晖脉脉水悠悠",化作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化作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虽美,但总透出日薄西山,无限悲凉之感。
夕阳
“夕阳西下几时回?”中的“夕阳”逝去无法阻止,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仔细体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淡淡闲愁。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的夕阳,写出了日薄西山,大地被笼罩在黯淡的余晖中的暮景,让人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景色,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表达了作者沉痛的愁闷。
浣溪沙
【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4.将愁绪带入,再读两首词。
4.将愁绪带入,再读两首词。
相见欢
【作者】朱敦儒
【朝代】宋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此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叹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蕴含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事物再现的生活哲理。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被称为千古奇偶的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蕴含了什么哲理。
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朱敦儒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了他,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簪缨散”写了贵族官僚在北宋灭亡后纷纷逃难,而江山“几时收”,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用拟人化的手法,移情于景,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2.品析“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所蕴含的情感。
课堂小结:
一花一鸟,一树木,本是寻常之景。寻常景物化作了唐诗宋词,就孕育出无穷的意境来,且往往还富含了深刻的哲理或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反复诵读,细细品味,隔着墨香去触摸千百年前诗人的心。今天我们走进了晏殊,走进了朱敦儒,感悟了时光易逝,领悟了新旧事物必然交替的哲理;也感受到诗人的亡国之痛与对故土难以割舍的思念。这便是诗词的魅力所在。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走进更多的古诗宋词,去感受我们古典文学中这颗璀璨的明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采桑子》《如梦令》。
2.感受两首词作描绘的风景,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画面。
3.体会揣摩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1.
导入:春水碧绿,流转绵延,正是踏春好时节;山光水色,鸟语花香,饮酒为乐不知归。今天,让我们跟随欧阳修与李清照,春游颍州西湖,夏品野游乐趣。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世称欧阳文忠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询、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词人简介
李清照
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以词的创作成就最高。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词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词》等作品。
1.配乐范读。
2.自由诵读两首词,要读充分,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结合课下注释初步读通诗词大意。
4.同桌互读,组内朗读,组推一名在全班竞读。
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棹
逶迤
涟漪
鸥鹭
zhào
wēi
yí
lián
yī
ōu
lù
1.读诗词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还要去感受诗句描绘的情景。这两首词都很美,你更喜欢哪首词描绘的画面?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描绘一
番。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西湖的风光无限美好,我乘着轻舟划着短桨徜徉其中。碧绿的湖水流转绵延,长是上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远处隐隐传来笙歌,悠扬的乐曲仿佛随着我的小舟在湖上飘荡。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似那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常常记起那次出游,一直玩到黄昏时分,晚霞染红了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橘红色的余晖之中。我沉醉其中,不想归家。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飘散着荷香的池子里奋力划船,不曾想惊起一群水鸟振翅纷飞,一时间惊喜声,水鸟扑腾翅膀的声音,船桨拍丁湖水的声音齐发,别有一番趣味。
2.这两首词分别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分别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描绘两首词带给你的感受。
《采桑子》
描绘西湖春景,由“芳草长堤”可以看出。意境:清新明丽、悠闲惬意;
《如梦令》描绘郊野夏景,由“藕花深处”可以看出。意境:活泼生动、意兴盎然。
1.《采桑子》的下阕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动静结合。“无风水面琉璃滑”,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不觉船移”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涟漪”
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衬得西湖愈显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2.试品析《如梦令》末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中的“争”字好在哪里。
争渡,就是抢渡,抓紧划船,使劲划船。连两个
“争渡”,
用反复的手法,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
所以又“惊起-滩鸥鹭”,把停栖在洲者上的水鸟都下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课堂小结:
李清照醉了,她醉在美景中,醉在美酒中,醉在美丽的意外中;欧阳修也醉了,他醉在春光里,醉在西湖上,醉在悠闲惬意的情怀里。最后,让我们也跟着两位词人一起深深地陶醉一次,再读全词,读出浓浓的醉意。
采桑子
[宋]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